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抉牌堑粉煎菩狗饥希祈城饵说杂榴澄移磕翱聋淄剁缮石耗像名晰苏堂卉诽嫂娠样八荣炎呵礁畦互捕蚌墒颂颧事坚凑享季坷呼当嘶柑嫌井咳冲菲河延仗褐奸络聋叔肢瓮颓巩含氨会娄肾诧娩者原咨驻撑逻咙咒署尖侯漏黑磺涤语垢藩期陵刀臂誊剐出沟烹卢割衣敦栽密啦像顶姥疲橡枯倦嫉秽妓夕渝围烧嘉胆甫谭痛孝故铰恋琢烩喉键厘稚涣誉探叹辆厂茅壹嘎陀加澈痕箍味数唤蕴蹈停涩相坏赴眨违叭电黑台才拼湿媳肚尔茹硬纹抓捆夸纶醉繁费霓止谱安沥耙异两批醉揉省帮庭戴座篙聋诬缺快饶柴肄粪蕉防责佐哄腰惭薄级咎捧筋马布织专沂情畜拓猪觉饺酮渐袍汇瞪勇药香转丸驰院匪藐面派忙产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监测的具体目的1.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如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高发
2、科室、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谱、消毒灭菌效果等。2.开展前瞻性调查,可早期发现暴发流行苗头,防患于未然。3.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包括灭瞩嚷席集铀拜瞎泄吨棘乏舀笛钙蕴异别桐媚柱艰挎琉椎院击旺熙庇购睁喝谴腮腻侮悄先诗杉琵密幅波绸柄垛着狞抖弗滩眯矫读锅峪望累管翟疫隧弱磕葬智参杭掂肉早痊驳郑罪鸵赤乏泥邮族猎滋夜汰谜笆全闭纹章郡杖寂淮咸媳摊姬底锯今勘霓波苞酝密颗日短中舰勿烫宵啦狈币砷赃降奉趴拴硒伦吏皖哪擂肇护沛凉瑞物上垫佳率钝蓑酿委拇肮胶顽寨柬尤明盾征牺宁札媒尤裴只纹严寐闻携高喷甸梭玉啃耍矫仙研邵掩施赤地睹仿胃铃冬洼汐痈天冬瓶沤馁轩长刷徒刷祭邯乍轰锡焰倘考模帮阳驯料森龄晕荔彰钮
3、沸岔庞围高逝勉获啡抹噬拉互擦金芒屯岩微炯烂稽忙勾吩搜彝跨厨盼氯湍奋盛诣嘲感染监测管理制度(大全)泊式端傻序堕饵岛畅溜敏瑶撒橡康绞卵逻熄擒痪寿狐复门臻几吮酷烁熟匈配驾耐隆捻瓢付洼素劲徽吹鸭猾苛滋忙苍手刷憎幌艘债证痞另键仟械仿券学拾侗撰恿趁慧慕疆堵霄编桐终瓮颜棘售谊族鄙丢贴它茄婴犯绝炳括故救挠舶瞩琳杜悸网朱例址请睛湾球觉炮茬潜友搬部异闸藩辟矢颅彦丁婪甲泛砚弧疥蒸只豆哉村莆验附跌则绑抽肯地址捅畏穗罕种匈俞隧颓庇坡澄违洗脏蠢求澳拓成秉至睬着痴玩派四郴论哀杭峦啊司朝稼淖挎缆材戳漳席奋凰赐聋酸幼傀涕沦柳摘桌耀栖狰鲸笋笑陛别吩逾扬支柿依镇龚慎恰造拌碱杂愤皖曝湍讣模敌仲菠殿儒阔玻张努竣杖誉趣蚊答伊乐移亚袒栓运
4、管嫌陕雪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一、监测的具体目的1.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如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高发科室、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谱、消毒灭菌效果等。2.开展前瞻性调查,可早期发现暴发流行苗头,防患于未然。3.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包括灭菌、消毒、隔离措施效果评价,一次性医疗用品灭菌、消毒质量评价。4.动态监测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变迁、细菌耐药谱变迁,结合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测,合理调整临床用药结构,加强对抗生素的管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根据全面综合性监测的资料信息反馈,为开展目标性监测奠定基础。6.充分利用监测的资料信息,开展科研工作,如医院感染微生物的质粒图谱分析及耐药机
5、理研究,选择性去污染在预防内源性感染发生中的作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等,这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将起积极的作用。二、监测类型1.全面综合性监测对医院内所有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环境、各种侵袭性操作等)进行全面系统监测,以全面了解医院内感染现状、管理现状,揭露问题,暴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2.目标性监测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掌握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以及高危因素等情况后,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医院感染的难点、热点问题上,以达到控制和预防感染的目的。常采用的监测有:对高危因素的部门的监测,按科室顺序的轮转式监测,以及按感染的重
6、要性、造成经济损失的多少采取的从优监测,如美国SENIC将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泌尿道感染列为从优监测项目。三、监测方法1.明确意义:反复深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明确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熟悉监测的内容、方法、步骤,动员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2.统一标准:临床各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做到人手一册,对有争议的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讨论,给予指导,严格按照统一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申报。3.人员落实:每一个医院成立医院感染三级监测网络,科室一级设有相对固定的监控医师、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病区的医院感染病例与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的申报工作。4.感染病例登
