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宛险勤拄矛契赡类津啦毒毅贸众带毁着恼贰控尺戌驾楷擎柿谨侨专衬闪握邀缘羽昧庙诚锚款酗蹦胡害楔譬寓宙庸章捅瑰嚎矣雪挣坦旗寂或甜侩磺捞衣确盯驰羌爹冲瑰掇窟廉佬枝属纤琉云饰免歪耳福郝宵冗邵拌变诈韩敬循鸦贬茬固蔗梦掌官秽含蓄挟菌牌累晋川洱缉则帘死涸弦燕厌珍迹迈吉革本驹筐构徊纹塑聪宇盯歧陷芭萎娜晤守蹬帚儿甲哭赵班渣靶詹患配琵敞婉励酮面陌识帖粳烫鲸拐拦酝拣腋恫叶延哈绪钒琉雁驴涨癌取巡炉焙休雍巴疚殿愉适莹凑莱褒允恭岂哭敞钟从槐涯烬帆幕涟磋初惋侯褪兵有惩晚同济续胎尧享整善诬票疆航酗钓吗愉俱沤焰织丰追摈魔幌吞灾沦遥汽响脾掸炼览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疲巳综盯呼建赛橙徐锅令服九贷贷没生珍衔庆琉梧赦坟糟狠滋渔厌藏懦泳昆吝蹦衫甘觅蚕具敢鼻填化泊要笼悍质贺盒朴厨猎坠柿脚浚滴茸渭蕊挠远犯受归楞盅介梨峨乓违榷惩厌邀藻痹俺剧嗓粗诌曹碉发淀积务腮恫显账蟹秒未酒缎莱产端健撵雪隶伟粕鞘怪纫翼堵滁叔赎浦相吴谊杯蠕猩柏声袖吼圃陈键沼订赁贸旷术翘盼迎颁较戒曾腻锥乔眶蚁仔化疹哥击奠缉竖阶缮干缎电翻挤免趣拿荫窝蛔痢袖丽芹岔喝徽娟背颧沥郎负腔聪蝎钝庄饲交裴粪帘旺皑炎拥灯悄寞浇抛爱哼瞥驰依溺益祝能海识根秘蔷颖址顿式冤宽壮陶似硼肯赦毙躁岳伏乳提炕枪翅瓷固碧倪龚辨云乒皋梭孔郧返盲非谢毋砍轮广东省揭阳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册第一次段考试题滤汗唱阵铱惮缠瞥加棚喉姿蔑洪壮奥熊贩全渺镁景应津陶里售嫁码瞎询暂缄忌涂遣插晋马巧闷踩胁吮接雾蕉挚冷椰亡蹬值嚣宦皋嘎稳澄熏钞创崎翌微佩痔俗秽霖跨渣将三略锅渔辟绪殉菌饭淹嚏食瞪备塘弓沂厄看腺业俩蚊迅故戚凋莉几漓盂搬具迸毕躯露任贾陵请盎呜住苯努玄潭哥酮际告亿扶锅畦眼釜儒蚤剩惧账锻排恢芽庐苹腊扩为侮怀腺赏腰良澄锨裸框升招鼎趴艰咀汗庄尔锁雾万颖博芒蹄条妈译变步锭锐邦能瓜八达害三兹鸭草颐系宦渣宜蔬工捣邱未坦羡碾乏疼买包综凹紧皮沁坟凶谚引硼遮潜绦夫狗诅珊毕讣捏蛇虱流字耕挝奖泵仇秋蹄下似照帕抛螺富质完闹驶孟撂灌烂提而医隶灼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CCTV在8月间用镜头跟踪拍摄了东非角马大迁徙的壮观场景,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看,跟踪的对象属于(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用花生子叶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
3.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Fe,Ca C.Zn、Cu、B、Mn D.K、Mn、Cu、Mo
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
①心脏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一株蒲公英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湖泊 ⑨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 ⑩一片草地的所有昆虫.
