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总结推广神华集团安全生产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了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材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附件: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国务院安委会2012年7月12日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
2、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运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011年生产原煤4亿吨。神华集团共有52处生产矿井、12处在建矿井,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其中有9处高突矿井,20处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较短,部分矿井受煤田火灾威胁。神华集团既有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也有60万吨左右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矿井,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矿井;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矿井,也有0.9米左右的薄煤层矿井;既有开采达百年历史的老矿井,也有近几年建设投产的新矿井。自成立以来,神华集团立足于走新型工业
3、化道路,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煤炭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8,2011年为0.0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2处生产矿井中,有12处矿井实现了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矿井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全部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特别是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安全基础差且水、火、瓦斯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被神华集团兼并重组后,安全生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3年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宁公司)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包头矿业公司、
4、新疆能源公司都接近了神华集团的总体水平。神华集团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效,在于能够抓住制约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举全集团之力,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产业升级、队伍建设和文化铸魂,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神华特色的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其安全管理的主要经验可以集中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种文化”。一、树立一个先进的安全理念,为实现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神华集团领导层认为,企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作为一个以煤为主的企业,
5、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煤矿。煤矿安全生产的好坏,又首先取决于广大煤矿员工,特别是各级“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神华集团提出并践行“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的理念,彻底改变了“煤矿生产难免不死人”的传统认识,把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说,“不死人”是煤矿工人共同的愿景,神华集团一直是这么要求的,以理念的形式提出来,当时确实面对不少质疑和压力,但作为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胸怀。这种理念来自于对煤矿工人的深厚感情,来自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行业发展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来自于对煤矿事业的崇高追求。煤矿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充分发挥人的
6、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事故就可以避免。在“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理念的引领下,神华集团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效果,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出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从方法手段上消除了引发事故的隐患,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知行合一”。在煤矿安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了实现“零死亡”的奋斗目标,神华集团严格执行各生产环节的“零目标”控制,努力做到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生产组织零“三违”、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
7、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责任落实零距离。通过严格管理,大大减少了轻伤以上的各类事故,延长了矿井生产的安全周期。在煤矿的安全定位上,力争把煤矿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谈起煤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事故。因为煤矿生产,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威胁,因事故多发,历来被认为是高危行业。神华集团果断提出要“把高危的煤炭行业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彻底颠覆了煤矿安全传统的思维定势,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过神华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等一些主要指标都居世界先进国家煤炭企业的前列。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神华集团通过提升信息
8、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险岗位的用人,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神华集团以这一理念重新审视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优化矿井劳动组织管理。主力矿井采用了一个综采队每班7人的采煤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更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用工大幅度减少。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历来被认为是煤矿“一号杀手”。神华集团坚持认为,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集中体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
9、思想。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最佳的效益”。只要煤矿安全需要投入,神华集团就坚定不移地予以保证。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针对部分老矿井的人员多、系统复杂等情况,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给予倾斜,加大生产安全系统的改造力度,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神华集团的煤矿安全理念,在各煤炭子(分)公司和广大员工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神东公司提出“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神宁公司提出“收入=安全+质量+任务”、“安全=细节+流程+执行力”、“执行力=知道+做到”;乌海公司提出“安
10、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员工的最高利益”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改变了干部员工对煤矿灾害不可控制的认识,成为推动煤矿安全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