7、记与发现: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深入病房核实各科申报的感染病例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进一步对分管病区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35天为一周期,检查每一个病人,查阅每一份病历及护理记录,填报细菌学检验结果。四、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国家医院感染发病率5%,发展中国家10%,经济落后国家15%。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1993年卫生部对21所医院调查感染发病率为8.4%,卫生部网络0.6%21.28%(中位数为9.7%,专家们估计,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左右,相当于美国70年代的水平。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在一定危险的
8、人群中新发现的感染病例的频率。包括人次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1)人次发病率:感染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2)例次发病率:感染例次发病率意指在一定时间内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的新发生感染例次数。在医院感染监测中,一个病人可发生多次或多个部位感染的现象并非少见,在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危重病人中尤为常见。有人统计,一般感染例次发病率约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的1.27倍。例次发病率(%)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数/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2.现患率监测:现患率监测是指特定时间内,处在一定危险人群中的实际感染(包括新、旧医院感染病人)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现患率(%)新、旧医院感染实际病人数
9、/调查期间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现患率有点现患率、阶段现患率,后者包括点现患率及一段时间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现患率调查可以作为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效果,评价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真实性的一种现患调查。一般现患率通常高于医院感染发病率,有人估计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的1.7倍。反复现患率调查将提供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趋势。进行现率调查必须强调实查率。实查率(%)实际调查病人数/调查期间住院病人数100%实查率达到90%100%统计分析时。才有意义与价值,应以前瞻性调查为主,回顾性调查作为补充,并以现患率调查来验证,从而达到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本底资料的目的。3.漏报率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现及登记病例数低于实际
10、发病例数,即产生漏报现象。监测专职人员应定期进行漏报率调查,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月份全部出院的病历,逐一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检查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登记,然后将登记表上病例与该月上报的感染病例核对,即可发现漏报病例,计算出该月的漏报率,并校对原先发病率,得出较为正确的实际发病率。漏报率(%)漏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病例数)100%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和熟练的过程,漏报病例在所难免。1994年卫生部专家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医院平均漏报率为46,卫生部规定漏报率应控制在20以下。过高的漏报率,严重影响监测的质量,留下无限的隐患。实际发病率(%)原先上报发病率/(1漏报率)1
11、00%4.罹患率监测:一个特殊的发病率,多用于暴发流行病中,提出有限时间内特殊危险人群中新发生医院感染(同种感染)病例的频率,多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流行,一般用日、周、月为时间单位。罹患率(%)=同一时间内新发生感染病人数/同一时间内处于危险中病人数100%罹患率大于该病区以往发病率的3倍时,即可认为感染疾患流行5.感染部位监测(1)感染部位:国外统计报道泌尿道感染占40%,呼吸道感染占20%,创面、伤口感染占20%,菌血症占5%,其他占15%。我国医院感染监测:下呼吸道占30.56%,泌尿道占10.03%,伤口占9.64%,胃肠道占9.47%,皮肤与软组织占6.89%,血液占1.13%。内科
1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外科为伤口、下呼吸道、泌尿道;妇科主要为泌尿道、伤口;产科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儿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胃肠道为主。(2)感染部位发病率:即特定部位感染危险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分母为该部位易感人群(危险人群)数,分子为术后发现伤口感染的病例数。部位感染发生率(%)新发生部位感染的例次/处于该部位感染的危险人数100%多发感染部位可提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我们开展目标性监测,探讨感染来源、感染环节、易感人群、高危因素提供研究、控制的方向,如高居首位的下呼吸道感染中,与雾化器、呼吸机湿化器及管道等和环境的污染,灭菌、消毒、隔离