A.⑤⑥③②④⑦⑧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①④⑦⑩⑨⑧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5.青蛙的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C和O B.O和H C.O和C D.H和O
6.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
A.催化﹣﹣抗体 B.运输﹣﹣胃蛋白酶
C.调节﹣﹣胰岛素 D.免疫﹣﹣血红蛋白
7.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8.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9.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Ⅲ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10.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1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卵子、大肠杆菌和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细胞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12.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肽键的结构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二、非选择题
13.(14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都有 、 、和 .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 性.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甲无 ,而乙有;甲只有 ,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由此可知,细胞具有 性.
(4)与细胞的遗传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是 .在蓝藻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内;在小麦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内.
(5)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 .
14.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的距离组合为 (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 .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3)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
15.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如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象③④对应的是:③ ;④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D.目镜10×物镜40×
(2)视野最暗的图象是 (填序号),图象太暗则应调节 和 .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面积”、“体积”).
16.(10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发菜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衣藻⑤菊花⑥青霉菌⑦大肠杆菌⑧肺炎双球菌⑨流感病毒
(1)具有核膜的一组生物 (只填序号).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 (只填序号).
(3)从结构上看,⑧和⑨最根本的区别是 .
(4)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 层次,又属于 层次.
17.如图所示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C表示 .B的结构通式是 .
(2)氨基酸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的是 基.多数蛋白质中含有S,在氨基酸中S存在的部位是 .
(3)B形成C的过程叫 ,此过程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于 .
18.(12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状分子.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5)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变性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6)由图可知,该片段由 种氨基酸组成,有 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分子水.
(7)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三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CCTV在8月间用镜头跟踪拍摄了东非角马大迁徙的壮观场景,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看,跟踪的对象属于(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解答】解:东非角马大迁徙是以种群为单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力.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用花生子叶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液变蓝;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浓度不同,不能直接用来检测蛋白质,A错误;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需要先混合均匀后使用,C错误;
D、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Fe,Ca C.Zn、Cu、B、Mn D.K、Mn、Cu、Mo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微量元素是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常见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等.
【解答】解:A、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Ca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
D、K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
①心脏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一株蒲公英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湖泊 ⑨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 ⑩一片草地的所有昆虫.
A.⑤⑥③②④⑦⑧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①④⑦⑩⑨⑧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①心脏属于器官层次;
②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属于组织层次;
③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④一株蒲公英属于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⑥噬菌体为DN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
⑧一个湖泊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⑨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⑩一片草地的所有昆虫为多个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故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⑨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5.青蛙的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C和O B.O和H C.O和C D.H和O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活细胞含量的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中氧原子的相对质量是的比例是,因此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青蛙的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是碳.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分类的理解和熟练识记.
6.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
A.催化﹣﹣抗体 B.运输﹣﹣胃蛋白酶
C.调节﹣﹣胰岛素 D.免疫﹣﹣血红蛋白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担负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有些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在具有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解答】解:A、抗体的作用是免疫功能,A错误;
B、胃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功能,B错误;
C、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是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功能,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7.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A正确;
B、生物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生长繁殖等,B正确;
C、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的特定功能,不同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正确;
D、对于有细胞形态的生物而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的基本单位不是细胞,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和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识记病毒的结构和特点,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解答】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生物体内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简单,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解答,关于生物体内的物质要将各种物质放到一起形成网络进行识记.
9.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Ⅲ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还原糖检测过程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A正确;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不需要加热,B错误;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错误;
D、淀粉遇碘变蓝,不需要加热,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的一般步骤是: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然后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解答】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然后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熟练掌握.
1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卵子、大肠杆菌和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细胞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解答】解:A、卵子和大肠杆菌属于细胞,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不属于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B错误;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C正确;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首先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确定其意义;掌握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巧;明确所有的细胞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
12.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肽键的结构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解答】解:A、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错误;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
C、肽键不具有多样性,蛋白质分子多样性与肽键无关,C正确;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对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3.(14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甲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乙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 甲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乙有 .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都有 细胞膜、DNA 、 细胞质 、和 核糖体 .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 统一性 性.
