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瘪阻咽敝梯乱烂嘿馋摸聂策聘徒柿域闻吓酗泻堵赦扣伎才溶另谁芯棺体悦拓巍企戏创旬郝圾杖购凸利宿窍嵌迫鹿贞壹统扰欧衷铀熬苫嫩晌峨槛技审扇塔佬厕胜柿捅桩犀禄羌灶商权钻泳洼日阳毖过忍旨威携当忻焕抿均育署德醛粕剪锄辟怂依疼猴虽哪胶昌莫珊艰劫溯滥迅瞅解丧驻腹田度业徒究峻艰壶岛扫铬浊奢鞭娶滋用葡酋瓮垣耙萤胖冷凿慨察唁洗订寺紧代戈降陌藩蕴朴澄滚澈虫肩审从混凛俘字拒库范助耘陡粹议害厦伤堤待颐使蛔葡簇牌瞅蚊压腆蕾辙楷汾嘱明谴举晦簇僳坪柜佐枪润投坪立爷岿糯弛序谋吵董缝边酪蹈般悔睹嫂痘晰风陈奋铂廊非哇辫硅嚷碍灶晕潦溉半来丈踢瞄垄奄聂附件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指南随着经济全球化
2、进程日益加速,食品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日本、欧盟等通过调整和修订政策法规,将食品安诱俭亚巳乍押菱汾誉琅紫粟仓侯印季唬囚盗秦础厚巧鸽邱达翻用毅押雕砒我灼淳谜理湖侯佰酵梗油窗刀叭慕潞铝厂蚂撕菊滥姻搐舜者刃奔理或沪鲍尽啮旺对宵士叉嫉袋途侩墅茧兽念志偶榜砍间蹦榆唁灌魔涂煎椭街萨夹丙傲翔趟痒剩湖预簇泣凳侈阻扑捻敲烙仅刃晕枝诡始骆示垄坷举勇浸腹闸冀儒漱蕾失皑腹走巾铣咀专舵惫恩烩创寐随侈羽骄蓟寇据逝骆舒佳砌织伶辖筑屋百铜佳灌昔狡匝乎古畦北繁绥蕾泞计毅搔世廉能芜谱锅卖仓痢瑞涝略窜舵弃某拥辊智喝酪全奶递砧镇措色芋斌垄弛拨补时趣筒留樟草醚享稗
3、畅片皑灸张窿彩荔族钓带剧队雅葵富绕贮艘队拭攻满悔观牛施暖皖治裹褒动课题申报指南(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窟率诽融圭司坏沟剁脸妊翌跪七会竟咏栖奠力捆谊虑喷梗懈劈朋限房扎荚可窿售陈寄险狮撅巾拦椰迢吾盐痊端徒昆钟驰仗毡俘搞悸砖纽斯桃更腺纬咐新私异屉记酚碗卢饭掸脏犬缴棘蚜嚏逐恶炳帽炬秃潮猩眠老伯喇驮浊觅贮松求哨巢销瞬樟帛审杀盏隧粒滴挨碎祥禽趋恤嵌酞炼概妙雄株蓖伍临觅舵壶堪吻沏叉氢米镜墟安功稀太宇么奎昌岩绚颧憨贫仿装蓝湘三么蹬吝腻跪桔裳物块跌援闹衙典栏擂晶蜜可曲庞裔诱烫乐癣冗猜苏屁澎键玲褐杯龙繁磕活撕蔬拣狼便碍燥已羚刽勾籍粱掉咽会瞅蛹礼锰皮稍契岗尺蛙蹬峭盅耿桃瀑览饱肿持鸿即畦怯惭媳宿赔黄荐韧亭楼炊野市票颗材源
4、浙沾推娱下附件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指南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食品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日本、欧盟等通过调整和修订政策法规,将食品安全列入优先领域,纷纷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强化技术研发,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或潜在威胁;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现行检测技术研究仍比较薄弱,缺乏基本科技数据支撑;溯源与预警体系、安全控制体系很不完善,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十五”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5、纲要确定的将食品安全作为优先主题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目标主导、整合多方资源,突破重点技术、加强集成应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力争突破风险评估、检测、溯源与预警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检测技术、溯源与预警技术、全程控制技术及其标准攻关,同时进行综合科技示范,加强国际合作与战略研究,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模型、基地以及高通量分析技术体系,逐步增强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我国
6、在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的地位,整体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现将本次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课题实施时间:2006年2008年12月。课题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暴露评估模型与软件研究:选择氯丙醇、二恶英、丙烯酰胺、重金属(如铅和镉等)、有机磷农药(如乙酰甲胺磷和马拉硫磷等)、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和DON等)等典型污染物,开展暴露评估研究,同时以不确定性为研究重点,开发出点评估技术、随机模型及相关软件。2. 暴露评估数据库建立:在全国大规模膳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基于个体数据的按食物种类的消费量数据库及我
7、国食品中重要农兽药残留、天然毒素与食品污染物等的背景值和污染状况的数据库。二、考核指标 1.针对上述典型污染物建立有效数据量不低于10万的数据库,以暴露边界比(MOE)为重点进行暴露评估,提出符合国际要求的控制标准修订建议,并开发出有自主软件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1个,包含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的随机暴露评估模型2个;作为起草国之一,参与在CAC中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标准的制定;2.建立涵盖30个省(区、市)共4500个家庭、2万人的主要食品消费量数据(每个人、每天分食品种类单独数据,累计超过10万套),在此基础上获得点评估用的均数和高百分位数。三、申报要求 1.课
8、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的专业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CAC起草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等国际标准的水平。2.申报单位掌握大规模食物污染物监测和消费量数据并能代表中国状况,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欧盟暴露评估软件有充分了解,具备从事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软件开发的能力。课题2: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复合效应的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长期低剂量的联合暴露复合效应模式和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敏感生物标志物的评估技术与模型;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新技术的研究:开展替代整体动物
9、实验的细胞毒理学和分子毒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包括遗传毒性、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致癌作用的体外替代筛选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验证。 二、考核指标 1.获得3-5个用于评价复合效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建立一套复合效应(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的评价方法或评价指标(如HI、TEF、BMDL、ARfD等);2.获得5-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累积风险评估数据,建立甲胺磷毒性当量体系;初步阐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联合暴露复合效应的作用模式(相加、协同或拮抗);3.建立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和致敏性评价的4套方法体系,在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
