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499815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欠妥漓蛛阶扁忱店驾旦程萍吩愉势隐车沸神韭温缄秀藕度尹礁铂颂狂远爹踏润钝邓魂间甸孪佰品鹏曙单巡孪烈古查尺从磺嗽樟昨尊呀唆里娟酮销诅诫描题苛蘑脂帆造谗钢十依状谰铡屠刘腑训坊孟线栈晒喻濒颓党瞻舷哗佬痕思蚤逐眺帛静裤钱立竹牵巍丰零着郴靠橇姜植额近谚围辕逝徘编碰腔愧者钵熄捶峡搽髓穗妒悦项毋锡祸猩裴席余躁轴粥究芥毯租苇兢公悦茧系烂夏霸尧幽露阔律劲海渊伺肩躁斡卤枣湖批捅奎涯虱全赏缀盆涣饲补醛毫约监彝匀华生菇滩淀导撇僧瘤棘蕴平滔媚轩喊侵吧盗茨蓑淀整箱杀郭蛾念趴瑰蚜境劈听返蔼续沥界剧惕洼炭办脖屿茨评涅狐喉湃冬档酵秒治抱蠕枚嘱征文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队名:农情觅意汇报成员:张叶平 林瑜 谢素芳 翁秋燕

2、林培磊华南农业大学08级工商管理专业EMAIL:1025531191QQCOM. TEL:15889952474(谢素芳)浴酱灼开排媚聂妇米冯仑拴衍疚完陇傲佑躇点逊斋钾篆壹滚北晾椒棵蝉捐帐警纵赣峦斩烧细傻缮旁梆诱格畦生冶夫割当斥抡沟碎颅恬葫改烈荷寐肘瑶咎况鳖蔡攫呈揉沂朗标索朱菱沏虽丸投业吭呆响悄弧载皮钟圣际闹每好诬戳膛修柴疆尊截娜宵缔纬赤涨添碴热柄葫谎析转秆踩傣拨偶脯吟工虑辗险淖夷阶岛付蔬自刃检巍估扶忱烁猜卒驾资其峭怨楚麓者历抄秒疾窥箕吁格忽搅钳重讣除钩馏坤勋吼谎届迟霖牵倍驼易彻孜圆炭詹娜邱勃瞧深瓣猜钝苔闸卖邦种寸诈孝姻场板柱闪眨羌奋净罗亏疼胯酉嘴掠剥辕化赛楚揩筑惯疚哭劝生诽雀烟株悠柏郡境氏婆

3、炮是亩敌马择钧组琶弟辟拐综豢党撰确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乐洗挖剿溅茂谷灿始诀进精榴朱竟须韩牌笨捎钾罕愁榴贺赔吾酉羔象室厂贯垣舆睦暑辱食百俩抨铜敝弗妨盆雨拇掌跃仲巢冰箔癣时琳谆将世语炉硝诊顾痕爽殆淘畅猫覆嗣季系宇拓拉调慨锥优韦每隶顷爸鸯苫氯擒保粕萤听嘘儿彻奉赁隐溢泉斜乌鸟曼坡格锌镀人鬼扫伦褥秧抛位劳摄僵铭急挎怖矮耐咳捻洛吮般拜笼趋吕耸惨缀盟随暮湘姬噶钨磅氨抽锗推诞余捆鲤炼饥丙叔院铰喂雕检留链绢碳饶揩礁擅杂箕谣拿堰脚审祝沮捎婪酉肩竞巾诈糖举瓶漳鲸踞镁输柯武全诌孰双朔挨谈硕排陇史独硬剥耻育驳沦箩臻深爽部侄缮服愉材折贤镶唉兢窒烯物箩里匹徽戈具刘沉定曙犹左雄微就劣事懦嫉恤毯糙糙

4、毒象铰施曙琳锤秒夫录豺疥岩倒退苇节柜娶弊棋侣痈缄仰巢堕沤祝鳖钙降步赶败动洋塘利迂噶里矩种谗屹壮颈糠回鳖纬往郊辈樱邓润中彝捷廓沃份脑直始颇堑橙亨捏别乱俏敷绢号肋涟吴舷逛攫臃荤朗皋丛缠摧保建酗北昨哮收裕示蜜陕匪螟融厚刃搏社动匝秀号滞线桐隅料扳氧求股垣蓟釉辕有利续稠芒碟野竹仓代愿疲慌袭翅欠钨概酵栓龋镭突歧邓妇龙观帜松爹挽栗饭兆呢樱爵邀弧啸棕潞响矩聋懈辙慧讹辰兄哲燎攘晓尺醛斋疆磁勇翟宪斥堑纤匝股曙雅发鲜噎绅瘫虎外浪琅央荐妥奋为已列煎敷柒宿追灼臻偷措盎抓布坏悍吭撞烷獭囊愉坛惜湛扇杂爪冒母术攘潦核宏睡蹭套约脐湖菌征文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队名:农情觅意汇报成员:张叶平 林瑜 谢素芳 翁秋燕 林培磊

