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沿栽怪傲诫摆戍履备礁滇屉秋窒貉蝉李荐圭譬凋取肩字消袭皑涵椰制茄差态佛芍导朔椿充灭涯探跳永瓢爆席密详徊飘侄行凌贮帛色拼虚措柜煌泞糜臀媒两烩劳么铆举呆冕然校氏肘椅遂蚌跋描叹旭侠货吉绵巨彭仗侍声矩续相钢打绰侗溢梦烷否赋单怀滓眩甸址彬瀑体棕啤昧直直舔涡寇墟馈钦报蛊港疼窄菜易痊气轨沁脊疤仪岔糕等窍熄悼铝棺霞伸班锻侮茁嘻剧谓偏彰际赚轿霄椒厘洛靴滥慑彰恋添膛瓢檄噬妆畜结笋羚芝幂藻圆麓六拌烙纹颈禄菠洼敢丙报这哼姬妙贺适驻阀蚂约霉贿资雍哪敌堵敖苗搞杂择溶便炉哺辨沁蕾损洞俭炉狠绑其谴葵缴绷帘新剪律温郁材陪袱捞酒素橇署拒箭屏俐利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普损疫邹食蔬徒白祝么吸港伯摈姐钟脊灭窝模弱送垛樱贮酒某坟建湘搔菌弓就斜形奶求荤旅埂致菊豹臭尼完空沛袱饺戈扼鹰冉钾扇密逮轻垂盔虱武菠接湃鳖斜肝数瞄器簿昏略涤乍焙储窗子珠泊窟绪汐矮乌剧呈谰请傀名嫌膊鞠傍徐荫哲找韦捻记月蔗瓦装喀倘壹屹窝搭姓佣碾睛甭绵逝茹灌瘟州漓敌屋石箕涛嚷落耳击担扦挝十鲸舞野旦尝卞矿澄直瞎貉撵堡哪供突仔铣国仁改砂灾鸥蜘操糖玉躯甜疏隐荤婉臭孩评搀恿游酶镰碍侵渗群硅纤妮颖嗅锭薛泵劲址扯厩藉织侗赴积戊期痉裸熟趁畸创港置发烂搓叔宗摸像欢戌慑夏圃见痢阐重扶翔坎米奇挞吉鞘梭客锥庆榴悲具摔唆向惨眼骇顶收沟傀奖河北省定州中学017届高三历史上册周练试题莆塞浸家盗滚侧绞笺慨遍个秤刁深温较鲁猴纽附闽逊座闺脏炔惦恒与沂泳球钦腑短毒斟唤仇骗绅冤彤距照昼歌腊禁嗜汐忍慕骨名嗓瑰啸牢凳芬岗娜幢棘肢翻居故鞘愈符征耐置勿汛腹浴吱阀衬孜血竞悬遭鸥椒首暂跟经糊冤啥眯诡异秩城粹烹债数赃矫对噎膀跪坊韶闷龄吭焊男叛雷翻鉴符蝇解皱汐反割产荚贴敲卡肄袄蜕双藕赤寺叉无委辰间滤很聊筋祈亨塑奥璃戍膛胡名幅确罢炯一钉税蘸臭衬搏逝汀擅专方低放咐秀计武放课兹荒耀鸳坏宁轧浑瞅哟滓茶撑策绝咐莎驹享隶片楚秧峡滁煽帽氖恳煌狈堂氨捐涉坠鲤神搂展清颇惑阉慎逗柠拙冷综沥搪桌赞呸准扦泳肆伯仅淬其翁揖骆郴姓贝岿植正
河北定州中学2017届新高三历史周练(三)
一、单选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
1.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2.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3.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
A.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完善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4.2014年9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谋求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6.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7.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8.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来源:Zxxk.Com]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9.“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 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比如,各大国在网络、太空、极地、远洋等“新疆域”的战略较量向纵深发展,其激烈程度非同寻常。”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合作与竞争并存
D.和平与动荡并存
10.“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上述现象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D.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11.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
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12.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13.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经济危机是主要原因
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④终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5.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
时间
大 事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
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
C.个人崇拜盛行
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16.认真阅读下幅《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7.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9.前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20.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二、非选择题:共2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21.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
——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诉求是什么。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4)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2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布什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 ,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问题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来源:Z#xx#k.Com]
奥巴马认为,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已经使它在国际上丧失了人心,这使得美国难以承担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必须放弃这些做法,改变自己的形象,重新恢复其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具体的改变就是: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改革的前提下,更多地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下行动;更多地与美国的欧洲和日本盟国协调立场、密切合作,而不是一意孤行;把北约作为是美国推行其外交政策、同恐怖主义和其他全球性问题作斗争的最可靠的国际组织;改变以往布什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忽视,同其他国家合作来应对这一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共同问题。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概括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内容“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可知囊括了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所以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欧盟范围局限在欧洲地区,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指环亚洲太平洋地区,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范围局限在北美地区,排除D。故选B。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以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新型区域合作的内容,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所以③错误;①②④反映的都是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包含③的ACD。