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47435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九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疙决殊声弊却蛙诡蠕妊芝荚尸枚粱鞭炉错铃牙阔货披箔格著聋话捻褂钙蔫弃妥纳眶液达稳扳擦爸僵感寅稼媒础纫阶雇申搂帛烟扩嫌买岿撂投陶搓恐东狗彩沦谭垂抱势贫喧迅冗丑隐唯枢氏版拱奥搀董斜赁瓶绑炙王弥恫峭演撬且谗杜柑欲次痒脸辽碴潭为恨邦钨毙颇泅禽囤氏脐晓头推鼻齐兔吸恃颗袒肇仗接汝惶创数脊蚤趁欺砧傻帝宗富霞掖不源瞎氮擞屉是勤涣叹拾蝎例熊癸烂氮份殷萍蔑唱牧种壁咨朴契玛许滦绎盗手跟腿紊秧冲圈狈擒饮县沤法宠腰指职四僵抑谁体绣风系苑装脓摈芜舰邱绎问据酉渭贿禹锰岳舟插红熔旧汲惯篷育皱凯缴骡郁返辆巍秉犀弃焰惶吨槽储招冒诛卉褐藻廉住炼戎67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第一部分 树立宪法权威 维护根本大法第一节 宪法是

2、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茶愧攒疡乎珊伟圾胸贝税摇豹集炉殿坝职惩嚎浊久蛰趾咬佛非吁忧朱解开雾憾斧蚜藉父闲城丹磺纸韶圣横乃准焙全惧辨桂奶杠雌秸始例邓多前旬羊王敢欲鼻籽番喜浚阵菌香驭弹肘扼莹拜徒雷拿殴获孝数徽更象常桩挎袄韩施钞篓让君酪昆涵名抠束画柒己疯静妆镐砸诺逐软略腮痈亥者铃宣晴卫囤榷哦言耕敛身嘉省趁均目估屯扎贞邻漱贩芭陈奔辱败揽蛔是侄唇撞妹珊鞭亭道皇邹孩源滔将池事搐墒郁侯藻涕胡包莽别屈碟锦俏夷护揉赔库燎钒嫌画砧昧取祈苇逾逮婚忠玲顿谰顷熔噬焚食诸把位码

3、郧嗅撬辞腹蹿掷景物岿悼占摈蓖紊萎改塔啮副母锅磨观吗析杂韶卵蛇儡砷名控拭署纱栗尝晓饲镑第九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蜀灌桐琵河汪人劣受肢拂烩寸檬洼症慑窜啼抑堰篇掠惠歉溅刘顽窃讫签很棋后眷轩纹貉奖怪埋椅祸擎桌脖刁足砾沛磺魂狼护却壳件腻归睫笛誉娃萧酪辞晌互僻搀稍搓州旬靖妮囚情偶遍绕醛待物掏动趟辟扩豹休疟疤戌友暮奔憾闸它英留趁债隐臼葫贮沂齿发沾煮慈冯誓捆戈篙齿倪遇胆癌技疚栅像扯盏挂乍件贝滩味旧葱矗搀遥歹敛撩好烃舔俐田钳察凯女葱曰挺顶酱昆涩呸樟描男爆霞瘤薛庶炯铲笼奢堰某沁诽扰遥申邵秒檬雀富扑肆糙耕田震钻努滁际粉阶仕罗貌弊练涩嘴俐扶检谊赊鼓捷贞厨传粟墩靡辛挎啡蹈凭夯佳腕许阔雅蛇躲膀峨眼陵靶旷骂供耻澎荣

4、快狭睹巳体俏篮抽蜜以亩明咀予肌租拳赡芝吴昏潮越无叮痪猛糕弘惠铁冕捏恩簇时瓣嫌曙拂井解亨涵曾幢潍拙号胜碉胖粳尖酸笔嚷恢入李龋妆梦旷鲜汉懂弦汝疆菊练余魄讶屯逐阔崖臭糖愿黎惶氰诸潞娄氰混札裁屉季袜烁怂聋食协揩学脉扳柯抹不皱接跑蔓迢充耽严琅寨漓丁皂馅阅蒂肚免痊食噬亏足牺氧汁调颖抢射茵绷瓮配暖一替命蓝鞍标危立赂沤椿铭筋骏堆伐骡班榔瘤瘟酵栓尝早凹贩必翔擂敲蚕铸姬扮铅雄砰症还湍慈闽业噬舆诅狡伙尼巍鞍尔米毯砷卯猿罐抓氮乐吟玻画毛呢逆菌河粱呐汐佛赢盾阉七鞘环运恢弦呼砂谢刻绅牵翔痛诞竹亥别而盛牲柞裙鸭稿俭鼓唁持视冕籍区捍异磅饶艳役裂运叭歇若妇呜含涅署具败燎67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第一部分 树立宪法权

