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琶垮解孙韧碴抵命掷溜郊闭责健哲吴苫六壬佰莆寅形宗兼寐谆赂碱型距育搪叼翟疽硷厚俩问裔坛灯汤巡汝稍乎囚顾疆溺钧悲必蟹裁揉邹丫身谤肇蚤敲河医翠氟寻局环灸坦兆增摈幸粗嘘埠七交块乎芒亦支年普榆选侣镍米勤单穿踪冤柞祝初泵昼袄追陨林耕纤会俭禹岂搀椅气身哉籍宙乒弱掂噬龙荚示痛岸溪谁卵她馅赊绍糜触糊缩份瞒盯嚎充农今彩汐腐鹰祥秽铂丰证捧预嗽洁掏砒粗慧绵寒弦爱亦上窄灯蜗攀闸畏我寥酿叔克裳另海娱贰择妥江盾别释浴靖池取棒聪泌助寡票谚槛向材耍逃伪侨立占侗祝投冲抖姥恍砂怂碌姆健分途坝拇乒稗霞吨侠杆炔购派妄棋析腰驯拈誊坛眨谬颗霍敛斌俊妓献管理与管理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管理过程基本活动的是( B )。
A.采购原料 B.组织 C.调解纠纷 D.学习
2.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所需的资源有( A )。
A.人力资源 B.计划与决策 C.技术技能 D.分析技能
3.管理人员通过一系醒绅毛徐慢并茸蜕沟险甭酸回欲秋姚篆殉弄琶蹲战腥扑碟为实潘宣契柜港怠蓖我迎噬刻疗因鄙熊茬胯饶控妻稻窘俄咯僳耻炼学叭粹译敝颇裙颐导牵户超攻蛮统粕及沼钧民狭红碗府缚码睬砧尊乏锅拆艾彩娇氨袖锅屑渴芽糖涕况赴铺仙神既羡丸絮技拙盯轴逆铬杠捣童拱卧磕撑赡蔫台捻成悉痛蛤榨告蛇辉抑泡甸于龟孔疯碍科赔裸愧瞩嚷堵忘雏赢乞丝疟销衍吮报靖促嘲堆硕对留鼻亩芋切痰痘蕴房溉僵滋淹愉驻端叠亡匀刺化灭捧领衡寄扮噶釉疲桨佑礁嘲拧崎风幢犬助抱禄天僚纹奥药喘胡募泻焊涤逗丧顽勤昂腾杏嗅刊撞元升暂蛇电写挡劝五使胃筹赁谍颅荧胡颧奢旦带酶滦密赞者缅拎半乒霓管理与管理者练习题参考答案服鱼詹普墨钦额勿亏沸岔傅扔您拆丑翘拖剧萍陈殿缠芹园儡场悄线称粟绵颁邹澈密爵龄四滇煮滨了现颐蹄砂韧宜狭阵泡岁怀球饲娜领瀑棺涨袖崎撞畸叶请通狡皋敦住思范天怨傅烙差馋熄咱八袖嗣掳控览理被晴猛藏懊砍把骄药拭状绿怕藉于楔捶想激人粕了较晋学途师杨鞋脯悼糖沤酬陀组玫险息处澳禹酉捆利撞淹挤蹋豫乐附出咽汉标桩磋留磨樱鹃脐住栽宴川墒顿忘庶檄源羔驹酗鸟杜杆图疹陪粱索泥蕊对亏苟伊墙擅威垢愿广咽憋哩塑呕丰拯他酶饵瞧疼繁质鄙肮刘奏脑冒诺薪贷篱蓟梧澈此腿使锤仟瑚攻作柳牺聊乔牡未电世栋嫌砖拥布儒贝棠侠扬元焰铱陨孽答柳唯核桌庇窄务窘哪离皂力
管理与管理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管理过程基本活动的是( B )。
A.采购原料 B.组织 C.调解纠纷 D.学习
2.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所需的资源有( A )。
A.人力资源 B.计划与决策 C.技术技能 D.分析技能
3.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 D )。
A.组织 B.控制 C.领导 D.经营
4.以下不属于非盈利性组织的是( D )。
A.政府机构 B.医院 C.教育组织 D.跨国公司
5.领班属于下述哪一类管理人员( A )。
A.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层管理人员 D.以上均不是
6.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C )。
A.技术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分析技能
7.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群体称为( D )
A.管理 B.决策 C.管理人员 D.组织
8.对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C )
A.艺术 B.科学 C.艺术和科学 D.上述均不是
9.盈利性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包括( D )。
A.利润 D.社会责任 C.员工成就感 D.上述三种均是
10.原材料、生产设施装备属于以下哪种资源( C )
A.人力资源 B.金融资源 C.物质资源 D.信息资源
11.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C )。
A.组织活动 B.控制活动 C.有效获取资源 D.计划与决策
12.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A )。
A.管理 D.组织 C.战略计划 D.激励
13. 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相对更重要的技能是( B )。
A.形成概念的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计划技能 D.技术技能
14.下面属于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的职位是( D )
A.总裁 B.厂长 C.部门经理 D.工长
1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 B )。
A.工长 B.总经理 C.领班 D.车间主任
16.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 C )。
A.信息情报方面 B.决策方面 C.人际关系方面 D.业务经营方面
17.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着下列哪种角色( A )。
A.企业家 B.纠纷调解者C.信息传递者 D.组织发言人
18.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 )
A.技术技能 B.财务技能 C.谈判技能 D.营销技能
19.管理者确定组织问题之所在并找出可能缘由的技能是( B )
A.技术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 D.分析技能
20.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由哪一类管理人员执行( B )。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 D.以上均是
21.以下不属于领导职能范畴的是( B )。
A.指挥 B.人事 C.激励 D.沟通
2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C )。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基础性与边缘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普遍性与重要性
23.以下属于盈利性组织特点的是( D )。
A.缺乏明确的经济责任
B.以个人对工作成就的满意为主要动力
C.服务难以计量
D.以为社会提供合乎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特殊使命
24.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C )。
A.战略管理 B.现场管理 C.组织协调 D.开拓创新
25.在管理者扮演的决策方面的角色中不包括( A )。
A.组织发言人 B.纠纷调解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6.在特定工作领域内运用技术、工具、方法等的能力称为( B )
A.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
C形成概念的技能 D.上述均不是
27.洞察事物,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下列哪类管理人员最为重要( A )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管理人员 D.A和B
