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涂层厚度测定 (一)新GB(征求意见稿)GB/T 1344820231 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彩涂板)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 本方法规定了磁性测厚仪法、手持式千分尺法(以下简称千分尺法)、金相显微镜法和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四种彩涂板涂层厚度测定方法。 磁性测厚仪法:合用于以冷轧板、镀锌板为基板的彩涂板涂层厚度的测定。若涂层厚度低于3m时则本方法不合用。 千分尺法:合用于各种材料为基板的彩涂板涂层厚度的测定。在千分尺测量装置负荷下容易变形的涂层则本方法不合用。 金相显微镜法:合用于以各种材料为基板的彩涂板涂层厚度的测定。 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合用于各种材料为基板的彩涂
2、板涂层厚度的测定。当各涂层界面可清楚分辨时,亦可合用于各涂层(初涂层、精涂层)厚度的分别测定。 2 原理 2.1 磁性测厚仪法 运用电磁场磁阻原理,以流入钢铁基板的磁通量大小来测定涂层厚度。 2.2 手持式千分尺法 通过测定彩涂板涂层去除前后厚度的差值来检测涂层厚度。 2.3 金相显微镜法 运用彩涂板断面涂层和金属基板的光反射率不同,从而测量彩涂板涂层厚度。 2.4 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 运用钻孔机在彩涂板涂层中钻出一定锥度的圆孔,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涂层,对涂层界面进行定位,测量出水平距离并根据锥度换算成涂层的厚度。 3 仪器和材料 3.1 磁性测厚仪 3.1.1 当涂层厚度不大于50m时,仪
3、器示值误差为1m。 3.1.2 当涂层厚度大于50m时,仪器示值误差为2m。 3.1.3 已知厚度的标准片(非磁性膜厚),厚度应与被测涂层相近。 3.2 千分尺 3.2.1 数显型,仪器示值误差为0.001mm。 3.2.2 测量头为圆形平面状,直径小于5mm。 3.3 金相显微镜 3.3.1目镜带标尺的显微镜,仪器示值误差为2.5m。 3.3.2适当牌号的金相砂纸。 3.3.3固定试样用材料(如树脂),应对涂层无损害作用,其颜色明显区别于涂层。 3.4 钻孔破坏式显微测厚仪 3.4.1 仪器示值误差为0.5m。 3.4.2 显微测厚仪:由一个自动钻孔装置和一显微视频图象系统所组成。 3.4.
4、3 记号笔。 4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4.1 试样尺寸不小于75mm150mm,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边沿无毛刺。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 实验环节 5.1 磁性测厚仪法 5.1.1 仪器校准 5.1.1.1仪器调零:采用与待测试样化学成分和厚度相同的无涂层基板作为调零板,在其表面几个不同位置将仪器调零。基板为镀锌板时,应在去除锌层的基板上调零,零位误差不得大于1m。 5.1.1.2 仪器校准:选择与被测涂层厚度相近的标准片调节仪器,使其准确指示出标准片的厚度。反复进行调零和校准的操作,直
5、至获得稳定的零位和标准片厚度读数。在测量期间也应经常进行调零和校准的操作。 5.1.2 测定 5.1.2.1 当彩涂板基板为冷轧板时,选取距试样边沿距离大于25mm的3个不同位置,用磁性测厚仪直接进行涂层厚度测量,并记录厚度值。 5.1.2.2 当彩涂板基板为镀锌板时,选取距试样边沿距离大于25mm的3个不同位置,用磁性测厚仪测量镀锌层和涂层的总厚度。用对镀锌层无腐蚀作用的脱漆剂将涂层去除,在同样的地方测量镀锌层厚度(或用已知锌层单位面积重量换算成锌层厚度),总厚度与镀锌层厚度之差即为涂层厚度。 5.2 千分尺法 5.2.1 在距试样边沿不小于10mm的区域内选取3个不同部位做上标记,用千分尺
6、测量标记处的厚度并做记录。操作时注意不能使涂膜有可见的变形,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 5.2.2 用溶剂或脱漆剂去除标记处的涂膜(不腐蚀基板,不能使试样在脱膜中变形、擦伤或划伤),然后用千分尺测量除去涂膜处基板的厚度,记录厚度值。 5.3 金相显微镜法 5.3.1用适当的材料固定试样,制样过程应使试样与观测面保持垂直。 5.3.2打磨抛光制备的试样,使其足够平滑,以便在显微镜下观测涂层断面。操作中注意保持试样与砂纸面成直角。 5.3.3用显微镜上的标尺测量试样断面上7个不同部位的涂层厚度并记录其值。 5.4 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 5.4.1 将试样放在钻孔台上,调整自动钻孔装置的钻孔深度控制轮,
