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诗诗分唐宋,唐诗与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钱钟书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严羽概括宋诗的特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诗能在唐诗高峰另辟新境,树立诗歌的另一种风格情韵,在于宋诗人“穷则变”、“变则通”的生新求变的精神,正如缪钺所言:“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这一精神推动着宋诗的发展流变。宋诗的发展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宋初三体;诗文革新运动;元祐时期;南渡时期;中兴时期;江湖时期;宋末爱国诗人。一、宋初三体宋初三体沿袭晚唐五代诗风。1、白体宋初五十年左右流行白体诗,它是宋初宫廷唱和之风的产物。文人士大夫
2、效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多写流连光景、安享尊荣、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流畅。宋初白体诗成就最高是王禹偁,“宋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其诗风格简练朴素,不尚华靡,开宋诗平淡诗风。2、晚唐体晚唐体不满足于白体的浅易平素,遂以古典的山林雅趣矫正白体之俗,以贾岛、姚合的苦吟工夫矫正白体诗的浅易。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风格清新工巧,但有境界内容狭窄之弊。九僧诗人与隐逸之士。林逋以咏梅著称。3、西昆体北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诸人以所作唱和之诗,编为一集,为西昆酬唱集。其诗大抵宗奉李商隐,追求辞藻,好用典故,文字绮丽,一时慕之,号西昆体,
3、亦称昆体。欧阳修曾说:“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有感于白体流于浅俗,晚唐体也有狭窄的缺点,所以西昆体通过学李商隐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的艺术特征,来改革宋初的文坛风气。但是由于专门模仿李商隐的艺术外貌而缺乏内在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有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这样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柔弱浮艳的风气。就诗史地位而言,宋初的三大流派都是唐诗的余绪,分别承继白的浅易真率,贾的艰涩深掘与李的华赡绵密;但也体现了宋初诗人在内容与形式的探索与反省。正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是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所以宋初诗歌仍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二、诗文革新运动欧阳
4、修倡导的诗文革新,一方面纠正了西昆体的浮华诗风,另一方面确立了宋代诗歌的发展道路。这一转变首先要归功于梅尧臣。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当推欧阳修。诗歌创作方面首开宋诗风气离不开梅尧臣、苏舜钦两位诗人的参与;散文方面,在欧阳修影响之下,产生了王安石曾巩三苏等作家,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向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的道路。1、梅尧臣内容上:(1)主张写实;(2)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取材,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开了宋诗好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为宋诗逃脱出唐诗的笼罩找到一条道路。(题材的世俗化,即以俗为雅)见p55艺术上:提倡一种与西昆体的浮艳晦涩相反的平淡诗风,“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5、(2)意新语工。经过雕琢而复归于自然的老成境界。梅诗的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得宋诗之先的意义。2、欧阳修欧阳修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这对形成宋诗的一代之风有很深的影响。欧阳修虽学韩愈,却平易流畅,没有奇险的地方,其诗平淡清新、情韵深长。3、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苏豪梅穷”。梅以古淡著称,苏以豪放著称。也许欧、梅、苏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他们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宋诗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三、元祐诗坛近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言:“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所谓“元祐”,指王、苏、黄、陈等人活跃于诗坛的北
6、宋后期,这也是宋诗的成熟期。宋诗成熟于王安石,极盛于苏黄。1、王安石王安石的诗歌拓展了梅欧奠定的平易诗风,又在诗歌的才学方面以及锤炼方式等方面,又是苏黄的先声。王安石的诗歌大体上可以罢相退居江宁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朗刚劲,含蓄不足,有散文化倾向,多古体拗律,辞意险,好用典;后期则多近体,清丽深婉,着力经营,尤以绝句“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悲壮即寓闲淡之中”。宋诗的苏黄,犹如唐诗之李杜,宋诗极盛于苏黄。2、苏轼才高学富的苏轼鲜明地体现了宋诗的特点:“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苏轼才华横溢,天赋过人,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纵意所如的境界,这表现在生动活泼、丰富浪
7、漫的想象上,比喻的新颖贴切上,以及能使看似平淡的题材触手成春,极尽深曲之妙。“以才学为诗”,表现在使事用典上。诗人的学者化,宋人以博学相尚的风气。唐人情思含蓄凝聚于意象,宋人情思含蓄凝聚于典故。宋代崇尚知识的风气。3、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在宋诗中,真能形成一个派别,形成一个集团势力的,前有西昆,后有江西。宋诗流派之一。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推黄庭坚为宗派之祖,次为陈师道等二十五人。因黄庭坚为江西人,影响最大,故有江西诗派之称。黄庭坚等反对西昆体的华靡诗风,师法杜甫、韩愈、孟郊、张藉,尚工力,重琢磨,自成一家,但要求诗文字字有来历,又追求奇崛,喜作拗律。黄庭坚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
8、远的大家,开创了在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黄庭坚尽宋诗之变态,集中体现了宋诗的特点,他也是宋人面对唐诗这一艺术高峰绝不盲从,生新求变精神的代表。诗歌在经历了从汉魏六朝到初唐历代诗人在题材、形式、体制、语汇、表现艺术等方面所作充分的准备后,进入盛唐时期,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臻于完善。宋诗的困境:“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清蒋士铨)。具体表现在:“辞不出于风雅,思不越于离骚,模写古人,何足贵也。”(唐李德裕)宋人应对的策略:“以故为新,以俗为雅”。(1)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对于前者,提出了“点铁成金”之说。对于后者,提出了“夺胎换骨”之说。“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点铁成
