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青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从现在起到2023年,是江西省共青城开发开发区(以下简称共青城)迅速提高整体地位和开放形象、向现代化新兴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加速推动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腾飞的新阶段。面对催人奋进的宏伟目的和艰巨的战略任务,根据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和江西省力争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的,依照九江市城乡体系总体规划中对共青城的基本定位,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建设和发展,特制定并实行江西省共青城城市及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一规划是从目前到2023年共青城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规划,是共青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
2、、共同奋斗的行动大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共青城发展条件评价(一)面临的机遇21世纪前2023,是中华民族也是共青人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世界范围产业加速转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开创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的指引下,完毕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全面转轨,向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过渡。江西省将通过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的。国内外和省内区域经济的整体环境,为共青城加快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1、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随着发达国家加快向我国
3、进行产业转移,我国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与此相时,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制造业向内地梯度进行转移。中部具有投资成本优势、良好环境及市场潜力的部分地区逐步成为国内外投资的新热点,这种必然趋势在未来较长时期将进一步强化。江西省承东启西,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远低于东部,自然条件和投资环境相对优于西部,有也许一方面接受东部产业转移和辐射,以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为重点,成为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和抱负地区。共青城地处赣北,具有交通便捷、地价低廉、环境良好、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共青城吸引国内外投资成效显著,引资规模明显扩大,引进项目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近期申请设立的国家级出口加工
4、区,将极大地提高共青城招商引资的战略地位,产生促进外向型产业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共青城接受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发明更为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发挥优势,完善政策和服务措施,共青城将在新形势下更多地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形成后发优势,加快产业发展。2、借势昌九经济带加快发展。昌九经济带是江西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的的先导和重点地区,是全省的新兴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和金融及贸易中心,也是最具优势、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经济增长带。近年来,南昌市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和亮点,并带动昌九经济带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九江市则力争在江西率先崛起,发展势头良好。共青城位于昌九经济带中部。随着江
5、西省中部崛起战略的实行和整体格局的确立,作为更为直接的周边环境,昌九经济带快速发展将为共青城产业发展发明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合作空间,使之有也许通过接受经济辐射和提供配套服务,借势加快发展。九江市政府已将共青城纳入市内重点发展的旅游和教育两大经济圈,并决定将共青城作为经济特区对待,从发展机制、优惠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促进共青城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特别是将蓝星星火工业园区整体划入共青城,将使共青城的经济总量规模、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高。这些都为共青城的城市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有利条件。3、城市化进程开拓发展空间。未来2023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的重要时
6、期。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城市化率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而明显提高,城市结构也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以南昌、九江为主的大中城市继续扩大规模,提高功能;一批中小城市将兴建和扩展,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市之间过渡与联结地带中小城市的发展,其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将从松散的点形成带状结构。未来2023,随着城市一化进程的推动,昌九经济带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城市带的形成,南昌和九江两大城市之间客观上会兴起一至两个中小城市作为联结点。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共青城目前已经具有新兴城市的雏形。顺应城市化加速推动的潮流,明确方向,科学定位,共青城将在未来的昌九城市带中确立自身不可替代的地位。(二)优势条件从城市与产业的未来
