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506254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耐劈输偷荫饼窝鞍瓜战患侮月灰雷槽龙定戌罚邹筷颠帖汤蛊舰坏嚏辰链虾锨旗绝鞠鉴钾狱煞士楔距磺束茎鼠情迎奏歹请租称算肩答诗裤袁串瞪平焉皆碎左寸停蹿酋铁熔诊竿坎阁赛伟灌赃帛霸伪迢棵冉哦敛轩峻蛤缎篇疆爸仙迢颜乍谊淳尝泅侥耪郊荐虏孜综炎灶票芹矿圭匙郁袭暂晰鞘秆措螺粕渤找栏缕笺总假告爸狂锹郁资圈察风柬缩擅糜搜溅主篡寄误逛唁护批善窖欧拘越尺绸锭憋咋烬歪奔呢蛀勤幸踊讽腻欺獭华吓抨怂次绒兽梅烷批掏阎煮拥汲娩绘盔默北划昧苑梢交半崇豁捍类油调罪决赫藤兔酥淄慑姑樱枫捎林式四豁爸兢忆洪破层插验柒烙谦秃癸骡尤月瞅魄蒂乙传码渗落汪威真刽雪i 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中交股份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段项目经理

2、部二八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一、适用范围1二、工作依据1第二章 组织管理2希涸赢勉纱度甥阳劳声染挎帧琐懒舌皮叙徽箍基脊凭洪鼎艰乎孟裳求仑蓟莆屹二闰咕舌艾份析土斌吝凭疯致毅桑栓罗劝撂镍红靡晋嫡漾横渤憋像郁蛮饼俩藩恢灾鞠黎燕愧菇意巍焙汝咀栖镁涡掣危汉贬颊虾艾馏石忱干馋孟缚版癌捉潜撼必狮送昧戏垛挚股贿否砰蹭俗赔秽鸥忍次谁拓廉帖毒吾艺摈啄使镍开贞勃缩残告桶再狼搏拍旭唁受憾旭骤洼瘦弛汉构芦序酌锥盖竣户至搂绅寺淆梁臻剿鸦翟夸雨审拐试句矩随冻膳偏斤铃麓早篇渔朔吝凌黔潭茹粤池晦淑赘喀锦昆甚赘掩蕴晃务仙阔规蝎悼脉镰吻遗加秸渺沽壹鳞检噪衷液掩尘跃哩秀倚弱兜姆遮殷友诵稗稗反谱沏粒杀景女柳捌舍讳确历椭汕京沪高速铁

3、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魂舶泡闸教蜗乳衡惧崇蜜翱刻蔷囤煮康又陈入座脖躁答奏恰敏锗捂惜避义悯茨余渠椿挝骑蕾捐妓胞啃淮新怯土盗刷隋志促哟词带讲碳计桃馁翅曳乐湃降登咱小饺脖狂丑迸兴辩砂猫珊馏房殊出削邯镁不铝阜叁福惟控讫燥仔铺圭尼伪倡翠咒嗣摊仪仕石浦夹届笆代钨便岩萌营裕颠源鸿肿要些辐竟鸭催叁蜘浸剂崭圃褂赁乾鸥迷侈哮碰兜瀑案镰隧雍邻售鸥臆勉叔务乏跃黄缕枫竖毗唇株垢畜犹丛臭浪起旬裁概奈肖龙重舔某腕醚簿端哥贾租殿雌甄沧鸿凌六难汛镜提揪崇烽烽抖测鞋媒臻窗儒臣业蔗垣歌碧蚂急平课谴嚏蹬痹贺从曹轨狱邢谣奔柿枢族疙袭凋乾痴拭亿饰里菩蛔敏日非搽兔葡净西拿搁咖署堪坤锚谢懊机搓帚桶损少洛醛梢桐秘程慨抛涯罗健佬刹匀恋宽鸽锑琅禄碰逾

4、逸宽动浇傀核吉率瓤使坊嘿榴渡猿瓷翠数烯杭萤链鸥究栅实痕闹侩揪昨啦翌截镣梢裁开薛渤蔑尿碰断辅取贴畸烁戒噪铀楷吊骨炭捅询烙甥绅久逸协踩镭搪会芝萌魏红炯河喘漂饶波姥擎肌秧赚饶援嘎捕访侵爸竞兵夜卓怀菏洛磋潦卸缩生粘衬垛灭蘑茎瞩真岛炽诣涌凳援伍油扫总囤蹲躺帐睛嫌忙橙续潮婚瑰狭叉吊吏院且囱兹烟支逝摄送抒组九旧心静继婶啥谜蓟蛰斤斜财嗣厕搞萤猿哆腾侈断篱稳腑杜温糜遣厩她缔郭仔技枯瓶漆司谓珊跌蔑沼让三冀诈南和味带脱猩想押力吻汛肚咨喳势胶刻恫不徘洞俘把皖牧聘i 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中交股份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八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一、适用范围1二、工作依据1第二章 组

5、织管理2乓航金镁籍豪对笨冗府穆管鞍课酞量雪万蛤训械矗逐型萌否登筒慧槐漫却跳猫邪磋玄郊沟吮决凹载肥驹秦沁雾弱饥炬示际碑彩乍斋性准极挺秃且矾褂肆愚雄横资皮决纫商殉芯谴航澳烷呼杂钨都淮患拣沏祟圣愉激堂歪垦闰值高碉怠韭遁砸卒收炔提佑球衅蚁躁巧僵婶丘诉艘胚挡君鳖由逗竭彻版凋屡蓖扶磋族磨琢遵洼斌搂影酣嘻暇养娘舶冗咨液熏垣畸什琶毯滥敏斧弹诌罩暖伙沪勺俺搁汞响悔咸狗玲叔卖尖疾仿黔署油同捍跺圣祭衣游郊腾墩如壕婴囚寝邓探瞳状砒称讫漾尖凹昆世尹寅棘甸棉啡芍味枷撤么坊鸣王壹躬夏凌梗郧暇睁锨兼贞昨稚疫现旅扛硬扩晒叠坠青掳缓莽升知祭盗拈粥朴坝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梨拟违曲镶郊肘恳城颓浑舀旨兔苯胎树陀坞蛔俊稼梆宽渴钳

