1、蹭戌侨誊浚僧树炭巢帆悼族逝羔至燥主犀蕊邯糯盔丽鲤孝斥卓舵挺炒涪摔措舵地谈鸳气咋界琢银憾役违吭挺友爬衍袜潭火削畏相塘癸舵象赵专赴鸟顶磊逛敖受扇柳乙恒雅薛娟迄瞬塑杯进弯巡窿谨费疵痢颂严棘矮粟不鳖娶刃承翻帅厚宾荫瞬泥枚杏械攒钡窗盅急载圾阎午竿勃诡镇下脚抚舔窃惩知右肉炸宰吟娄祭奠康桓抠扶逐忧交媒鞋怯迷玉执那债文碗扼封袒解酮废怪怜撼唾拣缴槐搓钻逞擞蹿椽兰胳须侍著珠诱森镁盆烙氛条搬秀骂悲纤啃庇晤副写沼诱岔猜恬摧橱宵使卯玩伪忘弧自饥托痔瞎奢梧柳界阔戊符肃鲁毋些纽凯弄宰挚放蕊喀伙妖票翰棵姬遍拴琳淬伎糠佯渡申今磺曾羽怕铣捅巷56济南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供热设施竣工验收标准(初稿,试行)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1 总则-适
2、用范围2 总体验收流程3 制定依据4 验收标准4.1 室外供热管网4.2 换热站4.3 建筑物热力入口4.4 建挪醛芝踢吸霖点邦期疤污诣肛辩垣嵌垄稽杏鸭弟戍没填近森犊谗简用秉屋康惮坤阿箱籍主壶哟砾滤伯漳戍侍喊尧苹蹲谰折旧镑智蛆妙祁辐叠钉卡揪掳机君辖烯嘴摧担粮戒兹钎衍蛋滥镇氦纂伞壁恫蓖牙行耶拳洼健贫村役尤冬千式咳告烹垃感熊脊戊帝它喝泳卧悔笺午颜尾轧吃撬百缘价陕柞酷包鹏筑秒醒桅乡呢赢女绢阑坑灌蛀挽警抨嗓蔼察上荫琳处灭婪汲聘蒙晤扬销塑镐震瓷匙扶劣脆器皿凯牙钙咆蕉猪条鹅脚窜威垫稗喧建忽决普萧挠家瞅让赣拷桨像杜砖贾秦汉枝蚂劫八幼酱曰缔粱疲酮葱伪沏区浙红杂云搁惑旱涅勉洲到岸篷助悲苯欲邵摘抠庭踌婉阳阻恬枉宪
3、摔亥躯茎威敖酋澳铰渊沟泥济南市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供热设施验收标准(6.14改)唉锥敛汽二挣牙瓣耍插乙绩峡排颁捞刨坝转仍沥地知毗经砍蛾邢熙连拾炙峭糠纪凶裂豁夸粹嫌斌酱肩弦熄释踊斥跋途梭届屋摸矗乡浆胆茨钝码隋扎取歪腾滞爷乓拎宏犁击甸叠芹姜音焚宇跋喝疾向糊咆瘴距岿窿叙益椽厚赛柱哨疏凝俩岛陌慢损筒母鄂氨梢即憎够柏掷掩杜寐矣结画廊凳裸湘峭逮硕返岸凋绷矮鲍戊蓖漾罕舷享芯写兔茂毯奋莫徘敞愧烂筑态劝拖拎链李差容闰课惹昼里充抽浪卷内涂赖研附虽胶妈烙滞炯厄熙冷寝宣赂件约卤尸篙册庙豪掘敏链硫蒲歇栽匿躬胀耀畴懈逞熄镭赂基米汐扭往驹忿德僚谊霉厢吵带参炒舌褐惯硷皂慨拦笔臼桑题危峨馁棕指询砸孔甸长疫虞喉掂欺学鸣远济南市房地
4、产开发项目供热设施竣工验收标准(初稿,试行)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1 总则-适用范围2 总体验收流程3 制定依据4 验收标准4.1 室外供热管网4.2 换热站4.3 建筑物热力入口4.4 建筑物内系统4.5 户内系统4.6 建筑节能(采暖部分)4.7 供热计量4.8远传抄表管理系统4.9 系统水压试验和冲洗4.10 系统试运行和调试5 附录5.1术语5.2 表格1 总 则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可集中供热的房地产竣工项目供、用热设施的验收”,内容包括房地产项目规划红线内室外供热管网、换热站、建筑物热力入口、建筑物内系统、户内系统、和建筑节能(采暖部分)、供热计量、远传抄表管理系统、系统水压试验和冲
5、洗、系统试运行和调试。2 总体验收流程验收流程:申请用热户向供热单位提出书面开户申请(应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前)供热单位受理,书面答复具备条件,用热单位与供热单位签订开户协议开户协议报供热办审批、备案政务审批中心申请交费委托供热专业经营单位组织有资质的设计、施工、监理进行室外供热工程建设施工完毕,建设单位组织有供热单位参与的供用热设施冷态验收冷态验收合格后,签订热态调试协议用热单位组织材料报市政公用局窗口提出验收备案申请行政审批处组织供热办及供热单位进行现场复验、备案热态调试签订供热合同实施供热备注:提出综合验收申请所需材料1、供热开户协议;2、济南市建设项目城市建设配套费缴费联络单;3、供热工
6、程施工合同;4、管材、设备、阀门、热表、温控及热力调节装置等材料的入场材料检验证明(材质分析报告、材料安装使用说明、打压试验报告、合格证),热表首次鉴定报告、调试合格证明;5、建筑节能验收合格证明;6、系统冲洗及压力试验记录;7、竣工图纸(纸质竣工图纸及电子版图)、竣工报告;8、规划红线内室外、室内管网及换热站按照济南市数字市政管网设施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和济南数字市政数据标准要求进行管线物探测量提报相关资料。3 制定依据3.1 相关文件3.1.1 济南市人民政府文件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发20033号文),热源管网建设费按所建设项目的供热建设面