7、以使钻头刚好穿入基板。在试样上钻出一个圆形浅角缩孔。 5.4.2 将试样放在测量台上,调节显微视频图像系统,使缩孔处涂层各界面均可清楚成像于视频上。运用显微视频图像系统的标尺即可直接读出各涂层厚度。 6 结果的表达 6.1磁性测厚仪法 3个不同测量部位涂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涂层厚度,以微米(m)表达。 6.2 千分尺法 每个测量部位两次厚度读数之差为该部位涂层厚度。3个不同测量部位涂膜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涂层厚度,以微米(m)表达。 6.3 金相显微镜法 7个不同测量部位涂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涂层厚度,以微米(m)表达。6.4 钻孔破坏式显微镜观测法 在所测量
8、的缩孔中至少取2个不同测量部位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涂层厚度,以微米(m)表达。 7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只有磁性测厚仪法与金相显微镜法,方法同(一)。没有千分尺法和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三)ASTM D1005-95 、D1186-01 1 D1005只有千分尺法,没有磁性测厚仪法、金相显微镜法和钻孔破坏式显微观测法。D1186只有磁性测厚仪法、电子仪法。2 千分尺法分A、B、C、D四种测试方法。A用固定式千分尺测
9、量平整、坚硬表面上的涂膜厚度;B用固定式千分尺测量可以完整剥离的涂膜厚度;C用手持式千分尺测量平整、坚硬表面上的涂膜厚度;D用手持式千分尺测量可以完整剥离的涂膜厚度。A、C不能用于测量小于12.5m的膜厚,B和D可以测量的最小膜厚取决于自由膜的制备。3 固定式千分尺见图1,由一个坚硬底座,一个可上下移动、带直径为1.5-3mm圆形平底压脚(测量头)的千分尺,及一个指示测量值的转盘式指示表组成。指示表的最小读数为2.5m,平底压脚(测量头)负荷在140-275kPa之间,对于B,还要准备一块平整的裸板。4 手持式千分尺的圆形平底压脚(测量头)直径为1.5-3mm。与(一)基本相同。5 测试环节A
10、:用固定式千分尺,方法同(一),最小读数为2.5m。B:用固定式千分尺,先测量裸板厚度,再将自由膜小心放在裸板上,测量裸板和自由膜的厚度,注意不要使膜变形,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膜厚,最小读数为2.5m。C:用手持式千分尺,方法同(一),最小读数为2.5m。D:用手持式千分尺,先测量裸板厚度,再将自由膜小心放在裸板上,测量裸板和自由膜的厚度,注意不要使膜变形,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膜厚,最小读数为2.5m。6样板尺寸大于75150mm,至少测量三点,三点厚度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四)JIS K5400没有K5400标准。大洋制钢方法:1.磁性测厚仪法:同(一)。2重量法:剪切规定尺寸的涂敷钢板,称重W1,
11、用脱漆剂除去漆膜,洗净,吹干,称重W2。(W2- W1)/S(钢板面积)即为膜厚,单位为g/m2。再除以干膜密度,得到以m为单位的膜厚。(五)EN ISO 2808涉及千分尺法、磁性测厚仪法、剖面显微镜法、重量法等。千分尺法、磁性测厚仪法、剖面显微镜法同(一),重量法同(四)。二 镜面光泽测定 (一) 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彩涂板涂层镜面光泽的测定。 2 原理 通过测定涂层镜面相对光反射率即可测出试样的镜面光泽。 3仪器和材料 3.1 60光泽计或多角度光泽计; 3.2 校准板:通常涉及高光泽和低光泽两种校准板。 4 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
