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351089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天然气独立市场报告中国天然气独立市场报告 中国天然气独立市场报告中国天然气独立市场报告 2024 年年 06 月月 Frost&Sullivan,2024 Page 2 目录 前言.5 执行摘要.6 第一章 全球能源市场概览.9 1.1 全球天然气产量.9 1.2 全球天然气勘察探明地质储量.9 1.3 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10 1.4 全球能源供应量占比.11 1.5 全球主要能源消耗.12 1.6 全球能源市场前景.13 第二章 中国能源市场概览.14 2.1 中国能源新时代.14 2.2 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15 2.3 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16 2.4 发

2、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17 2.5 多元化的能源市场主体.18 2.6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对中国能源市场的影响.19 Frost&Sullivan,2024 Page 3 第三章 中国天然气市场概览.23 3.1 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的多种应用及优点.23 3.1.1 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的定义:.23 3.1.2 液化天然气(LNG)特征及优点分析.23 3.2 中国的 LNG 产业链:从资源勘探到全球清洁能源供应的完整视角.25 3.2.1 上游:勘探、开发、净化、分离、液化.25 3.2.2 中游:运输、接收、储存、调峰.25 3.2.3 下游:再气化、终端应用.25 3.3 中国液化天然

3、气产业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26 3.3.1 启动期(1970-2000).26 3.3.2 高速发展期(2001-2010).26 3.3.3 成熟期(2011-2023).27 3.4 中国天然气产需挑战与战略响应: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道路.27 3.4.1 中国天然气资源产量消费量及供需缺口.27 3.4.2 中国 LNG 产量.29 3.4.3 中国 LNG 消费量.30 3.5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与策略展望.30 3.5.1 2024 年发展动向.30 3.5.2 2022-2023 年发展动向.31 3.6 中国天然气驱动因素发展趋势及竞争挑战分析.32 Frost&Sulliv

4、an,2024 Page 4 3.6.1 驱动因素-中国能源转型:天然气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里程.32 3.6.2 发展趋势分析-页岩气、煤层气及 LNG 市场交易和定价机制的创新与进展.34 3.6.3 竞争挑战-供应波动、国际依赖与基础设施滞后.36 3.7 中国 LNG 出厂价格.37 第四章 中国天然气市场竞争格局概览.38 4.1 天然气行业竞争格局.38 4.2 天然气企业介绍.39 4.3 天然气企业排名.43 4.3.1 中国跨区域天然气分销及运营供应商市场排名.43 4.3.2 中国地方性天然气分销及运营供应商市场排名.43 4.4 全产业链 LNG 公司分析.44 中国的

5、能源结构变革,助力北京燃气蓝天向前推进.45 Legal Disclaimer.49 法律声明.49 Frost&Sullivan,2024 Page 5 前言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并且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国家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对污染煤炭的依赖,因此天然气需求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因为天然气被广泛用于供暖、工业生产和交通等领域。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天然气的应用领域以及中国 LNG 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成为巿场的焦点,此外,巿场还将重点关注中

6、国天然气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战略应对。面对天然气市场在产能扩张、供需平衡、供应安全和价格体系构建等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政府着力采取政策和措施推动巿场的发展。中国天然气市场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以促进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取消家庭天然气价格的固定上限和推行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等措施,将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带来更多商机和灵活性。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为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这些改革对供应商、消费者和整个行业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Frost&Sullivan,2024 Page 6 执行摘要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动 全球天然气产量在

7、2022年持续增长。同时,全球勘察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也在增加,为天然气供应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量是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报告指出,LNG 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国积极发展 LNG 产业,并通过LNG 出口来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石油仍然是全球主要能源消耗来源,但天然气的比例逐渐增加。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动。对于全球能源市场的前景展望,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各国将致力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此外,全球能源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能源供需平衡、能源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等。目前

8、,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仍然较小,长远来看,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还将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全球能源供应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根据 IEA 对 2030 年 2050 年全球能源供应及需求的预计,能源供应及终端能源使用中的燃料结构将经历重大转变。预计在2050年,在发电方面,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可占到电力供应的近一半;现代生物能源、氢能和氢基燃料将在已宣布承诺情景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能源市场正进入新时代,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变革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市场正进入新时代,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变革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等