11、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由五部分构成:一是风险辨识与管理。主要规定了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流程和职责、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和消警等要求,其作用是将风险预控的思想和理念全面贯彻到体系运行的全过程。二是不安全行为控制。主要规定了煤矿各岗位不安全行为的梳理、机理分析和管控纠正的要求,其作用是保障每个岗位能严格执行正确的安全程序和标准,防止人的失误而导致事故和伤害。三是生产系统控制。主要规定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生
12、产活动,特别是防突防瓦斯、防灭火、防治水等系统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全面贯彻到生产各环节,实现动态达标。四是综合要素管理。主要规定了生产系统以外的其他煤矿生产辅助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其作用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五是预控保障机制。主要规定了体系运行组织机构及其安全责任制、体系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化以及体系评价等要求,其作用是保障体系能推动起来和运行下去。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5部分构成中,有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746个条款。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
13、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这一流程通过体系内部的预控保障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集团
14、公司、各子(分)公司、各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什么问题,由哪一级负责,由谁负责,非常清晰。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部门业务保安;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是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煤矿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煤矿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同时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系统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
15、,开创了风险预控、主动式管理的全新模式。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集团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挂钩比例有所区别,矿级领导挂钩比例高达60%。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神华集团安全隐患大幅度下降,重大隐患得到了超前控制。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
16、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据统计,神华集团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员工“三违”现象减少了80%以上,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7%。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某一个矿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以神东上湾煤矿为例,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
17、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神华集团在煤矿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实践证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
18、机制,是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三、探索一条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途径,为实现安全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神华集团的快速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神华集团以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西移、重点开发建设神东煤田为契机,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设方针,开始了神华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经过20余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神华集团特色的“系统科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一)采用先进科学的矿井设计理念建设新矿井、改造老矿井,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在新井建设上,充分
19、利用煤层赋存稳定、埋藏浅的优势,优化设计,简化系统,工作面走向延长到3000-6000米,工作面长度延长到240-400米;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巷道布置方式,实现了低阻力通风,有效控制了煤层的自然发火;采用无轨胶轮化运输,减少了辅助运输环节,大幅度提升了运输能力,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采用地面箱式移动变电站,从地面通过钻孔直接向井下供电,满足了工作面长距离供电的要求,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神东公司先后建设了世界上首个7米大采高重型工作面、首个中厚煤层综采自动化工作面和国内第一个千万吨矿井,建成了大柳塔、补连塔等7个千万吨矿井群和上湾等3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同时,神华集团将这一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
20、于老矿井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1998年以来,神华集团先后兼并重组了包头、乌达、海勃湾、万利、金烽、准格尔、宁夏煤业、宝日希勒、新疆等9个企业59座煤矿。将神东、万利、金烽、神东煤炭等4家公司合并成立了神东公司,将乌达、海勃湾、蒙西焦化、乌海煤化等4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乌海能源公司。投入数百亿元对新整合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优化和技术改造,全面推行“一井一面”综合机械化开采,矿井生产能力、现代化水平、安全状况都有了很大提升,使老矿井焕发出了新活力。神宁公司的白芨沟煤矿通过优化、简化生产系统,使曾有4个采区、4个工作面、11个掘进头的生产布局,优化、简化成为“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乌海能源公司在矿
21、井升级改造,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通过转岗分流、主铺分离、破产改制等途径精简了人员数量,优化了人员结构。目前员工数量已从1998年的7万多人减少到2.6万人左右,而且人员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一线工人高中以上学历占总人数达到37.5%,与之前相比有了大幅提高。老石旦矿由原来的1.2万人减少到2467人,五虎山矿由7000人减少到1500人,大专以上毕业生的比例却从不足1%提高到12%。过去大学生不愿意到乌海煤矿工作,现在企业每年招收大学生也是择优录用。神华集团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不断优化生产系统,成功实现了矿井规模大型化、生产布局集中化、主运系统胶带化、辅助运输胶轮化、安全
22、监控自动化,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增强了抵御灾害能力,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大投入引进开发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推进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瞄准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先后投入数百亿资金,从美、英、德、澳、南非等国的20多家公司引进生产装备100多种、1300多台(套)。其中,采煤机功率达到2925千瓦,实现了煤机电气系统的自我调节、机械故障的自动诊断,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双向自动控制和成组顺序控制,最大工作阻力可达18000千牛,使用这种高强度、大阻力、稳定性好、能够带压移动的支架,有效地预防了顶板事故。顺槽采用长