12、试样尺寸不小于75mm150mm,试样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边沿无毛刺。 4.2 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实验环节 5.1仪器校准:分别用高光泽校准板和低光泽校准板校准仪器直至校准值与校准板标准值偏差不大于1个单位。 5.2 测量 5.2.1通常采用60入射角的光泽仪。当精确测量时,若60光泽值高于70单位,宜选用20入射角;若60光泽值低于10单位,宜选用85入射角。 5.2.2将试样置于仪器的光窗孔上,在试样表面3个不同部位进行测定,分别记录光泽读数。 6 结果的表达 3个不同测量部位涂层镜面光泽
13、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光泽,以百分数()表达。 7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选择的入射角;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与(一)基本相同,缺少4.2和“当精确测量时,若60光泽值高于70单位,宜选用20入射角;若60光泽值低于10单位,宜选用85入射角”的规定,多余仪器调零的规定。(三)ASTM D52389 1 光泽计入射角为60、20、85,若60光泽值高于70单位,宜选用20入射角;若60光泽值低于10单位,宜选用85入射角。2 测量方法与(一)基
14、本相同。(四)JIS K5400暂无JIS K5400标准。(五)EN ISO 2813同(一)。三 色差测定 (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 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彩涂板色差的定量测定。 2 原理 通过色差仪分别测定参照样和试样的光谱三刺激值,即可定量计算出试样与参照样的颜色差异,用E表达。 3 仪器和材料 3.1 色差仪: 3.1.1色差仪通常采用的几何结构可分为定向型和积分球型两种。其中定向型几何结构分为45/0和0/45两种,积分球型几何结构分为d/8和8/d两种。 3.1.2 色差仪应能满足在D65标准光源和10标准色度观测者或者标准C光源和2标准色度观测者的
15、条件下同时测定色度值CIELAB L,a,b或HunterLab L,a,b。通常使用的颜色空间有:CIELAB L* 、a* 、b*和HunterLab L 、a 、b。选择的色差仪、标准光源、标准色度观测者和颜色空间不同,测得的色差值也会有差异。 3.2 色差仪校准板:由一组校准白板、校准黑板和校准荧光板等组成。 3.3 参照样:由供需双方认可的标准颜色样板。应在避光和实验室环境下保存,以避免参照样的颜色发生较大变化而影响测定结果。 4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试样尺寸应满足能覆盖色差仪测量孔径;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边沿无毛刺。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
16、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 实验环节 5.1 启动色差仪,用色差仪校准板对仪器进行校准。 5.2 选择标准光源和标准色度观测者。在选定的仪器使用条件下测定参照样的色度值CIELAB L* 、a* 、b*或HunterLab L、a、b,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试样的色度值,其差值即为试样和参照样的色差值。 5.3 在试样表面3个不同部位进行测定,分别记录色差值。 6 结果的表达 试样与参照样的色差值可用下式表达: E=(L)2 + (a)2 + (b)21/2 式中:LL*1-L*0 或 L1-L0 aa*1-a*0 或 a1-a0 bb*1-b*
17、0或b1-b0 L*1,a*1和b*1或L1,a1和b1 为试样的色度值。 L*0,a*0和b*0或L0,a0和b0 为参照样的色度值。 假如 L为正值,试样比参照样偏亮 L为负值,试样比参照样偏暗 6 GB/T 134482023 a为正值,试样比参照样偏红 a为负值,试样比参照样偏绿 b为正值,试样比参照样偏黄 b为负值,试样比参照样偏蓝 3个不同测量部位涂层色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色差。 