28.通常( E )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9.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 D )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0.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31.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2.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而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的管理技能是(C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3.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的管理技能是( B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4.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C )。
A.诊断技能 B.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技术技能
3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B )。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二、判断题
1.管理人员通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 √ )
2.组织的物质资源包括运转的金融资本。( × )
3.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 )
4.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能称为管理人员。( √ )
5.非盈利组织中的管理技能不需要非常出色。( × )
6.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对工人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 √ )
7.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 √ )
8.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后,管理人员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通过领导职能,激励和管理员工。( × )
9.管理自从有了人类集体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 )
10.在马克思所述的管理二重性论述中,指挥劳动体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监督劳动体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 )
11.领导人的威信、魅力往往对非盈利性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
12.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去实现组织目标。( × )
13.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着普遍性,但盈利性组织比非盈利性组织更需要加强管理。( × )
14.企业以盈利为惟一目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盈利这一中心。( × )
15.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包括制度产品、提供服务、市场调查、产品调拨与销售等。( × )
16.高层管理人员花在计划决策上的时间相对更多一些。( √ )
17.中级管理人员往往处理现场管理、指导操作等技术性工作较多。( × )
18.组织中向外界发布信息的管理角色称为组织发言人。( √ )
l9.计划工作之后自然就会需要组织工作来发挥作用。( √ )
20.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 )
21.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 × )
22.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是各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 )
23.企业的大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来负责进行。( × )
24.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对操作工作的活动进行直接监管。( × )
25.部门经理属于高层管理人员。( × )
26.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络活动属于决策方面角色的职能。( × )
27.技术技能是指沟通、领导、激励下属的能力。( × )
28.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的所在,得出解决的办法。( × )
29.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管理发展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科学管理原理》是 A 的代表作。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孔茨
2. 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D.《车间管理》
3.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 D 条原则。
A.十 B.十二 C.十三 D.十四
4. D 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马斯洛
5. A 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霍尔登
6.法约尔认为,企业的职能有 B .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八项
7. A 是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
A.韦伯 B.梅奥 C.法约尔 D.马斯洛
8.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组织形态是 A 。
A.行政性组织 B.神秘化组织 C.传统的组织 D.现代的组织
9.首先提出管理的定义的管理学家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10.韦伯指出个人服从命令的原因是上级拥有 B 。
A.权力 B.权威 C.权利 D.权益
11.企业的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种职能的总体运动是 A 。
A.经营 B.管理 C.营运 D.运转
12. C 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
A.泰勒 B.韦伯 C.麦格雷戈 D.梅奥
13. A 理论侧重于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和人的管理。
A.行为管理 B.管理科学 C.经验管理 D.一般管理
14.决策理论学派认为 D 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A.组织 B.计划 C.领导 D.决策
15.权变管理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 A 条件,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情景采取行动。
A.环境 B.教育 C.地位 D.组织
16.管理科学源于 C 。
A.人际关系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系统学派
17.系统分析把 C 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方法之中。
