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暖的清明”教学设计 郑芸芸【设计思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题为“中华传统节日”。教材要求学生收集几大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学生们照做了,但大多数只停留在泛泛的了解上。本单元导读里写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样笼统的学习让我觉得遗憾。讲完这一单元课文,时令上恰逢清明节,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将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与相关古诗词的教学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探究清明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受植根于生活的语文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1.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学生们收集的清明节资料、体验的清明节习俗结合起来,基于儿童视角,揭示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传
2、承意义。2.通过收集资料、学习古诗、口语交际等系列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植根于历史的语文的魅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话题同学们,上周我们多休息了一天,为什么呢?是啊,因为清明节。清明节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另外三个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里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就像本单元导读里说的那样“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传统文化一定会有着特殊的传承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清明节里的传统文化吧。【设计意图:围绕“传统文化”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导入,建立单元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联系,引入话题。】二、思念的清明1.提到“清明”,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我们刚
3、学的古诗,你能猜到吗?(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杜牧的清明。)(1)我们刚学过这首诗,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预设:读出了诗人对已故亲友的思念;仿佛看到了一个因过于思念亲人而借酒消愁的诗人形象。)(2)清明祭祀是感恩先人、追思先人的重要方式。今年清明节,你有没有参与扫墓祭祖?(引导学生说说扫墓祭祖的情形。相机引导发言学生、全体学生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反复诵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积淀情感。指导书写“扫墓祭祖”。)(3)小结:清明祭祀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节是一个思念的节日。(板书:思念)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这说明唐朝时期就有了清明节。清明节到底从
4、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么来的呢?你能结合查找的资料说一说吗?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展示课件: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机简介“介子推的传说”,课件出示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里的“清明”指“清正廉明”,介子推奉劝晋文公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皇帝。【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古诗清明,结合对生活中清明扫墓祭祖情形的描述,以及基于课前查找的资料对清明节来历的概括和交流,勾连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并认同存在于古诗意象背后的传统文化,构建古今清明文化习俗的联系,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语文。】
5、三、轻松的清明1.清明不僅是个节日,它还是个节气。你们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清明前是春分,后是谷雨,读读古书,看你能不能猜出清明这个节气的含义。(1)(课件出示)古书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预设:“清明”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相关。)(2)到了清明,气候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你还能说出一条这样的农事谚语吗?(3)大人忙着春耕,我们孩子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干什么?(板书:踏青)清明节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最近,你去踏青
6、了吗?结合你带来的照片,请在小组里说说吧。2.这清明踏青的习俗自古就有,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单,对照注释读读宋代晏殊写的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指名读,读通顺,读出该有的停顿。(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邀请你的伙伴一起读。(3)(板书:斗草)斗草分“武斗”和“文斗”,将草茎相交接,两人各执己端向后拉扯,断者为负,这是“武斗”;采摘花草,比猜种类,这是“文斗”。课件出示花草图片,男女生分组玩斗草(文斗)的游戏。3.除了斗草,清明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有一则习俗藏在
7、了灯谜里,请看(课件出示)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1)这是什么习俗呢?(板书:放风筝)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则灯谜是红楼梦里贾家府三小姐贾探春所作。让我们记下这个谜语,回去考考你的家长或伙伴吧!(1分钟读背比赛)(2)放风筝是古代就有的习俗,流传至今,现在的小朋友们还在玩呢!(播放学生拍摄的放风筝微视频)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带走邪气与晦气。4.古人踏青除了放风筝,还荡秋千、插柳、戴柳呢,你们知道其中的寓意吗?(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清明正是柳条发芽的时节,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8、)5.清明节有哪些特色的时令美食呢?(江南的青团、艾蒿饼,北方的馓子,山西的子推馍等。)相机出示学生拍摄的制作青团的微视频(板书:吃青团)。6.小结:聚集着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看来清明也是一个轻松的节气。【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清明节气本身的含义谈到踏青的愉快。感受宋词的意象美和音韵美,玩斗草游戏,说踏青活动,看清明美食,体悟清明节承载的传统文化,促进听、说、读、写、思的融合发展。虽内容繁杂,但形散神聚,课堂语文味浓,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实现思维能力与文化精神的同生共长。】四、传承的清明1.在这些清明习俗里,最重要的就要数祭祖扫墓了。在祭扫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祭奠自家
9、的先人,还要纪念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播放2019年清明节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微视频闪亮的名字剪辑。)看看你能记住哪些闪亮的名字。2.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记住了哪些闪亮的名字,端正地誊抄在本子上。3.说说为什么我们要记住他们。(让我们从小立志,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传承爱国情怀。)【设计意图: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清明节文化里的家国情怀。端正地写出这些闪亮的名字,既是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是思想上的洗礼与升华。】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1.看板书,请学生总结清明节是个怎样的节日,教师相机补充。2.说说这节课我们是怎么探究清明节的习俗文化的。3.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用学到的方法合作探究其他传统节日,创新汇报展示的形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对清明节的认识,梳理相关知识,形成对清明节文化习俗的总体印象,同时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课后的小组活动中去,为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做铺垫。】(作者单位:安徽泾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 张 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