7 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使用的几何构造,选择使用的仪器条件(色度空间、标准光源、标准色度观测者);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18、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无色差测定方法。(三)ASTM D224493 同(一)。(四)JIS Z8722同(一)。(五)EN ISO 3668,7724-1、2、31 EN ISO 3668为目视比色法,EN ISO 7724-1、2、3为仪器法。2 EN ISO 7724-1、2、3同(一)。3 目视比色法为在日光或合适的灯光照明条件下,将测试样板与一组标准色板对照,与之最接近的样板颜色即为测试样板的颜色。四 弯曲实验(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 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评估彩涂板弯曲时涂层抗开裂或抗脱落的能力。 本方
19、法规定了绕彩涂钢板自身边沿180弯曲(T弯法)和绕圆柱轴180弯曲(轴弯法)两种实验方法。 2原理 将试样绕自身或一套不同直径的芯轴弯曲一定的角度,观测弯曲面的涂层开裂或脱落情况,拟定使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金属板的最小厚度倍数值或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时圆柱轴最小直径与涂层板厚度的比值。 3 仪器和材料 3.1 T弯法:弯曲实验机,可将试样弯曲成锐角。压平机,用于压平试样;或其它合适的装置; 3.2 轴弯法:带有一套芯轴的轴弯曲实验仪; 3.3 透明胶带:宽度约为25mm,其粘结强度为(111)N/25mm 宽。 4 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试样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边沿无毛刺。 4.2试
20、样尺寸 4.2.1 T弯法:宽度不小于100mm,长度约为宽度的两倍。 4.2.2 轴弯法:宽度为50mm,长度为100-150mm。 4.3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实验环节 5.1 T弯法:绕彩涂钢板自身的边沿180弯曲 5.1.1把试样的一端插入弯曲实验机中约10mm,压紧试样,转动手柄将试样弯曲到锐角,然后取出试样插入台钳,将试样的弯曲部分压紧,即为“0T”弯曲(见图1)。 5.1.2 用肉眼检查涂层上是否出现开裂。离边沿5mm内的涂层损伤不予考虑。 5.1. 3沿着弯曲面贴上透明胶带,边并除气泡
21、边将胶带粘贴平整,然后在0.51秒内沿弯曲面以60方向迅速地用力撕下胶带。检查胶带上是否留有脱落的涂层。 5.1. 4 试样绕“0T”弯曲部分继续作180弯曲,折迭中央有一个试样厚度则为“1T”弯曲(见图1)。同样用肉眼和胶带检查涂层是否有开裂或脱落。离边沿5mm内的涂层损伤不予考虑。 5.1.5 反复4.5.1.4,进行2T、3T弯曲,直到涂层未出现开裂或脱落为止。试样经弯曲后,重迭部分不应有明显的空隙存在。 0T 1T 图1 T弯示意图 5.2 轴弯法:绕圆柱轴180弯曲 5.2.1 在轴弯曲实验仪上装上合适的芯轴,将试样被测面向下装入仪器中,固定试样和调节仪器,然后在1-5s内将试样紧贴
22、轴弯曲180(见图2)。 图2 轴弯示意图 5.2.2将胶带贴于试样的弯曲面,用手指将其压平,边并除气泡边将胶带粘贴平整,然后在0.51秒内与弯曲面成60迅速撕下胶带,检查胶带上是否留有脱落的涂层。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用肉眼检查试样的弯曲面是否出现开裂。离边沿5mm内的涂层损伤不予考虑。 5.2.3用不同直径的芯轴进行实验,直到找出不出现涂层开裂或脱落的最小直径的芯轴。 6 结果的表达 6.1 T弯法:使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小试样厚度倍数即为绕彩涂钢板自身的边沿180弯曲时涂层抗开裂或抗脱落的T值。 6.2 轴弯法: 使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小轴直径与涂层板厚度的比值,即为绕绕圆柱轴18
23、0弯曲时涂层抗开裂或抗脱落的T值。T最小轴直径/涂层板厚度。 7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1 只有T-弯,无轴弯实验方法。2 透明胶带无宽度规定,剥离强度不小于0.25N/mm。3 样片插入弯曲装置15mm,先弯曲到45再压平。4 距边沿10mm内的涂层损伤不予考虑。(三)ASTM D414583(reapproved 2023) 1 除包含绕样板自身弯曲外,尚有绕弯曲模具弯曲方法。2 绕弯曲模具弯曲实验除需要T-弯实验机、压