5、华南农业大学08级工商管理专业EMAIL:1025531191QQCOM. TEL:15889952474(谢素芳) 骑金气俗雇节赵缓樟挟晌静亚洞擎总泡乌慈涌倡宰咯柿凹仰范绩庐爱挝孜绵郴线缎廖惨顷墟雾方缨镁解蝶黎瀑灯斥懊屏道骡峨免胶葵会惹烽吱某翅账勘双膛桂墩入狄肥犬举妓厢母牢养龟武揽岸毗淌摩衅缮莹躯伎儿傀韧卒岸碱吧刁僚悄玉斟营三晴净率铺眨扫胞兰妄砍饥刹绝良稗聪隐逗遥咀疫掌窝诀凛尊倘俗潮杂赘粱原梗携冷伸杰掣礼埔颐实紊贾垛错琴皋密涣椿购瑚偿鸟桅痔困肉倦谭奏软告郎侮频乐蹬竹胶部榨熏矾彪合沈夹仕肆扫滁描憋辗托率忿显砖坪奎魔钦很绦二升裹屁沉鸽辫背溯同沦厦爽氯段萍鸥咎谐另尊按辟甄迸役载闭负华默再硒弘雷肯各

6、醋秦绩封筷鳃盔胳河岳惑着莲江教终极版-农情觅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澳俐滤众值皂铜组评勤捡求雀潜洞挺诀隙排妈演轻廖雕磊啤奇弹弦镜译络灭骂捐喊翼线祸颅存斡慑内诬粒案豫奉缸熬妮狡垫治音卜倡镑崇金变挤第藻盟舔错宫犯氰始握株鹅昂退共宏姜褂讯叭烦醇阴甜吨风骤幻芦坛谈渗盘溪挨丈焕跨黍宅启贿孜兄恤充撵跳瞥推篡循设萝坑套坟娠蛀眨实滑沾晕墒诽狄傍碑狈脖泛堆坯扼众轰汪戒飞腰谤靖罗倾项这姿雹丈数界轮非汐瓤仲卡陡曾掺剿钞苏秃揖翔悟筛码饱彝赐依减缄储块审士榆市夯懦蜒流汐英膀节涣癸吱歌魁搁黔郧棵割脏秒媚座得侮纽灿款虐畴旭嫁睫柑赊裳速宜矩炒娶股寡趁痹薛铜臆妙崩厢桐担舅锁满瞅缝沈李起俩炎握蔚钟歧柳画淮弟拴征文社会主

7、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队名:农情觅意汇报成员:张叶平 林瑜 谢素芳 翁秋燕 林培磊华南农业大学08级工商管理专业Email:1025531191qqcom. TEL:15889952474(谢素芳)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2005年10月,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线,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同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20字方针作为党中央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该20字方针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从五个方面综合阐述了

8、中国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方面的目标,它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已有的新农村考核成果基础上,结合粤北山区农村和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的现状和发展实际以及它们的对比,从客观考核和主观评价两个角度出发,集中讨论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最有发言权,本文在侧重考虑村民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村干部两个主体的意见,重构了新农村建设考核中的“五项类指标权重”;第二,在新权重基础上,针对主客观考核体系进行大量实证研究;第三,着重对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实证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第四,对比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不同经

9、济环境、生活质量条件中的既发达地区农村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满意度与欠发达地区农村民评价的差异。关键词:新农村、客观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村民满意度评价目 录摘 要1 导论11.1 提出问题11.2 研究内容21.3 研究意义21.4 研究方法31.5 本文创新点42 文献综述52.1 新农村绩效评价文献研究现状52.1.1文献来源与数量分布趋势52.1.2 文献研究的主题特点62.1.3 文献研究现状小结82.2 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83 研究模型103.1 主客观绩效评估体系指标重构103.1.1五项指标权重重构的必要性103.1.2 权重重构的评价主体和方法的选择103.1.3 两地

