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361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8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4_T 2148-2018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79.040 B 69 备案号:备案号:6154161541-20192019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ontrol of Heortia vitessoides 2019-07-24 发布 2019-08-01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奕震、温秀军、林同、陈志云。本标准为首次发布。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情调查与监测、危害程度划分、防治、防治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黄野螟虫情监测和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2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

3、使用技术规程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野螟 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 又名土沉香黄野螟、白木香黄野螟、黑纹黄齿螟,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黄野螟属(Heortia),主要危害土沉香,以幼虫取食土沉香的叶片、花苞及嫩枝皮层,造成树势减弱。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3.2 双对角线取样法 double-dagonal sampling method 在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4 虫情调查与监测 4.1 踏查 黄野螟每年发生6代8代

4、,为害期4月11月,每月中下旬调查一次,目测土沉香林地虫情,发生状况记录于附录B的表B.1。4.2 标准地调查 4.2.1 设置标准地 踏查发现有危害的,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标准地的总面积不少于调查地总面积的0.5,每块标准地内寄主树应不少于100株。4.2.2 确定标准株 在标准地内采用双对角线法选取标准株,每块标准地选取标准株不少于30株,逐株调查。4.2.3 调查方法 目测记录其失叶率,并在标准株树冠垂直投影下铺设塑料薄膜,剪下幼虫群集的枝条和震落树上扩散的幼虫,按株统计幼虫数量,记录于附录B的表B.2中,计算虫口密度(头/株)和有虫株率。4.3 黑光灯监测 成虫羽化期前,每10 hm2

5、30 hm2设置1盏黑光灯监测成虫发生动态。黑光灯安装使用参照LY/T 1915。5 危害程度划分 5.1 发生程度 根据土沉香叶片被取食比例确定发生程度。轻度:叶片被食1/3以下,记为“+”;中度:叶片被食1/32/3,记为“+”;重度:叶片被食 2/3以上,记为“+”。根据4.2.3调查的土沉香失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标准地林木失叶率:平均失叶率(%)=调查总株数单株失叶率100 根据附录B的表B.1和表B.2统计填写附录B的表B.3。5.2 成灾标准 土沉香叶被食失叶率达60%以上为成灾。6 防治 6.1 防治时间 参照附录D的黄野螟防治历进行。6.2 防治方法 6.2.1 营林措施 新造

6、林时,规划营造多树种块状镶嵌式混交的混交林,避免营造纯林,或对现有纯林改造补植,形成混交林。具体技术执行GB/T 15782和GB/T 15776的规定。6.2.2 人工捕杀 在幼虫初孵盛期,利用高枝剪等工具将有虫枝剪下。剪下的有虫枝应就地集中无害化处理,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6.2.3 灯光诱杀 成虫羽化期,每3 hm25 hm2设置1盏黑光灯诱杀成虫。6.2.4 药剂防治 在药剂选用上,选取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不同类别的药剂交替使用,尽可能延缓黄野螟的抗药性。药剂防治按GB 4285、GB/T 8321和NY/T 393执行,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C。7 防治效果检查 7.

7、1 检查时间 生物药剂防治后10 d15 d,化学药剂防治后3 d7 d检查。7.2 检查方法 按4.2的要求进行。7.3 防治效果计算 根据检查防治前和防治后的虫口密度(头/株),计算出虫口减退率。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黄野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各虫态的主要特征 A.1.1 成虫 雌蛾体长约13 mm,翅展35 mm40 mm;雄蛾体略小,体长约11 mm,翅展30 mm32 mm。头部淡黄色,触角线状,黑色,复眼黑色。触角、喙及复眼基部周围被有淡黄色鳞毛。胸部黄色,被有黑色鳞毛。前翅淡黄色,近基部有2个圆形黑斑。内横线黑色,不连续,在径脉与臀脉处断开。中横线为黑色宽带,

8、接近前缘和臀角处逐渐变宽。翅外缘有黑白相间的宽条纹,外缘线黑色,具绒毛。后翅外缘有黑色宽带,外缘线黑色,具绒毛,其余部分为白色半透明。腹部基部各节背面具有环状黑色横条纹。雌蛾腹部较粗壮,末端钝,环绕生殖孔有黑色短丛毛;雄蛾腹部细长,末端尖,丛生黄色长毛。前足腿节腹面、中后足腿节腹面与背面中部、各节端部有白色鳞毛,其余部分均覆有黑色鳞毛。A.1.2 卵 扁圆形,直径0.5 mm0.8 mm,初产的卵为黄白色,接近孵化前为黑色。卵粒紧黏呈鱼鳞状排列,每个卵块有几十至几百粒卵。A.1.3 幼虫 幼虫共5龄。1龄幼虫头宽0.35 mm0.37 mm,黑褐色;体淡黄色。2龄幼虫头宽0.38 mm0.52

9、 mm,黑色,体黄绿色。3龄幼虫头宽0.78 mm0.84 mm,浅红褐色;体黄绿色,两侧有明显黑线。4龄幼虫头宽1.44 mm1.52 mm,红褐色;体黄绿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两侧有明显黑线。5龄幼虫头宽2.22 mm2.87 mm,头部红褐色,体黄绿色,前胸背板黄褐色,两侧有明显黑线。A.1.4 蛹 体长约12 mm,椭圆形。初期为淡黄色,逐渐变为红褐色,接近羽化时变为黑褐色。腹末端有4根臀刺,略弯曲。A.2 生物学特性 A.2.1 生活史 黄野螟在广东省1年发生6代8代,每年4月到12月为该虫的为害期,12月中下旬以蛹在土沉香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和距地表2 cm以内的土层中做蛹室越冬