24、平装置(台钳)外,还需要一套弯曲模具。3 压平装置(台钳)的牙口最佳用软金属,以避免对涂膜的损伤。4 对于涂膜是否开裂除用胶带检查外,还用手持式放大镜或低倍数的显微镜观测涂膜开裂情况。(四)JIS Z3312同(一)。(五)EN ISO15191 手工折弯器,折弯器轴有2、3、4、5、6、8、10、12、16、20、25、32mm,图1的手工折弯器用于测板厚小于0.3mm的样板,图2的手工折弯器用于测板厚大于0.3mm的样板。2 用使漆膜开裂的芯轴的最大直径表达测试结果。五 反向冲击实验(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评估彩涂板承受快速变形(反向冲击
25、)时涂层抗开裂或抗脱落的能力。 2 原理 让自由落体的重锤冲击试样,使试样快速变形,形成凸形区域,检查凸形区域的涂层是否有开裂或脱落从而评估涂层抗开裂或脱落的能力。 3 仪器和材料 3.1 冲击实验仪:通常由基座,垂直导管、重锤和端部为半球形的冲头组成。球的直径为15.87mm或采用其他直径的冲头; 3.2 透明胶带:宽度约为25mm,其粘结强度为(111)N/25mm 宽。 3.3 硫酸铜溶液:10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75mL 1.0mol/L的盐酸中; 3.4 白色法兰绒布或滤纸。 4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试样尺寸不小于75mm150mm,试样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边沿
26、无毛刺。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 实验环节 5.1规定冲击功实验 5.1.1将试样的被检测面向下(反冲)放在冲模上。 5.1.2将重锤升到规定的高度,并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使冲头打在试样上形成凹陷。 5.1.3将胶带贴于被冲击后的凸形区域,用手指将其压紧,边并除气泡边将胶带粘贴平整,然后在0.51秒内与试样面成60迅速撕下胶带,用肉眼检查胶带上是否有涂层脱落。 5.1.4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被冲击后的凸形区域是否有开裂。假如观测开裂有困难,也可用硫酸铜溶液检查。用这种溶液浸透的白色法兰绒布或滤纸贴
27、于凸形区域,15min后,检查实验区、布或滤纸上有无铜析出,有铜析出说明涂层有开裂。 5.1.5在试样的另两个部位反复上述实验。若其中至少两次实验均不产生开裂或涂层脱落,则试样通过了该规定冲击功实验。 5.2 测定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大冲击功 5.2.1 按照环节5.5.1.1-5.5.1.5进行实验。 5.2.2 涂层如无开裂或脱落,则固定重锤重量,增长重锤落下的高度,反复上述实验过程,直到找出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大落下高度,计算该高度和重锤重量的乘积(J)。 5.2.3 或者涂层如无开裂或脱落,则固定落下高度,增长锤重,反复上述实验过程,直到找出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大锤重,计算
28、该锤重和高度的乘积(J)。 6 结果的表达 6.1 在规定冲击功实验时:结果应表达为规定冲击功实验下试样涂层是否有开裂或脱落; 6.2 在测定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最大冲击功实验时:结果应表达为高度和重锤重量的乘积(J)。 7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设备型号、冲头直径;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1 透明胶带剥离强度不小于0.25N/mm。2 无硫酸铜溶液检查法。3 在产品规定的冲击功下实验至少两次均无涂层脱落则评估涂层耐冲击实验合格。(三)ASTM 无冲击实验