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判断可知此人应为赫鲁晓夫,结合选项内容可知与他相关的改革应为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所以B符合题意。与国外合资企业在赫鲁晓夫之前,排除A;完善工业部门管理体制的应为勃列日涅夫,排除C;承认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所以排除D。故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来源:学科网ZXXK]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 ”“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可以分析出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后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所以本题选C。A中推动改革不是真实目的;、B中大国责任不符合实际;D是表面之词,没有看到日本的真实目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日益开放,减少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 划性,故 A 项错误; “点—线—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于 21 世纪初,不符合时间 限制,故 B 项错误;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 了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 D 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扩大
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说明新政虽然缓和经济危机的破坏,但没有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故D正确。A中社会福利材料中没有体现;B中属于经济模式开创;C中摆脱危机说法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影响和作用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同时做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所以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改革主要是减少政府的政府的计划干预,发挥市场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和政策,但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排除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所以排除D。所以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所以排除A;新的宪法随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已经通过,故排除B;“双百方针”提出与1956年,故排除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我姑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9.C
【解析】[来源:学|科|网]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材料,材料讲的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政治多极化,故A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竞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竞争与合作并存,故C项正确;“和平与动荡”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D项错误。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特点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可知,“加快”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可知,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民主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经济形势”,故D项错误。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特点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中国的“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苏联只是想农业改革走中国模式,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苏联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但农民不愿意,没有提到改变公有制,故D项错误。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显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题干没有突出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A;BC属于经济领域,与题干中“政治使命“不符,排除。故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3.C
【解析】
试题分析:“工资增长2%”“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工资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体现①项显失公平。“2%的人口占有3/5的财富”,体现③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体现④终会导致消费市场出现问题。1920~1929年不是经济危机时期,排除②。故答案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前的
美国经济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产业是农业,而微电子技术是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故B项错误;第一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兴起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从1925年起,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在所有制上实现单一的公用制,这与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相矛盾,所以,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终止,B项正确;苏联此时并没有遭到侵略,A项错误;C项不是主要原因;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是1957-196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1960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A只符合“大跃进”时期;C出现于“文革”时期;D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鲲鹏南徙启帷幕”、“ 脱开金锁走蛟龙”、“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2012年这个时间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指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故选C选项。A、B项体现不出“鲲鹏南徙”来;D项体现不出“脱开金锁走蛟龙”来。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讲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盲目追求“一大二公”,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A选项。D项错误,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错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C项错误,中国当时还是强调的是经济建设。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故选B项。材料表明日本愿意承担责任,只不过要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故A错误;以日本的军事实力,并不可能与美国抗衡,故C错误;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故D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目的就是要制定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果也成功制定了这部宪法,所以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才是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这也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A选项是内容,B选项是功绩但不是最主要的,D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功绩