7、发展看,共青城具有独特的区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资源、复合型的交通以及创新的软环境等诸多优势条件。1、独特的区位优势(1)地处昌九经济带中部。近年来,昌九工业走廊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江西省最重要、发展最迅猛的经济带。共青城地处江西省经济发展黄金地带昌九工业走廊的中部。背靠九江、面向南昌、居中扼守、双向联结的战略区位,使共青城有也许借昌九经济带形成之利,成为于己之利。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起政府、投资者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借助昌、九两大城市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成为未来昌九城市带的联结枢纽和中部支撑。(2)临近省内两大核心城市。作为江西省两大核心城市,
8、南昌和九江市处在加快发展和城市扩张阶段,正迅速成为全省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增长极”。共青城位于这两大城市之间的中部,南距南昌市区66公里,北距九江市区68公里,处在江西这两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范围之内,易于通过接受辐射来促进自身发展。特别是南昌市近两年超常规的发展势头,客观上强化了共青城的区位优势。从区位和经济联系来看,南昌市向北辐射将会一方面指向与之相邻的共青城,带来进行配套和关联发展的需求,为教育、旅游、房地产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的扩建、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的建设表白,共青城已经开始分担省会南昌的部分文教功能。由于共青城到九江、南昌市区均在40分钟车程以内,并且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9、(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大学园区以及较好的休闲娱乐场合),假如未来发展的举措得当,共青城将也许成为两大城市的“卧城”,分担其居住功能。随着南昌城市的进一步的扩张,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九江城市发展则因北临长江而必然向南扩展。共青城处在南昌北拓和九江南扩的交汇点,只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就能在昌、九两大城市之间左右逢源,兼收两城之利,迅速加快自身发展。2、良好的生态环境共青城北倚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东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1995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区内湿地候鸟保护区面积约5000公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部分。共青城目前仍然保有未受到破坏的良好生态环境,空气、水质、植被等各项环
10、境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区内地势整体属于浅丘陵,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依形就势,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良好景观,更有蓝天、碧水、绿地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非常难得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共青城极具价值与增值潜力的品牌和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得天独厚,吸引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前来落户更为适宜。同时,回归大自然、享受空气清新、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渐已成为现代人的时尚与追求。通过开发建设,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住宅,将形成优越的人居环境,有助于吸引对环境质量规定较高的高科技公司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助于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有助于开发区未来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休闲型的城市。3、多样性的资深(1)土地资源
11、丰富。共青城面积近17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开发区,土地资源富余,土地价格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大量土地和相对较低的土地价格有助于减少投资商和公司进入的门槛和投资成本,有助于发展大型加工制造业,是构成开发区良好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2)人文资源厚重。共青城是新中国青年在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创业的成果。共青人“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创业历程和精神在国内特别是青年人中享有盛誉,并成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胡耀邦同志工作经历的影响和耀邦陵园,为共青城带来特殊的历史文化形象。同时,共青城也以其“中国的鸭鸭,世界的朋友”享誉海内外。这些都使共青城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品牌效
12、应和较高知名度,是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财富。(3)旅游资源独特。共青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一应俱全。本地有耀邦陵园、甘露寺、商代遗址及九仙岭等景点。耀邦陵园每年吸引国内众多游人凭吊欣赏。依托鄱阳湖可以发展候鸟欣赏、水上旅游。共青城45洞国际高尔夫球场、国家网球训练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将为度假休闲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带动旅游业发展。运用共青城处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庐山、万岛湖旅游精品线路联结点的区位及交通便利条件,借助庐山的名气和客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可以形成区域循环旅游线路,发展壮大旅游业。4、复合型的交通共青城交通便捷发达,具有水运、空港、公路和铁路运送的复合交通优势,在中部地区实为不可多得。
13、这为加快产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1)水路航运。共青城内设港口,丰水季节最大可停泊500吨级货轮,航运由博阳河经鄱阳湖直抵黄金水道长江。共青城以北50公里处有九江外贸国际集装箱及货运码头,年吞吐量5000万吨,能停靠5000吨级货轮,可为共青城商品运往国内外市场提供直接服务。(2)航空运送。共青城北有九江机场,南有南昌昌北机场,各距30公里,航线可达全国各地。(3)铁路运送。京九铁路是贯穿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共青城站为国家二级客货两用火车站,拥有200万吨货运和30万人客运的年运送能力。(4)公路运送。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昌九高速作为江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在