29、方法。(四)JIS Z33121 重锤重量为5001g,冲头直径为6.350.03mm。2 重锤从样板上方500mm处自由落下。(五)EN ISO62721 重锤重量为10001g,冲头直径为200.3mm。2 调节重锤高度,使之自由落下冲击样板,重锤重量乘以下落高度为冲击功,使涂层不开裂的最大冲击功为测试结果。六 铅笔硬度实验 (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彩涂板涂层铅笔硬度的测定。 本方法规定了手工铅笔法和仪器铅笔法两种实验方法。 2原理 用一组已知硬度的铅笔测定彩涂板涂层表面相对硬度。 3仪器和材料 3.1 一组经校验的木质铅笔,铅笔标号为6
30、H、5H、4H、3H、2H、H、F、HB、B、2B、3B、4B、5B、6B,其中6H最硬,6B最软,由6H到6B硬度递减。推荐使用中华牌(505)卷钢涂层硬度测试专用铅笔(铅笔标号为5H、4H、3H、2H、H、F、HB、B)。各标号中华牌(505)卷钢涂层硬度测试专用铅笔的卢氏硬度范围见表1; 表1:中华牌(505)卷钢涂层硬度测试专用铅笔卢氏硬度范围 铅笔硬度 卢氏硬度范围(HK ) B 202 HB 252 F 302 H 342 2H 382 3H 432 4H 482 5H 53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采用其他品牌的铅笔。由于不同品牌或不同批次铅笔的波动性,会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 3.2划铅
31、笔用机械小推车:两边带两个滑轮的金属基座可在试样上自由移动;基座中间有一呈45角度的圆孔和一个固定铅笔用的固定夹,可使铅笔以45角与水平面固定;该仪器的自重可保证在笔尖处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固定不变为(7.50.1)N。 3.3 削笔刀; 3.4 400砂纸。 4 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 试样尺寸为75mm150mm,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 实验环节 5.1 手工铅笔法 5.1.1 用削笔刀将铅笔削至露出4-6mm柱型笔芯(不可松动或削伤笔芯),握住铅笔使其与400
32、砂纸面垂直,在砂纸上磨划,直至获得端面平整、边沿锐利的笔端为止(边沿不得有破碎或缺口)。 5.1.2 把试样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握住已削磨的铅笔使其与涂层成45角,向下和向前施加足够、均匀的压力,用力限度以使铅笔边沿破碎或犁破涂层为宜。 铅笔推动的行程为6.5mm。铅笔使用一次后要旋转180再用或重磨后使用。 5.1.3 从最硬的铅笔开始,用每级铅笔划5次,5次中若有两次能犁破涂层则换用较软的一支铅笔,直至找出5次中至少有4次不能犁破涂层的铅笔为止,此铅笔的硬度即为被测涂层的铅笔硬度。 5.2 仪器铅笔法 5.2.1 将划铅笔用机械小推车放置在水平放好的试样上。 5.2.2 将按照6.5.1.1
33、环节解决好的铅笔放入机械小推车中固定,使铅笔笔尖与试样表面可自由接触。推动机械小推车,使其在试样上推动的行程为6.5mm。 5.2.3 按照环节6.5.1.3用不同硬度的铅笔进行机械小推车实验,直至找出5次中至少有4次不能犁破涂层的最硬的铅笔,此铅笔的硬度即为被测涂层的铅笔硬度。 6结果的表达 将划5次中至少有4次不能犁破涂层的最硬铅笔硬度,作为被测涂层的铅笔硬度。 7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实验用铅笔的牌号、生产厂;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需注明采用人工法还是仪器法);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
34、4819921 铅笔符合GB 149中的规定。(一)规定用中华牌铅笔硬度测试专用铅笔。2 犁划速度为1mm/s,(一)不规定速度;无犁划距离规定。3 无仪器铅笔法。(三)ASTM D3363 1 测试环境条件为温度为232,湿度为505。2 每个硬度铅笔只用一支,铅笔不能划破涂膜3mm时更换下一个硬度的铅笔。3 直至铅笔不能划破涂膜时,该铅笔硬度即为测试结果。(四)JIS Z33121 铅笔符合JIS S6006的规定。2 铅芯露出3mm。3 犁划长度大于20mm,犁划时施加负荷约10N。(五)EN 13523-4暂无此标准。七 耐有机溶剂实验(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