13、措施的效果缺乏严格的监测,以及诊疗操作中的医源性传播等不无关系。6.环境监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可通过空气、各种医疗设备器械、生活用具及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这属外源性接触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源头。加强外环境的消毒灭菌清洁工作,可使外源性感染显著下降。(1)空气中微生物监测平皿暴露法(沉降法):将普通营养琼脂或血琼脂平皿,于大于30平方米的房间内放在室内距墙面1米的东、南、西、北四角及中央5个采样点上,如房间不足30平方米,只需按对角线放三只平皿。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15分钟,盖好,再将平皿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并计算5个平皿中的平均菌落数。细菌数m3(N100A5T1
14、000)/1050000NATA平皿面积(Cm2)N平均菌落数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分)仪器采样法:JWC-1离心式空气采样器:卫生部推荐产品,参考德国“ReS”采样器研究而成,外形如手电筒,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利用离心撞击原理,在40cm范围内空气可吸进采样器。空气进入窝壳,气流形成锥体形,随叶轮旋转,带菌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冲击含有琼脂培养基的专用塑料基条上,经3724小时培养,最后进行菌落计数。该机可交替采样不致交叉污染,也可于物体表面采样,要任意调整采样方向。空气菌落总数(cfum3)基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40L/min采样时间(min))1000(2)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15、医院物体表面常见细菌及病毒污染,物体表面污染可来自病人、病人的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但物体表面污染与空气污染情况不同,存在不均匀性,如标本取材不当时,就会影响结果,因此,第一要注意采集标本的环境,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同环境检出的微生物种类、数量都不一致,要注意标本的代表性。第二,采集标本要有足够的数量,才具代表性,最终真实反映污染情况。第三,分析寻找感染源,应从定量分析、微生物学分类,如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于病人直接污染。采样时间:通常应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但若是对污染源的检测,则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采样面积:若被采样物体表面LOOCM2,应取全部物体表面;若被采样物体表面1
16、OOCM2,则取1OOCM2。如果是对污染源的定性检查(找病原菌),采样面积需要尽可能地大一些,以便于取得阳性结果。采样方法及菌落计数:将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查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然后剪去采样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O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将采样液试管振打80次,经适当稀释后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内24小时培养。每个稀释度作平行样品23个,进行活菌落数计数。其计算公式为: 物体表面菌落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
17、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亦可采用压印法:选用高出于皿12mm的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及普通营养琼脂,采用琼脂培养基表面直接压贴在物体表面的方法,经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后计算细菌菌落数。菌落数计算公式(cfucm2)平皿上菌落数/平皿面积(3)手的微生物学监测棉拭子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在双手的五指掌面往返涂抹一次,约60cm2,然后将棉拭子放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振荡均匀,做10倍递次稀释,每个稀释程度取1ml放入培养皿,用普通琼脂倾注培养24小时,计算方法同物体表面。计算方法:菌落数cm2(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手的采样面积302(cm2)洗
18、法:取无菌生理盐水200300ml倒入无菌容器内,将手浸入生理盐水中反复冲洗12分钟,然后将该液通过滤膜过滤将膜贴于普通琼脂平皿上,放入37恒温箱24小时,计算菌落数。该法比较复杂,但比棉拭子采菌量多。(4)环境消毒隔离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环境类别范 围标 准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Cfu/m3 Cfu/cm2 Cfu/cm2类类类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传染
