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184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6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清正版)DB34_T 4264-2022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CCS B 6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2642022 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lain farmland shelterbelts 2022-08-31 发布 2022-09-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起

2、草单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安徽省速生丰产林(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望江县林业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中能、刘俊龙、苗婷婷、曹志华、孙慧、方建民、丁昌俊、张均、刘同林、闫彩霞、张家诚。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布局、林带设计、树种选择、营造林技术、更新与修复、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新建、改造和更新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DB34/T 1267 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田防护林 farmland shelterbelt 用于防止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有利于农作物和畜禽鱼生长繁育的环境,保障农牧业稳定高产及乡村景观美化等多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带 forest belt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主林带 major forest belt 抵御主害风为主的林带。副林带 minor forest belt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林带。自由林带 free forest belt 沿田埂、沟渠、道路等分

4、布的,走向不一、宽度不一、结构不一的林带。辅助林带 auxiliary forest belt 主林带处于幼龄阶段,在两条林带之间增设的临时林带,一般仅 1 行2 行。林带间距 forest belt spacing 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疏透度 porosity 林带林缘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其纵断面的总面积的比值。疏透结构林带 open structure forest belt 由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或由侧枝发达的乔木组成。由上到下空隙均匀,疏透度 30%40%。通风结构林带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est belt 由明显枝下高的单一乔木树种组

5、成。林带上部紧密不通风透光,下部 2 m 范围内通风透光。疏透度 40%60%以上。有效防护距离 effective protection distance 在林带防风距离内,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一般以降低旷野风速 20 的距离为标准。4 规划布局 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田、林、路、沟、渠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布局方式 4.2.1 规则式布局: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4.2.2 自然布局:在现有的路、沟、渠基础上发展的林带。4.2.3 综合式布局: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相结合。网格大小 4.3.1 相邻两条主林带间的有效防护距离为树高的 20 倍2

6、5 倍,风沙危害区则为 15 倍20 倍。4.3.2 相邻两条副林带的间距一般为主林带间距 2 倍3 倍。4.3.3 网格防护面积以 8 hm220 hm2 为宜。5 林带设计 林带走向 5.1.1 有显著主害风的地段,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如达不到此要求,其偏角不超过 30。主林带走向以东西向为宜。5.1.2 无显著主害风的的地段,林带走向可因地制宜。林带结构 5.2.1 农田林网的组成包括:主林带、副林带,必要时可设辅助林带。5.2.2 主林带以疏透结构为宜,其它林带可采用通风结构或疏透结构。林带配置 5.3.1 主林带实行乔、灌结合,配置 2 行4 行乔木,1 行2 行灌木。5.3.2

7、副林带因地制宜配置 1 行2 行乔木,可实行乔、灌结合。6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原则 6.1.1 树种应具有根深、窄冠、速生、干直、寿命长,抗风、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经济价值高等特性的乡土树种或适生于当地的外来树种。6.1.2 风害较轻的非重点防护区域,可选择生态经济型树种或用材树种营建经济防护型或用材防护型林带。6.1.3 城乡、村落附近及通道等特殊区域,可适当增加景观树种。主要造林树种 6.2.1 骨干乔木树种:如杨树(2025 杨、江淮 1 号杨、巨霸杨、全红杨等无絮杨树)、泡桐、薄壳山核桃、悬铃木、黄山栾树、水杉、榉树、刺槐、楸树、银杏、重阳木等。6.2.2 辅助乔木树种:如乌桕

8、、女贞、臭椿、香椿、苦楝、侧柏、枇杷、桂花、白蜡、榆树、国槐、无患子等。6.2.3 灌木树种:如石榴、杞柳、紫穗槐、夹竹桃、栀子、小叶女贞、木槿、红叶石楠、火棘等。树种配置原则 6.3.1 早期速生树种与中期速生树种相搭配。6.3.2 落叶与常绿、深根性与浅根性、阳性与阴性树种相搭配。6.3.3 不同树冠形态与特征的树种搭配。如树冠的松散与紧密、宽窄、枝下高高低、叶量多少等搭配。主要配置模式 主要树种配置模式见附录A。7 营造林技术 苗木质量与规格 应选取生长健壮、外观无病虫害的苗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详见附录B。密度配置 单行纯林林带株距为 3 m5 m,杨树等前期速生树种采用株距 5 m