14、共青城设有出入口,保证了共青城与南昌、九江方便快捷的联系。5、创新的软环境。共青城开发开放区于1992年设立,现行政级别为副厅级。作为江西省三大开放开发区之一,享有省级运用外资审批权和外贸经营进出口权。1994年,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西省共青台商投资区。共青城建有保税仓库,目前正在申请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便利条件和明显的政策优势。开发区党政财务、工商税务、商检海关、金融保险、公检法司等机构齐备。2023年整体运营体制基本理顺,正式按照开发区管理进行运作,行政职能由虚转实。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使共青城作为开发区的潜在优势得以转化为现实优势。共青城为扩大招商引资新近
15、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服务规章,有助于外来投资者前来创业发展。(三)不利因素相对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面对开放竞争的国内外环境,共青城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不利因素。1、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共青城经济总量规模明显偏小,近期内难以支撑和带动城市快速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内部结构以服装纺织、食品酿造等传统产业为主,缺少适应国内外结构升级趋势的产业动态比较优势;仅有的少数大型公司不能形成增长极,带动配套及相关公司发展;产业链条短,规模经济不突出,产业群体远未形成。由于共青城是由垦殖场转型而来,发展大规模工业所需要的相应产业配套条件明显局限性。2、城市开发建设任务繁重。共青城开发区没有
16、母体城市作为依托,发挥城市功能所需要的相关道路、供水、污水解决、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仍较欠缺。历史因素和诸多因素导致城市规划布局散乱,缺少整体考虑。土地资源目前仍然处在待开发状态,将其开发成为可以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建厂的“熟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假如不能迅速改善城市建设格局及基础设施状况,加快土地开发运用,将直接影响招商引资和城市及产业发展后劲。3、整体发展条件需要改善。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得益于资金、观念、环境、人才等诸多因素的配合和互相作用。共青城因原有财政体制影响而缺少资金积累,政府可用于发展和进行政策引导的资金严重局限性;区内制造业总量规模过小也明显制约财政收入增长。同时,开发区现有的运
17、作机制和效率、政策创新能力等方面,也远不能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管理干部队伍面临挑战,需要大力充实谋划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及进行各方面管理的人才。4、外部竞争存在不利影响。适应加入WTO后的运营规则和随着国家对开发区政策的调整,国内各地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整体上趋于减弱。国内先行发展起来的开发区正在运用产业基础、技术发明能力和环境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抢占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巩固规模经济的领先地位。面对新的大环境,刚刚步入发展正轨的共青城开发区处在后发地位,面临剧烈的外部竞争。从区域范围来看,江西省特别是赣北地区开发区较多,邻近的南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18、,是省内发展重点,具有明显的引资优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直接依托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外部投资者进入江西必然在开发区之间对比挑选,解决不妥有也许导致互相之间的竞争,对共青城带来外部压力。二、共青城发展定位及总体思绪(一)发展定位在共青城重新理顺行政体制、面临发展方向选择的基本背景下,面对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规定,需要对共青城的城市未来发展目的和区域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规定,顺应新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总体趋势,根据共青城的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潜在优势以及全省(涉及九江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共青城此后5-2023内的发展目的定位是:赣
19、北地区迅速崛起的新兴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城市;昌九工业走廊中突出“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在这一总体定位中,“新兴城市”是共青城未来转型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性质规定,“产业基地”是经济基础和主线支撑。只有真正建设好具有先进地位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才干为新兴城市的崛起提供动力和坚实基础,互相促进带动,协调发展。因此,“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共青城目的定位的战略核心和重中之重。1、崛起“新兴城市”。建成新兴现代化城市,是共青城由目前至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高战略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依托现建成区,以先进工业为主导,迅速扩大经济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成产业优势突出、整体布局合理、基础设施
20、配套、城市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新兴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城市。现代化的整体发达水平,新兴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生态型、滨临鄱阳湖的特色和风格,是其重要内涵和方向指引。提出这一总体定位的重要依据是:(1)适应城市化总体趋势。目前,赣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尚处在初级阶段,区内交通主干线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要素开始显向交通主干线两侧聚集,以此为依托的城乡体系和空间市场体系开始形成。未来5-2023,昌九经济带中部必然会建成一至两座新兴城市,接受南昌和九江两大城市辐射,并增强对周边地区各种资源的集聚和运用。共青城地处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一侧,两大城市辐射交汇之点。作为中间结点和桥梁,共青城应领先一步,建设现