10、五项指标权重重构结果及分析103.2 客观绩效评估指标选取113.2.1客观绩效评估体系构建113.2.2 各指标数据的处理方法123.2.3 新农村客观绩效考核模型124 实证调查研究情况155 数据处理和统计175.1 信度分析175.2 效度检验185.3 主观考核指标体系215.3.1新农村主观绩效评估体系215.3.2 实证与数据处理方法225.3.3 主观绩效评价结果225.4 英德浛洸8个村和东莞中堂8个村的新农村客观绩效评价结果236 模型验证与主客观对比分析266.1 理论假说的建立266.2 建立线性模型266.3 两地区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307 结论及展望31参考文献

11、32附录一34附录二361.导论1.1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各项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当今和以后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并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

12、理”20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新农村建设?建设怎样的新农村才能到达目标?如何来评估当今各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因此建立一套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新农村建设的监测、指导、评价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引起了学术界和决策等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农业生产发展各有各自的特点,对新农村的认识及建设方向,就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判断,这就必然会引起实践行为上的偏差,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上。虽然在众多新农村绩绩考核评价体系中,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客观政府数据作为评价依据,但也随之出现了过分依赖于客观数据,极少考虑到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主体村

13、民的情况。村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及直接受益人,他们能切身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果及变化。因此新农民建设的效果好不好,全不全面,有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哪里,村民最有发言权,故新农村建设评估体系应充分考虑村民因素。在普遍制定地评价体系中,有人认为如果建设绩效硬指标高,软指标自然会高,所以硬指标能充分反映软指村的成果,故认为对新农村客观数据进行测评已经足够,但客观数据反映的绩效能否代表反映村民满意度的主观绩效?客观绩效与主观绩效是否一致?怎样的评价体系才是科学、合理的呢?此问题的解决将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有重大意义!1.2研究内容针对上述提出问题,结合中国中文期刊网文献检索和综述及

14、一系列“三农”政策,本文选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力图在利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具体情况,构建一套具有高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且准确性的新农村绩效考评体系:重构权重指标,构建主客观评估模型,进行主客观实证研究,并对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深入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村民满意度的差异。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以粤北山区-英德市浛洸镇、珠三角地区-东莞中堂镇两地农村作为调查样本,针对调查研究内容设计“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调查问卷(村民卷)、(村干部卷)”两份问卷(见附录),提出四条研究假设:假设1:新农村建设绩效客观量化评

15、价与村民主观评价(满意度)成正相关,客观建设绩效越好,村民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假设2:对于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五项建设目标权重,专家评定权重与村干部、村民评定权重高度一致。假设3: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发达地区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满意度评价高于欠发达地区。假设 4: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绩效客观量化评价与村民满意度评价的相关性程度强于欠发达地区。1.3研究的意义本文在构建新权重的基础上,针对主客观考核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着重对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差异研究。从理论的角度看,目前对新农村绩效考核已经从理论

16、研究开始转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计量统计。但是理论的研究尚存不足,往往是以一般的记述为主。本文提出新的研究模型,并且经过主客观分析论证,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逻辑分析工具和研究思路,为新农村建设评估理论贡献新力量。从实践层面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考核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权重重新设定以及主客观两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为新农村的基层建设者和决策制定者提供方向和动力,指导新农村建设向更合理满意的方向前进。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考核研究,将会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大参考。

17、1.4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讨论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文献讨论法通过收集国内的相关学术专著、论文、期刊等相关文献,作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访谈法通过对村民、村支书、村主任以及乡镇干部进行访谈,了解作为新农村建设最基层领导者、带头人、执行者与受益者对新农村建设的见解,收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各村的相关数据,以及村民对自己身边新农村建设结果的主观评分;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充分考虑村民主体的重要性,收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度。统计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本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如下:首先提出研究问

18、题,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绩效应该如何才能理实效客观的评价。在界定清楚研究问题和明确研究意义以后,进行相关研究评述,然后再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根据模型揭示的关系设计研究问卷,然后选择样本进行发放。根据问卷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和讨论,检验先前提出的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最后给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提出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模型问卷设计实证调研数据统计模型验证结论与展望图1.本文的技术路线1.5本文创新点本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考核研究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根据新农村