9、,其它树种 3 m4 m。单行乔灌混交林带株距 1.5 m2.5 m,多行林带株行距为 2 m 2 m4 m 5 m、品字型配置。造林要求 造林技术参照 GB/T 15776、DB34/T 1267 的规定执行。农田林网应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或改造同步进行,林带外侧开挖排灌沟渠。抚育管理 7.4.1 林地管理:及时松土,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草灌;在树木休眠期,环施有机肥或复合肥,生长期施追肥。肥料种类、用量视具体立地、树种而定。7.4.2 林木管理:新种植的树木,休眠季节应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剪去病虫枝、干枯枝、卡脖子枝及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林木修枝强度不宜超过 30%。7.4.3 病虫害防

10、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7.4.4 抚育期限:造林后连续抚育 3 a5 a,每年 1 次2 次。抚育间伐 7.5.1 间伐对象 7.5.1.1 树冠超出一般林冠层,且特别庞大的树木。7.5.1.2 濒于死亡或完全死亡的树木。7.5.1.3 过密且已产生相互影响的树木。7.5.2 间伐时间 当林木分枝交叉并使树冠重叠且林分郁闭度不低于 0.8 时进行第一次间伐,间隔期根据树种特性、林龄、初植密度、立地条件等确定。7.5.3 间伐强度 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 0.6,主林带疏透度不低于 40%,副林带疏透度不低于 60%。7.5.4 间伐方式 林分郁闭后,视林木生长情

11、况,定点伐除间伐对象。8 更新与修复 更新 8.1.1 更新对象 自然成熟的林带应适时更新。8.1.2 更新方式 8.1.2.1 分类 依生态和经营目的选择隔带更新、半带更新或全带更新等。8.1.2.2 隔带更新 在数条林带间,采用隔一带伐一带,待新林带生长成型后,再进行保留林带的更新。8.1.2.3 半带更新 将衰老林带一侧的数行林木伐除、更新,待新林带生长成型后,再伐除保留的部分林带、更新。8.1.2.4 全带更新 将衰老林带一次性全部伐除,然后在林带迹地上重新营造新林带。修复 8.2.1 修复对象 因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

12、,出现退化、濒死、生长不良的林带。8.2.2 修复方式 8.2.2.1 更新修复:缺失林带、枯死木及濒死木株数比例较大的重度退化林带,宜采用更新修复。8.2.2.2 补造修复:因缺株引起较大林窗及郁闭度低的林带,宜补植补造与原有林带相适应的树种。8.2.2.3 抚育修复: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 30%以下的林带,应清除死亡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并采取补植、平茬、割灌除草、修枝、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9 检查验收 参照 DB34/T 1267 规定执行。10 档案管理 基础档案 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及主要自然灾害等相关资料。技术档案 规划设计文件,造林、营林、更新技

13、术资料及相关图片资料。资金档案 经费来源及使用等相关资料文件。管理档案 包括土地权属变动情况、林网建设单位、造林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基本情况和管理模式。A A 附录A (资料性)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配置模式见图A.1A.4。图A.1 模式 1 图A.2 模式 2 图A.3 模式 3 图A.4 模式 4 B B 附录B (资料性)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见表B.1。表B.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 树种名称 苗木规格 地径(cm)苗高(m)杨树(Populus L.)3.5 4.00 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4.0 3.00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

14、inoinensis(Wangenh.)K.Koch)2.5 2.50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Aiton)Willd.)2.8 2.60 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integrifoliola(Merr.)T.Chen)3.0 2.80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W.C.Cheng)3.0 2.50 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z)2.2 2.50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2.5 3.00 楸树(Catalpa bungei

15、 C.A.Mey)3.0 2.50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2.5 2.50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Levl.)Airy Shaw)3.5 3.00 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2.8 3.00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3.0 2.50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2.5 2.50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3.0 2.50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3.0 2.50 苦楝(M

16、elia azedarach L.)3.0 2.50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2.0 1.50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2.0 1.50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1.5 1.50 榆树(Ulmus pumila L.)2.5 2.50 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L.)Schott)3.0 2.50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3.0 2.50 石榴(Punica granatum L.)1.5 1.50 杞柳(Salix integra Thunb.)丛 2.00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丛 0.65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丛 0.65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丛 0.65 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丛 0.60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丛 0.70 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 Dress)丛 0.60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丛 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