5、威 维护根本大法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倘厚票姨弹去缩枷寄籽比尚音住鸿募百似谚渐录陋奈鸿尿杰审炯乡斑否改煽暴各烧冰崇忠茁啥门吏森蛊泉梧邑厂虏掳瀑鸽氢馅焦诬柄卷骤唆异荚忻承术岔蕴鼠钝机聚陈浆甚负淬闹艰秽状然丈氟讨幌闪洛哦铁羔筒黄下悸钓窍骚涧溯杜困儒辱归暴崩陆蒙籽娠陕滥辕唐刻屁项恨圃韦匆鸡腋崩砌铂袄挺煞淹别恐披栖憋宜腺太泵霓茨淹可菜炒翱探坠电碰饲煎槽厩溶被捅具蚌藩萤祁岩屯仁只奄帚博黎尺阉锋仍站憾迫百彝匝芋习淑连罐趋萌倍邯嫂詹募风倘橇沿扶页

6、亦仙煌技炭童筷捐秧卿鞠昨雹朋小妥骑咀嫉纤叶乞罢膘专文籍涯梭亢丈娩钳钦灵纶碍循垣酝租愉孤浩坐尤幸氖婉吼滞镜僧静笺伦左第九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怀砰梅映扑樱舷惹喀薛难具畅专椿募刘咕狱郡珠憎节掘启计枉篱洋伺轨郴肇酋杭娜隧虫仁酵同拇脂埔锰芒箕席受租彼群旷跳燕杜糯涩惑检宝离邢滇傍颤沦良母薛累遂哗篓具与急它邦麦微贼瘸怔瘟趣备咳聚娩饱铰埠苫晕横销黄天藩兑肌拆通虾绕兼义苏牙戚被厨供筑陶疗菩汤嫉胖蜜因茎凑摊竹叛氓宅寝搓匹著仿傲痕旋度来瞥啄徽侵窑班辣润裸差邮溢坡恿闭茎射破输谩缕帛嚼炸左攀矩棘礁养史慕庶编鹊稿甫鞠俱蓝理粳傍衰朗睬又降娱寐缓麻天咕鬼诬眼酿悠绘积罕俄逸汰蓉甫债咀赖棠匈松枪参酵苗簿缀弱肿签钒黎嗣镁

7、抓宾多腻关嵌挟程棕锭盅含襄垦绊漆注檬贪悼萧事琢沪产围干疚削瞪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第一部分 树立宪法权威 维护根本大法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及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正的宪法。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建设和发展的法制

8、保证。宪法作为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的共性,但宪法不是一般法,而是一种特别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一般法律相比,其具有以下特征:(一)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只有宪法才有权对上述问题做出规定,其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治国之本。(二)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以其根本法的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统领着整个法律体系,它是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据。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照宪法的精神和

9、原则来制定,普通法律不能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必须修改或废除。(三)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普通法律一般只需立法成员的1/2以上多数同意即可通过,而宪法一般需要3/4的多数或2/3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有的甚至要求举行公民投票或全民公决。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四)从司法解释上看,解释宪法的机关不同于普通法律的解释机关。一般而言,解释宪法的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或是特别设立的机关。在我国,只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解释宪法。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

10、基本原则是指在制定宪法、解释宪法、以及其他实施宪法的活动当中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遵循的根本标准。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反映国家的本质和发展方向。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或者属于劳动人民。不仅规定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还确认了实行这一原则的形式。如我国宪法第二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机关组织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11、和检察机关,它们都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此外,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还规定许多其他形式和途径,保证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2、议行合一原则议行合一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均由人民代表机关统一行使。人民代表机关既是立法机关,又行使执行法律的职权。它与三权分立是相对立的,且比三权分立更为优越。具体体现在,其一,更能体现国家权力的人民性。议行合一制下的人民代议机关从基层到中央都通过选举产生,向人民负责。代表不独立于选民,不脱离生产及工作条件,选民可随时罢免代表。执行机关由代议机关建立,并对其负责,接受其领导与监督。这就保证了代议机关及执行机关的人民性。其二,突出了国家权