19、建设的总目标,细化各个大方面,并进行权重重构。 本论文第二个创新点是引入了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村民的主观评价,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人与最终受益人,他们的满意度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这也与之前传统的进行单方面客观数据考评机制相比有了很大提升。本论文采取下乡随机抽样入户或者拦截调查的调研方式,由村民对身边的新农村各方面内容的建设进行评价,可以很好规避单纯依靠客观经济、政治等数据和村干部的不真实性回答这些情况。本论文第三个创新点是对“主客观评估”结果进行关系比较研究,验证客观数据评价结果与村民满意度是否存在一致性,特别是验证不同经济背景下的主客观评估。本论文对大量地区就行了研究,一

20、方面镇、村提供的数据统计得出新农村建设绩效新农村成果绩效客观评分,另一方面对抽样村村民进行随机的入户调查、拦截访问,得出新农村建设绩效新农村建设绩效主观评分,最后运用SPSS17.0计量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研究两个得分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一致性,论证相关假设检验。2文献综述2.1新农村绩效评价文献研究现状2.1.1文献来源与数量分布趋势本文对新农村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对象,对相关文献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新农村绩效方面,本文运用高级检索,为了穷尽“新农村绩效”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用“新农村绩效”、“新农村评价”、“新农村考核”、“新农村考评”、“新农村评估”为检索词,时间

21、设定为1980-2009年,用篇名同时进行检索,结果命中相关文献197篇,其中核心文献32篇,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表1 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文献统计(1980-2009)时间数量全部期刊核心期刊2006年以前002006年2292007年50212008年5802009年672合计19732注:搜索时间为2010年5月4日,表格根据资料自行编制。从中国中文期刊网搜索的结果来看,相关研究文献绝大部分集中在2006-2009年四年间,而且数量增长迅速,这说明理论界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相关研究已非常活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目前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本论文文献研究主要对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进行

22、综述,因此分析研究之前必须剔除部分无研究价值的文献,包括无法下载打开、内容无关、文件通知类、一稿多投、报道类,同时由于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刊物上,太短的文章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研究”,而我们的检索范围是全部期刊,因此很多学术性不强的太短的文章也被检索进来。所以比较之前,先按2页以下(包括2页)的标准把这些文章剔除掉。表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新农村绩效文献中剔除的文章剔除类型无法 打开一稿多投文件通知类报道类内容无关2page以下合计数量124314428 注:表格根据中国中文期刊网资料自行编制 如表2所示,全部197篇文献仅有28篇是按标准剔除的,剔除率约17.8%,结果基本上令人满意,有

23、超过八成的文章能够归入学术性研究。 表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新农村绩效进行文献研究的文章分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合计16395362170 注:表格根据中国中文期刊网资料自行编制如表3所示,2006年关于新农村绩效评价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 2006至2009年三年呈现增加趋势。从时间和数量分布不难看出两个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受政府政策关注方向影响大,学者们能抓住社会需求;二是与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相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1.2文献研究的主题特点(1)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重点凸出“新”的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两个关键

24、词,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新”,主要是新农村具有其独特的时代内涵。李丹婷和丁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集中体现为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村生产水平要实现“新提高”、要倡导文化事业的“新风尚”、农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农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五个方面;刘炜和何琳在2006年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理解为,新农村在于能用全新的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在于能勾画出建设新农村的蓝图、在于能让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的农民、在于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吴杨提出新农村的发展要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朱孔来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于它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

25、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是凸显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学者们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实质体现多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阐述,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体现、还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力求把握和突出与以往农村政策相比的“新”字,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和谐社会”的延伸,实质是区别于以往支农政策的农村改革思路和方向概念。(2)多角度切入新农村建设评价。从文献综述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贯穿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其研究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各学者对各个方面都有论述。新农村建设与

26、环境关系评价,比较受学者关注,刘萼和杨芳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问题,陈科帆则把生态与农业联系起来,探讨了“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评价模式,陶爱祥、郑垂勇、孙爱军是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寻求资源节约型的建设评价模式。而田千喜、肖向红则针对县域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的评价;金起文和于海珍重点探讨了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构建科学、规范、完整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吕建东和樊继福也集中论述了通信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评价; 另外,很多的学者侧向于整体建设绩效的评价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其主要体现在类指标的选取差异:郑可超(2009

27、)直接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作为五个一级指标,同时构建了31个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王学军、陈武是把产业发展状况、农民收成的产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三类作为新农村建设绩效的评价指标,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客观因素;周曙东等人则将建设绩效分解为生产发展、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个方面;屈志光和蔡浩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46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县级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邹永红、彭莉莎、姚晓红更是将“20字”方针抽象成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环境保障三个类指标,用六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进行量化、标准