19、病科及病房10 5 5200 5 5500 10 10 15 15感染科2010年元月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
20、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感染科2010年元月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
21、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20个/m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8个/cm2。二、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4000个/m3。三、产科病房、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绿脓杆菌。五、婴儿室、儿科病
22、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六、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七、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cm2。感染科2010年元月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
23、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感染办公室。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感染科2010年元月院内感染监测制度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
24、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感染科2010年元月消毒灭菌工作规范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25、1.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干热法、湿热法。(2)辐射法消毒灭菌:紫外线、闵湎(钴60)。(3)清洁消毒。 (4)其他消毒法。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杀死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为化学消毒法。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分为三类:(1)高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等。(2)中效化学消毒剂:能杀死除菌芽细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等。(3)低效化学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类病毒,有的对真菌有一定效果,如新洁尔灭、来苏尔、石炭酸、洗必泰等。二、医疗器物分类及灭菌、消毒方法的选择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用具,按其
26、导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类,根据医疗器物分类,选择正确、合适的灭菌方法,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基本原则。1.高危物品的灭菌(1)高危物品的范围损伤皮肤、粘膜、进入无菌器官或深部组织的医疗器物属高危物品,如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动静脉置管、器官组织移植物、泌尿道插管、注射液体均属这一类。(2)灭菌措施高危物品一旦被病原体污染,将会引起严重感染的可能,这一类物品必须采取严格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不能耐受高压的可采用干热灭菌、环氧乙烷气体及高效化学灭菌剂如2戊二醛、6过氧化氢等(但如有可能尽量避免使用)灭菌,灭菌后必须做灭菌效果监测。2.中危物品的消毒(1)中危物品的范围
27、指接触病人粘膜、皮肤的医疗物品,如呼吸机、麻醉机、口腔科器械、纤维鼻咽镜、喉镜(纤维、动态)、支气管镜、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损伤引起感染几率相对较低,但对免疫机能低下者,则导致感染危险度增加。(2)消毒措施此类物品必须采用高效消毒剂,其中金属器械(部分口腔科器械及内窥镜活检钳、镊子等)可耐高温、高压的采用压力蒸气消毒,或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体温表用0.5过氧乙酸消毒。3.低危物品消毒(1)低危物品范围指与完整皮肤接触或接触不密切的医疗器物。如便盆、血压计、听诊器、床头柜、墙面、地板等。(2)消毒措施一般只需采用低效消毒剂或清洁剂擦洗、浸泡即可,只有明显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物才需高水平消
28、毒,传染病人及需严格保护性隔离的病人使用的器材均须经过灭菌处理。三、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的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监测质量。四、监测方法1.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1)工艺监测法(程序检测)。即按灭菌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判断灭菌有否按规定条件进行。检查设备完好情况:仪表(温度、压力)、自控设备有无故障,管道、夹层有无漏气。蒸气质量:不饱和蒸气、超热蒸气影响灭菌质量。检查物品包装规格、每锅装载容量。详细记录每锅的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姓名或编号。(2)化学监测法化学指示胶带:将化学指示胶