35、0231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彩涂板耐有机溶剂性能的评估。 本方法规定了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种实验方法。 2原理 将食指或器具用棉纱布裹住并浸入指定的有机溶剂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摩擦压力在试样板上来回摩擦一定的距离,连续摩擦至露出基板并记录摩擦次数,或者摩擦至规定的摩擦次数看是否露出基板。 3仪器和材料 3.1 带有人造指的设备:该人造指至少有100mm2圆形或正方形的接触面积。设备能在(0.1 0.02)Mpa的压力下完毕前后纵向两个行程,行程的长度至少是接触区域特性长度的5倍。 3.2 脱脂棉:浸了有机试剂后能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湿润。 3.3医用棉纱布,剪成不小于150mm150mm的方块。或由供
36、需双方共同商定。 3.4 有机溶剂:丁酮(MEK)、二甲苯、石油醚等,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丁酮(MEK)。 4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试样尺寸应不小于100mm250mm。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实验环节 5.1 手工法 5.1.1将医用棉纱布裹在食指上浸入指定的溶剂中,在试样上来回摩擦。 5.1.2摩擦间距不小于200mm,施加的压力在2023到2500g 之间,擦拭速度约为100次来回/分钟。 5.1.3测试中要保持棉纱布的湿润。 5.1.4连
37、续摩擦至露出基板并记录摩擦次数或者摩擦至规定的摩擦次数看是否露出基板。 5.1.5每测试新试样都要使用新的棉纱布。 5.2 仪器法 5.2.1用脱脂棉裹住人造指的整个接触区域,将人造指浸入指定的溶剂中,然后将人造指尖放在试 样面板上,充足远离边沿以避免浸湿边沿。 5.2.2 按指定的摩擦次数移动指尖。摩擦速度每秒两个行程,其间必须连续运动。 5.2.3 脱脂棉在测试过程中须保持湿润。 5.2.4 通过指定摩擦次数的测试之后,观测试样板的有机涂层是否已被清除并露出基板。 5.2.5 注意避免由污染或机械损伤对涂层表面带来的影响。 6结果的表达 6.1 手工法在规定的摩擦次数下以通过或不通过表达或
38、记录露出基板时的摩擦次数(次)。 6.2 仪器法-在规定的摩擦次数下以通过或不通过表达。 7 实验报告 14 GB/T 134482023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使用的溶剂;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需注明采用手工法还是仪器法);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无耐有机溶剂实验。(三)ASTM D540293 (reapproved 1999) 1. 棉纱布目数为28-24,尺寸300300mm。2. 固定摩擦次数为25个来回。3. 评价时两端13mm内的范围不予考虑。(四)JIS无耐有机溶
39、剂实验。大洋制钢为手工MEK擦拭,使用丁酮或供需双方商定的有机溶剂,施加负荷为3公斤。(五)EN 13523-11暂无此标准。八 耐磨性实验 (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 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用Taber磨耗仪评估彩涂板涂层的耐磨性能。 2 原理 采用Taber磨耗仪,用标准橡胶砂轮在一定的重力负荷下对试样经规定的磨转次数后,以涂层磨耗的质量大小来评估其耐磨性能的优劣。 3 仪器和材料 3.1 Taber磨耗仪:由一对带砝码可安装磨轮的臂杆和磨轮转数记数器以及一套真空吸尘装置组成。 3.2 磨耗轮:弹性橡胶校准轮 CS-10或CS-17。磨耗轮使用至直径为45mm时
40、停止使用;在其上面标注的日期之后就不应使用;如没有注出日期,在其购买一年以后,也不应使用。 3.3 修磨表面工具:S-11磨盘砂纸,用于磨耗轮表面的整新。 3.4 分析天平:分析精度不低于0.1mg。 4 试样制备和实验环境 4.1试样为直径100mm的圆片或边长100mm100mm的正方形板,中心钻一直径约为6.3mm圆孔。至少平行制作2块试样。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 4.2试样在实验室环境下至少放置24h后进行实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 实验环节 5.1用分析天平准确测定每块试样的质量,称量精确到0.1mg