10、。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越冬蛹成虫陆续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4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为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的羽化盛期;第2代开始有一定的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各代历时约1个月,至12月中旬最后的1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A.2.2 习性 A.2.2.1 成虫 成虫全天均可羽化,以晚上居多。成虫羽化时先穿破蛹室上端的薄网,顶开粘附在薄网上的大块土粒而出,蛹壳仍留在蛹室内,稍作短距离爬行,然后再停息展翅,经5 min10 min,翅全部展开,此时翅竖立于背上,随即慢慢放下,展翅完毕。成虫停息一段时间后,便可飞行。成虫羽化后,性器官尚未成熟,需寻找蜜

11、源植物补充营养,昼夜均可补充营养,每次吸蜜时间达10 min之久,集中群聚吸蜜现象不明显。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日间成虫多静伏在叶片背面、枝叶间隐蔽处或杂草丛中,受惊吓时起飞,飞翔能力较弱,仅能作短距离飞行。成虫经补充营养后交尾,交尾后的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产卵时成虫腹部末端不停蠕动,产完一粒卵后,腹部抬起,稍后再产下一粒卵,产卵结束后迅速飞走。成虫寿命2 d8 d。A.2.2.2 卵 卵多产于土沉香幼嫩叶片背面主脉两侧,靠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片正面。每个卵块形状各异,有几十至几百粒卵,平均每块卵约200粒。卵经7d左右孵化,孵化率达95%以上。A.2.2.3 幼虫 初孵幼虫先在卵壳上停息,

12、随后转移到附近幼嫩叶片上,头朝同一方向整齐排列群集咬食叶肉。幼虫在每次脱皮前短时滞食,脱皮后及预蛹前有暴食现象。1龄3龄幼虫食量很小,仅占幼虫期总食叶量的10%18%,末龄幼虫食量则占幼虫期总食叶量的65%70%。1龄2龄幼虫只啃食叶肉,留下白色膜状表皮,3龄幼虫食全叶,开始使叶片形成缺刻。低龄幼虫虽然仅啃食叶肉,但叶片受害后,叶片失水导致整叶枯黄。1龄3龄幼虫具有群集习性,3龄以后才分散为害。幼虫受惊吓时吐丝下垂,隐入杂草丛中,不久会沿着树干或下垂的丝爬回枝条继续为害,叶片吃光后,则转移为害。除越冬代幼虫历期超过30 d外,其它各代幼虫历期为10 d16 d。幼虫老熟后,从土沉香叶片中部两侧

13、开始,吐丝结一丝幕,使叶片呈卷曲状,叶尖处留有出口,幼虫隐于丝幕下。化蛹前从叶尖开口处直接坠地,爬行,并选择2 cm厚的浅土层或枯枝落叶层间结蛹室化蛹,蛹期8 d15 d。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黄野螟发生调查记录表 表B.1 黄野螟踏查记录表 调查单位:调查员:日期 地名 林班号 寄主树面积(hm2)调 查 面积(hm2)发生状况 是否设置标准地 备注 注:发生状况分无发生、有发生。表B.2 黄野螟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地点:寄主树面积(hm2):有虫面积(hm2):小班号 标准树号 虫态 虫口数量(头)失叶率(%)受害程度 备注 合计 平均 调查日期:调查单位:调查员:表B.3 黄野螟

14、发生情况汇总表 汇总单位:调查时间:小班号 地名 寄主面积(hm2)调 查 代 表面积(hm2)标 准 地数量(块)发生面积(hm2)备注 合计 轻度 中度 重度 合计 汇总人:日期: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使用剂量 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粉剂(10 亿 PIB/g)7.5 kg/hm211.25 kg/hm2 喷粉 苏云金杆菌(Bt)(16,000 IU/mg)可湿性粉剂 3 kg/hm2 500 喷雾 1.8%阿维菌素乳油 90 ml/hm2150 ml/hm2 30005000 喷雾 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90

15、 ml/hm2150 ml/hm2 30005000 喷雾 0.18%阿维菌素Bt(100 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 300 g/hm2600 g/hm2 10002000 喷雾 0.18%阿维菌素Bt(100 亿活芽孢/g)粉剂 13 kg/hm215 kg/hm2 20倍30倍 碳酸钙粉 喷粉 2.5%多杀菌素悬浮剂 100 ml/hm2120 ml/hm2 50006000 喷雾 3%苯氧威乳油 100 ml/hm2150 ml/hm2 40006000 喷雾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4 L/hm26 L/hm2 100 喷雾 15%茚虫威悬浮剂 170 ml/hm2200 ml/hm2

16、 30003500 喷雾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黄野螟防治历 月份 旬 虫态 黄野螟防治工作 卵 幼虫 蛹 成虫 1 上旬 中旬 下旬 2 上旬 中旬 下旬 3 上旬 中旬 下旬 4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5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开展调查幼虫虫口密度,必要时喷杀幼虫 6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7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

17、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8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9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10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11 上旬 -中旬 +黑光灯监测成虫及卵密度调查,做好防治准备 下旬 -+根据1龄2龄幼虫聚集取食后形成的枯黄枝叶进行调查,开展防治 12 上旬 -中旬 -下旬 -_ A 广东省地方标准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 DB44/T 21482018*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网址:www.bz360.org 电话:020-84250337 DB44/T 2148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