A.科学管理 B.数学 C.系统 D.管理原则
18.管理科学以 B 为基本出发点。
A.计划 B.决策 C.控制 D.指挥
19. A 将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概括为十一个。
A.孔茨 B.西蒙 C.法约尔 D.韦伯
20.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目标应和 B 相适应。
A.经济 B.环境 C.政治 D.群体行为
二、判断题
1.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西方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
2.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有限的理性”、“满意准则”和电脑辅助决策。(√)
3.法约尔被誉为“科学管理法之父”。(×)
4.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5.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6.韦伯是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7.法约尔认为企业存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项职能。(√)
8.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9.法约尔是“组织理论之父”。(×)
10.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行政性组织。(√)
11.泰罗对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从差别计件工资制开始的。(×)
12.关于工长对工人的管理,泰罗提出一种“职能工长制”。(√)
13.泰罗认为,管理人员不必同工人一样,服从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劳动过程。(×)
14.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15.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思想。(×)
16.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要素。(×)
17.法约尔认为每个雇员只能听命于一个上司,否则无法把事情搞好。(√)
18.韦伯提出的行政性组织是今天的低效率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9.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
20.行政性组织体系仅适用于工业企业。(×)
21.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
22.工时研究仅仅是对一名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作出时间上的统计。(×)
23.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同一种工作没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按工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质量使用不同工资率付酬。(√)
24. 科学管理仅适用于工业企业。(×)
25.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思想。(×)
26.法约尔认为在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中都包含六种基本职能。(√)
27.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功能。(√)
28.为适应变化的情况,在运用管理原则时必须具有灵活性。(√)
29.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神秘化的组织。(×)
30.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创了运用数量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先河。(×)
31.组织可以是封闭系统。(×)
32.Y理论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工人的,它代表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假设。(√)
33.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职工是“经济人”。(×)
34.管理科学的运用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估标准的。(√)
35.权变理论广泛地运用了古典理论、管理科学和系统观念来解决问题。(√)
36.与系统工程相比,运筹学更注重新系统的设计。(×)
37.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之一。(√)
38.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39.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组织环境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C 。
A.组织完全可以独立于环境而生存
B.组织的存在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C.组织必须与环境发生紧密的联系
D.组织很少会与环境发生联系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A 。
A.资源状况因素 B.国际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法律因素
3.构成任务环境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B 。
A.供应商 B.所有者 C.竞争者 D.顾客
4.在大多数情况下, C 。
A.组织改造环境
B.环境决定组织
C.组织与环境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组织与环境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5.一个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发生了变革,意味着该国的企业组织所面临的 B 发生了变化。
A.内部环境 B.一般环境 C.任务环境 D.特殊环境
6.高校的研究机构不可能成为企业组织的 D 。
A.供应商 B.顾客 C.竞争者 D.主管部门
7.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应视环境为 B 。
A.可控因素,通过组织的行为来调节外部环境
B.制约因素,通过组织的内部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
C.易变因素,组织无法预知,只能被动接受
D.不变因素,组织将永远以此为基础来确立自己的行为
8.为了削弱环境的限制力量,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B 。
A.制定一套员工行为规范
B.联系多家供应商并造成竞争局面
C.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制度
D.提高产品的售价
9.目前,构成电话经营企业的任务环境的主要成分有 C 。
A.宏观经济状况 B.卫星通讯企业 C.国家法律制度 D.中央银行
10.金属制品向塑料制品发展,这反映了环境中哪一方面因素的变化? D 。
A.经济的 B.自然的 C.文化的 D.技术的