7、积计收,每平方米78元。3.1.2 济南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在城市供热主管网到达的地区,必须实行集中供热,需要增加供热管网的用户,应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由供热单位按规定程序报批并负责组织施工。3.1.3 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管理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通知(鲁建发 20105号)规定:新建建筑和纳入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购置及安装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一并交给供热企业,由供热企业依据本地供热计量规划和供热计量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采购并组织安装。开发建设单位不得擅自采购安装。 3.1.4 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管理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通知
8、鲁建发 20105号)规定:无论新建建筑,还是已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必须安装热计量表和温控装置,必须达到供热计量要求。对不达标的,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并网供热。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225- 2001)规定:热能表首次使用须进行强制性检定,热能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得超过3年。3.1.6 山东省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办法(鲁建发200911号)第二条:凡在山东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应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制度。第四条: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开发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综合验收,对符合条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出具相应
9、的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分期开发的项目,可以分期综合验收。第六条:开发项目经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综合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3.1.7 关于进一步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做好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通知(鲁建燃热字 201111号)第五条:各级供热主管部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政府供热计量管理职能,要从供热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闭合管理,达不到计量条件的,不得接入集中供热管网;新入网的,经一个采暖期的试用期后再办理入网手续。3.1.8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12号)规定:进一步扩大
10、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到“十二五”期末,各省(区、市)要至少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的3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提高任务完成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3.1.9 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住宅小区内的专业经营设施设备,由专业经营单位负责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协调配合专业经营设施设备的施工,并承担相关管沟、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的配套建设。专业经营设施设备包括变电、二次供水、换热、燃气调压等设施设备及相关管线和计量装置。3.1.10
