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模仿学习法。模仿学习法就是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体育技能、书法技能、绘画技能、语言技能等大都是通过模仿,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形成的。儿童的品性、习惯也多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而形成的。由此可见,模仿学习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较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是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比较学习法适用于研究性的学习、自学等情况,它包含有阅读、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所以它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学习。直接学习法。直接学习法就是在知识不多时
2、就直接对准创造目标,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撇开,把许多充塞头脑,可能使自己偏离主要目标的知识撇开,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直接对准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创造需要补充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直接学习法是爱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他正是由于运用了直接法这样一个简捷的、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方法,才使他迅速获得了成功。纵观自然科学史,可以这样说:大多科学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曾得益于直接法。尽管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运用直接法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节约时间与精力。听讲学习法。“听”是人们获得信息,取得知识的又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我们中间仅有的人能正确地听
3、讲,多数人不知怎样或高明地听讲。怎样通过正确地听讲,学得更多的知识,同样有方法可言。 ()耐心听讲。别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要使他人能在你说话前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没有听懂全部内容,就应适时地请说话人重说或解释,问清楚谈话中的“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如果你表示只有很少时间听取,别人就会感到匆忙。许多人是边讲边想,所以应该让他们有时间把话说完。 ()全神贯注。如果你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聚精会神,与说话人不断交换目光,上身微倾,点头称是,随时问点问题,以提高说话人的兴趣,你就是一个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了。 ()重述所说内容。别人说完后,还要再问:“你说的意思是这样
4、吗?”“我理解得正确吗?” ()不要忙于表态。不要插话,让别人说完,记住或写下问题的要点,太仓促地表示赞成或反对别人的谈话,最妨碍有效地交谈,要积极全面地了解别人谈话内容。 ()不要过分考究别人的口才:善于倾听的人并不过分考究别人的说话态度或口才,他要注意的却是“从他的谈话中,我要了解什么?”“此人能使我增加什么知识或经验?” ()切忌分心。不善于倾听的人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心神涣散。善于倾听的人则应集中精力听,防止精神涣散,注视说话人,不要烦躁,不要做折纸张,掏指甲、拆信等动作。注意别人的谈话内容。 ()听其言而观其色。不但要注意别人的谈话内容,而且要了解谈话的动机,还应记住:别人可能会辞不
5、达意。要注意别人没有说出来的重要内容。说话人改变声调和音量可能表示某种念头;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也可能表达某种意思。 ()不要只了解事实,而要了解思想。我们从童年时代就深知事实的重要性,所以在听别人说话时往往去注意所说的事实。 跟踪学习法。俗话说:“顺藤摸瓜”,“逆流溯源”。猎人在追捕猎物时,从脚印、粪便、气味等线索可以准确的找到野兽。在学习中,特别是在专题学习和研究中,跟踪学习法是与之相类似的一种方法。如,当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时候,特别是阅读学术性著作的时候,从参考文献和注释中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学习资料。 拆卸学习法。“拆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科学家要研制一种新的机器,就必须对原有的机
6、器,包括类似的各种机器进行了解,了解它每一个部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把它拆卸开来,才能探究出他们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何处,进而创新。比如要学通一部名著,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要对原著进行大拆大卸,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过渡的?怎样结尾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布局的?如何使用材料的?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言谈举止不一,作者又是如何因人而异的?要了解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只有把全书内容一一加以“拆卸”,逐章、逐节、逐段、逐句、逐字地进行分析;认真而反复地推敲,才能在发现它们奥妙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思想精髓,写作技巧,“化归己有”。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
7、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一部分学生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阅读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这一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
8、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知识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
9、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10、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物理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教会学生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的水平上和过多地局限在知识、技能
11、目标的层次上,应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使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情感目标真正实现。 如何使用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有奋斗目标(理想),如:周总理在学生时代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学生时代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可以笼统的说: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下产生的学习方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诗句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示出了救国救民,改天换地,主宰中国命运的豪迈气概。 作为学生我们要有长远的目标,并且远、中、近的目标、决心都要有。比如:刚入校是中等,现在要进入前十名;上学期是20名,这学期达到15名或超过xxx;这周测验85分,下周争取90分;拿起今天的作业,我争取全部
12、作对. “想要壮志凌云,先要脚踏实地”一切有成就的人绝非是一个空想家,而绝对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这就会产生好习惯,好习惯带来好方法,好方法产生好效果,最终必然产生优异成绩。 那么在干的过程中,功夫要下在哪呢? 在教育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大量的考察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后提出学习应在八个环节上下功夫:1、制定计划,2、课前自学,3、专心上课,4、及时复习,5、独立作业,6、解决疑难,7、系统小结,8、课外学习。 调查证明,所有优秀生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就是有意或无意,全部或部分的采用了这八个环节,现在我就这八条提一些看法: 1、制定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
13、己的学习,古人曰:”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按计划进行学习,就能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重点学科,难点学科重点投入。但绝对不能偏科)。只要按计划才能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打败仗,长此下去,可以使你生活、学习规律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 2、课前自学(预习) 课前自学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是明碉,哪是暗堡,哪是最坚固的地方,哪是薄弱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并做上记号,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解的内容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己自学的能力,这是人的一生在学习和工