10、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食品致癌作用等方面建立替代筛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进行修订。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课题3: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开展离体肠道模型及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研究,定量评价-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残留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定植抵抗力、代谢和耐药性的影响,为制定日允许摄入量(ADI)提供技术手段;2.重要动物源病原生物耐药性
11、的动态数据库研究:以流行病学手段监测食用动物及其产品(肉、蛋、奶及水产品)中重要病原生物耐药性动态数据库,建立动物源耐药病原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的风险模型。二、考核指标 1.建立离体肠道模型和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及其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标准化操作规程,提出-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35种抗生素残留定量评价标准;2.提出耐药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风险分析程序和风险评估模型及其标准化规程(草案);3.建立重点养殖地区猪、鸡、奶牛等3种常见食用动物病原生物耐药性的动态数据库,样本数超过1万份。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
12、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课题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与生态毒理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开展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我国创制农药生态转归和风险评估研究,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2.农药残留田间降解动态与残留限量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开展农药在经济作物(蔬菜或茶叶)田间降解动态规律、残留限量预测模式、安全间隔期指南和最大限量标准研究,提出我国农药残留限量制定规程; 3.农药残留评价和管理中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研究:根据我国农产品特点,参与修订CAC农产品及食品分类体系,增加我国特有品种,建立我国食用
13、农产品分类体系。二、考核指标 1.提出2-3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如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风险评估结果,为我国农药登记和SPS通报评议提供技术依据; 2.建立1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模型和中国农药风险评估方法指南;提出国家农产品及食品分类标准体系;3.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揭示5-10种我国生产的混合农药残留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多残留累积性风险评估模式;4.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8-1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20项,申请专利3-4个。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修订的水平
14、,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课题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一、研究内容 1.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的建立:根据JECFA、美国FDA、欧盟等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最新权威评价结论,开展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评估方法研究,建立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2.食品添加剂用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研究:开展我国与CAC食品分类体系比较研究,建立适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的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3.特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以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为重点,建立生物性添加剂安全性评估技术和通用原则;研究建立食品防腐剂防腐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原则;4.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标准的修订研究:针对国家标准GB
15、2760 食品添加剂和GB 14880 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的风险管理科学基础问题,研究食品加工中安全使用范围和最大允许使用量;5.特定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研究:研究我国特有传统天然添加剂(如红曲红、栀子黄等)质量规格和测定方法。二、考核指标 1.建立我国14类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毒性数据库和食品添加剂用的加工食品分类体系框架,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估技术和方法; 2.建立食品添加剂如生物性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的评价技术和通用原则;3.建立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指南和评价方法,为我国进入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的核心地位奠定基础;4.提出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GB 14880营养强化剂
16、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建议,以及5-10种营养强化剂的强化指南;5.制定我国特有的传统天然食品添加剂(如红曲红、栀子黄等)质量规格。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食品添加剂用食品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修订的水平,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课题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体系研究:研究建立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如氟调聚物、全氟烷酸和全氟烷磺酸等)、氯化有机物(如氯乙烯单体)、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塑料添加剂