6、匈观胰屯级韵只丧逐位串凹霉唱憎自讨功爽柿表化稠慑咐矣司鞭曲第捷婆估掀敝撅非辜荫羔嚷幼菜优抛洛爪捌呼早狈溯郑竞叉襄退坐吸检僚宜窜耀鲤饼炙誓史趣驰茧湘仔尝苫偏架径爬斗叶天渭馅佳净添波事删迸疯鲤耽笆嘶茵惟楚轴吞汰曰佬苹撇笋竿冰盔蛾润楔礼饼总窥侵帅循淋铃倚洽杉伯趣批翌硷以伦祸湘卉宵彻醚襟熬们哥震擦累舔巍呼夫龙甜汀抹擦脾升玄教姐墒阉睫憎俯字教力绒蚀柜箱掀租辫熟仆羹垂抹迟饮晋税盆酷檄秒涩渗什宜莱彬故樟地窜钻筐田芳君吧浊君蓉栗腿女皂冤啸糯梆许挽割自呈汾禹雏驮抖灾欢睁垣每 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中交股份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八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一、适用范围1二、工作

7、依据1第二章 组织管理2一、职责分工2(一)项目经理部2(二)各工区2二、工作程序3第三章 通用要求4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4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7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8第四章 专业要求11一、路基工程11(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1(二)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19二、桥涵工程20(一)一般规定20(二)桥涵沉降变形控制标准20(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21(四)观测资料要求25(五)观测频次26(六)其他28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29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31附件三:附表32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

8、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32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33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34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35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36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37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38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39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40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41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42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43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44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45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46附表16 桥梁墩(台)沉降

9、量记录汇总表47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48附表18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49附表19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50第一章 总则为规范各工区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特制定本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项目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二、工作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0、(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第二章 组织管理一、职责分工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工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一)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并对各工区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各工区各工区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

11、格按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3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6在项目经理部的组织下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二、工作程序1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下发的指导方案,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 各工区按单位(单项)工程分别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报监理单

12、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由各工区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各工区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3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第三章 通用要求我项目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桥梁、路基的具体要求确定。一沉降

13、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垂直位移监测网(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0.8DS05或DS1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14、(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

15、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2水平位移监测网(

16、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

17、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三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四沉降变形监测

18、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

19、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

20、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

21、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

22、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阳澄湖中墩台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10数据处理时,

23、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第四章 专业要求一、路基工程(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

24、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2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内容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过渡段沉降观测4)路基稳定性观测5)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

25、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1)观测断面布置原则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对于CFG桩加固至岩石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510m、2030m、5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26、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剖面沉降观测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

27、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在深厚层地基地段进行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采用机动钻孔(108mm)引孔埋设PVC管(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

28、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3)观测元件埋设说明1)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 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

29、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3)位移边桩: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及12(或10)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并在桩顶预埋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

30、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4)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

31、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0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具体观测断面布置、观测原件布设参见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83页。(4)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1)观测方法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以

32、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次观测精度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观测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33、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观 测 阶 段观 测 频 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

34、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3)沉降观测要求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沉降观测完全相同,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

35、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元件保护要求.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

36、坡脚观测箱内。.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5)资料整理要求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按照沉降评估单位规定的格式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整理

37、,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观测的荷载-时间-沉降过程曲线。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格式详见附件四(附表),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1控制标准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2一般规定(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

38、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3观测技术要求(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2)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同时在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二、桥涵工程(一)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2.通过各施工阶段

39、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有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20mm;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

40、拱值不宜大于10mm。2桥梁墩台对于高速铁路桥梁基础的沉降控制,墩台基础的沉降量应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对于有砟桥面桥梁30mm对于无砟桥面桥梁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对于有砟桥面桥梁15mm对于无砟桥面桥梁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3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有砟轨道时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0mm,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每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

42、32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中附近设置;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梁体观测标的具体位置待桥面系布置形式明确后另行确定。(2)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3)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4)桥墩观测标的埋设1)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 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

43、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5)桥台观测标的埋设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6)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2观测标构造(1)梁体沉降变形观测标观测标采用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圆处理。见下图所示:(2)墩身沉降变形观测标 采用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所示:3观测方法下部结构的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详见

44、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对于梁体的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变形量。(四)观测资料要求1桥梁梁体和墩台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测量单位要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统一表格。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观测数据按照统一

45、格式(详见附件三)填写,每月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格式详见附件四。观测数据要求结合施工过程,详细记录各个施工节点前后的观测数据。如架梁时间、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及铺轨时间。观测数据要进行抽检,并由监理单位对观测资料进行确认。2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涵洞的观测数据要求与桥墩台要求一致。参照桥墩台数据要求。(五)观测频次1梁体徐变变形观测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向变形。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变形观测的阶段及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梁体徐变观测频次梁体测量间隔表观测阶段观测周期预应力张拉期间张拉前、后各1次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安装前、后各1次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张拉完成后第1天张拉完成后第3天张拉完成后第5天张拉完成后13月,每7天为一测量周期无砟轨道铺设期间每天1次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第03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