14、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3、专心上课 这是目前最经常性的、最大量的一个环节。因而也是目前的初中生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除了端坐静听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对比,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同学开展讨论,课堂时间不够,就放到课外,老师没有时间,就和同学讨论,总之,讨论的越充分,研究的越透彻,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就越牢固,并且能够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4、及时复习 现在的教材,学科庞杂,知识点多,要想做到一次净,一遍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一环,除了跟随老师在课堂上复习外,更多的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
15、的情况及学习中出现的遗忘等现象,做好课外复习工作,复习不应是机械地重复几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纳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 5、独立作业 强调的是独立二字,作业不能独立就完全失去了作业的任何积极意义,那就不如不做。此外,我们还要坚决反对那些单纯任务观点,为应付老师检查而作业的不良习惯。作业实际上是课堂学习的继续。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课堂听课的效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然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经过充分的思考、分析后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开展讨论,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进行订正。 6、解决疑难 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6、可以说是大量的、连续不断的,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够提出疑点和难点,本身就是积极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想解决问题的表现,对当天学习中出现的疑难,应该当天就把它解决(问题不过夜),因为明天可能还会有明天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一定要及时,不要让问题越积越多,以至到后来堆积如山,无法解决。很多学习掉队的同学就是因为问题解决的不及时而造成的。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问起题已经成堆,就应该尽快地、系统得把欠缺的知识补起来,这需要有坚强的决心和极大的毅力,应尽可能的求得老师的帮助。 7、系统小结 平时我们学的知识,需要经常的顺一顺、理一理,找起来就方便,用起来就顺当,这就需要进行系
17、统小结。同学们除了课堂上听从老师小结外,还可以自学一下课本上每章的小结,最终学会自己小结,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储存到相关学科的网络中去,一旦需要,就可以提出来应用。 8、课外学习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课外学习就是进一步开拓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特长,参加学科竞赛等。而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来说,课外学习就应该是努力把欠缺的知识补上来,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 学生学情分析 2010-12-27 14:41:00 | By: wyf-c006 一、深入了解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前我们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
18、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前的师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获得。有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开放式的情境,从情境反馈的信息中了解起点;有时可以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随时捕捉学生的现实情况。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
19、计教学环节,做到“以学定教”。二、调整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对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无法完全照搬,而必须在学生已经具有并自主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即时重组和改造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为基础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度、准确的开发是有必要的。很多数学知识没经过课堂学习,有的学生已经会了,但是学生这样学
20、到的知识是不系统的,模糊的。学生的这种“会”还只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会”,是缺少数学化思考的“会”。如果教师认为学生会了就不用“教”了,那么学生就会缺少探究发现知识的活动经历,缺少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理解和构建。因此,强化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依然是课堂探究的主要内容。如“直线的认识“,直线是直的线是学生的知识起点,如何使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得丰富而生动,我们可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呈现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所长的场景,使定义与直观形象和感觉经验结合起来。再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如何“理解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我们可以让学生
21、自己写出几组分数,用准备好的学习材料表示并比较大小,验证规律。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能直观地表现知识的内在意义,促进知识的理解,更有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接受过幼儿园及家庭的教育,很多知识已经有所知,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寻找一些策略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着重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开发未知世界,以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让学生们展现他们已有的知识状况,这种知识展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激动人心的。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
22、,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忱,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而老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抓住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要点,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同学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面对问题,不论是起点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探究行列。因为他们愿意享受这种因学习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教师在把握学习起点时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同一学习内容来说,有时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要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而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会低于学习的逻辑起点。这时,作为数学
23、教师就应该在学习新知前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补救。那么,如何补救呢?在每一次学习新知识之前,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要求的:(1)你知道这一部分讲了什么知识?(2)你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解决?给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预习本,学生每次预习之后,将预习的主要内容、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还想解决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通过课前预习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困生给予个别补救。通过补救,使他们尽量接近或达到学习的逻辑起点,从而使其在课堂上能进行有效地学习,逐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
24、力,并且得以顺利地转化。2、对于同一个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就不同的学习内容,其表现出来的现实起点有时低于学习的逻辑起点,但有时却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这就提醒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不能预先简单地将学生划定为A、B、C等,而应在学习某一新知前找准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适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自己较习惯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三、精心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