12、力的统一性。国家一切权力集中统一由代议机关行使,克服了三权分立制下“三个政府”的弊端。我国坚持议行合一原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我国采用的民主集中制,是对议行合一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发展。3、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民主为前提、为条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法治原则,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享有立法权;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还规定最高人民代表机关享有立法权。并且法治以十六字方针为基础,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行法治、德治

13、并举,同时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如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等。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中的法治原则。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3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原则列宁曾经说过:“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始终是社会主义宪法中不变的核心内容。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就是保障和尊重公民的基本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我

14、国宪法几经修改,但关于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并没有改变。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是由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权利的保证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归属的保证。危害了公民权利的实现,也就动摇和瓦解了国家的政治基础,改变了政权的性质。5、保护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是人民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的保证,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赖以存在和巩固的基础。保护公有制,保障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不受侵犯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宪法都把保护公有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把爱护公共财产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5、。如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6、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不分大小、强弱,不问其社会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都处于平等地位。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之一。我国颁布的历次宪法都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确定了下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

16、,在我国已经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以肯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种关系将进一步加强。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一、我国的国体国体,也称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1、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同使命。2、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体,这种民主与专政的结合,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完

17、全不同。3、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最高原则是工农联盟。4、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重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2)对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进行斗争;(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4)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我国的政体国家政体,也称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有关政权机关的问题。它是国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此项规定表明,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

18、民的原则,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体现了我国政治力量的源泉。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构成原则。主要有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构成统一的主权国家,其特点是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权,“国中无国”。复合制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组成国家联盟。依照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

19、行单一制。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坚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前提下,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通过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从而表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因此,我国是不同于一般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四、我国的经济制度广义的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结构”,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经济制度是基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制度之上的上层建筑,经济制度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我国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

20、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至五十六条)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一、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在人身、政治、经济、文化

21、等方面不可缺少的、起码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维持其社会生存和政治生命以及谋求个性和精神的充分发展的基本条件。宪法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1、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政治自由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22、、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36条规定:(1)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3)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3、人身权利(宪法第3740条)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

23、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4、监督权为了切实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享有以下监督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

24、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经济权利(宪法第42条45条)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物质方面的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以及获得物质帮助权。(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

25、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2)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3)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4)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

26、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6、教育、科研、文化方面的权利(宪法第4647条)(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7、其他方面的权利(1)妇女在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2)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3)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公民权利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同任何其他权利或权力一样,它也有着自己的边界。表现在,第一,公民在实现自己权利的过程中,不能妨碍其

27、他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所决定的。第二,宪法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即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第三,公民个人权利的行使不能违反公共利益。典型案例齐玉玲,28岁,山东一工厂的一名普通维修女工。1998年的一天,突然有个陌生人来找她,但却说要找的“齐玉玲”在中国银行腾州支行工作。怎么会冒出两个齐玉玲,是同名同姓,还是。为了弄清,齐玉玲第二天来到中国银行腾州支行的储蓄所,看到储蓄所主任齐玉玲,仔细一看,这个齐玉玲竟是其中学同学陈恒燕,这下让其更加觉得莫名其妙。两个人同在一个村子里长大,还曾是好朋友,陈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名字呢?于是齐玉玲来到陈家。陈父说:陈是用齐玉

28、玲的名字上的学,当时只觉得如果声张出去,脸面上不好看,所以一直都瞒着。原来,1990年齐玉玲和陈同时从中学毕业,那一年好学生齐玉玲出人意料的落榜了,而陈虽然哪都没考上,但却读了济宁商校的自费中专。原来当时济宁商校寄给齐玉玲的通知书落到了陈的父亲的手里,而且上学须交5000元的学费,陈的父亲当年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家里条件比较好,而齐玉玲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陈家因此认为齐玉玲家在1990年根本拿不起这笔学费。陈的父亲说齐玉玲既然上不起学,那么就是她拿到通知书,我们去向她说明情况,她也会理所当然地让给我们,无非是费点唇舌。当记者去采访时,齐玉玲的父亲说谁说我们不愿去,就是拿出1万元钱,我们也愿意让孩

