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258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5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清正版)DB36_T 1626-2022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CCS B 2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6262022 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on th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resistance 2022-08-02 发布 2023-02-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6262022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茬口安排.1 5 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要求.2 6 育秧.2 7 移栽或抛秧.3 8 水肥

2、管理.3 9 病虫害防治.5 DB36/T 1626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关贤交、彭春瑞、胡利珍、陈金、陈先茂、谢江、邓国强、李瑶、邱才飞、钱银飞、邵彩虹。DB36/T 16262022 1 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茬口安排、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

3、要求、育秧、移栽或抛秧、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境内的双季稻抗低温逆境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NY/T 1607 水

4、稻抛秧技术规程 DB36/T 1077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6/T 1303 早稻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稻低温逆境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f rice 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低于水稻最适生长温度下限,使水稻遭受低温环境的胁迫而导致生理活动受阻、发育延迟、生殖器官受损。低温逆境主要包括冷害和冻害,水稻生育期间的低温逆境主要以冷害为主,如倒春寒、小满寒、寒露风等。4 茬口安排 4.1 早稻 DB36/T 16262022 2 搭配原则为“早配晚”、“中配中”和“晚配早”。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选择晴天

5、播种,赣中、赣北地区移栽早稻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7月上中旬收获;赣南地区移栽早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移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直播稻比移栽稻相应推迟5d10d播种。4.2 晚稻 以当地能实现安全齐穗为原则,结合早稻茬口安排、品种生育期和当地安全齐穗期确定晚稻播种时间,根据品种生育期和当地安全齐穗期时间倒推计算出最迟播种时间,应在最迟播种时间之前播种。最迟播种时间计算按照:最迟播种时间=所处日期至当地安全齐穗期的天数品种播种到齐穗的天数 赣中地区移栽晚稻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中下旬收获;赣北地区移栽晚稻6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移栽,10月中下旬收获;赣南地区

6、移栽晚稻可适当延后5天左右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中下旬收获。5 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要求 5.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准予在当地种植并试种成功的生育期长短适中、高产优质、肥料利用效率高和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早稻品种生育期在100d110d,晚稻品种生育期在110d125d。5.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6 育秧 6.1 播种 6.1.1 早稻 采用软盘旱育秧加薄膜覆盖育秧。秧田位置选择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环境条件符合NY/T 847。适当增加播种量,人工移栽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5kg2.0kg、常规稻

7、为3.0kg3.5kg;抛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75kg2.0kg、常规稻为3.5kg4.0kg;机插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2.0kg2.25kg、常规稻为4.0kg4.5kg;直播稻每666.7m2用种量杂交稻为2.25kg2.5kg、常规稻为4.5kg5.0kg。秧盘每个孔穴播3粒4粒种子,覆土厚为0.3cm0.5cm。抛秧播种技术按照NY/T 1607执行,机插播种技术按照NY/T 1534执行,直播稻播种技术按照DB36/T 1303执行。6.1.2 晚稻 采用塑料软盘育秧。秧田位置选择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标准符合NY/T

8、847。人工移栽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1.0kg1.4kg、常规稻为2.0kg3.0kg;抛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5kg2.0kg、常规稻为3.0kg3.5kg;机插秧每666.7m2本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6kg1.8kg、常规稻为3.5kg4.0kg。秧盘每个孔穴播2粒3粒种子,覆土厚为0.3cm0.5cm。抛秧播种按照参考NY/T 1607执行,机插播种技术按照NY/T 1534执行。6.2 育壮秧 DB36/T 16262022 3 6.2.1 早稻 播种前一天,每100盘秧盘使用400g壮秧剂加1.5kg钙镁磷肥充分拌匀后撒入秧盘内底层;2叶1心时,每天1

9、7点到19点揭膜低温冷锻炼2h,连续5d,移栽前3d5d每666.7m2施尿素2.0kg3.0kg的送嫁肥。抛秧育秧技术按照NY/T 1607执行,机插育秧技术按照NY/T 1534执行,直播稻育秧技术按照DB36/T 1303执行。6.2.2 晚稻 营养土选用较肥沃的泥土,播后每天早、中、晚各洒一次水,适当追肥,播后7d10d每666.7m2本田用3kg4kg尿素或复合肥溶解于水后洒施,随即淋清水。秧苗3叶期每666.7m2施用氯化钾6.0kg9.0kg,移栽前3d5d每666.7m2施尿素2.0kg3.0kg的送嫁肥。抛秧育秧技术按照NY/T 1607执行,机插育秧技术按照NY/T 153