9、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支持。中国建立了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和天然气等清洁化石能源。这种多元化的供应体系有助于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对传统煤炭能源的依赖。科技创新在中国能源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鼓励科技创新,推动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智能电网、能源存储技术、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等。科技创新的推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产业升级。中国能源市场的主体多元化也是 Frost&Sullivan,2024 Page 7 一个显着特点,除了国有能源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在能源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

10、用。这种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促进了市场竞争,推动了能源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能源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政府将继续加强对能源安全的关注,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加强国内能源储备等措施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取消家庭天然气价格的固定上限 据相关消息报导,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24 年 4 月启动了讨论,计划于 2024年 9 月份取消家庭天然气价格的固定上限。措施预计将提高居民消费者的天然气成本。同时,由于取消家庭和工业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异,转而采用基于市场的定价,很大机会导致工业用气价格下降,而一直支付较高费率的天然气工业消费者可能会因而受益,对于天然气供应商而言

11、,这项政策变动对天然气供应商而言带来了潜在的正面影响。取消价格固定上限将允许供应商将进口燃料的部份成本更直接地转嫁给消费者,有助于改善目前利润受压的局面。过往由于国际液化天然气(LNG)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供应商在维持固定家庭供气价格的同时,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政策一但推进,供应商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价格,从而更灵活地管理成本和风险,在面对高昂现货市场价格时亦能倾向愿意进口,带动整个行业在国内的充裕供应,中国液化天然气入口量预期在2025年持续增展。同时,天然气分销商将需要向地区政府报告他们从国内供应商或海外获取天然气的成本以及他们的销售价格,供应商需要准备应对相关的监管

12、审查,并确保其定价策略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符,维持市场竞争力。天然气全产业链将加快一体化发展 未来,在国家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天然气将在清洁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中期将加大开采生产以满足能源消费增长和新能源波动调峰需求,中长期结合“天然气+新能源”融合发展。基于此,市场主要参与者将加快一体化发展,扩大其业务参与度,通过收购、合并及设立合资企业等方式拓展版图。同时,加强国内外地域覆盖,通过如跨国管道 Frost&Sullivan,2024 Page 8 及 LNG 终端项目建设等,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长远来看,企业将拓展多元化业务格局,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满足清洁能源转型目标。中

13、国的能源结构变革,助力北京燃气蓝天向前推进 在双碳目标的框架下,中国的能源结构正逐步转向低碳方向,并加速实现能源系统的清洁化、低碳化和多元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由于其清洁和高效的特性,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化石能源之一。随着煤改气政策的实施,天然气作为煤炭的替代品,其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也将推动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稳步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燃气蓝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燃气蓝天”)的业务发展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Frost&Sullivan,2024 Page 9 第一章 全球能源市场概览 1.1 全球天然气产量 2022 年,全球天然气产量

14、为 40,438.2 亿立方米,2019 至 2022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63%。当中,中东地区及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增幅相对较高,中东地区以 2.58%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2019 年的 6,682.6 亿立方米增加 2022 年的 7,213.2 亿立方米,北美地区则从 2019年的 11,344.5 增长至 2022 年的 12,039.2 亿立方米,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2.0%,这主要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且产能大国未来将持续发力建设,例如拥有全球最大天然气田之一的卡塔尔正在持续推进其北部汽田扩建工作。图 1 2019-2022 年全球天然气产量 来源:IEA,Frost&Su

15、llivan 1.2 全球天然气勘察探明地质储量 全球天然气勘察探明地质储量在过去四年间呈下降趋势,2019 年至 2022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68%,减少至 2022 年的 193 万亿立方米。当中 2020 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勘探投资减少及勘探活动受阻,全球天然气勘察探明地质储量从 2019年的197万亿立方米减少至2020年的 188.1 万亿立方米。2021 年全球天然气勘探活动从疫情影响中迅速恢复,当年全球天然气勘全球天然气产量,全球天然气产量,2019-2022 年年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0 察探明地质储量增加至 192 万亿立方米,较 202