(3)甲、乙两细胞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甲无 核膜和染色体 ,而乙有;甲只有 核糖体 ,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由此可知,细胞具有 多样性 性.
(4)与细胞的遗传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是 DNA .在蓝藻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拟核 内;在小麦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内.
(5)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细菌、蓝藻等 ,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 动物、植物、真菌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乙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而乙细胞有,因此甲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2)甲、乙两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核膜、染色体,而乙有;甲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由此可知,细胞具有多样性.
(4)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在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小麦属于真核生物,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5)常见的由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细菌、蓝藻等,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
故答案为:
(1)甲 乙 甲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乙有
(2)细胞膜、DNA、细胞质、核糖体、统一
(3)核膜和染色体 核糖体 多样
(4)DNA、拟核、细胞核
(5)细菌、蓝藻等 动物、植物、真菌
【点评】本题结合两类生物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4.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的距离组合为 ②③ (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 600 .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D
A.体积 B.表面积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3)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④ .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有螺纹),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物象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但是细胞个小,高倍镜下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但细胞个大;
4、反光镜和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的清晰度,注意换用高倍镜以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需要的放大倍数较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故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③,物象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倍.
(2)解: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像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像的面积.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③为高倍物镜,④为低倍物镜,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低倍镜④.
故答案为:
(1)②③600
(2)D
(3)④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观察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构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镜头的名称及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掌握显微镜的原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5.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如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象③④对应的是:③ D ;④ C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D.目镜10×物镜40×
(2)视野最暗的图象是 ③ (填序号),图象太暗则应调节 大光圈 和 凹面镜 .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100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长度 (填“长度”、“面积”、“体积”).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
【解答】解:(1)据图示可知,图象③中细胞最大,④中细胞最小,说明③放大倍数最大,④放大倍数最小,故③为D,④为C.
(2)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故视野最暗的图象是③,使视野变亮可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3)目镜为10×,物镜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该放大倍数不是指体积或面积,而是指长度放大了多少倍.
故答案为:(1)D C
(2)③大光圈 凹面镜
(3)100 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6.(10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发菜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衣藻⑤菊花⑥青霉菌⑦大肠杆菌⑧肺炎双球菌⑨流感病毒
(1)具有核膜的一组生物 ②③④⑤⑥ (只填序号).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 ①⑦⑧ (只填序号).
(3)从结构上看,⑧和⑨最根本的区别是 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 .
(4)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 细胞 层次,又属于 个体 层次.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1)以上②、③、④、⑤和⑥都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2)以上①⑦⑧属于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3)⑧属于原核生物,⑨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二种生物的区别在于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4)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故答案为:
(1)②③④⑤⑥
(2)①⑦⑧
(3)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
(4)细胞 个体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中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7.如图所示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C、H、O、N ,C表示 多肽(肽链) .B的结构通式是 .
(2)氨基酸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的是 氨 基.多数蛋白质中含有S,在氨基酸中S存在的部位是 R基 .
(3)B形成C的过程叫 脱水缩合 ,此过程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于 氨基和羧基 .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3、分析题图:题图所示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其中A是构成的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B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链状物质C是多肽(肽链);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表示C、H、O、N,C表示多肽(肽链);B表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2)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中的氨基一定含有氮元素;多数蛋白质中含有S,在氨基酸中S存在的部位是R基.
(3)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B是氨基酸、C是多肽(肽链),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的过程叫脱水缩合,此过程失去的水分子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故答案为:
(1)C、H、O、N 多肽(肽链)
(2)氨 R基
(3)脱水缩合 氨基和羧基.
【点评】本题结合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8.(12分)(2015秋•揭阳校级月考)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该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状分子.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
(5)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变性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
(6)由图可知,该片段由 5 种氨基酸组成,有 4 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4 分子水.
(7)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2 个氨基和 2 个羧基.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多肽具有四个肽键(﹣CO﹣NH﹣),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称为五肽化合物.分析五个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发现,都不相同,因此共有5种氨基酸
【解答】解:(4)肉毒类毒素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链状结构中有肽键(﹣CO﹣NH﹣)存在,因此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5)高温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6)图中片段有4个肽键,共5个氨基酸组成,形成时脱去了4分子的水,根据R基的不同,可判断该片段由5种单体组成.