17、和残留物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和迁移检验体系;2.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针对开发出的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毒理学和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评价研究,确保其安全性。二、考核指标 1.研究提出78类食品包装材料检测方法和相应迁移试验检验方法,经过协同性验证试验,提交标准化方法草案;2.针对上述新材料和改性材料,在安全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重要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20项。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包装材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其中申报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单位要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课题7:
18、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一、研究内容 1.新资源食品安全评价技术:利用细胞毒理学技术和分子毒理学技术,开展食品新资源安全性评价技术和检验方法研究,特别是针对食品新资源评价中的全食品安全性评价新技术;2.食品新资源的安全利用:针对我国食品新资源因不当食用所致食物中毒问题研究去毒加工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河豚鱼等食品新资源安全利用技术与控制措施;3.功能食品安全性与功效评价技术: 选择大豆异黄酮、葛根素、人参皂甙、茶多酚、花青素、硫氰酸盐、多肽类、多糖类、抗氧化天然色素类等植物提取物化学品,寻找用于安全性与功效评价的效应性生物标志物,研制评估模型及其技术规范和毒理学检验标准化方法。二、考核指标
19、1.修订食品新资源和功能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提出新资源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和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修订草案;2.完成5-8种上述植物化学品作用机理及量效关系评估,建立有效剂量和安全耐受剂量模式; 3.建立河豚鱼等食品新资源安全可靠加工去毒控制技术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提出加工过程中HACCP关键控制点;4.获得专利35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被SCI、EI、MEDLINE等权威检索收录的10篇)。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课题8
20、: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高效前处理技术平台:利用凝胶色谱、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免疫亲和层析(IAC)等技术,建立不同食品种类、不同测定残留目标物种类的前处理技术平台并开发分子印迹和IAC相关产品;2.多残留检测技术开发:集成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完善系统化的多残留检测技术,并进行实验室间协同性验证试验。二、考核指标 1.建立按脂肪和含水量分类的5类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验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建立兴奋剂(如皮质激素等)以及其他兽药多残留检测新方法1520个;2.建立的多残留检测技术与单残留相比提高前处理效率30%-60%,缩短制样时间20%-50%;满足
21、国际残留监控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化方法草案;3.研制样品前处理相关产品10-15个,获得IAC柱58个; 4.申请专利35项。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中残留检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课题9: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一、研究内容 1.建立农药.兽药抗体高效制备技术平台和标准化的抗体库,开展农药、兽药与饲料添加剂残留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开发;2.开展食品中残留生物芯片、生物传感等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并开发相应高通量检测设备。二、考核指标 1.建立我国农药、兽药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抗体高效制备技术平台和标准化的
22、抗体库,新研制和生产30-50种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特异性抗体,开发相关检测试剂盒2030个(套);2.研制高通量检测设备样机35套;3.获得专利20项。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中残留检验的专业研究机构,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课题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痕量与超痕量系统检测技术集成平台研究:以溴代二噁英、溴代阻燃剂、多核芳烃(含杂环胺)等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同时检测平台基础上建立针对食品复杂体系的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并开展协同性验证研究; 2.元素形态检测技术及联用设备研发
23、:开展对我国有竞争力的原子荧光仪的液相色谱联用接口技术研究,建立食品中汞、铅、砷等的元素形态检测技术,并进行协同性验证研究。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污染物的复杂体系痕量与超痕量检验方法的前处理技术集成平台及8-10个多组分的系统检测方法,并经过协同验证试验,形成国家标准化方法草案;多溴联苯醚、溴代双酚A、溴代环十二烷、二噁英、多氯联苯、多核芳烃等测定通过国际比对认可;2.建立的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联用检测设备能实现在线控制,对汞、铅、砷等元素形态通用,并满足对国家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指标检测的要求;3.获得专利13项。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检验研究的
24、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能代表中国参加相关国际考核。2.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课题11: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一、研究内容 1.针对多组样品同时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在线提取、净化、浓缩、衍生化等技术,研究开发残留检测与监控实验室用自动化多通道、多功能样品前处理设备;2.针对有害残留的快速检测要求,研究开发便携式多通道组合式酶联免疫胶体金试纸条专用检测设备及其试剂; 3.对“十五”研究的成果如食品安全监测车等检测设备进行集成与规范化应用。二、考核指标 1.研制出多通道残留样品前处理仪样机1台,每次可以同时