21、代化新兴城市。(2)有助于共青城未来发展。向新的城市建成区发展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是一般开发区发展的总体方向。共青城没有母城依托,发展成为新兴城市成为必然归宿。九江市近期正在编制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也将德安、共青城作为九江市南部重要中心城乡进行定位,反映了共青城未来向城市发展、提高的趋势。以新兴城市定位,科学合理,为未来的城市及产业发展指引对的方向;目的长远,有助于对二城市及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长远考虑;空间广阔,可以提供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和想象空间,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3)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共青城原有的目的定位是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根据共青城的产业规模等条件,加之国家已经不再审批
22、新的国家级开发区(涉及经开区和高开区),实现这一目的在具体操作中具有相称难度。并且,国家级开发区更多地是一种级别和政策待遇,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产业优势和带动能量。以新兴城市定位,将来撤区设市也需要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做大量工作。但是,随着共青城经济规模的扩张(涉及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将来撤区设市的难度要小于申请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同时,新兴城市的定位更能代表共青城未来发展的层次和长远目的。退一步讲,在整体框架下,设立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划社区块的各类园区,也有助于申请国家级产业开发区的运作和实行。2、构建“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产业基地是共青城产业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未来城市发展最主线的
23、经济基础。其重要内容是:以申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出口加工区为契机,以主导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为依托,巩固并扩大已经初步形成的大学院校优势,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群体的集聚,充足发挥商贸、旅游、教育等服务性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建成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和动力、以优势制造业为主体、具有较高外向度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构建产业基地要突出四个重要标志:达成一定总量规模,拥有几个在省内及国内领先的重要产业;形成产业群,行业布局相对集中,聚集效益明显;具有较高外向度,运用区域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通过教育发展带动科研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构建“产业基地”定位的重要依据是:(1)可以充足发挥优势
24、。共青城在农业、以服装、纺织、食品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已经划入共青城的星火化工园区,重点生产新材料有机硅,增长潜力巨大。共青城重要产业特别是以服装加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的岁展,必然对产品流通、相关贸易服务业形成带动作用。同时,教育产业的发展必然形成庞大的人口集聚,带来相应的商贸等服务业需求。运用资源、依托产业基础,借助本地需求扩大的优势,将为建设“产业基地”提供较高的起点和发展平台。(2)突出科技教育的促进和纽带作用。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落户共青城,迅速提高了共青城的科技、教育实力。江西省内拥有两所以上本科院校的城市寥寥无几。当前,科技对区
25、域竞争的奉献日趋突出,大学的集聚将引发一系列的关联效应,特别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可以提高本地劳动力素质,从而吸引外来公司落户。此外,大学园区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共青城人才教育的环境、疏通了人才培养的渠道,并且拓展了共青城的产业发展空间,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促进共青城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业档次的迅速提高。通过大学园区的建设,使共青城形成赣北一个重要的科技人才培训和汇集中心、技术成果的研发与公司孵化中心。共青城具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并且有也许在昌九工业走廊中成为具有多种优势特色的汇聚之地。(3)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
26、的支撑。在目前国内市场竞争剧烈的条件下,产业只有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共青城要加快产业发展必须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在特定行业或是部分产品上形成规模、市场和技术优势。制造业的基地化发展,必然规定有相应的技术、人力资源来支撑,将通过相关需求和集聚功能,形成对城市服务产业特别是商贸业的带动作用。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教育产业发展更是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共青城建设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基地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二)总体思绪未来5-2023是共青城城市及产业发展的目的能否成为现实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近5年,共青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瞄准成为九江市新经济增点的目的,借势昌九,
