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56730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张扩军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死存亡。文章认为生态环境应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脉络并通过科学保护和利用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F427:A:1672-8653(2014)03-0045-02一、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介于北纬28303020和东经1104011310之间,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而吞吐长江,是长

2、江中游最重要的行蓄洪湖泊,兼具蓄、泄功能的过水性洪道型湖泊。流域湿地总面积达2,625km2,其中岳阳市境内为1650平方公里,占洞庭湖总面积62.8%。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维持洞庭湖区的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洞庭湖流域湿地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基地。第二,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能力。在供给水源调节径流方面,洞庭湖湿地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过量的水分储存起来并缓慢地释放,削减了洪峰,均化了洪水。通过湿地及湿地植物的水分循环和大气组分的改变,调节局部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状

3、况,调节区域内的风、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减轻干旱、风沙、冻灾和土壤沙化过程,防止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质量。第三,分解、转移和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系统和开敞水面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健康状态与两者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洞庭湖湖泊萎缩、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重,导致湖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长期泥沙淤积和围湖垦殖造成湿地面积锐减;湖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环境恶化,部分水域出现了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湿地的过度利用导致渔业资源耗竭,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灾害频频暴发成灾,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

4、状况也令人担忧。加之上世纪的大面积围湖造田、围湖灭螺,退田还湖工程的影响,使其生态系统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恢复重建洞庭湖区和谐生态,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洞庭湖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物资源利用过度,湿地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据统计,湖区原有水生生物270多种,天然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鱼类114 种,是国内著名的淡水鱼业基地之一;鹭、鹳、鸥和鹤等鸟类生物也有157种之多。但由于湖面缩小,生物资源趋向衰退。近年来许多珍稀鱼类几近灭迹,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鲟、中华鲟和二类保护的胭脂鱼、鲥鱼已很少见到

5、。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在洞庭湖乃至长江内几乎绝迹,二级保护的江豚总数也不足1000头,而在洞庭湖的保守数据是100左右。历史上,在洞庭湖越冬的水鸟达到30至50万只,据科考数据,20032004年为13万多只,20042005年为11万只,20052006年少于10万只。生态环境的变化,致使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猛增,甚至暴发成灾。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洞庭湖区并未见东方田鼠大面积暴发成灾的报道。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原因在于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湖面萎缩,湖泊沼泽化,洲滩扩展。上世纪60-70年代“围湖造田”和“围湖灭螺”等措施,人为地改变湖区生态环境,加速了东方田鼠暴发成灾

6、。一是围湖加速淤塞,沼泽植被扩展为东方田鼠种群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滋生场所;二是本来栖息远处湖滩的东方田鼠在洪水来临时大部淹死,数量难以累积增长,围湖后堤内进水受阻,有些堤坝修造后因倒塌而废弃,被围部分既能进水形成沼泽,来水却又不猛不大,变成了东方田鼠的安乐园,数量逐年累积膨胀终致暴发成灾;三是堤坝本身,特别是湖内层层围筑的大小堤及一些倒塌堤坝,在汛期时成了东方田鼠避洪的安全岛和中继站,在长途游迁时得以休息、取食,不致衰竭死亡;四是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每年湖滩增加40km2,栖息地扩大,致使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增大。另外,随着洞庭湖区实施退田还湖生态工程,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适合东方田鼠生存的栖息地,东方

7、田鼠也随之扩散。3、环境污染严重, 湿地生态功能衰退。洞庭湖水质已由中贫营养状态发展为中富营养状态。19912000年洞庭湖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十年水质综合指数为0.4301,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TN、TP、CODMn;营养类型为中-富、富营养型两种。水体污染物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农业退水;四是血防污染。洞庭湖区18个县、 市共有工业“三废”排放单位1500多个,年排工业废水2.0046108t,其中重大污染源59个,虽只占全部污染源数量的4,但其废水排放量却占全部废水排放量的90。这些重大污染源的废水年排放量均在百万吨以上。就其工业分类而言,以化工废水排