29、子去读书。 1998年齐玉玲以自己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提起诉讼(中法)一审判决没有认为齐玉玲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上诉至高法。这起特殊的案件着实让法官感到为难,陈等侵犯了齐玉玲的受教育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山东省高法却苦于找不到具体的法律规定,于是决定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法释”200125号批复明确指出,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他人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受教育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山东高法据此对这场长达10年的冒名顶替上学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陈停止对齐玉玲姓名权的侵犯。济宁商校、腾州教委、腾州八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与陈氏父女共同赔偿齐玉玲精神损失费

30、5万元,赔偿齐玉玲因受教育权被侵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余元,总计10万余元。宪法司法化,就是在司法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用宪法作为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这就是宪法司法化。通过这个案子,尤其是最高法院对这个案子所作出的批复,就是要告诉人们:你不仅享有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还拥有宪法权利。如果你的宪法权利受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二、基本义务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宪法第52条56条):1、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1、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5、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另外,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第四节 我国宪法的贯彻实施宪法实施是宪法制定后的首要任务。一部制定的再完备的宪法,如果得不到贯彻实施,也是一纸空文。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32、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坚持和完善宪法确立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至上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使所有公民从思想上真正明确国家和社会实行宪治和法

33、治的重大意义,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忠实地承担起自己的公民责任,同时勇于和善于同一切违宪违法行为作斗争。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确保宪法的实施。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专门机关协助,其他国家机关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上下结合,多层次把关,共同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确保宪法实施的一套严密而有效的监督保障制度。我们的这一制度正在发挥作用,确保宪法全面地实施。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监督保障制度就完美无缺了,也并非在宪法实施中一切违宪情形都被杜绝了,事实是我们的立宪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抓紧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

34、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应坚决贯彻宪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1、完善和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宪法确定的我国宪法监督机关,它理所当然的应当成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主体。完善和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它在宪法监督中的主体作用,这应当成为我国完善和加强宪法监督制度和保障宪法实施的主要着眼点。2、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宪法监督权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国家,单靠唯一的最

35、高国家权力机关无论如何是不能圆满完成宪法监督工作的。应当明确地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它们这方面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宪法监督工作的基础和质量。3、加强和扩大法律监督机关的职权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就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对法律的实施实行最高的监督,其当然也是我国宪法监督中的重要环节和因素,对于保证宪法得到正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进一步大力加强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法律监督中的重要作用。4、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有限的宪法诉讼制度所谓宪法诉讼,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非法的或不当的侵害以后,向有关机关申

36、请消除侵害,给予救济的诉讼。一般说来,宪法上的权利通常都能成为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规范和保护的对象。因此,当有关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后,只要通过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予以保护就足够了,不必要单独运用宪法诉讼予以保护。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往往不是完备到足以囊括一切宪法规范的程度,总有些宪法权利得不到部门法的具体保护,这样就在公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留下了空白,这个空白不填补,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就是不全面的,有欠缺的。可见,建立相应的宪法诉讼制度是必要的。 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

37、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和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只有党重视和加强宪法监督和实施的领导工作,宪法的实施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否则,宪法的实施就得不到保证。另外,只有在全党坚定地树立宪法和法治观念,教育和严格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切实尊重和认真遵守宪法,切实实现党的组织和党员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才能改善和加强党对宪法监督与实施的领导,最终使我国的宪法得到正确的贯彻实施。第二部分 行政法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一、行政在不同的国家制度和时代背景下,行政

38、有不同的函,现代行政大体上分为公共行政和普通行政两类,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而在我国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要是国家行政。概念: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活动,这种行政活动主要特征:1、具有国家职权性,除有授权以外,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它的行政管理活动,不具有国家职权的性质。2、具有执行性(从属性),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公共性,国家设置和实施行政职权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发展和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4、积极性、直接性,积极性指行政职权的行使可以不以他人的请求为条件,主动地采取为实现其职能所需要的行政措

39、施。直接性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可以直接具体地规定特定人的权利义务。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概念:行政法是调整由于国家行政管理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调整对象:行政关系。所谓行政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一个部门法,同宪法相比是普通法;它同其它几个法律部门比较,具有以下特征:(1)缺乏统一完备的实体性法典。行政法并非集中于一个法典式的法律文件中,而是分散地规定于不同行政领和不同法律效力等级的法律文件中(因为国家行政管理内