16、1 年同比增加 2.1%,并于 2022 年增长速度回稳,2022 年储量增加至 193 万亿立方米。图 2 2019-2022 年全球天然气勘察探明地质储量 来源:Frost&Sullivan 1.3 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 按照地区划分,2019 年至 2022 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2022 年,该两大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占全球总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的 59.2%。其中,亚太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从 2019 年的 1,772.4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22 年的 1,846.8 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从 2019 年的 1,275.3 亿立方米增长

17、至 2022 年的 1,366.1 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 1.38%和 2.32%。美洲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增长速度较快,从2019 年的 698.9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22 年的 1,194.7 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57%。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国家调整了能源进口策略,增加了从美国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同时墨西哥增加了对美国的出口。根据天然气输出国论坛对 2040 年及 2050 年全球的天然气出口展望和预计,随着全球各地对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加及能源的不断开发,2050 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将超过 2022全球天然气勘查探明地质储量全球天然气勘查探明地质储量,2019-

18、2022 年年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1 年出口总量的两倍,美洲和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主要液化天然气出口地区。此外,非洲地区、欧洲及独联体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也将有显着增加。图 3 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 来源:GECF,Frost&Sullivan 1.4 全球能源供应量占比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目前仍是全球最主要的非可再生供应能源。从 2019 年至 2022 年,石油和煤炭的全球供应都有了明显下降。其中,全球煤炭供应量下降速度最快,从2019 年的160艾焦下降至 2022 年 142 艾焦,年复合增长率为-3.95%。而天然气和核电供应的增长速度放缓,天然气供应从

19、2019 年 140 艾焦增长至 2022 年 145 艾焦,核能供应从 2019 年 31 艾焦增长至2022 年 32 艾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27%和 1.51%。整体来看,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对于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将大大减少。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燃料仍然是全球供应量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其存在能量转换效果不佳、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原料收集和预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生物质燃料供应量从 2019 年的 24.8 艾焦下降至 2022 年的 20.8 艾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9%。此外,鉴于全球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于清洁能源的供应有显着提升。从 2019

20、 年至 2022 年间,风能和太阳能的全球供应量增长速度最快,风能从 5.1 艾焦增长至 7.5 艾焦,年均复合增长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量,2019-2050 年年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2 率为 13.72%;太阳能从 4 艾焦增长至 7.2 艾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64%。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占比仍然较小,长远来看,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供应量还将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全球能源供应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图 4 2019-2050 年全球能源供应量占比 来源:IEA,Frost&Sullivan 1.5 全球主要能源消

21、耗 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非可再生资源的全球需求量经历了 2021 年的快速反弹,并于 2022 年恢复至 2019 年的相近水平。其中,以煤炭的消耗增加最为明显,全球煤炭消耗量从 2019 年的 156.72 艾焦上升至 2022 年的 161.47 艾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00%。核电和石油消耗量均有所减少,并以核能消耗下降为主,全球核能消耗从2019年的25.46艾焦下降至2022 年的 24.13 艾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整体来看,目前全球能源市场的需求仍然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三大非可再生资源为主。从 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呈

22、稳定且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风电和太阳能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对风电的需求从 2019 年 13.48 艾焦增加至 2022 年的 19.76 艾焦;对太阳能需求从2019年6.69艾焦增加至2022年的12.41艾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6%全球能源供应量占比全球能源供应量占比,2019-2050 年年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3 和 22.87%。预计在 2030 年至 2050 年间,全球主要非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大幅减少,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也将在未来呈现出以可再生能源需求为主的重大调整。图 5 2019-2050 年全球主要能源消耗 来源:Energy Inst

23、itute,Frost&Sullivan 1.6 全球能源市场前景 通过对当前全球能源市场的能源供给及需求来看,以石油、煤炭为主的非可再生能源占整体能源市场的比重仍然较大。然而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煤炭用量的下降速度与既定政策情景相比要快的多,这是由于在那些做出净零承诺的国家中,随着对燃煤电厂进行再利用、改造或退役,燃煤发电量减少。同时,由于交通运输电气化得到大力推动以及向生物燃料和氢能转型,石油需求在 2020 年初略有恢复,但并未重返 2019 年的历史峰值。由此可见,尽管化石燃料转入清洁能源领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助力下,已宣布的净零承诺将推动全球从化石燃料转向电力、可再生