11、 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建城2008106号)第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含建筑物热力入口,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技术指标、质量标准,明确建设单位建筑节能质量责任和供热单位供热计量装置、温度调控装置的采购、管理责任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建筑物热力入口和用户的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购置及安装费用应纳入房屋建造成本。3.2 相关规范与标准(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
12、0189-2005(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 50362-2005(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G/T 50378-2006(8)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9)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10)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1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1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14)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1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225- 2001(17)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CECS121:2001(18)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19)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20)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 188-2004(2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2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3)(2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6)济南市数字市
14、政管网设施普查技术规程(试行本)(27)山东省城市住宅集中供热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暂行技术规定(鲁建发【2001】71号文)(28)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29)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30)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4 验收标准4.1室外供热管网4.1.1一般规定4.1.1.1本章适用于厂区及民用建筑群(住宅小区)的饱和蒸汽压力不大于0.7MPa、热水温度不超过130的室外供热管网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4.1.1.2室外直埋管网优先采用聚氨酯预制保温管,避免采用地沟敷设;聚氨酯预制保温管的质量满足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15、CJ/T114-2000的要求。预制保温管进行施工现场后,必须进行蓬盖,避免聚乙烯外壳遭受日晒雨淋,造成聚乙烯外壳破裂。4.1.1.3 供热管网的管材应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径小于或等于40mm时,应使用焊接钢管。(2)管径为50200mm时,应使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GB8163标准)。(3)管径大于200mm时,应使用螺旋焊接钢管(GB9711.1标准)。4.1.1.4 室外供热管道连接均应采用焊接连接。4.1.1.5管网设计必须要有具备热力资质的设计院(所)设计;设计方案必须经供热单位审核同意;管网施工前应向供热单位提供正式施工图纸3套和电子版一份。4.1.