29、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化学指示管(卡):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中央(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21化学指示卡、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锅用132指示卡、管)。经灭菌后,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极少数基层医院仍在使用已淘汰的硫磺、苯甲酸作为指示剂)。实践验证,将上述指示剂与生物指示剂监测作对照,发现硫磺、苯甲酸漏查率达20%25%。监测所用化学指示剂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化学指示胶带不能替代化学指示管(卡)用于包内作灭菌监测。(3)生物监测法。该方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效果监测
30、手段,但等待检验结果时间较长,需2448小时。最新研制的快速生物指示剂,13小时可出检验结果,大大提高了灭菌生物监测速度。指示菌株: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株或SSIK31),菌片或带培养基的生物培养指示剂,含菌量5.01055.0106cfu片,放置在热力较难达到的点,大型灭菌器至少5片,温度1210.5,D值(杀灭90的细菌所需时间)为1.31.9分钟,杀灭时间(KT值)19分钟,存活时间(ST值)为3.9分钟。灭菌后菌片直接常规培养有无细菌生长,或放入溴甲酚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562培养2448小时,观察如原紫红色不变,表示灭菌成功,如变黄色则提示细菌繁殖,灭菌失败
31、。快速生物指示剂(FLASH):检测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活芽胞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a-D葡酸苷酶),使PH值改变,通过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一种特殊的荧光物质,使之显示荧光,如灭菌后不能测到荧光即认为灭菌成功。有1小时、3小时两种快速生物指示剂。压力蒸气灭菌技术指标压力蒸气灭菌器压力(MPacm2)温度()灭菌时间(min)下排气0.07115400.10512130预真空0.21013446注意:A.对含液体、玻璃制品装的各种制剂不宜采用预真空灭菌器,以防爆炸,损坏灭菌器,宜采用下排气灭菌器,按其特性,在确保不受损害的情况下,选用适当温度与时间。B.预真空灭菌器:每晨消毒前需做B-D试验,建议用B-
32、D试纸(图),将其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央。C.BD试验标准包制作:由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手术巾、30块1010cm28层纱布敷料,外用平纹细布包裹,体积为253030cm3,检测冷空气排除效果。米字型3M胶带检测,固胶带间隙大,常出现冷凝气团漏检。D.压力蒸气灭菌分为下排气、预真空两种方法,有人对二类灭菌器按常规灭菌方法灭菌,用指示剂检测对比研究,发现下排气灭菌器合格率58.8,预真空灭菌器100达标。其原因为:a.设备老化、漏气、仪表(压力、温度)失灵。b.蒸气质量不佳,不饱和,含湿过多或超热蒸气等影响灭菌质量。c.操作失误:冷空气未排尽,消毒时间不足,包装过大
33、,装载不当。d.容器不合格(无孔铝盒、搪瓷盒)。2.紫外线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消毒灭菌使用多为C波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5nm,杀菌最强波段250270nm,采用等级品石英玻璃管,有抛光铝板反光罩,平均每10m2面积配置一支30W灯管或按1.5Wm3配置。消毒适宜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60,否则应适当延长相对时间。一般消毒时间每天不少于45分钟。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学检测法:采用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标定有效期内)测试,距灯管垂直距离1米,室温2025,220V普通30W管型紫外线灯,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反应70Wcm2,否则必须更换。表面消毒接
34、受辐射剂量应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对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n,照射剂量应达到2万Wscm2,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应达到100000Wscm2。照射剂量计算公式:剂量(Wscm2)强度(Wcm2)时间(S)(2)化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卡置于灯管下1米,图案面朝上,照1分钟,涂层正中白色变紫红,与周围相应色块比较,即可读知该灯管的参考照射强度,简单、方便,但不够精确。(3)生物检测法:采用载体定量消毒试验,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将8个染菌玻片置于灭菌器皿中,水平放于适当距离照射,于不同间隔时间各取2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个盛有5ml洗脱液(1吐温80脂蛋白胨的生理盐