24、能源和氢能。此外,根据 IEA 对 2030 年 2050 年全球能源供应及需求的预计,能源供应及终端能源使用中的燃料结构将经历重大转变。预计在2050年,在发电方面,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可占到电力供应的近一半,电力将作为除交通运输领域中的用量最大的单一燃料;现代生物能源、氢能和氢基燃料将在已宣布承诺情景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主要能源消耗全球主要能源消耗,2019-2050 年年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4 第二章 中国能源市场概览 2.1 中国能源新时代 中国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能源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能源发

25、展确定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新道路。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使中国能源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树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和能源资源约束等全球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推动本国能源的清洁低碳发展,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共同探索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加大自主贡献

26、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争取在2030 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在 2060 年前。中国的能源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在新时代下的能源发展,秉持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方面,中国坚持节能优先,通过管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耗强度等措施,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同时,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城镇化节能,推动绿色低碳交通系统的发展,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在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方面,中国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

27、体系。通过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同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供应的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在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方面,中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通过加强基础研 Frost&Sullivan,2024 Page 15 究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发展智慧能源技术,推动能源技术与产业升级。在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方面,中国坚决推进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28、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能源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构建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共同安全。新时代能源政策理念(i)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能源发展的核心位置,把满足人民的生活用能需求和扶贫攻坚作为优先目标,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ii)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将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推进能源

29、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iii)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将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国家能源科技力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iv)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能源市场体系。加强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健全法治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财税金融体制,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2 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 面对日趋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共同促

30、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树立节能就是增加资源、减少污染、造福人类的理念,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施能耗双控制度: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监督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将节能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修订实施节约能源法,建立完善各领域节能制度,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节能执法监督。Frost&Sullivan,2024 Page 16 完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进口先进节能技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创新完善价格机制。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

31、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加强节能监察执法,推进节能建筑和交通运输清洁化。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减少煤炭消费,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推行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低效高污染能源使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新型用能方式。2.3 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优先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中国推动太阳能多元利用,发展风力发电并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坚持生态保护与水电开发并重,加强核能安全与国际合作。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按照技术进步、成本降低、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原则,全面推进太阳能多种方式、多元化利用。统筹光伏发电的布局与市场消纳,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开展光伏发电建设,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

32、,采用市场竞争方式配置项目,加快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光伏产业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完善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的电网接入等服务机制,推动光伏与农业、养殖、治沙等综合发展,形成多元化光伏发电发展模式。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撑。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不断拓展市场领域和利用方式,在工业、商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集中热水工程,开展太阳能供暖试点。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按照统筹规划、集散并举、陆海齐进、有效利用的原则,在做好风电开发与电力送出和市场消纳衔接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风电开发利用和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中东部分散风能资源。积极稳妥发展

33、海上风电。优先发展平价风电项目,推行市场化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以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促进风电制造产业发展,风电制造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Frost&Sullivan,2024 Page 17 推进水电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以西南地区主要河流为重点,有序推进流域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合理控制中小水电开发。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加大对实施河流生态修复的财政投入,促进河流生态绿色发展和水电协调发展。推动水电开发与电力送出和市场消纳的衔接,提高水电发电效益和可再生

34、能源利用率。发展核能安全高效利用。坚持核能安全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核能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核能安全监管,提高核能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科技先行、控制风险原则,稳步推进核能发展。加强核电技术创新,提高核电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示范应用。加强核电废物处理和核电后端工作,确保核电废物安全处置。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核能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2.4 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 中国将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在能源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能源科技创新政策,建设多元化多层次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能源重大

35、领域协同科技创新,提升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以及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中国制定了能源科技创新政策,将安全清洁高效现代能源技术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建设了高水平的能源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依托重大能源工程,提升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同时,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如智能光伏、绿氢产业链和储能技术等。这些举措将推动中国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Frost&Sullivan,2024 Page 18 2.5 多元化的能源市场主体 中国政府致力于培育多元化的能源市场主体,通过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竞争的措施,建立统一开放