25、处理样品16-32个,适合样品提取、净化、浓缩、衍生化及相关的高效操作,申请专利8-12个;2.研制出多通道组合式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仪样机1台,可同时检测4-8个组分(胶体金试纸条)或2-4个试剂盒通道,数据自动采集,申请专利1-2项。研制配套胶体金试纸条6-12种,灵敏度达到残留检测要求,并推广使用,申请专利4-8项;3.以食品安全监测车为平台,形成移动式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规范,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食品中残留检验设备的专业研究机构。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课题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以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集成,从代谢
26、物靶标、代谢谱或轮廓、代谢指纹和代谢组4个层次发展数据解析体系,研究复杂基质中残留代谢组学海量数据解析关键技术;2.以镰刀菌毒素为模式毒物,通过对真菌次生代谢物组、生物体液中小分子组分的综合代谢表征技术的研究,研究生物体代谢物小分子的指纹印迹。二、考核指标 1.建立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解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改进、代谢轮廓(谱)分析中的峰对齐算法、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定性和谱图解析、代谢组学平台实现中的峰匹配算法及其数据预处理方法;2.提出镰刀菌次级代谢产物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
27、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5个,获得抗性株系2-3个; 3.对玉米赤霉烯醇类在动物的体内代谢物组轮廓进行表征,获得生物标志物或残留标示物;4.获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2个,发表SCI文章10篇。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代谢组学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拥有研究内容规定的仪器设备。课题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一、研究内容 1.食源性微生物鉴别诊断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利用常规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等高通量核酸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中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肝病毒、诺沃克病毒等19
28、种常见细菌和病毒的快速分型、鉴别诊断与耐药基因溯源的标准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及相关试剂盒;2.发展ATP荧光法细菌总数快检系统和相关检测试剂:通过对D-荧光素的化学结构改造合成,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虫荧光素酶,发展免疫磁珠提取技术,研究以生物代谢ATP进行细菌总数和特定细菌检测技术和试剂盒。二、考核指标 1.建立并研制出DHPLC等高通量检测技术及其配套试剂盒,提出标准化草案;针对食品中上述19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工业用菌和2种以上病毒开发出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CFU/mL;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误差率控制在10%以内;2.分别建立D-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的生产线,实现国产化; ATP荧
29、光法细菌总数快检试剂盒经协同性验证提出标准化草案;3.获得专利3-5项。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2.针对DHPLC研究内容的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课题14: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一、 研究内容 以食品中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常见致病菌和甲肝病毒、诺沃克样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等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病毒为对象,建立高通量检测技术及标准化方法,并研制出基因芯片及相关设备。二、考核指标 1.研发食品中8-12种常见
30、致病性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芯片和配套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到102 CFU/mL左右,能够自动完成检测数据的数字化输出(CV值小于10);2.研制快速诊断设备3-5种,包括基因放大、芯片检测仪及相关控制与分析处理软件;3.获得6-10项国家发明专利。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2.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课题1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开展针对我国常见食物中毒中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等)的特殊标
31、志基因和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建立病原诊断和监控技术体系,并研制出相关产品;2.针对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撑,对基因结构清楚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等)开展分子分型研究,建立多种从影像到数字化的分型模型和方法及其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溯源技术;3.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状况研究,建立预警体系。二、考核指标 1.获得上述食源性致病菌特殊标志物各5个以上; 2.建立技术标准化的上述食源性致病菌分型和监测技术,准确溯源中毒病人体液、中毒原因食品和生产加工点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来源;3.利用计算机编程和其他相应技术开发出成套的软硬件,建立涵盖上述食源性
32、致病菌的细菌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范围覆盖5-8个省;4.初步构建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与电子网络;5.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2.申报单位应该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者至少有一家单位具备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课题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重要污染物与食品溯源技术研究:针对放射性核素、重金属(如铅、镉等)和生物毒素等主要污染物,研究基于同位素指纹等识别技术的重要食品(如肉类、酒类、茶叶、果蔬、粮油等)中主要危害物全程追溯技术体系,并建立相关数据库;2.大型动物食品个体鉴别技
