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搭建从“读”到“写”的桥梁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路径与策略 吕帅 苏朝晖一、小学阶段对“写作技能”的要求与现状(一)为什么要重视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卷面不整洁、书写不美观、书写错误(大小写和拼写等)、语法错误、丢词少词、缺少结构设计和逻辑关系等。由此可知,写作要求精准,更易暴露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自身英语学习的不足。(二)写作教学的要求与现状针对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二级目标要求学生应:1.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3.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中华人民
2、共和国教育部,2012)。然而,学生正处于小学起步阶段,语言储备有限;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写作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笔头表达能力明显欠缺。所以,现有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就陷入了“学生写教师改教师简单讲评例文背诵”的怪圈。写作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缺少指导与反思,学生写作改进效果不明显。二、从基本语言技能看“写”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这五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输入决定输出,其中,“看”“听”“读”属于输入,“说”和“写”属于输出。在“写”的过程中,教師就能够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语言逻辑和语法结构水平。“写”是最高技能,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
3、现,要经过系统的培养和长期的练习才能形成。那么,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为学生带来什么好处呢?“写”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学习工具,既能够帮助学生分享所见所闻,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可能成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更希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学生受益终身。三、探索从“读”到“写”的有效路径初学者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控制的”写作训练。不能急于自由发挥创作,因为这时学生驾驭词汇和句子的能力还很弱,难以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来。教师需要给学生一根拐杖,或提供一个支架,让他们逐步学会写作。小学的“写”要从仿写开始,仿写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教师可通过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
4、让学生仿写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教材中,每个话题下的文本都可以成为仿写素材,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将所学内容变成文本输出,体验运用语言的乐趣a。案例分析:Write Right, Unit 6 This Is My Best Friend该教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为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兴趣;获得意义,激活语言;呈现文本,感知逻辑和结构;设计问题,确保学生理解写作主题。第二步,在具体情景中,激活已有词汇;学生通过有梯度、脚手架式(Scaffolding)的活动,逐渐突破语法屏障,发现句子逻辑。第三步,分析句子构成,让学生形成语块意识,建构长句。第四步,学生
5、自主组织篇章结构,联系生活,迁移模仿,根据所提供的结构和支撑信息来完成草稿。第五步,学生脱离模板,写下完整内容;检查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修改后再次誊写,保证书写清楚;记下错误,避免再犯。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在此时加入多维评价活动,包括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等形式。期间,教师可利用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几个容易的步骤以拓展学生的能力;还可利用布鲁纳(Bruner)的螺旋式课程模式(Spiral Curriculum)复习已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愈加复杂的新知识。教师可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怎么写”。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6、,让学生在模仿中发挥想象,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写作教学路径可分为写前(输入)、写中(内化)和写后(输出)三个步骤。写前环节,教师可尝试导入主题、激发兴趣、挖掘话题、激活语言,立足文本分析素材,进而激活学生的上位知识和语言能力。写中环节,学生应能够自主搭建写作框架,把范文中的结构进行加工整理和迁移应用。写后环节,要确认读写是否一致,文章前后是否呼应,同时依据操作性强的标准进行文章的自评和互评,积累写作作品,从而达到改进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四、尝试结合教材话题开展“读写结合”结合教材话题的教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单元话题的语言输入。在教材的学
7、习中,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在某个话题视角的引领下,学生输入的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单位,而不是零碎的词汇、语法或知识点。学生通过跟这个完整的信息单位互动,增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二是单元话题的语言输出。在完成了语言输入和内化的过程后,教师可以尝试以“写”作为输出活动,将话题中的语言和功能进行整合输出,帮助学习者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促进语言吸收能力的提升,从而训练学生对话题整体性和逻辑性的把握。另外,教师可采用对话式阅读(Dialogic Reading)中的CROWD(Completion Questions, Recall Questions, Open-ended Qu
8、estions, “Wh” Questions and Distancing)原则,促进“读写结合”的开展。C指让学生完成句子。若情节结构明显,教师可以只讲一半故事,剩下的一半让学生接着说完。R指回顾性问题。回顾已知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故事理解能力和叙事能力。O指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特别固定的答案,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W指的是英文中what,when,who,how,why等问题,用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D指延伸性问题,即把书中的内容链接到实际生活中,让故事对学生更有意义,更容易产生共鸣。五、“读”与“写”的能力可以相互促进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9、写作能力的发展往往相对滞后。那么,如何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呢?笔者提供了五种思路:从拼读到拼写;从了解文本概念到遵循文本规则;从认识句子到创编句子;从语段理解到段落表达;从语篇赏析到篇章写作。“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有以下优势(张艳红,2014):第一,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好的“读后写”任务可促使学生更有目的地深入理解课文细节,领悟课文内涵,发现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其中的情感,从而获得对课文内容完整而透彻的理解。第二,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针对课文整体意义的“读后写”,可引导学生从语篇上把握课文内容,认识语篇的结构和意图及其之间的关系
10、,增强语篇意识,提高他们对文本中字词、短语、句型结构等表达的敏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和得体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通常的对话、角色扮演和较低水平的讨论、辩论中是无法获得的。第三,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一方面,“读后写”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能够增强其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读后写”任务可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真实、自然、完整的语境中学习和建构语言。第四,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理清思路,使之更加条理化和明晰化;同时,好的写作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参考文献张艳红. 2014.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EB/OL. (2015-03-08)2019-04-20. https:/www.taodocs. com/p-14978220.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