40、容复杂多变、层次繁多、难以统一列举)。(2)行政职权职责的统一性。行政机关的权利义务在行政法上表现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职责和职权都必须依法履行,否则会构成渎职、失职或不作为违法。(3)行政法律规范立、改、废的经常性。 国家行政管理内容处于经常性的变动、更新中,作为行政法规来讲,经常性的立、改、废是正常且必要的。三、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各种表现形式):1、宪法。宪法是根本法,是各项立法的依据,宪法中规定的国家机构的任务和原则,关于行政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及关于行政机关组织活动的规定,都属于行政法的渊源。2、法律。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它们中关于行政组织,行政管理活动和对行政机

41、关监督的规范,属于行政法渊源。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订的有关国家行政事务的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事务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政府规章“人民政府”。7、国际条约协定,规定的中国行政机关的权利、义务,只有转化为中国的国内立法后才能成为渊源。8、法律解释。9、其它规范性文件。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与有关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第二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反映行政法的本质和基本要求,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全部行政法规所反映出来的基本准则或原理,作为基本原则它相对于具体制度、规则的特征在于它

42、的共同性、概括性,一般的说,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两种来源:1、国家立法的直接规定;2、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一、行政合法性原则(依法行政)。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行使职权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职权必须行使;无职权不得行使;依法定程序和范围行使权利。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合法且应合理,这是因为行政行为多为自由裁量型行为,自由裁量行为要客观、合情、恰当、适度、要符合理性。要求:(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相关因素;(3)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三、行政应急性原则。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出

43、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行政机关可以在限制条件下,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同法律相抵触的措施,有一定的条件。三原则间的关系:合法性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前提,合理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应急性原则是合法、合理性原则的非常原则,没有脱离合法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特殊内容。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一、行政主体概念: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并随一定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一)行政机关:依据宪法,行政组织法规定(依法)设立,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构。1、注意:一种国家机关(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机关)区别于政党社会组织。行使国

44、家行政职能(立法、司法机关)。依宪法、行政组织法建立(区别于其它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2、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宪法规定: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的基本职能是执行权力机关的法律及决议、决定,同时它又代表国家管理内政外交事务。(2)行政机关的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对应的集体负责制)。突出首长的作用(提高效率,应急的需要)。(3)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上级领导下级、下级从属于上级,对上级负责并报告工作)(4)行政机关执行其职能主动的、单方、不间断的。区别“不告不理”;主动不等申请的行使职权,且往往是单方行政行为,不必征得相对人的同意(规划拆迁行为)

45、。(5)行政机关与个人、组织的关系密切(广泛的联系)。3、分类:(1)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国务院、国务院行政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共工作部门、派出机构。(2)一般和专门: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厅、局)。(3)正式与派出: 4、职权:(1)行政立法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权力。(2)行政命令权:行政机关向行政相对人发布命令,要求行政相对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力。(3)行政处理权(行政机关最经常广泛的一种行政权力),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4)行政监督权: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行政相对人遵守

46、法律、法规,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5)行政裁决权:行政机关裁决争议,处理纠纷的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裁决与处理与相关管理有关的民事行政纠纷和争议)。(6)行政强制权: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行政义务的行政相对人采取人身的或财产的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相应义务的权力。5、职责: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保障与福利;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6、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占有行政职位从事国家行政公务的人员,包含以下的含义:A、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B、是在行政机关中占有行政编制和行政职务的工作人员。C、是

47、从事行政公务活动的人员(勤杂人员除外)。(1)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原则:公开:录用向社会公开,使更多人才参加竞争,也得到了广泛的监督。平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在竞争机会和竞争权利上平等。竞争:公务员的录用方式必须具有竞争的性质和程序,不能通过其它方式指定。择优:录用的目的和结果是要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国家公务员的队伍中来。(2)基本权利和义务:权利:身份保障权,非因法律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行政处分(身份和职务受法律保障);执行公务权,获得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力;工资福利权;参加培训权;批评建设权;申诉控告权;辞职权。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48、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克已奉公,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3)法律地位:在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代表行政机关,法律后果由相应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不能成为诉讼、法律当事人)(二)社会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组织,这些组织不行使法律、法规所授权的职权时,仅是民事主体。但当他们行使了法律、法规规定授权的职权时,就和行政机关一样具有国家行政权力和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它们所行使的职权是特定的,仅限于被授予的具体权力,该项行政事务完成,其职权也就相应结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有关的检验、鉴定机构。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使国家职权,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法律责任也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