23、距离胶带运输机,使运输能力达每小时3500吨以上。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了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对设备实现在线监控,使故障判断准确、维修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机电事故的发生。同时,神华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掘锚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提高了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水平。(三)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助推煤矿安全发展。为了改变煤矿生产、辅助、后勤等一应俱全,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局面,神华集团在各子公司强力推行专业化建设,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将矿井开拓准备、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设备管理与维修、物资供应、
24、洗选加工、地质测量、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等20多项业务从煤炭生产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生产服务中心、开拓准备中心、设备维修中心、洗选中心等十大专业化服务单位,不仅有效消除了传统煤矿粗放式管理带来的管理人员多、机构设置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实施专业化服务后,综采工作面回撤平均用时由26天降为9天,工作面安装平均用时由15天降为6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回撤效率,而且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四)多系统集成应用安全生产网络管理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集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自
25、动化建设,建设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先后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现了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实现了井上下变电所、风机房、水泵房等岗位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全部生产矿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90%以上的生产矿井安装了移动通讯系统。除井下移动设备以外,所有固定设备均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和诊断,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在调度室就可以监控多达上万个点的生产运行状况。特别是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面的记忆割煤、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联动;大运量、大功率、
26、单点多驱动、超长距离胶带运输机的使用,加上CST软启动或变频启动、自动顺序开停机、全机分段通讯和监控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主运系统便捷、安全、可靠。井下无线移动通讯的投入使用,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动态,极大地方便了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简化了作业环节,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实现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不仅可以实现自保,更能实现互保。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战略的高度更加重视煤矿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教育培训,实现
27、了矿工队伍素质和自保互保能力的持续提高。(一)着力构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后,面对煤炭市场好转、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神东公司2004年以来共引进5377名大中专毕业生。人才的大量引进,不仅使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员工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公司员工21576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2%,35岁以下员工占总数的50%。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从工人做起,从班组长做起;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建立了“赛马”与“
28、相马”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了公开竞聘、“三推三考”制度,即根据任职条件,由员工自我推荐、职工联名推荐、单位推荐,经过书面考试、答辩面试、组织考核来甄选人才,同时根据安全状况实行“一票否决”。2009年8月以来,先后组织了10多次管理干部公开竞聘活动,共选拔了259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充实到公司重要岗位。同时,在干部使用过程中注重轮岗交流,2009年以来共交流17批337名中层以上的干部,有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公司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育。(二)建设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转变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神华集团成立了神华管理学院,在北京建设了集培训、研发、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培训
29、基地;在神东公司建成了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在神宁公司建立了银川综合实训基地、灵新矿采掘实训基地等五大实训基地。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在培训内容和项目上,推进由基础性培训向专业化培训转变,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超前性。二是在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上,推进由分散无序的单一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培训转变,建立“教材、课程、课件、实操、师资、考务”六大培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三是在教育培训管理上,推进由单一课堂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实操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2007年以来,神东公司共开展安全管理、岗位技能等各类集中培训105
30、8期,培训员工11.3万余人次,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广大员工基本上能够做到熟系统、懂原理、严操作、会保安。(三)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的培养,重点提升班组长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是深化班组建设。神宁公司推行了“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即坚持安全、工作、学习、活动四位一体,创建学习、安全、创新、专业、和谐五型班组,构建班组建设组织、制度保障、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教育培训、文化引领、考核评价六大体系)。深入推进“手指口述”和“准军事化”管理。二是加强班组长培养和选拔。始终注重对员工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把优秀员工选拔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先后对2868个班组的3007名班组长全部进行了公推直选,涌现出
31、了一批安全生产5000天以上的煤矿和安全生产先进区队、优秀班组、全国及行业先进个人。三是打造班前“第一课堂”。把煤矿每天30分钟的班前会作为对班组安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使班前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四)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管理人才。坚持把矿长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人物,下大力气打造矿长团队。从2007年开始,神华集团每年召开一次所有矿长参加的安全座谈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讲授神华集团安全发展战略相关内容。明确提出,神华集团的矿长必须要做世界一流的矿长、做煤矿安全的带头人,并从“提升安