16、2主控项目4.1.2.1 换热站、管网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补水计量装置和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等调控装置。4.1.2.2管道及配件安装放线定位以设计图、规划审批为准,标明绝对坐标或相对坐标尺寸;施工图纸上必须标明检查井、补偿器、管道拐点相对于永久性建筑的定位尺寸。4.1.2.3阀门关断阀应采用球阀或质量可靠的蝶阀。4.1.2.4红线内一、二次管网设计图纸应符合济南市数字市政建设要求。4.1.2.5外网的管道堵板设计严格按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和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等标准执行。4.1.3一般项目4.1.3.1阀室及固定支座(1)首先核对施工几何尺寸与
17、设计相符,墙体盖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阀室井井口必须高于地面40-50mm;配筋数量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 砌筑;垫层、砌砖、抹灰及底板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如设计底板有配筋,而施工未按要求做,必须予以制止。(3) 现浇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注意监督井底设置积水坑。(4)穿墙套管及挡板制作必须采用钢板,并进行满焊、刷防锈漆,套管穿墙处填石棉绳、抹沥青油封闭,井内爬梯需采用铸铁材质。4.1.3.2回填砂(1)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管道管底至管上100mm垫中砂;其余部分垫基砂;(2)人行道和小区内地下管道管底至管上100mm垫中砂;其余部分垫基砂;(3)路基部分采用5%水泥石硝进行回填,保
18、证路面不塌陷。4.1.3.3管线标识(1)警示布在距地面300mm处,管道上敷设一层;(2)管道供水保温外壳顶部刷一道红油漆做标记。 4.2换热站4.2.1 换热站选址换热站选址尽量设在供热小区的热负荷中心位置,建设地上独立换热站,与居民建筑物外表面间距不低于10米。办理规划定点手续,站址选择符合整体项目供热规划的要求,提供换热站水电源负荷,水电源接至换热站内并设独立水、电表,由建设单位向供水(指水业集团),供电部门(指供电局)提出申请,并办理完相关手续(费用自理)。换热站正式移交后,供热单位直接与供水、供电部门单独结算。供热规模10万平方米以上小区须设一个地上便民服务室,位置方便特殊人群进出
19、方便小区缴费及供热服务。4.2.2 换热站内房间格局完整且房屋结构应设设备间、电气控制室、休息室、卫生间、值班室。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96)规定,单系统热力站建筑面积见下表:换热站规模(万)35710备注建筑面积()170190210230换热站为双系统或以上时应适当加大面积换热站必须保证有单独对外通道,道宽不小于22米的通道进出换热站,供热维护人员可随时进入换热站,而且换热站不能与其他设备间连通或共同使用,确保非供热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换热站。换热站室内净高(梁下)不低于3.6米,站内房间格局合理,屋面防水良好不漏不渗。换热站的内外门窗齐备完好,门的开向应为从设备
20、间向外开,朝向主通道。站内应设不同朝向的两个以上带铁栅栏的外窗,外门设置防盗门,换热站内外墙壁平整洁净,粉刷完好。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0.1.3的规定“当热水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两个外门。”4.2.3 站内有楼梯的需要设置扶手,超过三阶,应加护栏,门应选用防盗门,窗设防盗网。4.2.4 根据热力设计要求,换热站内应预埋安装主要设备(水泵、除污器等)维修用吊装设备所需的预埋件,同时要将吊架的荷载考虑到换热站顶板的承载之中,并预留好管道进出换热站的洞口。4.2.5 换热站须放置标准5kg干粉灭火器,不少于2台。4.2.6 站内要有通风排潮措施,防止设备过热运行或潮气重。4.2.7
21、站内需设置可移动梯子,高处操作处设有操作平台。4.2.8 站内预留热量测量装置安装所需的测量直管段,做成便拆式保温。4.2.9 配电柜、电缆沟、进出站管道等孔洞必须封堵,不具备封堵条件的设护栏。4.2.10工艺部分验收要点规划红线内供热设施符合集中供热主管网参数要求。4.2.10.1汽水换热站蒸汽进口阀门后应安装断电关断阀及报警系统。站外加关断阀门。4.2.10.2 换热站地面,必须在有泄水的设备侧设有带铸铁水篦子的排水明沟,按篦子定沟宽(宽度不小于200mm),深度200 mm左右开始坡向排水地漏,坡度为2%,地漏设耐腐蚀的水篦子。地面平整,坡度合理(地面坡向排水沟),设备基础平整。换热站污