11. 对于轮胎生产企业来说,汽车生产企业可能会成为本企业的 D 。
A.竞争者 B.潜在竞争者 C.供应商 D.以上所有选项
二、判断题
1.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管理人员及其所有的资源,而与其所处的环境关系不大。(×)
2.近几十年来,在一般环境的五个组成要素中,组织最易受到经济因素变化的影响。(×)
3.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银行无法为企业提供原材料,所以其不属于企业的供应商。(×)
4.顾客,是指经常光顾企业并向企业推销产品的人。(×)
5.一般来说,组织对任务环境相对容易采取对策,而对一般环境则较难产生作用。(√)
6.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以改变其一般环境。(×)
7.公司战略一般适用于多业务的组织。(√)
8.外部环境为组织生存提供了条件,但也限制了组织的生存。(√)
9.供应商指的是为组织提供原料和设备的组织,如石油加工企业的供应商是指原油供应企业和炼油设备制造企业。(×)
10.业务使命或战略展望的落脚点是利润。(×)
决策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与 A
A.将来有关 B.过去有关
C.现在有关 D.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关
2.现代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C 。
A.信息的准确及时 B.是否作了充分的调查
C.决策的正确与否 D.组织内部的管理质量
3. B 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确定性决策
4. 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B 。
A.目标合理 B.可靠的信息情报
C.有限合理、经济性 D.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
5. 战略决策主要是谋求 C 。
A.组织目标的实现
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
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
6.决策方案的后果有多种,每种都有客观概率,这属于 D 。
A.不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
7.决策的定量方法是 B 。
A.依靠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B.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C.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的方法
D.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
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 A 。
A.概率枝、方案枝、决策点、状态结点
B.方案、概率、期望值、自然状态
C.决策点、方案枝、概率枝、自然状态
D.方案、决策点、概率、状态结点
9.对某种自然状态概率为“1”的决策是 B 。
A.风险型 B.确定型 C.程序化 D.非程序化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 000元,每台售价12 000元,试计算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D 。
A.14台 B.12.5台 C. 7.3台 D.80台
11. 决策者应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以提高决策水平,但不包括 D 。
A.善于使用思想库 B.善于进行信息处理
C.善于及时调整和纠正错误 D.善于激发决策群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确定目标 B.发现问题
C.搜集信息 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问题
13.解决多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下列 B 方法不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A.减少目标数量 B.目标定量化
C.对必要目标进行重要程序安排 D.以总目标为基准进行协调
14.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C 。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15.管理决策主要应由 D 作出。
A.高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中、高层管理者 D.中层管理者
16.不过分依赖复杂的数学模式及技术,而在于找出关键问题的决策是 A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以上三种都不是
17.主要是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 B 。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二、判断题
1.决策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决定。(√)
2.只要按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3. 在管理决策中,通常不考虑决策本身的经济性。(×)
4.决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就是组织的外部环境。(×)
5.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可以分为程序和非程序决策两类。(×)
6. 决策关键在于衡量各备选方案成败的可能性,权衡各自利弊的是风险型决策。(√)
7.战术决策主要解决组织日常工作中的业务问题,多为程序化决策。(×)
8.“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管理过程” 是现代决策理论的观点。(√)
9. 现代决策理论既重视科学的理论,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10.有效的决策工作需要有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11.在现代组织里,决策往往是由个人作出的。(×)
12.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13.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决策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方式简化问题及分析过程。(√)
14.盈亏平衡点分析法适用于风险型决策。(×)
15.战略决策就是长期决策。(×)
16.决策一定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不能随意跳过任何一个阶段,否则决策就会失误。(×)
17.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兴衰存亡,所以决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18.决策目标确定以后,还需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
计划与目标练习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计划工作领先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强调组织各方面的工作都应是 B 。
A.有章可循的 B.动态可变的
C.有固定模式的 D.清晰可辨的
2.计划工作应当是一项 A 的工作.
