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酒店管理设计--酒店成功的基础源于合理的功能布局2015.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52685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管理设计--酒店成功的基础源于合理的功能布局20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酒店管理设计--酒店成功的基础源于合理的功能布局20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店管理设计 酒店成功的基础源于合理的功能布局 酒店的设计不但要新颖,有吸引力,更要有实用价值。除客房外,还要有足够的空间、即供客人活动的公共场所,使客人能在工作、旅游之余有休息、娱乐的地方。恰当的空间结构和合理的功能布局,既能给客人带来舒适的愉悦的享受和体验,更能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酒店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为酒店创造良好效益;也为酒店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酒店运营多年后,只需要进行“面子工程”、“做足面子功夫”,必要的装饰性装修,而不用“伤筋动骨”、或“动大手术”,砸得只剩下柱子了,即新建性装修。 投资人、筹建人和设计师对酒店建筑物的抗损性和每一个结构部分的具体功能以及整体空间的定义都必须精心定夺。 (一) 建筑·人·空间 空间感是建筑体面的虚实围合给人的心理感受。 人和空间环境有着奇妙的互动关系,人对空间与环境的感受和体验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酒店是提供离开家的客人住宿及其它辅助性产品的地方,酒店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割性、易逝性、易变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体验本质。因此,酒店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要处理好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最佳境界是天地人合一。 客人购买的酒店产品,主要是对一定的空间(如客房、会议室、餐厅包房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拥有了相对所有权。客人在此空间活动的过程中,客人舒适的消费体验很大程度源于酒店空间的合理性,即符合人体工学。建筑的舒适空间是通过对景物、声音、方向、表面、高度、光线和你行走的地面有所变化所造成的,如过渡比径直通向户外空间的房屋要宁静的多,而且它具备私密的领域感。人通过建筑空间所产生的实体变化而产生了心理变化,“最重要的是景物的变化”,而达到了舒适的感觉体验。同时注意形成空间视觉观察的层次,外空间成为内空间的“天然背景”,而透过次天然的背景可看到更好的远景。如花园、露台、街道、公园、公共户外空间、庭院、绿荫街道都必须使其具备分明的层次,这样才能够使舒适生活的可能性得以形成。 建筑的有效空间也在于建筑与空地之间进行的规划同构,而往往过多的建筑忽视空地与建筑的关系而导致空间失效。 土地有其区位价值,也有其自身价值以及组成价值的各种成分,其中生态价值是一个稀有的成分。这一点对于度假型酒店显得特别重要。 在建筑内部的有效空间必然接纳阳光,空间天然光是室内空间必不可少的。循环不已的阳光对维持人体生理节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太多的光线扰乱了人的生理机能。同时,建筑的形状有效性对于内部清净或拥挤相对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人们的舒适与安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物室内方形形态彼此干扰使得室内空间模糊,舒适的室内空间是安静与喧嚣的结合体。而狭长形态却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其长条形状扩大了建筑内部点到点之间的距离(房与房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们在一定的区域内能获得相对安静的舒适性居住条件,人也只有逃离了某种限制方能追求这种对舒适空间的享受。 (二) 酒店的空间结构 着手在酒店设计,着眼在环境整体; 酒店的空间结构包括六个方面的因素:空间的形象因素、空间环境因素、空间尺度因素、空间风格因素、空间功能因素、空间应用相关规范因素。其中,形象因素包括建筑物外形、内部空间形象两方面;空间尺度因素主要指酒店建筑结构,如占地面积、长款比例、楼高、层数与层高、进深、柱网等;空间功能因素主要指酒店的功能布局、空间分割组合、功能配套等。 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状态应该是把酒店设计的建筑规划与室内空间整合为一体。装修设计都是在已有建筑构架之上进行的,需要处理好空间的互融合性(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融合、室内空间的融合),建造空间结构和谐的酒店。 和谐的酒店空间结构分两方面:一是酒店作为一个整体,与周边环境、景色、建筑物等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酒店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这是大结构;二是酒店内部各功能区的设置、分布、面积、形状等之间的结构关系,即酒店建筑内外环境的和谐,这是小结构。通过预先设计和科学划分,力求功能与布局合理,材料与档次匹配,格调与色调吻合,立体与平面协调,酒店建设与环境保护平衡,节能、节约资源与节地结合,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酒店的空间盈利率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85%,这是一个最佳状态。