36、、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以提高能源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多元能源市场主体、开放油气勘探开采领域、支持企业进口原油、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改革售电侧、深化国有能源企业改革等。同时,将建立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平台,推动价格市场化改革,并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能源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同时,还将引导资源配置方向,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培育多元能源市场主体,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能源领域,形成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在油气勘探开采领域,深化体制改革,开放市场,实行勘探区块竞争出让和更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口原油。

37、在油气管网运营方面,进行改革,实现管输和销售业务的分离。在售电侧改革方面,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深化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并积极培育配售电、储能和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市场主体。此外,还将深化国有能源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的发展,并积极稳妥地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根据不同能源品种的特点,将建立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平台,促进供需互动。在煤炭市场方面,推动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动力煤、炼焦煤、原油期货交易和天然气现货交易。在电力市场方面,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的发用电计划,建设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等电能量交易以及辅助服务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同时,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全

38、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这些举措旨在实现能源市场的统一开放和有序竞争。推动逐步实现除公益性外的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电力用户或售电主体可以与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交易价格。同时,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改革,实行基准价加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稳步推进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此外,推动根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协商或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跨省跨区送电价格。Frost&Sullivan,2024 Page 19 在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方面,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同时坚持保基本、促节约的原则,全面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和阶梯气价制度。按照“准许

39、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合理确定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的输配价格。开展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和电价核定,并加强输配气价格监管,进行成本监审,构建天然气输配领域全环节的价格监管体系。2.6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对中国能源市场的影响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对中国能源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包括供应中断、价格波动、安全风险以及推动能源多样化等方面。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2021 年中国原油出口量达到峰值,其年内中国原油出口量为 261.1 万吨,2021 年同比2019 年增长 222.3%。2022 年及 2023 年中国原油出口量进入下行期,22 年出口原油

40、 205.2万吨,而2023年出口总量进一步下降至142.1万吨。整体来看,中国原油出口仍处下行期,维持较低的出口水平,且对国内市场影响甚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石油进口国,2023 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最高峰,为546,404.1 万吨,2019 至 2023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8%。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量变化,将会影响国际油价。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中国提出了向绿色能源转型的目标。2020 年,中国设定了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表示将努力在 2030 年达到碳排放峰值。Frost&Sullivan,2024 Page 20 来源:Trade M

41、ap,Frost&Sullivan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1 年总共进口原油 51,296.5 万吨,进口来源国共达 48 个,其中前 5 大进口国为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曼及安哥拉,占了总入口的 59.5%。23年,中国的总共进口原油 56,404.1 万吨,其中前 5 大进口国为俄罗斯、沙乌地阿拉伯、伊拉克、马来西亚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占了总入口的 61.9%于2022年,俄乌战争造成部分地区增加化石燃料能源使用,并由于钢铁价格影响,短期会造成太阳能、风能设备价格上升,但这些都是暂时、短期的,对全球去碳、净零并没有结构性的影响。中国从俄罗斯入口的原油由 2021 年的 7,

42、964.2 万吨上升至 23 年的 10,703.6 万吨,同期占中国的原油入口比例由 15.5%上升至 19.0%。来源:Trade Map,Frost&Sullivan 中国液化天然气均有对外出口,由于中国是全球主消费国家,对外供应能力有限,2019 至2021 年期间,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仅为少数,其中,在 2019-2020 年期间国内积极推行“煤改 Frost&Sullivan,2024 Page 21 气”政策,国产供应量大幅增加,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接近饱和,天然气市场整体呈现买方市场,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滑,对外出口有一定的套利空间。2022 年,在俄欧对峙局面下,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

43、带动全球主消费地价格整体上行,在此期间,国内部分进口商看到亚欧之前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升至 22 年的 57.6 万吨及 23 年的 115.3 万吨。液化天然气已超越管道天然气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气进口方式。2019 至 2021 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长,到 2021 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占比已超过 65%,由 19 年 6,019.1 万吨上升至 21 年的 7,879.0 万吨。2022 年受俄乌冲突、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降至 22 年的 6,344.2 万吨,23 年回升至 7,149.8 万吨。来源:Trade Map,Frost&Su