32、全理念,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矿井现代化程度,消除重大隐患,增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培养过硬作风,创造良好安全环境,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等方面对做合格矿长提出了要求,制定了选拔及考核标准,有效促进了矿长这支特殊团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神宁公司在发挥自身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每年选派近百名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神东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高端人才。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本企业用人的需要,而且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有1693人,其中中
33、层以上干部455人,技术骨干1238人。这些人带去了神东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整个煤炭行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五、培育一种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多年来,神华集团在注重理念引领的基础上,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坚持“安全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紧扣“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主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律,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育人、塑形的战略措施,树标杆、争一流、创品牌,形成了底蕴深厚、朴素贴切的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一)以“树生命至上的安全观,做安全幸福的神华人”为核心,不断丰富完善安
34、全文化建设内容。尊重人、理解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神华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神华集团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庄重宣言。这一安全誓言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他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认真落实岗位责任,自觉践行着自保互保的岗位职责。2008年以来,神华集团全面推进“幸福员工”工程,从提高职工收入、开展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职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煤矿职工的幸福指数,神华集团煤矿员工的收入大幅增长,职工居住环境大幅改善,职工幸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通过加强矿井现代化建设,井下文明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大
35、幅度减轻;通过定期为矿工进行健康检查,配备先进防护设施,采取多种措施对矽肺病等职业性伤害进行预防等,使矿工珍惜工作岗位的情感和意识不断增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加强安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着力凝聚安全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神华集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兼并重组的煤矿不少是过去的老国有煤矿,有着深厚的煤矿文化传统,表现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可贵精神。许多老矿工都深深热爱着煤炭事业,对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的矿工家庭几代人工作在煤矿,成了矿工世家,父子同队、兄弟同班的情况也多处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新装备
36、、新工艺、新材料在神华集团煤矿的大量推广应用,以神东煤矿建设为代表的新井建设理念和技术不断成熟,又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神华特色的“敢于超越、勇争一流”的现代企业精神。神华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再加上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的引进,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精神在安全发展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凝聚成了神华集团煤矿安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三)不断丰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载体,为煤矿安全发展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神华集团十分重视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着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息。在白芨沟煤矿长长的上下井主巷道中,到处回荡着安全主
37、题的音乐,悬挂着安全文化标牌,上面既有矿工亲人的照片,也有矿工家人的温情寄语,如“老公,我和儿子等你回家”、“爸爸,你的平安就是我们全家的幸福”等,浓厚的亲情文化氛围让一种珍惜生命和眷念亲人的思想情怀油然而生。神华集团还经常开展面向全家福宣誓、家属井下探亲、事故现身说法、安全文艺汇演、安全漫画展览、安全事故案例展、安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让职工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这些丰富的宣教方式,不仅让员工在轻松之余受到了安全文化的感染,而且为煤矿的安全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四)把严格要求并执行到位变成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严格要求并执行到
38、位是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确保各项措施和要求能够执行到位,神华集团把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实行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机制。通过长期的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促进职工把执行制度变成习惯,把遵章守纪转变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真正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在神东、准能等公司的维修中心,广大职工还主动开展以“变废为宝,共筑安全”为主题的点缀厂区环境活动,利用废旧配件制作安全雕塑,实现了安全生产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神华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企业的科学发
39、展、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神华集团正是在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的先进理念引领下,其安全生产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神华集团严格执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保障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超前控制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走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神华集团正是集成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优化生产系统和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必须把人才资源看作第一资源,大力加强矿工素质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员工队伍,实现了人的发展与企业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以先进的安全文化铸魂,营造浓郁的安全发展环境,神华集团正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矿工从思想深处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重视安全,激发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神华集团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神华人却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煤矿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神华经验不仅适用于神华集团的煤矿,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煤矿。神华经验在全国煤矿系统的全面推广,必将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