10、4执行。7 移栽或抛秧 7.1 早稻 日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即可移栽,人工插秧秧龄25d30d,每666.7m2栽2.2万2.4万蔸;抛秧和小苗铲秧可比人工插秧适当提早抢晴移栽,抛秧秧苗叶龄3.5叶、苗高15cm左右,每666.7m2栽2.4万2.5万蔸;机插秧秧龄18d23d,每666.7m2栽2.2万2.3万蔸。7.2 晚稻 人工插秧和抛秧秧龄20d25d,人工插秧每666.7m2栽2.0万2.2万蔸,抛秧每666.7m2栽2.3万2.4万蔸;机插秧秧龄15d20d,每666.7m2栽1.7万1.8万蔸。8 水肥管理 8.1 早稻 8.1.1 合理施氮 氮肥可分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

11、施用,每666.7m2氮肥施量为10kg12kg,施用比例以5:2:2:1为宜,肥料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8.1.2 增施磷钾肥 大田增施20%的磷肥和钾肥,每666.7m2磷肥施用量为6kg7kg,每666.7m2钾肥施用量为10kg12kg,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钾肥施用方法与氮肥相同。8.1.3 田间水分管理 移栽前稻田保持1cm2cm水层,分蘖末期应晒田5d7d,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田面水层保持2cm3cm,进入灌浆期,水分管理应湿湿干干,以湿为主,收获前5d7d断水。8.1.4 应急补救措施 8.1.4.1 灌水保温 DB36/T 16262022 4 结合天气预报在低温天气

12、来临时提前灌深水保温,早稻苗期遇倒春寒灌水深度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五月遇低温灌水深度以8cm10cm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d3d更换一次田水,以补充水中氧气,气温回升时及时排水,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和NY/T 847的要求。8.1.4.2 喷施叶面肥料 早稻苗期遇倒春寒或孕穗期遇五月低温时,应在低温来临前2d3d,喷施1次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硫酸锌溶液。8.1.4.3 喷施增温剂 早稻苗期遇倒春寒或孕穗扬花期遇五月低温时,应在低温来临前2d3d,从市场购买水稻专用的抗寒剂或叶面增温剂按说明书进行叶面喷施,提高水稻的抗寒性。8.1.4.4 补种补苗 若倒春寒过

13、后水稻秧苗大量死苗,应及早救护和补种补苗。8.2 晚稻 8.2.1 合理施氮 氮肥可分基肥、分蘖肥、穗肥三次施用,每666.7m2氮肥施量为12kg14kg,施用比例以5:2:3为宜,肥料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8.2.2 增施磷钾肥 大田增施20%的磷肥和钾肥,每666.7m2磷肥施用量为7.2kg8.4kg,钾肥施用12kg14kg,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钾肥施用方法与氮肥相同。8.2.3 田间水分管理 移栽前稻田保持1cm2cm水层,返青期田面水层保持3cm4cm。分蘖未期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5%左右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和抽穗期田面水层保持2cm3cm,抽穗后水分管理

14、应干干湿湿,以干为主。8.2.4 应急补救措施 8.2.4.1 灌水保温 晚稻穗期结合天气预报在寒露风来临前灌深水保温,灌水深度以8cm10cm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d3d更换一次田水,以补充水中氧气,气温回升时及时排水,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和NY/T 847的要求。8.2.4.2 喷施生长调节剂 在寒露风来前2d3d,每666.7m2叶面喷施0.5mmol L-1 的水杨酸溶液3.5g以提高水稻抗寒能力,同时每666.7m2用赤霉素1.0g2.0g兑水30kg45kg喷雾,以加快抽穗,减少包颈。8.2.4.3 人工辅助授粉 盛花期遇寒露风,可以每天用小竹竿拨动上部稻穗或用绳拉,振动稻穗上部,促进花药开裂,增加授粉。DB36/T 16262022 5 9 病虫害防治 9.1 早稻 早稻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和二化螟幼虫,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穗颈瘟等病害和二化螟、稻飞虱等虫害。防控技术按照DB36/T 1077执行,农药品种选用和用量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9.2 晚稻 晚稻注意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和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虫害。防控技术按照DB36/T 1077执行,农药品种选用和用量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