27、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迅速壮大区内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奠定再创新辉煌的坚实基础。为此,共青城城市及产业发展应坚持实行“开放强区、工业立区、特色兴区、全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扩张产业规模和提高产业素质为重点,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优化发展环境,重塑产业结构体系,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建设以加工制造为主、相关配套服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力争尽快实现建成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战略目的。根据以上总体战略,共青城城市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绪是:“放带动、多元发展、产业集聚、项目支撑、创新为本”。1、开放带动,全力招商引资。从目前的经济结构现状分析,共青城要在短时期内赢得大
28、发展,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瓶颈,必须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全力招商引资,在开放中求突破,实现新跨越。要充足运用优势和发明优势,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努力形成协作分工、配套服务的良好格局。树立“境外即外”的招商意识,拓宽招商渠道,加大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大资金、好项目,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旺盛的人气。引进资金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涉及省、市)投资与国内外公司投资并重;引进产业要引进项目、技术成果及人才并重,形成招商引资全方位拓展、宽领域推动、多层次并进的新局面。2、多元发展,努力壮大产业规模。共青城加快产业发展,中近期一方面要解决有和无、多与少的问题,另一方面才是大和小
29、(规模)、低与高(科技含量)的问题。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基础,突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可连续成长能力的产业群。项目选择要打破各种限制,只要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对环境导致破坏,就要坚持大中小项目齐上,内资和外资并举,民办和政府扶持并重,新办和盘活现有存量并进,不拘一格上项目。3、产业集策,依托园区加快发展。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星火化工园、出口加工区为骨架,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突出特色,规划建设好重点园区和专业园区,形成产业布局相对集中、集聚效应明显的整体格局。要按照“高标准规划、公司化运作、多元化投
30、资、专业化招商”的原则,加快各类组团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城市整体规划的框架下,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和政策推动等手段,将新批准的项目或配套产业引进相关组团和园区,实现资源合理运用、产业优势互补、政策共享、配套建设和良性发展。4、项目支撑,大力哺育新增长点。结合招商引资,树立“项目经济”的观念,将项目引进、成功建设和良好运营作为加快城市及产业发展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发展抓项目,把具体的项目开发与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密切挂钩,力争建成一个项目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生财点,增强项目的带动及可连续发展作用。5、
31、创新为本,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思绪,大胆创新。在国有公司改革、引进外来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经营城市及园区开发建设等重要领域,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善于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绪,采用有效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三)重要任务(本节有关数字需要讨论,或是淡化)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总量规模跨上新的台阶。通过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总量规模的跳越式扩张。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达成5亿元左右,比2023年的1.93亿元翻一番多;2023年达成10亿元,5年内翻一番。2023年人均GDP比2023年成倍增长,接近或达成富裕型小康水
32、平。目前共青城总量基数较小;成功引进重大项目会使经济结构发展重大改变,促进总量指标突破性增长。考虑到全省环境及各种积极因素的带动影响,共青城未来几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也许超过翻两番的预计。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壮大工业为重点,通过产业引进哺育新兴产业,改革创新提高原有产业,哺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广阔增长前景的产业群,形成三次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2023年,工业增长值增长到3亿元,比2023年翻两番;2023年达成6亿元,再翻一番。3、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积极扩展运用境内外资金的新渠道。2023年到2023年
33、,实际运用境内外资生累计达成10亿元。扩大外贸出口,占九江市外贸出口的比重继续提高,2023年外贸出口总额争取突破5000万美元。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近期如能不久投入运作,外贸出口额将出现更大规模的迅速扩张。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4、构建城市框架,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逐步调整优化城市习能分区,拓展建成区,规划开发新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以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新兴城市特点的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展现城市风貌。整合产业园区,预留城市发展空间。重要建成区面积2023年达成5平方公里,2023和2023年分别达成10平方公里和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34、2023年达成58万人,2023年达成15万人。(以上数据需与本地城市规划部门讨论)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明良好发展环境。全面完毕国有公司的规范性改革和改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发展机制,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发明良好发展环境,使共青城真正成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国际惯例运作的投资热点。(四)实行环节从现在起到2023年,作为长远目的和系统工程,共青城的城市及产业发展必须根据全面规划、分步实行的原则,采用适应发展阶段的环节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大体可分为两大时期:由20232023年为莫定基础、加速发展的战略拓展期;20232
