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其对策 刘卫民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提出一些对策和合理化建议,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因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对策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已经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通过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学校自身的共同努力,帮困助学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上南北、东西发展的不平衡、地域文化的差异
2、以及部分贫困生的心理素质脆弱等原因,贫困生出现了种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困绕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以专科生为主,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48份,扣除无效问卷71份,实收有效问卷377份,问卷有效率为84%,总计男生为79人,女生为298人。调查时间为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在采用国际通用的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心理测评量表列出的一些心理健康的原因,力图通过该问卷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旅游
3、系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良好基础。SCL90由90项有关心理或精神状况的问题组成,内容涉及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受试者根据自己一周来的情况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04级评分制。所有90种症状又被分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每个症状因子反映的是受试者在某方面症状的严重程度。2.结果分析2.1 贫困生与正常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旅游系贫困生在SCL90症状总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为最,症状2分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也较多。说明旅游系贫困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社会发
4、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各种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有的单一价值体系已被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所取代。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也在无形中愈来愈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高校教育的收费并轨,素质教育的推行,学分制的实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毕业分配的自主化选择、双向选择,以及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的苛刻用人标准等。从农村出来的大部分贫困生最大的困难在经济上,他们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相对于其他大学生来说,更加容易忧心忡忡,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2.2 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统计表3表明:旅游系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
5、在性别差异。除抑郁以外,男贫困生各种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女贫困生。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症等症状因子分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男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女贫困生差。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男、女贫困生不同的人格是引起心理健康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遭遇心理压力时,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宜泄方式。由于传统观念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大多数男生只是默默地承受一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恐怖因子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面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女性变得更自信、更勇敢、更有安全感;其中也有旅游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更适合女性的特点的影响
6、。另一方面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教养的方式不当,减弱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勇敢精神。3.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总结本次调查显示,旅游系贫困生85%来自农村。贫困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可程度较高,65%的男生和60%的女生认为心理咨询是有效的,并且68%的男贫困生和65%的女贫困生表示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但真正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数比例却不是很高,男生仅为16%,而女生仅为12%。从调查结果来看,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对男贫困生影响较大,而家庭因素对女贫困生影响较大。同时,人际关系因素和个人因素对男女贫困生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1)女贫困生对家庭的依恋感和对父母的依赖感比男贫困生强烈,角色意识的调
7、整相对较幔。(2)男贫困生独立自主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女贫困生而言较强,对社会现象比较关注,对周围也较敏感。(具体情况见表4)(3)教育管理者容易忽视对男贫困生的关心和引导4. 解决对策及合理化建议针对调查报告反映的各方面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旅游系乃至整个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4.1学院、系(部)不仅要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帮助,还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关怀贫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面临着和一般大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然而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一个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有着较其他大学生更深的封闭性、排外性和自卑感等特点。因此,面对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在大力倡导重
8、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更加重视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努力加强对大学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使大学贫困生能夠真正地面对自己、正视贫困,学会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应付生活、学习、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4.2 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对贫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群体是改善和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关心和帮助。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创造一个和谐
9、、互助互谅、团结向上的班级集体,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帮助,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和沟通。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从而化解其孤独、寂寞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最终消除因经济压力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贫困生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被他人情绪所感染,所以,教师应努力发挥积极作用。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去教育感染学生,以诚挚的爱心呵护和帮助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高尚的境界。4.3 完善贫困生帮扶体系建设,拓宽资助渠道,发掘新的资助手段近年来。尽管学院和有关部门为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想了许多办法,如在新生入学时,学院有关领导把握的绿
10、色通道,就没有让一个学生因缴不起学费而进不了大学的校门;学院领导也在多种场合承诺:不让一位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徘徊在欲学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边缘。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心情烦躁、忧郁悲观,甚至行为反常。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是矫正其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一方面要努力完善奖、贷、助、减、补、扶“六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内引外联。拓宽资助渠道;另一方面则要在新形势下,寻找一种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资助手段。针对不同的对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各有侧重、互相弥补。以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参考文献1.李刚,建设与重构;高职教育体系刍议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3.2.张志祥,素质教育取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设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4):46-48.3.吴丽玫,刘红委,商职院大学生创新心理障碍极创新精神培养问题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4).4.田辉,刘为华,论高校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理论新探索J,2005(4):118-119.5.孟庆恩,大学贫困生的消极心理与对策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2(1).6.田万生,青年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