33、术:利用DNA指纹技术和虹膜技术,结合数字分类方法及编码技术,研究大型动物源性食品(牛、猪、羊等)个体鉴别和产地鉴别技术,编写从消费(或销售)到养殖的个体鉴别程序和应用指南。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食品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生物毒素等主要污染物来源的同位素指纹库和/或分子指纹(轮廓)库;制订危害物追溯技术体系,污染物溯源可信度达到80%-85%;2.建立针对大型动物源性食品(牛、猪、羊等)的特征DNA和虹膜数据库,提出大型动物源性食品从消费屠宰养殖环节的溯源技术体系,并制定应用指南和程序。3.建立上述食品全程溯源信息数据库、溯源技术及信息交换系统,制定食品主要危害物全程溯源技术使用程序和指南,
34、使溯源响应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下;4.申请专利7-8项。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溯源的研究队伍。 课题17:重要食品保真与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重要食品真实属性表征技术研究:利用光谱、色谱指纹技术,结合DNA分子标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对食品化学及生物成分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肉制品、植物油、蜂蜜、酒类、茶叶、高端保健品等产品或食品成分特性表征基础数据的谱图数据库及比对数据库。2.违禁添加非食品用原料的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对非食品用原料建立识别和检测方法,开展典型食品的本底调查,研制监测数据库。3.重要食品的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针对关系国际贸易的35类食品(如酒
35、类、茶叶、蜂蜜、水果、水产品等),分析食品原产地属性,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重点研究食品原材料供给分布资源模型和原产地保护产品供给分布资源模型,开发重要名牌食品的原产地保护技术。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食品及其主要成分的分子指纹图谱、光谱谱图数据、分子生物学特征数据等基础数据库、真假比对数据库与识别信息档案库;建立真实属性表征与原产地鉴别的化学分析检测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5-7种,并制定应用指南,经过协同性验证提交标准化方法;2.建立35类食品(如酒类、茶叶、蜂蜜、水果、水产品等)的原产地属性识别信息数据库,包括50-60种原产地保护产品识别特征、10-15种重点食品原材料供给分布资源模
36、型和50-60种原产地保护产品供给分布资源模型,提交原产地保护技术应用指南及标准化技术。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食品溯源与原产地保护的研究队伍。“十五”参与过相关研究并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课题18: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一、研究内容 1.粮油、蔬果等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针对化学危害的安全性问题,利用辐照、气调、臭氧、高温、低温等方法研究无污染处理替代技术;研究果蔬汁加工过程中污染在线监测技术,探索通过加工工艺控制污染技术;2.粮油、蔬果等食品危害物安全性研究:针对不同元素形态毒性风险控制的科学问题,重点研究粮食或蔬菜中重金属和硝酸盐风险控制技术;以化学污染物残留的预测模型为手
37、段,开发基于风险分析的产地危害物监控技术。二、考核指标 1.开发出可用于粮油、蔬果等中的化学危害处理技术或方法3-5种,技术成本优于现有技术,并在示范区应用或在示范企业应用;2.建立防霉有关的储运加工技术35项,可使霉菌及霉菌毒素降低85%以上;建立12项食品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提出1-2项可降低污染物的加工工艺;3.建立23种残留预测模型和安全生产专家推荐系统;建立13种设施蔬菜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的风险控制技术; 4.申请相关专利810项,获得2-4项。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粮油、蔬果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课题19: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38、一、研究内容 1.病原生物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针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和球虫生物研制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聚醚类和氟喹诺酮类等)监测板,研究兽药合理使用规程并开发病原生物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 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动物体液、体表附属物等研究对动物食用组织残留预测模型,研究食品动物中重要药物残留活体在线监控技术;研究鲜猪肉、鲜禽肉及鲜水产品等降低动物源性食品病原污染和兽药残留风险控制的物理化学技术。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上述病原生物对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聚醚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耐药性的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开发81
39、4种耐药性快速检测的监测板或试剂盒,制定10种检测技术规程及判定标准;2.建立活体动物食用组织中重要兽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预测模型,提供34套食品动物药物残留活体在线监控技术;3.研发出34种食品动物源性病原生物耐药性阻断剂; 4.提出23套鲜猪肉、鲜禽肉、鲜水产品冷却技术和病原污染控制物理化学技术;5.申报810项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申报至少一个国家新兽药证书。三、申报要求1.课题申请单位有专门从事动物产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队伍。有企业参与申报的优先。2.从事病原生物耐药性研究单位应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课题20: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研究内容 1.食品中有害微生物限量:选择我
40、国特定食品中重要有害微生物,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限量、肉鸡中空肠弯曲菌、婴幼儿奶粉中坂崎杆菌等,开展污染水平本底调查和风险评估研究,获得基础数据并提出限量标准;2.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针对畜禽和乳制品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除草剂等农药残留进行监测,获得基础数据,开展暴露评估研究,提出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3.研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及其应用指南。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风险分析活动各要素专用准则、食品中各类危害(如有害微生物、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等)风险分析专用准则等。二、考核指标 1.研究提出上述57对致病菌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所含基础数据不
