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武汉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控制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试行学习版)
1. 目的
本指导书为了保证本公司生产过程顺畅,对于所使用的模具装备予以管理,以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模具管理中设计、验证、验收、维护、借用、报废等有关事项。
3. 过程及部门:全公司
4. 术语
无
5. 职责
------装备部负责模具设计;负责模具技术协议的签订、负责模具周期鉴定内容的编制、负责模具采购计划的申报、对委外维修的模具和内维修的模具负责技术支持及跟踪、负责模具验证验收入库、负责模具总台帐的建立、负责模具周期的鉴定。
-----质量部保证参与模具验收工作的全过程、负责模具周期鉴定的实施。
-----生产部负责模具的领用并建立模具分台帐。
-----装备部负责模具的维护管理、负责模具周期鉴定的申请。
-----采购部负责模具的外借,办理模具外借手续,与供应商签订外借协议。
6. 规定
6.1模具的设计
6.1.1模具设计的依据
------工艺规程
------产品图样及技术条件
------有关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
------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
6.1.2模具设计的原则
------必须满足工艺原则、结构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
------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低耗、改善作业条件
------满足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设计水平
------应符合现有的技术条件
6.1.3模具设计的要求
------应熟悉被加工件的产品图、在产品中的作用、结构特点、主要精度要求、材料及热处理要求等
------应熟悉使用该模具的生产设备型号、规格、主要参数、完好状态等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并保持统一
6.1.4模具设计的流程
------装备部可自行组织人员负责设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委外设计
------委外设计时,技术部负责确定设计方案,提出委外申请,与委外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以及设计的确认审核工作
------委外设计时,应签署技术协议,在委外单位完成设计后须经本公司负责委外的主管人员审阅会签,相关的技术资料由负责委外的设计部门归档
6.2模具的验证、验收
6.2.1模具验证、验收的技术条件
------外观检查
a) 铸件非加工表面应清洁、干净,并涂漆
b) 工作表面应平整、无锈斑、碰伤、和明显的锤痕,刃口部位不得有补焊
c) 除刃口外,模具的所有锐边都应倒角或倒圆,
d) 非工作表面明显处做永久标识,标识应清楚且耐磨擦,标识内容:模具名称、制造日期、制造厂名、闭合高度、模具外形尺寸、重量,也可以按技术协议的要求做出标识
e) 刃口必须锋利,刃壁无倒锥
f) 凡用模型配研的凸、凹模,曲面接触面积不得小于研配面的80%
g) 翻边、拉延成型凹模口部圆角应圆滑,不允许有棱角
h) 凸、凹之间的单面间隙应均匀
i) 顶杆、卸料机构动作应灵活,弹性元件压缩量与弹力应适当,出料应畅通,不允许有卡料现象
j) 紧固用的螺钉及销钉不允许松动,且不允许高出模具的上、下安装平面
k) 凸模、凸凹模对固定板的垂直度误差和总装后上模座的上平面对下模座的下平面平行度误差按公差等级7级检测。(见附录A)
l)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模具的主要零件的材质、热处理、表面处理情况进行检查
------试模和冲件的检查
a) 预验收时,由模具的制造单位开具模具的自检报告和冲件的自检报告,模具的自检报告包括主要零件的尺寸精度、材质、热处理情况等,冲件的自检报告包括冲件的全尺寸检验结果、材质等情况
b) 终验收时,由模具的制造单位开具模具的自检报告和冲件的自检报告,可在模具的使用单位进行试模和冲件的适应性检查
c) 试冲时,冲件取样应在冲压工艺稳定后进行,模具要求连续试冲不得少于50次,如技术协议上对冲件的取样数有具体的规定,则按协议要求执行
d) 拉延成型冲件表面不允许有伤痕、叠料,开裂,起皱等缺陷
e) 冲件尺寸未注公差等级参照汽车标准QC/T268-1999“汽车冲压件加工零件未注尺寸公差极限偏差”执行
f) 冲件的断裂区与平面的交界处有毛刺,毛刺允许的高度(见附录B)如技术协议上对冲件的毛刺有具体的规定,则按协议要求执行
g) 拉延件的厚度存在变化,边缘处变厚,底角处变薄,其变化量可为材料厚度的0。6~1。2倍(特殊情况除外)
-------模具的寿命要求
新制模具使用寿命应不小于30万次,一般维修后,模具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3万次,刃口采用堆焊工艺维修的模具,模具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5000次
6.2.2模具的预验收和终验收
a) 模具的预验收和终验收工作由装备部,生产部,质量部,模具的制造单位一起进行,生产部协助,验收要求按模具验证、验收的技术条件执行,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终验收
b) 模具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若有不符合技术要求之规定的,如影响冲件的质量、模具的寿命和正常操作,均做不合格处理