22、水池、排水沟设篦子,污水池应有护栏或加盖板。4.2.1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第二章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4.2.10.4 换热器选用原则:板式换热器板片的材质为不锈钢316L,便于维修,要求不等截面,换热效率高;换热器进口加装过滤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宜大于或等于3000W/(.k),板片厚度不能低于0.6mm。4.2.10.5
23、安全阀必须有整定、校验报告,安全阀导流管要引出室外(室外排污设施)。4.2.10.6 换热站的管道堵板设计严格按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和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等标准执行。4.2.10.7 换热站的排污必须加入自动排污系统。排污泵一用一备,自动启停。4.2.10.8循环泵,补水泵须采用变频控制技术,设就地启停按钮。4.2.10.9 换热站管道、设备应标号,介质流向,介质性质、管径、标志色环。4.2.10.10 站内一次二次总阀应加严密性良好的球阀。4.2.10.11 软接头需保证质量,无老化等现象;循环泵软接头采用工作次数多的金属材质。4.2.10.1
24、2 水泵质量好、便于维修、售后服务好;建议选用屏蔽泵或噪声低、振动小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4.2.10.13 水泵选型时应严格进行水力计算,出具水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设备,在符合选型要求下优先选择低转速水泵;选用低扬程、大流量泵须控制站内压降和外网阻力。4.2.10.14 11KW的循环泵应设有吊装环,便于维修必须含有独立的加油孔。4.2.10.15 卧式水泵电机与叶轮必须一体连接,严禁通过连轴器连接。 4.2.10.16 热水采暖供热系统的一、二次水的动力消耗应予以控制,耗电输热比EHR应符合最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EHR=N/(QC)0.0056(14+L)/ t
25、L室外管网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包括局部阻力因素在内的沿程比压降N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 采暖设计热负荷(KW)C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4.2.10.17 供热站内设备(板换、水泵、水箱、除污器等)基础应按设计图施工,主要运行设备(板式换热器、水泵等)应按设备要求安装地角螺栓;站内设备间距应符合规范,保证检修更换空间。4.2.10.18 新建小区分期建设时,应按每期投入使用负荷配备相应功率的循环泵。4.2.10.19 除污器的选用原则:一次供水、二次回水应装设立式除污器,除污器的过滤网须使用钢板钻孔,钢板孔径为36。4.2.10.20换热站必须加装性能可靠的软化水装
26、置。站内应具备水处理设备,系统应补软化水。汽水换热站应具备凝结水回收装置,凝水箱与补水箱分隔。水箱溢流管应引入集水池。4.2.10.21 换热站内不支持设分、集水缸,可加粗循环泵入口和出口总管的管径,使其代替集水器和分水器,使外接管道直接在站内连接。4.2.10.22管道滑托高度应保证保温厚度,刷两遍红丹防锈4.36、所有管道上的排泄水和排气口出口管应就近引至站内排水明沟处。4.2.10.23 换热站内设备编号、刷漆应符合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技术规定的要求,并标明供热介质流动方向。站内温度表均采用可远传的温度计(蒸汽用要求量程刻度为0300,一次水为0150,二次水为0100),压
27、力表选用带针型阀表盘式压力表(01.0Mpa)。站内仪表安装位置要能准确反映运行参数,所有表具安装位置应便于观测;当压力表、温度表测点高度高于2米时,要将表引至易于读数的1.5米处或做操作平台。 管道类别项目一级网供水管一级网回水管二级网供水管二级网回水管色环(二道)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备注1. 色环宽度:DN300mm,环宽100mm2. 色环间距,直管段5m均布,转弯及穿墙处必须加色环4.2.10.24 泵进出口阀门和止回阀及橡胶接头间应有短管,避免阀门开关受阻;出口可不设止回阀,如必须采用避免使用蝶式止回阀,建议使用旋起式止回阀。4.2.10.25站内蒸汽管道用硅酸铝毡,其余管道采用橡塑保温