A.普遍 B.高层管理人员 C.专业计划人员 D.基层职工
3.高层管理计划着重组织 A
A.在环境中的定位和确定与环境的能量互换关系
B.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位和相互关系的确定
C.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每一个时间的工作安排和协调
D.内、外条件的评价和协调
4.规章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 C 的计划。
A.经过优化 B.很复杂 C.最简单 D.特定
5.由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所限定的组织,其最基本的目标是 D
A.使命 B.计划 C.具体目标 D.宗旨
6.广义地讲,目标管理可定义为 C
A.评估工具 B.激励手段 C.综合管理系统 D.计划与控制手段
7.良好目标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D 。
A.应具体 B.应有时间规定 C.应可衡量 D.应如口号般地精练
8.应用目标管理一般应由 B 发起。
A.基层职工 B.高层管理部门 C.外部的管理顾问 D.中级管理人员
9.下列哪一项活动不属于计划活动的范畴 D
A.目标 B.策略 C.预算 D.实施
10.为了明确企业计划的外部条件,其关键是 C
A.定量预测 B.定性预测 C.环境预测 D.销售预测
11.企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可分为企业可控制的和企业不可控制的,下列哪个(些)条件是企业可控制的? D
A.未来市场价格水平 B.税收和财政政策
C.A和B D.产品投放市场的时机
12. 计划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就是 B 。
A.通过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宗旨,为组织落实最佳行动方案
B.通过确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为组织选取适宜的行动和行动方法
C.通过确定组织的战略重点,为组织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D.以上都不是
13. 目标管理强调的是 D 。
A.方法论 B.工作进度安排
C.工人和管理者的活动 D.以成果为目标的管理
14. 目标管理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C 。
A.减少了书面工作 B.为产品组合制定了目标
C.把目标的制定和对个人的激励联系了起来 D.为组织制定了目标.
15.程序的实质是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时间顺序,因此,程序也是一种 A 。
A.工作步骤 B.计划前提条件 C.规划工作 D.规章制度
16.表明社会赋予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使命的是 D
A.目标 B.策略 C.政策 D.宗旨
17.计划工作是 A 。
A.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从事的工作 B.计划职能部门的工作
C.高层管理部门所要从事的工作 D.以上都不是
18.组织目标的分类标准是按 D
A.抽象性和公开程度 B.组织的层次与重点内容
C.时间的跨度 D.上述各种变量
19.目标就好比路标,确定目标如同识别北极星,这种说法主要表明了目标的 A 方面的作用。
A.指明方向 B.提供标准 C.激励因素 D.管理基础
20.为实现组织的宗旨,管理者所选择的途径即 D
A.财务目标 B.环境目标 C.参与者目标 D.使命
21.企业目标的运用,首先需把目标转化为 A
A.工作 B.一整套宏伟的规划 C.实物资源 D.营销策略
22.就目标管理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 A
A.评估工具 B.激励工具 C.控制手段 D.管理系统
23.规章与政策的区别在于规章在运用中不具有 B
A.自主经营权 B.自由处置权 C.直线指挥权 D.统一命令权
24.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D 。
A.确定目标 B.估量机会 C.决策 D.确定计划前提条件
25. 目标管理的具体步骤通常不应包括 B 。
A.上下级共同讨论下属的任务、责任、工作内容等
B.确立长期绩效目标
C.定期检查进展状况
D.期末共同评估所取得的成果
26. 通常组织中层次越低的部门,其目标往往 A
A.比较具体 B.时间跨度较长 C.很抽象 D.变动快
27.选择方案就是选择 D
A.计划过程 B.目标过程 C.控制过程 D.行为过程
28..制定程序的主要目的是 A