44、llivan 中国液化天然气气源地较多,包括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地。另一方面,不同气源地液化天然气的年进口量变化也更加显着。以与美国的进口贸易为例,2021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贸易量为 898.3 万吨,而 2022 年受俄乌冲突、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进口量降至 22 年的 209.0 万吨及 23 年的 315.5 万吨。同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数量则快速增长,从 21 年的 451.8 万吨升至 23 年的 808.4 万吨,增幅为78.9%,同期占中国液化天然气总入口量的占比也由21年的5.7%升至23年的11.3%。Frost&

45、Sullivan,2024 Page 22 来源:Trade Map,Frost&Sullivan Frost&Sullivan,2024 Page 23 第三章 中国天然气市场概览 3.1 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的多种应用及优点 3.1.1 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的定义:天然气是一种在地球地壳下的多孔岩石层中发现的可燃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和氮气等其他气体。它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烹饪和作为车辆燃料。由于其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天然气被认为是比煤炭和石油更为清洁的化石燃料。液化天然气(LNG)和压缩天然气(CNG)是便于储存和运

46、输的天然气不同形态,分别通过冷却和压缩过程来实现。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通过特定冷却工艺转换成液态的天然气。此过程包括去除杂质,例如灰尘、酸性气体、氦气、水分以及较重的碳氢化合物。接着,将净化后的天然气冷却至大约零下 162 摄氏度,使其在接近常压的条件下液化。为了保持其液态形态,液化天然气必须储存于低温环境下,且其液态状态的维持与压力无关 3.1.2 液化天然气(LNG)特征及优点分析 液化天然气(LNG)以其独特的特性和显着优点,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对清

47、洁能源需求的增长,LNG 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它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安全,而且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LNG 的储运和应用将进一步优化,为全球能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特征如下:Frost&Sullivan,2024 Page 24 低温液态:LNG 是在极低温条件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天然气,这种转变极大地减少了其体积。高能量密度:LNG 具有高能量密度,即每单位体积所含能量高,这使得 LNG 成为高效的能源载体。无色无味:LNG 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且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杂质,因此也几乎没有味道。清洁燃烧:LNG 燃烧时释放出

48、的污染物较少,尤其是硫和颗粒物的排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碳排放也低于其他化石燃料。优点 运输和储存效率高:由于液化后体积大幅减少,LNG 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和运输更多的天然气,提高了能源运输的经济性灵活性高:LNG 可以通过专用的 LNG 船舶和卡车运输,不依赖于管道网络,能够到达缺乏管道基础设施的地区。环境影响低:与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LNG 在燃烧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更低,对大气的污染也小,有利于环境保护。市场适应性强:LNG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调整运输船的航向,迅速响应供应的变化。安全性高:LNG 的生产、储存和运输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技术创新,其安全性不断提升。

49、能源结构多样化:LNG 为各国提供了多元化的能源选择,有助于降低对单一能源供应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应急能源:在传统管道受损或供应中断时,LNG 能够作为应急能源迅速补充市场供应。Frost&Sullivan,2024 Page 25 支持可再生能源:LNG 发电站可以快速启动和停止,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理想备用电源,帮助平衡电网。3.2 中国的 LNG 产业链:从资源勘探到全球清洁能源供应的完整视角 中国 LNG 产业链是天然气领域中资金密集、技术复杂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从开采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整个 LNG 产业链是一个高效配合、环环相扣的体系,每个环节都紧密关联,共同支撑起了这

50、一清洁能源的全球贸易和分布式供应网络。通过这个产业链,LNG 不仅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用户的有效转换,也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的目标。3.2.1 上游:勘探、开发、净化、分离、液化 上游,涉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净化、分离以及液化等关键步骤。这些过程保证了从陆地或海上油田提取出的天然气在液化工厂经过高效预处理,并转变为液化天然气(LNG)。3.2.2 中游:运输、接收、储存、调峰 中游聚焦在 LNG 的储存、装载和运输,以及接收站的运营,包括储罐和再气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在这个阶段,LNG 通过船运或槽车被运送到各地的接收站,然后储存于专用设施中,等待需要时再进行气化。中国的天然气来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