25、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充分预设学生课堂生成情况,在把握每一教学环节具体目标的前提下,能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对数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并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资源作为教师展开引导的出发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26、学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将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关注学习起点是对数学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现实起点的生成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关注学习起点应该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将它看成是一种植根于我们脑海深处的教学理念,一种自学的思维习惯。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下面仅对我在教学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
27、”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一、 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
28、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二、 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
29、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三、 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
30、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
31、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1)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2)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
32、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回答者: chengyufang201 | 一级 | 2010-11-24 17:36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 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
33、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收集反应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关信息资料,二是根据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做出及时反馈。在第一个环节中,要解决的是如何收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的问题。目前在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中使用的信息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三种:测验、调查和观察。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课堂教学资料方面各有所长: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类目标的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技能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在形成性评价所需的资料中,学习成绩资料量大面广,而且它所要求的评价方法与总结性评价相同,因此格外受到重视。下表列出了各种学习目标的成绩资料与相应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可供选用评价方法时
34、参考。学习目标 评价方法知道 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理解 论文测验、选择测验、面谈调查创造力 论文测验、问题情境测验、面谈调查鉴赏力 论文测验、问卷调查、面谈调查读、写、算能力 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观察会话、交流能力 各种客观测验、人际交往能力测验操作、试验能力 观察、客观测验态度、习惯、适应性 观察、面谈调查、问卷调查职业能力倾向 能力测验、观察、面谈调查在第二环节中,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出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有三种:校正性反馈、鼓励性反馈和帮助性反馈。当收集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反馈应是校正性的,即教师应及时调整当前的教
35、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与需求。当收集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少数或个别学生未能达到时,则要区分两种情况做出不同的反馈。对于大多数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来说,反馈应是鼓励性的,即教师应根据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其中表现较突出的还应在小结时通过讲评给予更大的表扬。对于少数或个别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来说,反馈则应是帮助性的,即教师应尽力对少数或个别学生提供帮助以设法补救。2、 以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由于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策略,即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36、所以这种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四、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成功经验1、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第一,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第二,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实验区的大部分学校都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其中
37、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第三,实验区很多学校试图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第四,许多学校重视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如将语文的评价和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采用
38、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查方式,与期末考试相结合。2、注重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评价有的美术教师将学科教学目标中的非学业内容提炼出来,如学生是否对美术有兴趣,其创造性怎样,在生活中提取美的愿望和能力的高低等,在日常教学和评价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方面给予关注。还有很多学校通过将各科课程标准中关于非学业性培养目标提取出来,并提供给教师作为评价的依据,提高了非学业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3、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与学生的评价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的一
39、般做法是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此外,有时教师也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4、注重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实验区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有的学校在期末数学考试中出了“三张卷子”基础卷、反馈卷和提高卷。基础卷尊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该卷做得不理想,可以通过反馈卷对没有掌握的部分进行弥补和强化,而那些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在完成基础卷后可以做提高卷。这样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此外,很多学校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
40、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如一个学校的英语考试,包括词汇、表达和写作等,一个学生由于没有好好复习,第一次词汇考试成绩很差,学生主动要求重考,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这个学生的词汇掌握率达到95以上。因此,在考试中给予学生多次机会,是真正体现评价与考试发展性功能的途径,值得提倡。5、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很多学校都将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在数学考试中要求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车棚,这样的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决策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进行评价。很多学校在英语和语文考试中
41、施行了口试,不但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的能力,还考查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政治课的教学和评价中,采用情境故事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收集论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并进行论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论证内容是否清晰合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表达和沟通等。6、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他们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很多学校设立了多种激励学生的评价项目,如体育之星、劳动之星和纪律之星等,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