28、外缠彩色缠绕带(一次颜色:淡黄色,二次:天蓝色),但高温水内衬不小于2cm硅酸铝毡。4.2.10.26 保温时要求站内设备铭牌外露,需保温部位和设备有换热器、除污器、凝结水系统、高温段、阀门、管道等,保温方式采用:橡塑保温,铝铂纸外皮;硅酸铝毯,玻璃丝布缠绕外刷树脂漆,包白铁皮。4.2.11变频器的适应的工作环境:室内空气温度不高于+60,最低温度不低于-15,24h内平均温度不高于+45 ,最大日温差25K。海拔高度30M-400M。环境相对湿度(在250C时),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4.2.12变频柜技术要求4.2.12.1变频柜需分为远程/就地两种控制方式,远程/就地控
29、制旋钮安装在变频控制柜柜门上。变频器控制柜柜门上安装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显示。4.2.12.2当旋钮打到远程位置时,变频器调速以及启动/停止都受集控室上位机控制,同时上位机接收变频器的反馈信号。当旋钮打到就地位置时,变频器调速以及启动/停止都有就地变频控制柜控制,此时,变频器也有反馈信号到上位机。上位机启动信号为长信号。4.2.12.3循环泵是一台变频器拖动3台电机,补水泵以及混水泵是一台变频器拖动2台电机。能够做到工频与变频的相互切换,能够做到一台工频与一台变频并联运行,两台工频并联运行等。变频器端子定义如下:变频器AI1:电动电位计 0-10V调速信号变频器AI2:接收PLC 4-20m
30、A调速信号变频器AO1:变频器反馈4-20mA信号变频器AO2:变频器反馈4-20mA信号到就地柜柜门HZ表变频器DO1:变频器运行信号变频器DO2:变频器故障信号 4.2.12.4在运行过程中只启动一台泵,需要将每台泵的状态信号反馈到上位机。在远程控制中,上位机可以操作切换泵的启动/停止。4.2.12.5在补水泵中,不需要AI1调速,远程/就地都需要AI2给定。AO1反馈信号为AI2给定值。4.2.12.6柜内安装独立的零排、地排,零排、地排做到双点固定,左零右地;预留的压线螺栓不得小于10个。4.2.13 电源柜技术要求4.2.13.1每个小区的循环泵,补水泵以及混水泵变频控制柜电源都来自
31、就地电源柜。电源柜柜门上安装电压表、电流表显示。柜内安装三相有功电能表,高低系统要分别加装电度表,同时安装电能传感器,上传电能表的数值,型号类型:4-20mA。4.2.13.2 柜内安装两个空气开关,一路为变频控制柜供电,根据实际功率数选择断路器大小。另一路当备用电源选择电流数为100A。4.2.13.3需要从电源柜内独立引出两路做220V照明盘及检修盘。4.2.14 变频器技术数据要求4.2.14.1变频器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电机的额定电流。4.2.14.2变频器可在-10+45环境使用,不降容。4.2.14.3变频装置必须包括所有必需的设备及其内部设备之间的接线。4.2.14.4变频装置整个系
32、统必须在出厂前进行整体测试,以确保整套系统的可靠性。4.2.14.5变频装置制造商必须已通过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4.2.14.6在30-100%的调速范围内,变频系统在不外加任何功率因素补偿的情况下输入端功率因素必须达到0.95以上。4.2.14.7变频装置的功率单元为模块化设计,方便从机架上抽出、移动和变换,所有单元可以互。4.2.14.8变频装置输出必须符合IEEE 519 1992及中国供电部门对电压失真最严格的要求,高于国标GB14549-93对谐波失真的要求。4.2.14.9变频装置对电网反馈的谐波要求也必须符合IEEE 519 1992及中国供电部门对电压失真最严格的要
33、求,高于国标GB14549-93对谐波失真的要求。4.2.14.10变频装置输出波形为正弦波,不会引起电机的谐振,转矩脉动小于0.1%,变频器可自动跳过共振点,避免风机喘振现象。4.2.14.11变频器自身效率应达到98%以上,变频装置整个系统的效率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达到96%以上。4.2.14.12在距离变频装置1米的范围内任何一个方向进行测试,所测得的变频装置噪声不得超过 80 分贝。4.2.14.13变频装置对电网电压的波动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5%+10%电网电压波动时必须满载输出。4.2.14.14设备明细中详细说明结构(包括元器件型号、隔离距离和结构及绝缘)以及主要元器件的供应商
34、产地。4.2.14.15由于换热站控制系统采用SCADA系统控制,变频器必须有效的解决变频器对SCADA系统的干扰。变频装置能实现远距离命令输入操作,并可对其进行远程/本地控制的切换。变频器必须提供原厂家配备的进线 AC电抗器和RFI射频干扰滤波器等相关选件。4.2.14.16系统不装设转速传感器,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式;4.2.14.17在整个频率调节范围内,被控电动机均能保持正常运行。在最低输出频率时,应能持续地输出电流。在最高输出频率时,应能输出额定电流或额定功率。4.2.14.18变频装置应设以下保护:过电压、过电流、欠电压、缺相保护、短路保护、超频保护、失速保护、变频器过载、电机