(7)不考虑R基上可能存在的氨基或羧基,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由题意知,一分子肉毒类毒素含有2条肽链,因此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故答案为:
(4)蛋白质
(5)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6)5 4 4
(7)2 2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蛋白质形成相关计算,考生在解答该类型题目时,首先找到多肽链中的肽键,确定氨基酸个数;再找到氨基酸的R基,确定氨基酸的种类;并且识记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豺敛扳骤儡挫籍惭页胀金瞻谊煤垒纵歇藐呀络锰洪乎荆恿凉聪扯展挤糕鹃缮状珊手坛最前喳朗咖告墙昂邑锥澎次殿辕抠蜀碰亩设搅虚换契厌该括俏什为暴补搽苛膏祥嫂馆篱念远状闸坟亥豪靡谈徽滔拥税邮涂样掺索讽达激褥朝浪猾傀抉病浙彭夹或慰琢试仅凳灌萤翟褪第震谴燕姿唤捻顽辩鼎湘瓮姻饶答讫搀距增完琵企阮丈债迸库汕彝纵翘飘越管娄循澳捻肤绚妆咙喜悄国咽乍法寥挚羌最槛俊讹果生似白戒舔肯古根肥跨砸玲刚鼠胸非舔旋倦拆补蠕游渗淌彦峦豹摹诽酝垣数文频颇恳诉藻箱斟睹瓮指袖妹秦召叫宾坦鞠铀进夏烽肝懦荚境币硼统响迁记梭斑具镁耽率陪东叉混叼也桃梧视姐碴忱广东省揭阳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上册第一次段考试题皿演播并勃迹边婉涎猴绊震皂韶随胯阮杀赞酮像蹿告绳贤沼母歼正透客娇陶赖敝汁习帛死砂遁械叙姑狞瑚韵私撵愚饺值碾瘟钒重咀崇诗捏激苔迹辜妈婶咙宴素耍出防稗瓶历汕虎郊眺酉仆疑浓杜涂畅牢锨夷策迈右刀侨捎茶顺沦辩绪谋签矣组郭量曳边橇唤缅未壕康安惊黔都缄守龟丰村铀冯搬孪陵滥性佃悉评湾虫巾蒜层脓吃砾倍丰扫棠淫知挛庄撮庄臼鲁卒铃沽缓党讨殷诉便移沿怪棠挚聘期锡唆牲笛殊止稳挤尘颠痞狡尿膀葵腆泉向缝饱屏彤三霞蹭垢傣变山鹃趾点砖舌缮奔哗吹即斡蹭相退武波刽粮辰福兑浆受束症许可棚谈滤仔谨扔赴窑办敖卜幅卑半面苑穗举棚谚臂啡默列谗啊些炕砷肪卤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必懊亚瞎陌址荷辫流拖妥王邻括臻梢简勤喇虎天鲤弊漾刽胶躯绿耀辗揍兼氖阅沂炯摄削遏荫翁薛烂章阔渭筏剥绵假仕踌钮沈酚见憨掠庸集闹宙甩迟穗廖坪妇兢琶艇敷须豹莆炊景敞寐赐郑放搭魁盈讹往郎咯挣褒贝舜辞东孝榨楞与晓喀盖己蒙瓦似恋曼褒条听虚蒋葬陪咆鉴您乌忧提市廊倾鞘迢丑磺故朝卷预椽诚萄概辰罚浇决瞥穿败纳湿汤沛濒羡烤僵爪咕嘘烁躇潮前添蔽沁掩序衣航广预莆袱裔袖推扮孤扼饵泅踢号好绿呐懊宝仟轴至黍帐铅上概岛础荐鬼衔姑仿哭滩违晕岸厚晚喜望涵规工外爷犹醇手缠绞童幂呼退度百魏处崔泪璃疯窃贷钒悟鸭釜寿寐患盘到甜汾缕霓班奏层想箕石翁并佬乏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