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568050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 孙聪摘要: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主要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及其自身的局限性、民族自尊心与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及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要求三方面探讨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在中国日渐发展的原因。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本土化运动的缘起 中国1引言社会心理学本土化(indigenization of socialpsychology),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引人瞩目的学术思潮,台湾和香港地区更是相对超前地开展了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心理学的本土化(indigenization)是指在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基于本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

2、对现有的西方心理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不断进行改造、发展,使其融入本国社会文化并有效地指导、解释、预测受本国文化环境影响的大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它是文化差异的必然产物,是心理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1993年,台湾大学的杨国枢先生提出了“本土性契合”的标准。在杨先生看来,本土性契合是指特定的文化性和生物性因素一方面会影响到当地民众(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当地心理学者(研究者)的问题、理论与方法。那么,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及知识体系可以而且应该与被研究者的心理及行为之间形成一种契合状态。“这样一种当地之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与当地之被研究者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密切配合、贴合、接合或契合,可以称为

3、本土性契合。”杨先生将本土性契合看作是衡量本土心理学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标准。他指出:“我们所说的本土心理学,就是一种能达到本土性契合境界的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重点旨在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达到本土性契合的标准。”2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兴起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产物与本国原有的心理学共同组成了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它的内涵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是文化多元论的产物。本土心理学的实质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理论,是更加现实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是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心理学基于本国文化的独特性而做出的选择。细究其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当代社

4、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及其自身的局限性心理学诞生于西方,其主要的发展力量也一直在西方。20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来自wwW.lw5u.cOm主要阵地由欧洲转入北美,从研究队伍、科研实力和研究成果等方面来看,又首推美国。无怪乎杨国枢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便有“拿掉西方心理学(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及模仿西方心理学所获得的一点研究成果,我们几乎就一无所有”的论断。为避免使台湾问题成为两岸心理学交流的障碍,经过长时间的反省与思考,他于1988年以“本土化”代替“中国化”,提出“建立中国人之本土心理学”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一方面增进了两岸三地在心理学乃至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强了对于所属的文化圈同一性

5、的认同感,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更带动了华人地区的本土化研究潮流,引起了国际心理学界对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的关注。按照Robert. Merton知识社会学的观点(theo-ry of Knowledge of Merton´s Sociology of Science)所说,“科学知识或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知识或理论)并非产生于社会真空,而是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产生亦是如此。对社会心理学来说,它是对人的社会本性的系统研究,其学科知识和理论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更甚。当西方社会心理学藉由其中心地位获得超越文化的解释权力时,必

6、然会带来基于文化差异的价值偏差。当代社会心理学所使用的概念,以及建构的各种理论,包括它所运用的各种研究方法几乎全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尤其是美国文化背景)上建立起来的,是单一文化(区域性文化的产物。西方社会心理学是以西方文化价值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其建构的理论和方法本身可能会存在由其文化价值所引发的偏差,在运用于研究和解释非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时,会产生扭曲或误读。与此同时,世界上也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描述和解释所有文化中的心理现象的通用理论。因此,西方的社会心理学不能替代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来描述和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本土化的根本方向和目标就是完善中国本土心理学,建立自己的社会心

7、理及行为的知识体系。2.2民族自尊心与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不仅在中国日渐升温,更是一场全球性的文化热浪,在这其中,民族自尊心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Edwards Shils)曾指出, “本土化运动兴起的部分原因在于位处世界学术边缘地带的知识分子由于得不到学术核心地带的重视而产生的不满。”这种对权威的抗衡和不满的情绪,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地更为强烈。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为古老的文化起源地之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西方各国顶礼膜拜的对象,只是在近代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内忧外患,遭遇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而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

8、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迅猛,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勃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必然要求文化自主。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它不想再把西方的理论作为标准,更不能容忍“西方的东方主义”式的扭曲和偏离,而是要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性寻求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摆脱,立足本土,从本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出发,建立自身的社会心理学,摆脱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依附,成为世界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一员。2.3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要求全球化与本土化是辩证统一的范畴。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兴

9、盛,而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进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是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的,同时,文化的本土化是对文化全球化的回应,是文化民族性对全球性的反弹,它对文化全球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罗兰罗伯逊( RolandRobertson)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相互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全球本土化(globalization)现象的出现:全来自www.lw5U.com球化不可能全然取代本土化,本土化也不可能阻挡住全球化的浪潮,这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可伸缩和谈判的张力。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不等于各国家和区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各自分裂,相反,由大心理观出发,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社会心理学,而后

10、再统筹、结合形成大心理观的新发展,推动社会心理学在世界层面和文化区域层面的演变,能够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本土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利于各区域文化分支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细化与完善,以及世界层面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整合与进步。3结语本土化运动作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整体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了解了这一趋势的兴起原因之后,我们应进一步以西方心理学的经验教训和本国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把研究建立在大心理学观的基础上,坚持学科统一性的理念,以问题为中心,以本土社会文化和历史为出发点,建立起不仅仅是本土的更是世界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U:本土心理学研究,1993 (1).4马斯洛科学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5周晓虹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U社会心理研究.1994(4).6罗兰罗伯逊,生安锋,西方视角下的全球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2 (1)7RobertKMerton,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译林出版社200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