35、过载保护、半导体器件的过热保护、瞬时停电保护等,并能联跳输入侧 6kV开关。保护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4.2.14.19变频装置应至少包含以下几种开关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开关量输入:起动、停止、急停、复位、手动/自动转换等信号;开关量输出:变频器高压就绪、变频器运行、变频器故障、变频器停止等信号;模拟量输入:频率调节(转速给定);模拟量输出:输出频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4.2.14.20开关量的外部接点全部为无源接点,开关量输出的内部接点全部为无源接点,开关容量为直流220V、5A,模拟量信号全部为DC420mA。420mA转速跟踪。4.2.14.21变频器柜操作盘应能进行各种控制
36、操作和参数设置。显示面板应具有输出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功率因数、开、停、故障显示及故障追忆等功能。4.2.14.22具有计算机在线控制、监视、检测、诊断功能及相应的软件。软件的升级问题在技术协议中具体商定。4.2.14.23 频率分辩率0.01HZ。4.2.14.24 变频器因应具有过载能力120%,允许每5分钟内过载一分钟。4.2.14.25变频器应带有自诊断显示,运行中可选择观察输出电流、电压、频率、转速等参数。能对所发生的故障类型及故障位置提供中文指示,能在就地显示并远传报警,变频装置需有对环境温度的监视,当温度超过变频器允许的环境温度时,变频器需提供报警。4.2.14.26 在运行
37、环境温度下,变频器精度应满足模拟量输入, 输出信号0.5%。I/O类型,模拟量输入:DC420mA。模拟量输出:DC420mA。4.2.14.27 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入回路在硬件上采取光电隔离措施,在软件上采取消除接点抖动措施,并作好接地、屏蔽等抗干扰措施。4.2.14.28开关量输出:开关量输出模件应具有电隔离输出, 隔离电压250V,能直接启动任何中间继电器。4.2.14.29系统能在一定的电子噪声,射频干扰及振动的环境中连续运行,并标明具体能承受的数据。4.2.14.30 电气柜内的控制接线端子应提供15%的余量。4.2.14.31变频装置就地控制窗口必须采用全中文液晶触摸操作界面;功
38、能设定,参数设定等均应采用中文。对于不能提供中文的变频器需要提供详细的英文与中文对照的详细介绍。4.2.14.32变频装置应满足与供热单位热网自控系统通讯,并反馈变频装置的主要状态信号,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号。具体通讯接口的形式提供注明。4.2.14.33 变频装置应具有工/变频手动切换功能。4.2.14.34 变频装置应具有共模抑制措施。4.2.14.35变频装置应包括工频旁路功能,在变频器检修时应能通过切换控制按钮进行切换,不接受采用对高压主电路进行切换的方式。4.2.15接线部分4.2.15.1 软线必须压线鼻子,双软线、一软一硬必须压线鼻,双硬线可以不压线鼻。4.2.15.2 走线要留
39、有改线余量,余量不能低于10CM。4.2.15.3 二次线如有断线连接,要用锡焊焊牢,过后做好绝缘。4.2.15.4 二次回路与一次回路电缆不能平行敷设,如果无法确保交叉敷设,则平行间距不得小于0.15m。4.2.15.5 一次回路超过6mm2的 线缆(包含软线)都必须压铜线鼻子(冷压鼻,含有锡保护层)。4.2.15.6 柜体内下方安装绑进出线的安装板。4.2.15.7 接触器的一次回路的接线端(裸露的铜排)距离接线端子大于15cm。4.2.15.8 变频器高放、中部布置交流接触器、底部安放变频器的接线端子,以减少信号干扰,方便变频器散热。4.2.15.9 柜体内的附件要全,(固定端子和端子盖
40、端子要加标号,端子标号要与施工图对应,并以竣工资料的形式存档。4.2.15.10 相线加好辨识色表,继电器、接触器等电气件要求做好标示,其定义标号要与施工图对应。4.2.15.11 所有与PLC通信以及变频器通信的信号线的均采用屏蔽线。4.2.16 控制柜选用原则:4.2.16.1 电源柜表面应有电流表、电压表,箱内进线开关应为漏电开关并装有电度表,要求将检修的漏电开关和照明的漏电开关“分线路、独立装设。”4.2.16.2 补水泵控制柜表面应有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并具有变频定压控制装置和手动控制装置且应一备一用,并有和下位机连接的远控装置。4.2.16.3 循环泵控制柜表面应有电流表、电
41、压表、频率表,需有变频装置和手动装置且应一备一用,并有和下位机连接的远控装置,为满足后期开发和天气变化,为循环泵变频与大小泵配合使用的运行方式做准备。4.2.16.4 循环泵的控制柜不允许设自动联锁运行装置。22KW以上循环泵手动装置应采用降压启动,如果现场条件具备,建议安装降压启动器。4.2.16.5 变频器须选用ABB或爱默生,便于运行人员使用和维修通讯。4.2.16.6 在控制柜门后,应张贴控制柜原理图。4.2.16.7 动力和照明表分开设;换热站进线必须加设漏电保护装置。4.2.16.8 换热站内电线布线合理,明线布设应采用线槽方式;照明灯头数量按规范要求安装,布置合理,开关应布置在换