9、金”比喻诗文创作中对旧材料的改造提炼,化腐朽为神奇,也就是指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身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夺胎换骨”是借用道家术语比喻师法前人而不露痕迹,并另有创新。其实,都是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a、“点铁成金”宋人生活在一个无法回避陈言的时代,王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点铁成金”的前提是,“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也就是说利用成语典故或袭用前人诗句,必须在意义上与原典文本的意义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病起荆江亭即事:“翰墨
10、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中的“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化用唐人陈泳的诗句:“隔岸水牛浮鼻过,傍溪沙鸟点头行”。“点铁成金”也善用俗语,这是语言上的“以俗为雅”,如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b、“夺胎换骨”构思的沿袭和意境的重复是较陈言的借用更令人尴尬的事情,因为后者尚可做到“意新”,前者似乎只有一条“语工”之路可走。前者主要是陈辞的“以故为新”,后者在于诗意的“以故为新”。学习前人的构思方式,如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模仿前人的诗意。借
11、用前人的辞句,加以点化,使前人诗意深化和转化。(2)字字有来处“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3)有意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生新廋硬的风格。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审美追求。4、陈师道以苦吟著称。有自己的风格追求,以为作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从而创造出以“朴拙”为主要特色的艺术风貌。四、南渡诗坛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努力,宋诗的基本特征已定型。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而靖康事变导致了诗坛风气的转变,在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则是陈与义和曾几。吕本中在诗学观念上提出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
12、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陈与义、曾几在创作中都体现出这一主张,不拘于黄派的陈规定律,能参透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既新颖工巧,又显得自然流利,尤其是陈与义,体现出“新变”,向南宋诗风的转移。江西诗派过渡期代表作家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他们的诗风已出现了新变,下启四大中兴诗人。五、中兴时期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比陈、吕等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宣告了中兴时期的到来。这批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陆、范三大诗家作诗从江西入手,
13、但又能出于江西,脱离江西的窠臼,独出机杼、自成一家。1、陆游诗歌内容特点: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壮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1)感激豪壮、深郁悲壮的爱国诗篇纠结着两方面的情绪:豪壮飞扬的理想。“恢复神州”的爱国信念,渴望万里从戎、上马杀敌、为国雪耻的豪壮理想贯穿诗人的一生;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为国忧民空激烈”,“铁马横戈”、“气吞残虏”,驰骋疆场的空落,壮志难酬的悲愤。(历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丰富多彩的纪梦诗,构成了陆游飘逸奔放的特点,而神似李白。(2)闲适恬淡、清新隽永之作
14、。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临安春雨初霁(3)深情绵邈的爱情诗风格的多样化:一是不拘一格的情怀;一是转益多师的态度的结果。共同体现出一生忠实、纯洁、正直的生活态度。早年从江西入手,务求奇巧,中年之时,诗风一变,渐窥宏大,晚年则渐老渐熟,渐趋平淡。2、杨万里最能标举杨万里独特风格的是其“诚斋体”,确立这一独特风格,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 昔诚斋自序,始学江西,既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晚乃学唐人绝句。后官荆溪,忽若有悟,遂谢去前学,而后涣然自得。 (清)黄宗羲“悟”:师法自然,走出书斋,向大自然索取诗材。“诚斋体”的特点:第一、新鲜活泼,富于奇趣。第二、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第三、自然景
15、物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富于理趣。第四、语言浅白自然,生动活泼。3、范成大(1)使金诗。(2)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过去写农村的诗歌,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陶、王等人为代表,通过歌咏乡村风光和农人朴素的劳作生活,表现士大夫对城市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显示一种恬和淡泊的志向;一类如王建、张藉等人,则上承诗经 豳风七月以来的传统,主要揭露农村现实的痛苦,斥责官吏豪强对百姓的盘剥压迫,对这类诗重在表现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把这两个系统结合在一起,给田园诗以更丰富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六、江湖时期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南宋后
16、期诗歌创作以江湖诗人为代表,江湖诗人中包括永嘉四灵,江湖诗人成就较高的有戴复古和刘克庄等人。江湖诗人,一是他们的身份,多是下层文人、江湖名士,一是他们都不满江西诗风,想以晚唐诗风的清新流利来补救江西诗的生硬枯涩。这开始于江湖诗人的前辈姜夔,以晚唐的绵邈风神来补救江西末流的生硬枯涩。真正反江西的是后来的“四灵诗派”,学晚唐的贾岛、姚合,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因此专工近体,尤其五律,精雕细琢,忌用典,尚白描,以“捐书以为诗”来对抗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江湖诗派中的诗人,人品流杂,受四灵诗派的影响,擅写的题材是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江湖诗派的名家是
17、戴复古和刘克庄。七、宋末爱国诗人宋末的爱国诗人因身历时代的巨变,大都以愤恨哀怨之笔抒写亡国之痛、离乱之情,诗风悲壮激越,一扫江湖末流的纤巧浅俗之弊,为宋诗的最后流变。其中尤以文天祥诗歌最为注明,有其独特的面貌、气韵和精神风骨,是南宋诗歌最后也是最耀眼的一束闪光。苏海韩潮:唐韩愈与宋苏轼两家古文皆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故以海潮为喻,谓其文章波澜壮阔,纵横自如。但苏文在韩文的气盛言宜外,又增加了更多的自然清新。唐传奇:唐传奇特指唐五代的文言小说。这类小说往往以“记”和“传”名篇,因为作者以史传笔法“传写奇事,搜奇记逸”,故谓之“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宋代“说话”的四大家数。 (注:幼儿教育越显重要,但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