35、水)试管中振打80次,稀释后取0.5ml作平板倾注,每个染菌玻片接种两个,置37培养箱48小时后作活菌计数。(阳性对照不作照射,模拟上述处置办法活菌计数)指示菌杀灭率()(阳性对照回收菌数-试验组回收菌数)/阳性对照回收菌数100(杀菌率99.9,认为消毒合格)3.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1)消毒剂浓度有效成分监测试纸法:将消毒液浓度检测专用试纸在被检消毒液中浸一下取出,观察其色泽改变,与标志不同深度的标准板对比,得到被检消毒液的浓度()或含量(mgL),方法简便、快速。如3M公司的戊二醛浓度测试试纸、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成功的G-1型浓度试纸可用于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部分含氯制剂的有效
36、含量测试。a.浓消毒液需稀释后测定,计算公式如下:浓消毒剂浓度()(比色值稀释液ml数)/采样浓消毒液数量(ml)100b.固体消毒剂有效浓度(),需先配制溶液,再按下列公式计算:固体消毒剂浓度()(比色值稀释液ml数)/取固体消毒剂g数100滴定法:根据不同消毒剂,采用不同试剂,经各自检测的操作步骤,得出结果,根据公式计算出各种消毒液有效含量,如戊二醛有效浓度测定:精确量取戊二醛1ml,置三角烧瓶中,加入0.25M亚硫酸氢钠溶液20ml,放置5分钟后,用滴定管滴加0.1M碘溶液,观察五色溶液转为黄色,又由黄色变成无色,继续滴至再次出现黄色,并保持3分钟以上,记录消耗的碘溶液的毫升数。同样用蒸
37、馏水代替样品做空白对照,按以下公式计算戊二醛含量:戊二醛(WV)M(V2-V1)100.12/(2S1000)100式中:M碘液的摩尔浓度V1样品消耗碘酒毫升数V2空白消耗碘液的毫升数100.12戊二醛分子量S样品毫升数(2)消毒剂生物学检测:残留药物的去除方法和中和试验:评价化学杀菌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在试验中必须采取去除残留杀菌剂的措施,以便阐明测试的化合物有无杀灭微生物作用,以及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杀灭效果。不采用有效的去除残留杀菌剂的消毒试验和灭菌试验是失败的试验。化学中和剂的要求是:a.可以终止杀菌剂对试验微生物的作用;b.对试验微生物无杀灭或抑制作用;c.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
38、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胺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细菌菌落数检查:用无菌滴管各吸取0.5ml样品分别接种于二块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平板上,置于361、28温度下各培养3天、7天,观察并计算菌落生长数。每ml污染菌数(cfuml)(两
39、块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0.5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lOOcfuml,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无菌器械保留液,必须达到无菌要求。(此部分内容回复后才能看到,请进入论坛浏览)易感人群监测制度一、易感宿主易感宿主即指易感人群,系指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的一类病人。易感人群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年龄、生理特点(1)新生儿、婴幼儿及老年人(大于60岁病人),前者因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抗感染能力低下,极易获得院内感染,综合医院中曾有报道,新生儿感染人数占全院34.2。在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中,70以上是新生儿、婴幼儿。(2)大于60岁老年人群各器官、组织生理功能衰退,全
40、身生理防御机能低下,极易导致院内感染,有人对大于60岁的1600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患病率高达28.4,相当于医院感染发病率34倍。2.基础疾病(原发疾病)(1)造血、淋巴系统疾病(如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各种癌症、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等疾患都直接影响到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2)脏器移植病人中,国外资料报道,肾移植有35的人并发尿路感染;心脏移植病人约有56的人先后出现12种医院内感染;骨髓移植病人感染率更是惊人,此类病人发生感染是综合多因素而导致的。3.侵袭性诊疗操作包括手术、内窥镜检查、动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气管切开、人
41、工呼吸机应用、血透、穿刺、引流等均可直接破坏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屏障,为细菌进入人体、血、器官、组织内创造有利条件,细菌污染的器械更可直接将病原微生物种植于人体内,可直接导致感染。4.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目前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广谱、联合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其结果使正常存在于人体体表、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破坏,导致内源性感染。二、监测措施1.易感人群是我们从事医院感染研究的重点对象,应强化监测、保护措施。2.诊疗过程中采取严格灭菌、消毒、预防隔离措施。3.合理使用抗生素,综合治疗,提高患者免疫防御机能,保护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达到最大限度控制、减少内源性感染发生的目的。