42、热站入口附近,保证开关方便,应采用防水防爆灯头,灯伞完好,灯头距地面高度应不高于2.5米,站内安装可靠照明,使用节能灯,并应加设应急照明和停电报警装置。4.2.17 照明要求4.2.17.1 换热站照明采用吸顶式防爆灯,照明效果应良好。灯头数量按规范要求安装。开关应布置在换热站入口附近。4.2.17.2 应急灯配备齐全,应急照明效果良好。4.2.17.3 照明采用BV型铜塑线,沿墙沿顶棚暗敷。4.2.18 通讯方式要求通讯方式根据换热站条件确定;如果采用宽带通讯方式,换热站的带宽不应小于1M,监控中心带宽不小于10M。具体技术要求需要与电信运营商协调确定。4.2.19 站内热量测量装置及其安装
43、要求站内一次、二次网必须安装热量测量装置,站内安装应满足热量测量装置直管段安装要求(前10D,后5D),其口径根据流量确定。(根据供热计量技术导则要求,站内应安装热量测量装置)。4.2.20 现场仪表的安装要求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回水管、二级网补水管。4.2.21 现场压力测点的安装位置:一级网和二级网除污器前后、循环泵出口、供回水母管、调节阀前后、板式换热器的一级水和二级水的进出口侧。4.2.22 现场温度测点的安装位置:板式换热器的一级水和二级水的进出口侧;二次网供、回水管母管处。4.2.23 信号电缆的要求(1)采用三芯屏蔽信号电缆,接地可靠。(2)所
44、有信号线必须穿钢管,镀锌钢管保护管采用圆柱管螺纹连接,穿管时不应损伤电缆。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曲,保护管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4.2.24 在换热站分布较为集中地区,一级网敷设时宜沿管线同步敷设通信电缆。设区域调度站,实现本区域内的有线通讯及与热网调度中心间的数据的无线传输。4.2.25 换热站热计量 (1)换热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2)水水换热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 (3)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4)换热站的耗热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 4.2.26 调节和
45、控制 (1)换热站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2)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 (3)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4)对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在供热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 (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不能与散热器供暖同系统,应单独采用供热系统。 4.2.27 换热站宜采用分级水泵调控技术。4.2.28 换热站验收及竣工资料换热站工程竣工后,用热单位应当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自行对工程初验;合格的,提交以下资料:(1)开工报告;(2)施工组织设计;
46、3)材料合格证;(4)技术(安全)交底记录;(5)油漆防腐记录;(6)焊接记录;(7)管道清洗记录;(8)水(汽)压试验记录;(9)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0)无负荷试运转报告;(11)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12)一次、二次网及换热站全套竣工图纸(蓝图和电子版图),(一次、二次网竣工图满足数字市政要求);(13)设备样本和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原件)。4.2.29 根据济质监锅函200487号文:新建换热站需向市质检部门办理特种设备开工告知手续,换热站建成后应办理使用注册登记手续。4.2.30采暖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系统水压试验,打压试验应按照规范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8.6.1条规定进行系统打压试验。并且打压现场需要通知供热单位到现场验收。4.2.31 采暖系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