35、023年为全面推动、最终实现的战略完毕期。战略拓展期分为两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20232023年)。重要任务是:激活经济细胞,夯实发展基础,营造创业环境,构筑起飞平台。“十五”后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以扩大总量规模为主,改造并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哺育新兴产业,展开城市及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合理产业体系的基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理顺机制,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引进和建设完毕10个以上大型项目,并形成联动效应。“一区多园”的设想付诸实行,各类园区开始运作,具有局部优势的产品制造基地初步形成。城市建设加快启动,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改善,未来城市整体框架初具轮廓。2、加速发展
36、阶段(20232023年)。重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重塑发展格局,实现战略突破。进入“十一五”后,全区经济总量特别是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人均GDP达成省内先进水平;完毕对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形成,工业重点行业或重要产品的规模优势、外向度明显增强,实现“工业强区”的目的。提高、整合各类重要产业园区,形成三大基地和三大中心的地位。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和整体形象,发明有助于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招商引资进入良性循环,争取有35个国内或国际著名公司或品牌落户。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形成新的功能分工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
37、,塑造新兴城市整体形象。进入战略完毕期后,在前两阶段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努力向更高的目的迈进。产业整体支撑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对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功能完善,发挥对产业及各类要素的集聚功能;体制和政策环境良好,实现科学规范地运作。在战略完毕期的初期阶段,在城市人口、经济规模、建成面积达成撤区设市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九江市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设立共青城市,使一座新城崛起于鄱阳湖畔,赣北大地。三、共青城城市规划初步设想根据共青城未来发展目的的总体定位,针对共青城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即城市发展的概念性规划,为未来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提供指导和重要依据
38、。(一)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1、整体缺少统一规划,城市主题不够突出。由于历史因素和先前体制没有理顺,共青城已建成区内用地功能交错,整体空间结构缺少统一规划,工厂、居民点、商业区互相交错,特别是城市商业用地分布分散杂乱。工业区对城市中心区的合围之势正在形成。这限制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空间,限制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集中布局,难以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同时,共青城的滨湖风光和人文特色没有在城市中得到体现。因此,共青城此后城市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构造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2、发展空间破碎,生态门槛多,形成分散开发的态势。共青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发展空间破碎,低矮分散的山体和地势较低的低洼
39、地交错,自然分割了各个地块,成为共青城发展的“生态门槛”。虽然山水环境将给城市“滨湖”特色的塑造提供天然基础,但山体比较分散且体量较小,令共青城处在空间破碎的尴尬境地,影响土地的集聚综合开发。这种地理特性对共青城的土地开发意识也有所影响,导致现有土地出现分散化运用的现象。3、工业区建设缺少统筹考虑。由于开发区缺少整体的规划,以及政府为吸引投资尽也许地满足投资者的选址偏好,开发区目前基本上处在无序开发的状态,有些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杂一处,城市功能分区模糊。如不及时遏制这一态势,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城市用地的空间安排与开发时序,未来的发展必将面对“有项目没有合合用地”的局面,影响城市的可连续
40、发展。同时,共青城的发展构想中,要建成服装工业区、综合工业区、欧美工业区等几个园区,由于“摊子”铺得很大,目前没有一个工业区基本成形。这也导致共青城工业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在一定限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4、空间职能结构混乱,工业区包围中心区。共青城可运用土地功能较为混杂,即使在即将成为城市行政、办公、商务中心的共青大道两侧,也出现台湾电子工业区杂乱其间的现象。工厂、居民点、商业区互相交错,工业区从各个方向包围城市的态势已经显露。此外,共青城引进各大学分校选址也出现了零散分布的现象,导致此后发展大学园区出现制约因素。这种混杂现象反映出小城市发展的局限。(二)城市空间调整及特色1、城市空间调
41、整的有利条件。目前,共青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面临较好的机遇。重要表现在:(1)行政体制理顺。行政体制理顺以前,共青城开发区没有政府职能。从发展地位来看,九江市城乡体系规划中对共青城定位明显偏低。这对共青城的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严重影响。2023年共青城的行政体制得到理顺,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厅级,并赋予政府职能,为共青城的经济发展解除了“行政壁垒”。同时,共青城在昌九工业走廊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也相应得到省政府、九江市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使共青城可以获得更多政府投资和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随之而来的将是用地需求的相应增长,这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提供良好机遇。(2