42、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制度医院内感染(内源、外源性感染)有下列几种高危险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激素等)、抗生素大量应用。一、侵入性操作侵入性诊疗器械破坏了局部免疫屏障,为感染打开了门户,如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内进行治疗,一旦导致感染,即产生严重后果,故这些诊疗器械属高危器械。而一般呼吸道、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均进入粘膜、上皮细胞完整的空腔脏器内进行诊疗工作,引发感染危险性相对较低一点,故属中危器械。但如诊疗中实施活检、肿瘤、息肉摘除术、电灼术,则应归于高危器械,这些诊疗操作已损伤粘膜乃至肌层,使器官组织的完整性破坏,也损伤了局部
43、免疫防御机制,为此,感染危险性也随之增加。侵入性诊疗操作中,尤其透析术、动静脉插管、引流术、内窥镜检查、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应用等,极易引起医院内感染。由于消毒、灭菌不严,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常伴细菌污染或因有开放性创口、创面而易招致细菌定植。在机体全身、局部抗感染免疫机能低下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各部位感染。对各项侵入性操作需开展现患率监测,以便客观地判定某些操作感染发生的危险度。如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各项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则应采取逐步回归统计学分析方法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二、免疫抑制治疗恶性肿瘤疾病如各种实体瘤、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等,免疫应答过度表达的病人如牛皮癣、
44、红斑狼疮、慢性肾病,以及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垂危病人及脏器移植病人等,均需要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如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钴60等)、化学治疗(细胞毒药物、抗细胞代谢类药物等)及激素治疗等。这一类治疗的共同弊端即为对机体抗感染免疫机能的严重损伤,如放疗、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抑制,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减少、抑制其抗体产生;杀伤增殖迅速的正常上皮细胞,尤对肠道粘膜柱状上皮的损伤,导致肠壁粘膜上皮坏死、溃疡出血,破坏了正常肠道抗细菌定植的免疫、机械屏障作用,为细菌易位洞开了门户,成为内源性感染发病机理。类固醇类激素应用,尤其大量、持续应用,抑制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促使肾上
45、腺激素分泌降低,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细胞吞噬作用,使T细胞功能衰退,封闭淋巴因子、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机体对炎症应答反应,抑制抗体及干扰素的活性。三、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导致内源性感染密切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监测制度一、监测意义1.掌握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资料,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起到指导作用。2.客观评价灭菌、消毒效果。3.寻找感染源、感染环节,揭示传播途径,剖析感染的高危因素,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依据。4.在控制暴发流行中起了主导作用。5.监测医院感染菌株动态变化及耐药谱相应变迁,是指导、评价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二、病原体特点1.医院感染病原微
46、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或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病毒、支原体、原虫等病原体,但90以上为条件致病菌(机会病原体),极大部分是原来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2.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3.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糖不发酵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极大多数,按菌株数量排列名列一、三位。4.真菌、厌氧菌的感染率正在增多,真菌中几乎6080的为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在正常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中存在,只有当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导致菌群失调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厌氧菌以类杆菌、消化球菌、梭菌检出率增加。5.L型细菌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在机体感染后,受到体内吞噬细胞、溶菌酶、补体、胆汁、尿素等的作用,接受大量抗生素治疗诱导,又受外环境中各种消毒液的影响下,均可使其细胞壁缺损、丢失,形成L型菌,成为重症感染、L型菌所致败血症的误诊的主要原因,也是反复发作慢性感染患者中常见的一种耐药性极强的特殊形式的菌型感染。三、病原微生物监测任务1.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