41、。 5.2 将试样待测面朝上放在样板支架上,用螺丝将其固定。将一对已修磨的磨耗轮安装在磨耗仪两个臂杆上,附加的质量使臂杆总载荷量一般为500 g或1000 g。将此臂杆放在试样上,启动磨耗仪。磨耗轮转速一般为为60 r/min,最大为100 r/min。 5.3实验至所规定的磨耗转数或直至露出基板即可停止实验。磨耗仪启动过程中吸尘装置会不断地吸除试样表面磨出的碎屑。 5.4 将试样取下,清洁后用分析天平再次准确测定经耐磨性实验后试样的质量。 5.5在磨耗轮连续1000次旋转后或使用新磨耗轮前,应用S-11磨盘砂纸进行对磨耗轮25次旋转的修磨。 6结果的表达 结果以经所规定的磨耗转数的试样失重m
42、g(实验前质量-实验后质量)来表达,或用刚好露出基板时的磨耗转数来表达。取二个平行试样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7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 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 c. 总载荷量和磨耗转数; d. 试样信息; e. 实验结果; f.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 (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无耐磨性实验。(三)ASTM D4060-95 同(一)。(四)JIS无耐磨性实验。(五)EN 13523-16、ISO7784-2暂无此标准。九 耐划伤实验(一)新GB(征求意见稿) GB/T 1344820231 范围 本方法合用于绝缘彩涂板涂层的耐划伤性能评估
43、。 2 原理 负荷一定重量的钢针在彩涂板涂层表面缓慢犁动,若钢针犁破涂层,则钢针与钢板或钢带之间会显示有导电。以一定重量下钢针是否犁破涂层或钢针未犁破涂层的最大负重来评估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涂层的耐划伤能力。 3 仪器和试剂 3.1划伤仪:由马达驱动的可水平移动试样的底座,带负重砝码的钢针支架和导电指示装置组成; 3.2钢针:针尖为半球形,直径为1mm,材质为高强度钢或钨碳化合物。 4 试样处置和实验环境 4.1试样尺寸应满足划伤仪的规定。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油污、无损伤。 4.2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如有争议时,应将待测试样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后再进行实验。 5实
44、验环节 5.1 固定负重下判断通过/不通过实验 5.1.1 将试样待测面朝上固定在划伤仪上。检查钢针针尖,保证针尖无缺损。将钢针在支架上固定好,保证针尖与试样接触。 5.1.2 将负重砝码设立到实验规定的重量,即可启动划伤仪开始实验。实验时砝码负重可由买卖双方协商。钢针针尖行程不小于5cm。若钢针犁破涂层,则划伤仪显示导电,表白试样未通过该负重下的耐划伤性实验;若钢针未犁破涂层,则划伤仪显示不导电,表白试样通过该负重下的耐划伤性实验。 5.1.3在试样表面3个不同部位进行测定,分别记录实验结果。 5.2测定划破涂层的最大负重实验 5.2.1 按照环节9.5.1,逐步增长负重砝码的重量进行反复实
45、验。起始砝码负重应小于预计划破涂层的砝码负重。直至找出未犁破涂层的最大砝码负重。 5.2.2 在试样表面3个不同部位进行实验。 6 结果的表达 6.1固定负重下判断通过/不通过实验 3次实验中至少有两次实验通过,则试样通过了该固定负重下的耐划伤实验。 6.2测定犁破涂层的最大负重实验 3个不同测量部位最大砝码负重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犁破涂层的最大负重值,以克(g)表达。 7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a. 采用的实验标准和协商条款; b. 仪器型号,钢针材质,划伤仪负重量; c. 试样信息; d. 实验结果; e. 实验日期和实验人员。 (二)现行GB GB/T 134481992无耐划伤性实验。(三)ASTM 无耐划伤性实验。(四)JIS无耐划伤性实验。(五)EN 135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