c) 检查完成后,由验证人员填写(模具验收检查表)(见附录C),参加验收人员会签,模具验收检查表由技术部负责归档
6.3模具的维护、保养、存放
6.3.1存放
各类模具的存放,必须按模具的类别分类摆放,做到状态清晰,标识明显,并按规定摆放在不同的区域,存放生产现场的模具应划分存放区并有防护措施。
6.3.2维护、保养
a) 冲压操作人员每班前对模具做好清洁,对模具规定的部位加润滑油,并做好模具的使用记录,严格的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
b) 随机模具发生故障时,冲压操作人员对自己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及时的上报进行维修,维修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尽快的赶到现场检查、修理,尽量的减少停机时间,修复完后,维修人员在维修单上要详细的填写维修内容,修复时间与结果,经检验人员确认生产产品无异样后,方能生产,两小时内不能修复并影响生产或影响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维修者应立即向部门主管领导报告,部门主管应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技术人员会诊,4小时之内不能修复的,部门主管除继续组织力量抢修外,同时上报主管副总,不报告,由维修者或主管领导负责。
c) 委外维修需签订技术协议,需要时,应包括周期鉴定要求
d) 模具定期的维护、保养
模具经批量生产后,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由模具管理人员安排定期保养
e) 模具的周期鉴定
模具的周期鉴定由使用部门填写(模具周期鉴定申请表)(附录D),并由使用部门填写(模具周期鉴定计划)(附录E),并按计划组织维修人员、技术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周期鉴定,鉴定结果由检验员签字确认,检验员并填写(模具周期鉴定验证表)(附录F),鉴定完毕后,模具使用部门应填写(模具周期鉴定完成情况表)(附录G),并在使用部门备案
f) 存放在生产现场或模具仓库中的模具,闲置满6个月的,应由模具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保养,并将保养记录保存在(模具使用记录卡)中(见附录H)
6.4模具的报废
模具应正常损坏,磨损所致报废,由模具使用部门提出,并由使用部门填写(模具报废单)(见附录I),经使用部门主管审核上报后方能生效
7. 表单
模具验证、验收的技术条件 附录A 附录B
模具验收检查表 附录C
模具周期鉴定申请表 附录D
模具周期鉴定计划表 附录E
模具周期鉴定验证表 附录F
模具周期鉴定完成情况表 附录G
模具使用记录卡 附录H
模具报废单 附录I
编制: 审核: 批准:
附录A
学习GB/T1184-1996 平行度、垂直度
主参数L
mm
公差等级
5
6
7
8
9
公差值um
≤10
5
8
12
20
30
>10~16
6
10
15
25
40
>16~25
8
12
20
30
50
>25~40
8
12
20
30
50
>40~63
10
15
25
40
60
>63~100
15
25
40
60
100
>100~160
20
30
50
80
120
>160~250
25
40
60
100
150
>250~400
30
50
80
120
200
>400~630
40
60
100
150
250
>630~1000
50
80
120
200
300
>1000~1600
60
100
150
250
400
>1600~2500
80
120
200
300
500
>2500~4000
100
150
250
400
600
学习平行度、垂直度公差等级
模具类型
刃口间隙mm
平行度、垂直度公差等级
GB/T1184-1996
冲裁
0.03
6
0.03~0。06
7
0.06
8
弯曲、拉延成型、整形、翻边
-----
9
注:1。刃口间隙是指设计的平均值
2.包含有冲裁工序的其他模具按冲裁模检测
3.引进的模具相应的提高一级
4.检测时应以被检测面的最大尺寸作为基准
附录B
学习毛刺允许高度
冲压件材料厚度mm
≤2.5
>2.5~3.0
>3.0~4.0
>4.0~5.0
>5
0.1
0.2
0.3
0.4
0.5
注:1。对毛刺有争议时,可用千分表或其他的等效方法检测
附录C
装备部模具验收检查表
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模具验收检查表
零件名称
零件代号
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
工序名称
使用设备
检查项目
检查记录
备注
工艺要求
1
加工过程是否符合产品工艺
2
易损件清单是否具备
3
实物与图纸是否相符
4
与压机是否配套(闭合高度、压板槽、行程、气垫孔)
5
是否符合甲方的操作习惯
外观检查
1
模具是否清洁,外观有无缺陷
2
是否便于运输、存放
3
标记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完整
装配检查
1
※ 凸模、凹模、上下模座垂直度、平行度是否达到要求
2
导向机构是否平顺
工作零件检查
1
※ 凸模、凹模、导向零件的材料、热处理是否达到要求
2
凸模、凹模的间隙是否均匀
3
定位是否可靠
4
废料的排出有无阻碍
试冲、冲件检查
1
冲件的尺寸是否达到图纸要求
2
冲件有无缺陷
其他检查
1
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2
规定的易损件是否齐全
结论
验收会签
填写说明:对外协模具,带※的项目可参考外协厂的自检报告,并适当的进行抽查
附录D
模具周期鉴定申请表
部门:
序号
产品名称/产品图号
模具名称
模具编号
周期次数
使用部门
要求实施日期
备注
编制: 审核: 批准: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