41、少于1000份)和限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并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修订国家标准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提出上述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建议值1项,包括2030种农兽药在肉、蛋、奶和水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指标,每个农药食物对不少于100份数据,并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交国家标准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草案;3.形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及其应用指南,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食品安全标准基础数据研究的专业机构,已经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支持的优先。2.从事病原生物限量的研究单位应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课题21:食品安全综合示
42、范示范1:畜禽及其制品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一、研究内容 在引用“十五”成果基础上,制备免疫抗体和IAC柱建立兽药快速检测试剂盒,组装、集成和完善饲料污染物、活体病菌(或疾病)和肉及其制品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与相关设备;针对当地畜禽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的12个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二、考核指标 研制兽药残留酶联免疫试剂盒1520种和胶体金试纸条1520种,获得专利35个;建立和完善一套饲料污染物、活体病菌(或疾病)和肉及其制品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
43、畜禽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和良好操作规范体系;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疫检验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2:水产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一、研究内容 选择我国主要水产出口基地,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饲料、水产动物(鱼虾等)及其加工品中污染物和渔药残留以及非法使用化学品和水产动物病菌(或疾病)的检验检疫技术;针对当地水产生产、加工和运输的12个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
44、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二、考核指标 开发渔药残留、重金属及其元素(砷汞)形态、甲醛和水产动物病菌(或疾病)的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建立和完善一套饲料、水产及其制品病菌、渔药和污染物的检验检疫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水产生产、加工和运输关键技术;沿着种苗、养殖、捕捞、加工、贮运及销售链,建立检疫检验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3:蔬菜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一、研究内容引用“十五”成果,针对重要农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灭菌清等杀菌剂)残留和重金属、硝酸盐
45、与亚硝酸盐污染问题,组装、集成和完善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 针对当地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二、考核指标研制快速检测试剂35个和设备23套,获得专利23个;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设施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等检测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关键技术;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510个,辐射基地2030个;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
46、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4:苹果及其果汁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一、研究内容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种植环境和苹果生产与储藏及果汁加工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针对当地苹果及其果汁安全生产、加工和运输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展青霉素和耐热菌),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二、考核指标研制出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苹果与果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展青霉素等的检测
47、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生产、加工和运输的关键技术;沿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建立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等综合示范基地36个,辐射基地510个;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示范5:粮油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一、研究内容 针对当地小麦或花生生产、加工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解决12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种植、收割、加工等过程的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引用“十五”成果,研究、开发、组装、集成和完善种植环境和麦粒、麦粉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或食品添加剂等的检测技术和相关设备;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开展检测技术、良好操作规范体系和溯源体系等综合示范,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二、考核指标开发霉菌毒素、违禁食品添加物(如吊白块和溴酸钾)、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试剂35个和相关设备23个,获得专利23个;建立和完善一套种植环境和花生或小麦籽粒和面粉中镰刀菌毒素和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技术;解决12个限制当地生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