8、放量最大,占工业废水总量的37.4;其次是造纸,占23.3;第三是电力,占总量的20。这些工业废水每年向湖泊中所排放的有毒物质类型主要包括:COD17.0t,BOD53.7t,悬浮物3.6104t,氨态氮0.25104t,汞0.028t, 镉0.110t, 6价铬4.6t, 砷22.35t, 铅16.20t,酚687.5t,氰化物20.14t,石油类679.1t,硫化物300.6t。据1999年统计,洞庭湖区生活污染排入洞庭湖水体的总氮为47.32104t,总磷为5.41104t。4、湖区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为追求粮食高产丰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每年分别达18713107 kg

9、和117107 kg,农业面源污染随之加剧。湖区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大多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湖内,这种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还有沤制黄红麻废水、投放铬渣和五氯酚钠等血防药物,均给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据1999年统计,洞庭湖区现有水田4.82104公顷,旱地1.89104公顷,由于农业退水进入洞庭湖的总氮量为1.74104t /a,总磷量为306104t /a。据1999年统计资料,洞庭湖区有牛29.61104头,猪479.28头,家禽4727.85104羽。因禽畜粪尿所排污染物进入洞庭湖水体的总氮估计为7757.7t /a,总磷为842.1t /a。洞庭湖区共有精养鱼塘面积4.26104

10、公顷,由此产生而进入水体的氮4306.6t /a,磷为469.04 t /a。三、洞庭湖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1、围绕“水清”,着力构建生态型洞庭。一是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崩岗治理、坡耕地治理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等营造林项目,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以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系统建设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工程,通过工程截污实现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促进水环境生态恢复。同时,严格防治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新墙河、汨罗江、云

11、溪河、王家河、松阳湖等重点河湖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三是加大洞庭湖湿地保护力度。深入研究三峡建成后对洞庭湖区的影响,在河道两岸和湖泊周边,划定缓冲区,建设水体污染的过渡带。进一步打造“中国观鸟之都”的品牌,重点建设东洞庭湖鱼类生态功能“三场一通道”项目(即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育肥场和回游通道),使洞庭湖作为维系长江水系物种基因库的辅助服务功能得到完善。2、围绕“水美”,着力构建旅游型洞庭。一是着力打造洞庭湖国家级度假区。突出“水”和“岛”的特色,挖掘“名人”和“红色”的资源,整合山水秀色与文物古迹,打造旅游品牌,整合东洞庭湖湿地、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君山野生荷花世界等旅游资源,联合申报洞庭湖国

12、家级度假区。二是努力打造环湖观光旅游黄金线路。积极主动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益阳、常德、张家界和岳阳的旅游产业互联,将湘西的山、洞庭的水、岳阳的楼连结起来,使环湖地区成为全省大旅游的重要节点。深入挖掘环湖地区历史文化、湖乡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开发湘江风光带,打造汨罗江端午龙舟文化旅游基地。三是加快推进城区水系联通工程。加快推进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等城区主要内湖和入湖水系为主体的城区水系规划和建设工程,打造城区水上公园。3、围绕“水活”,着力构建发展型洞庭。一是充分发挥政策作用,扩湖扩容。通过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城镇扩容等战略措施,逐步增加湖区蓄洪面积和蓄洪能力。同时,

13、通过引江济湖,逐步提高洞庭湖冬季的水位。二是充分加强流域治理,合作开发。坚持区域协作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切实加强对水资源、沙石、芦苇、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管理,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的发展,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同步,把洞庭湖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环境友好湖、生态健康湖、和谐秀美湖。三是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兴旺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洞庭湖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加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基地建设为后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打响洞庭湖农业品牌,推进湖区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特色工业,坚持以低碳、循环为核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狠抓工业技术升级,引导石化、造纸、纺织、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强强联合,向园区集聚,培育旗舰企业。参考文献1 秦建新,尹晓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10).2 杨珊,胡利梅.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8).(责任编辑:先锋)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