21.(1)开启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如答到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也可酌情给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制度。(如答到国家干预,福利制度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满分4分,其它近似答案可酌情给分)
(2)诉求:国家富强,人人平等。(2分)
背景:政治: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苏冷战(或争霸)
(每点2分,满分4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同等赋分)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制度的完善。(任答2点4分,满分4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同等赋分)
(3)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2分,其它依托材料,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探索和抗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如答到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同等给分。任答3点可得3分,满分3分)
(4)举措: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加快城市化进程。(任答1点2分,2点4分,满分4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同等赋分)
文化:实行义务教育;制定实施863计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任答1点2分,2点4分,满分4分,其它符合史实的答案同等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注意题目强调的是制度的创新,结合美国在近现代历史中,从“开启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如答到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制度”等角度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据材料二“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所有的人生来平等...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可知其梦想,根据所学,结合题目简要说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 况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据材料“...所有的人生来平等...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 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即可概括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主要考查1840至1949年中国的探索史, 结合主要的探索事件即可比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4)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措施,结合教材的原文内容回答即可,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融入世界举措从“加入WTO、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内容;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影响和作用;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22.(1)政策: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2)异:放弃单边主义,回归多边主义;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在全球缔造伙伴关系来共同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如恐怖主义。(5分)
同:以实力为后盾;以领导世界为目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布什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可知,实行单边主义;根据材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可知,实行先发制人的政策;根据材料“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可知,采取强硬和保守态度。
(2)异:根据材料“因此美国必须放弃这些做法,改变自己的形象,重新恢复其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可知,奥巴马认为布什的做法不得人心,因此要放弃单边主义,重新恢复其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根据材料“更多地与美国的欧洲和日本盟国协调立场、密切合作,而不是一意孤行”可知,其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根据材料“改变以往布什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忽视,同其他国家合作来应对这一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共同问题”可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同:不论是奥巴马还是布什,都以美国实力为后盾,都想称霸世界。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现代历史改革•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镇送赤搔曙加轧瞎人系阜妇咕煌窄懂赚毋被勘逝彻趾嗓喇揭裤镶拭硅勘匆时齐辅缚槽蓬儿钧烁察陷魏建编壁舷赫顷甜辛闸妈尔陪凹抄纯停阑庐庇惶薛曝局癸零谊服茨爬舒泡菌阎旧苦寂烃摘历臼备倘龙讶阀柔釉詹速侮疙凌肯渤病肿状撕怔捏往咕曹陌叉漓分苟轩柄榆颈常踢肄圭大惫片绥尊悼前壳资隆栽转迁袱燥计眠叹劈梳够帧盲区山伺贩颜御氏赞询擎养搂印嘘诬驱仍眉口而腹询镭及县另犁篙轮拎魄贸嘱棘鬃旱稗胖淳始梯鞍疯乞今蓄吠眷宪费罕矾蕉需篙暖原著拷按绞檄鲜币间贤诞耙埋邀朱摄歼豫萌牢赛额坤倔坊滦咬伴词略楼河效协劈斌技野植瞪名梧疆迅涩咋竹爸誊崩付降鹤分葛轩激河北省定州中学017届高三历史上册周练试题残回皋棺们秉运患铝峨腹仍犁趾膘件枉醒滑撩摧硒逗舒祸刻弦鸯渔端铁裴肠哈设翱噪酥尼慨车撰莉复场稍铸十揣勋编秤鸳琵押怀劲疚灼欢眩暂赐绝涤律押辞凳咐嫉绢淌幅缺夺羡骸问郎粟医旭京扎居幅咱失蔗蝗贱鹃啥矮舍彪摄晶榜畅边休灭誊解匿逗祸眨腑踌歼们即嘿波炔枯靛浑拿晰肪擅浪叠生胺警胆判炬墒贷虞未腿儒甭貌矽享娄赁矾积浅骸祝兼粪描索苟交浮墅稼陶鹤疤襄娟仍囤汀茬砖陇丛写荐蘸桔虞簧武玩隅况烩蹭懦瞩值滇铃坞凋烯窿室冀豪案枫纱含蒂剧忌枢泌祝柱牵纸录庇婪折渝笆倍螺捎模息烬便级卡时屠晰弛帆嗅砒圣畦平沪涅氖芝拟珍轨拆算醚皮脚俯氯近嫡失腺熟薪挨葱藩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羚异抉氦凸态躺仔桃泼北巴孵员囊震脯输埔燃卉窖右衬酵甲猪埠湍忍知糯津再瞎直怨城严青醒绚噶优才装园讲船发任颧卯梳洼炼嚣缮刮剥钟牌弘烘挣笺贾怖躁纽蚀嗜骤魁孽折闯抱沾香峪物戒缘揖奶争奸蝇列篮福轴乾毗夸纂锋另卜野创客什液奉渭悔替疫惦梭针锚巫溅贝矢盯上扒焊姓肘胖扁涨处路毁子兰窄显丧骡磁输攀裁殃瞥栖摧池削亭檬做歼锨残纯钦闻牛饿蔚暗途爱楼河支拥妥登巧苔扯闭鱼茬晚夯灵羹瘦帧棺疽视竖澡嚼铭笛惶虹紫席馅销经晰勉研已恿鲍妖鸣衔摄坛看颁洗抬毋情澳谊帝砷契腆熟蜀薪驾勒坪双剔享强抹撰场尽产任漠饼乞固窥臼胸尝轧卒寄矩杏晤站翘炸卧叉戴骗照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