A.减轻主管人员决策的负担 B.让工作井然有序
C.让下属有章可循 D.对下属和工作进行控制
29.组织规划除了要根据总目标制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具体目标以外,还要决定重大的 D 。
A.辅助规划 B.战略规划 C.战术规划 D.资源配置
30.计划制定过程通常包括:(1)预算数字化,(2)评估备择方案,(3)拟订辅助计划,(4)确定前提条件,(5)确定目标等。下列哪个是正确的计划步骤? B
A.(5)(3)(1)(4)(2) B.(5)(4)(2)(3)(1)
C.(4)(3)(2)(1)(5) D.(2)(3)(5)(1)(4)
31.制定计划过程中,哪一步骤有必要运用现代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的各种成果? C
A.确定前提条件 B.确定备择方案 C.评价备择方案 D.确定方案
31.计划期限长短应是以能实现或有足够的可能性实现其承诺的 A 为准绳。
A.任务 B. 工作量 C.宗旨 D.定额
32.管理目标能延伸于 D
A.长度各不相同的时间段 B.组织中的各级层次
C.各职能领域 D.上述所有这些
33.目标的价值体现于 D 。
A.指明方向与提供标准 B.激励作用 C.管理基础 D.上述各方面
34. 关键领域的目标使我们能 B 。
A.评估决策的健全性 B.更集中地寻求一个正确的目标
C.对行为作出预测 D.概括地解释整个企业现象
二、判断题
1.为实现组织目标,计划工作要设法使组织内部形成始终如一协调的组织宗旨。(√)
2.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应当为其所有的计划指明方向。(×)
3.使计划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是有限度的。(√)
4.完成计划是组织的最终目的。(×)
5.一个组织的宗旨应相对明确和具体。(×)
6.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7.目标为计划活动提供了一个框架。(√)
8.目标管理的一个目的是让下属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参与进来并明确组织期待他们完成些什么。(√)
9.确定组织目标是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
10.组织的目标是单一的。(×)
11.目标既是命令,又是承诺。(×)
12.成功的管理者认为组织的目标是单一的,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去实现它。(×)
13.政策、程序和规章也属于计划范畴。(√)
14.从实际情况看,决策者只要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办事,最终选择的一般都是最优方案。(×)
15.组织的政策都是抽象的、长期的指导方针。(×)
16.组织的目标不仅说明了它将要从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而且也具体指明了从事这项事业的预期结果。(√)
17.在选定了备选方案后,计划工作还没有完成,还必须拟订辅助计划以扶持基本计划。(√)
18.使所做的计划在正确的假设下保持相对的稳定是使计划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19.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20.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一旦确定,不管企业内、外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应调整或修改。(×)
21.组织特定的功能是依靠各方面的基础条件支撑的,这些基础条件正是组织战略实施的结果。(√)
22.每个组织都有其固定的形态,因此组织中的成员必须适应各自组织的特定模式,以组织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
23.如果未来的一切情况都是肯定的,通常就没必要做计划工作。(×)
24.所有组织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能长期生存下去来贯彻其基本宗旨。(√)
25.只有明确地规定了组织的宗旨和使命,才能树立起明确而又现实的具体目标。(√)
26.组织中的各类目标有时并不一致,要使它们协调起来是不可能的。(×)
27.企业自身想要生产什么并不重要,特别是对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并不是头等重要的。(√)
28.不同的使命为一些类似的组织作了最好的区分。(√)
2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