现在很多酒店因为规划和设计不合理,出现大堂过大、走道过宽、无效面积过多现象,导致空间盈利率低于60%,造成很大投资,但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1. 外部空间大结构 正确处理酒店大空间结构的一个成功的安全。其设计更是把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与酒店建筑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共生。建筑外形没有在高度上做文章,也没有采取独立、又互相连同的建筑组群,每个 单体又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形成了一种磅礴的气势。 需要强调一点:平面布局立体看。要正确处理平面和立体不同的视角效果关系。如酒店室外的景色、游泳池等,不能单看平面布局图,要多从楼顶去俯视以感受空间比例关系是否妥当。还有建筑物中间的中庭与自然采光的关系。 2. 内部空间小结构 01) 视觉空间 一个建筑、一个室内空间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尺度感。 酒店建筑物部分与整体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搭配关系应能给客人一种美观。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选择最好的比例感。此外,还要考虑平衡(对称平衡、不对称平衡)、和谐等。 比例与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从公元前就知道把比例用在建筑上,来取得建筑造型的美。造型如果没有优美的比例,往往不易表现出匀称的形态。相等的比例没有主次,感觉平淡,过于悬殊的比例又产生不稳定感。比例是造型上的一大难题,不仅要追求美感,还要讲究实用。室内空间中,各种空间、高度与长度等都要注重比例问题。一般采用黄金法则1:1.618,或0.618:1. 酒店大堂、中/西餐厅、宴会厅内应尽量控制柱网的数量,尽量缩小柱子尺寸,还要控制天花板高度,以扩大视觉空间效果。会议室、歌舞厅、多功能厅等应无柱网。 02) 楼层高度 楼层高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论设计高度,即层高。二是实际应用高度,即天花板高度。 客房标准楼层的高度、简称层高,受三个影响:一是天花板高度(各室内、公共走廊、电梯间等)的设定;二是结构体、梁高级设备系统(空调、配管、消防喷淋头、音响、感应器等)所需空间的高度;三是地板、耐火层(钢骨结构)等表面材料处理的尺寸及施工方法。楼层高低应介于2.7~3.0m之间。 客房的开花板高度以2.4m为最低高度,太低了容易产生压迫感。也要防止出现房间狭小、天花板太高的空间,让人产生恐惧感。公共走廊的天花板高度最低以2.1~2.2m为限度。 03) 面积比例 在酒店设计中,各类设施的面积是有一定的比例配套要求的,这个比例越科学,就能越符合经营需要,更有利于产生更大的平方米产出。这个比例也要与酒店的定位、目标市场相匹配。酒店类型不同,比例差距明显。 酒店常用两组面积数据来描述规模和状况:一是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二是对客服务区面积(又被称为公共区面积)和后台工作区面积。第一组数据涉及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技术指标,也关系到酒店客人的舒适度。第二组数据涉及到酒店的可经营面积、盈利能力等经济指标,既关系到酒店客人消费过程中的舒适度,更关系到酒店的收益与寿命。这两组数据也都关系到酒店建设成本的合理性和投资人的利益,因此需要认真对待。目前酒店设计中出现的过分豪华、好看但不实用的设计错误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 酒店的各类面积比例决定了将来酒店收入的比例。面积构成分为营业面积及非营业面积,其中: ① 非营业面积: l 客房的动线、门厅、电梯、电扶梯间、客用厕所等:18%~23%; l 客务部门、布草间、洗衣房等:3%~5%; l 厨房、验收、仓库、冷冻室等:4%~7%; l 管理部门办公室等:3%~5% l 员工餐厅、更衣室、休息室等:3%~5%; l 机电设备室、管道、工程工作室等:8%~12%; ② 营业面积: l 客房营业面积:34%~55%; l 客房公共空间:8%~15%; l 餐饮面积:每一席位1.5~3.0m2; l 宴会厅面积:每一席位1.6~1.8m2; 通常来说,客房的总面积占酒店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其中,客房部门的净营业面积为客房总面积的65%~70%),餐饮娱乐面积占20%~25%,走道、大堂等公共面积占15%~20%,酒店内部管理功能区(即后台工作区,设备及内部使用面积10%~15%。各部分具体的比例数据后面有表述。 04) 参考小知识: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 a)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 b)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 c)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05) 经济型酒店可能进一步减少; 06) 500间客房以上的酒店将适当减少; 07) 根据公用设施功能及其繁琐程度而增加面积。 3. 室内区域布局 酒店内的所有区域,包括一小间房内或一小块区域的布局也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如客房卫生间靠窗还是靠门、家具的位置布局、客房的功能区域划分等,都要事先设计好,因为其涉及到灯具、开关、插座、管道等的相应位置与分布。 4. 空间的专用属性 谈起酒店空间,还有一个属性概念,可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专用空间和混用空间。专用空间的用途单一,空间的属性内涵小,如总统套房、VIP专用电梯、传菜电梯、消防电梯、机电设备用房等,混用空间的用途较多,空间的属性内涵大,如多功能厅、公共卫生间男女共享的洗台、会议中心的休息区等等。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8 叶予舜 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