42、)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与工业园区的整合。在目前开发区口吸引力趋于下降的情况下,出口加工区以海关、税收等优惠条件倍受投资者的“青睐”。出口加工区在共青城的设立必将提高共青城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将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前来创业、投资办厂,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提供了机会。此外,以材料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蓝星星火工业园划入共青城开发区,共青城的传统产业格局将被打破,面临重新整合的局面。这使共青城的城市发展面对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城市各功能区的整合发展。同时,工业园区的统一管理有助于共青城综合统筹各大工业区,发展产业群体。(3)多所大学校园设立的聚合与影响效应。多所大学校区的建设将形成共青城的产业创新空间,将有
43、助于形成大学与产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共青城的产业技术水平以及工业档次的迅速提高。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规定,如学生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产业升级对用地环境的考虑等。2、城市空间特色。共青城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城市为目的,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城市空间安排和时序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为此,共青城城市空间的特色应重要涉及三个方面。(1)滨湖城市的景观。共青城毗邻鄱阳湖,具有水域、湿地、林地、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借助于鄱阳湖水域条件,建设现代滨湖城市,形成共青城的城市特色。共青城的发展目前还局限在共青城老城区,共青城滨湖景观特色
44、并没有凸现出来。随着建成区的扩大,共青城两面环湖的特色更加明显,共青城应当运用滨湖景观的特色风貌,引“湖景”入城,充足地体现滨湖城市的特色。未来共青城的城市建设要充足发挥这些独具特色的优势,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南昌、九江两大城市的“后花园”,成为昌九经济走廊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共青城塑造“滨湖”城市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共青城境内虽然山丘错落分布,但低矮的山丘(最高海拔在九仙岭,海拔高度为53.1米)使“山”难以成为共青城的城市特色。因此,共青城的生态特色只有从“水”上来做文章,而共青城毗邻鄱阳湖、境内水网纵横交错的特点为这发明了条件。(2)现代开发区的特性。从整体上讲,共青城中近期内事实上
45、仍然是一个大型的开发区。该开发区将由各大工业组团、一个生活组团以及一个休闲旅游组团形成。特别是蓝星星火工业园区的划归开发区后,开发区管委会不仅将承担共青城城市的行政管理,并且最重要的是它同时将肩负着共青城大工业园区的管理者的贵任。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从整体上引导共青城的工业发展,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把共青城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开发区,遏制目前遍地开花的工业布局态势,发明出生活与生产和谐共生的环境。(3)共青特色。共青城继续保持“共青特色”,不仅仅在于共青城的历史和耀邦陵园安顿在此,更在于共青城所具有的政治作用和政治影响,这将对共青城城市的塑造发挥较大的作用。如1995年江泽民就指示要把共青建设成为
46、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23年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来共青调研时指示,“共青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不能倒,要越举越高”。因此,在共青城未来的城市塑造过程中,要充足考虑到这一因素,使“共青特色”得到连续体现。(三)城市发展方向与框架1、城市发展方向。拟定城市发展方向一般要考虑主导风向、地形、现有用地与交通网络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以及城市发展定位等因素。从共青城的相关因素考虑,调整城市发展理念,共青城城市的发展取向为:工业西移,城区北拓。具体理由如下。(1)城内交通框架。共青城基本形成了以九仙大道、共青大道、发展大道和南湖路为城市主干道的交通框架,城市的发展也随交通干道的延伸而呈现一定的指向性。政府办公、
47、金融、商贸等公共建筑在共青大道两旁集聚,形成城区中心,而与共青大道相结的九仙大道为城区向北拓展提供了条件。(2)京九线共青站。共青火车站布置在城区北部的甘露镇,随着共青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集聚,火车站周边必将成为共青城物流、客流中心,成为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重要建成区状况。共青城建成区与北部甘露镇的众多居民点基本连片,人口相对集中,建筑景观也已具有城市气息,这在一定限度上决定了共青城城区向北拓展的基本走向。位于共青城城区以北约10公里处的德安县城,对共青城城区的扩张也具有重要影响。(4)工业发展的便利性。工业布局要考虑到用地条件、方便的对外交通以及与城区的关系。由于共青城的火车站、高速公
48、路的出入口均在共青城城区西边设立,而共青大道又能与火车站以西方便地联系。结合考虑其它因素,建议共青城工业西移。这种安排也有助于共青城的货流不通过主城区而直接对外便捷运送,同时使共青城的重要对外交通干线京九线和昌九高速在主城区边沿通过,不至于扰乱共青城城区的生活和交通秩序。2、城市基本框架根据共青城的现状特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共青城城市发展采用以下基本框架:一环、两带、两轴、七组团。(1)一环。指的是环城区公路的完善和修建。环城公路重要指,从九仙大道一直往南到南湖,再修建沿湖路与耀邦陵园东面的路相接,到达共青大道东端,然后往北沿沼泽地西部边沿到建成区北部尽头,最后修建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与九仙大道相连,形成一个环形路。鉴于共青城的现有建设情况,近期的规划重点是修建环南湖路,促进城市中心区与南部旅游组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更方便地联通。建设环城公路的目的在于改善共青城道路网络密度较低的问题,并形成城市整体骨架。同时,进一步加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内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