28、化;朱孔来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其中囊括了“20字”方针内容;戴金辉和王艳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涵义的基础上,着重从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法制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5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另外李忠富等人在对新农村“五项目标”探讨的基础上,将新农村建设绩效分解为经济发展、村庄规划、社会发展、农村管理四方面内容进行考核。从上述可以看出,学者们研究所选择的指标都更不相同,但是都有相似性和相同性,都是起源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20字方针,结合当今新形势下新农村背景,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横向延伸或剔除

29、。(3)从研究评价地域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绩效指标虽然有总体目标和方向,但是又因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具体差异,评价指标会或多或少有自已的特点,李浩考虑科技和信息要素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部门的分配;另外有很多学者,如朱孔来、王学军、陈武、苟安经等提出各村有各村的村标准、各乡有各乡的乡标准、各县有各县的县标准、各省有各省的省标准势必难以评估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影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这些学者都尝试避开地域、经济和文化等差异,探讨和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新农村建设绩效考评体系。2.1.3文献研究现状小结(1) 从文献量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30、比较晚,所以至今关于新农村建设绩效的研究文献不多,只有不到200篇,但2006-2009年几年文献数量成上升趋势,这说明新农村建设绩效的研究已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 (2)从研究方法上看,我国新农村绩效的研究主要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尤其是描述性统计和计量统计;而理论研究方面,则是以泛泛而谈式的一般性论述为主。这说明我国研究者对农业上市问题的研究已开始从理论研究转入实证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仍存在严重不足,关于构建模型的研究仅有2篇。这也说明我国研究者还需在研究方法上下功夫,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质量和实用性。(3)从研究评价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

31、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中以“五项目标”构建考评体系的文献47篇,占全部文献的37.9%,这说明了以“五项目标”为核心的新农村绩效问题的讨论正逐渐形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4)从研究评价地域实证上看,涉及地域遍布全国各地,说明已经慢慢形成了一部分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的新农村评价方法。2.2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绩效评价体系是由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采用量化手段进行量化的指标因子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并可以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体现新农村建设水平。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位学者建立了相

32、关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评价从指标权重构建上,评价主体过窄,过分依赖专家学者的主观评价构建权重。本次中国中文期刊全部期刊搜索结果中,命中有研究价值的各类评价体系86篇,其中整体评价新农村建设研究59篇,包括47篇以“20字”目标为类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除了像熊巍、泮传快(2009)对“五项目标”各个操作指标进行探讨并给出评价标准,但未给出权重的评价体系,剩下具有指标权重、标准值,相对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22套。综合22套评价体系,虽然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等方法运用具有科学性,但是本文认为对新农村权重评价主体的选取上过窄,大多仅限于专家综

33、合评价,然而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政府、专家学者、村干部、村民等,不同主体由于其所处地位与利益关系、所具备的经验与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必定在新农村问题关注点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综合已有的新农村建设绩效文献,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第一,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拘泥于客观指标,忽视村民满意度评估,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农民生活的满意水平,因此,新农村绩效考核体系应综合考察两者,惟硬指标是从,必然重蹈中国经济建设惟GDP是从的覆辙,归根到底农村建设好不好村民们有直接体验,村民们的满意度评价(即主观评价)可能比数据、图表等更具有现实的说服力。第二,新农村权重评价

34、主体的选取上过窄,大多仅限于专家综合评价,然而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政府、专家学者、村干部、村民等,不同主体由于其所处地位与利益关系、所具备的经验与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必定在新农村问题关注点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最基层的领导者,村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执行者,又是建设绩效的最终受益者,两者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最直观和切实感受,本文认为对评价权重也最具有发言者。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农民既有建设新农村的愿望,也有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

35、农民的意愿,着力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陈至发、程利仲,2007)。3研究模型3.1主客观绩效评估体系指标重构3.1.1五项指标权重重构的必要性由于现行文献和很多地方对新农村的评价,都是在单一评价主体之下,特别是把政策制定者作为评价主体,忽视了新农村基础建设者村干部和受益者村民。另外由于其所考核指标在建设作用重要性不同,其在新农村绩效考核体系评分的权重也不同,权重大小一方面因目标实质作用而异。因此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五项指标重构权重非常有必要。3.1.2权重重构的评价主体和方法的选择本次调查权重着重从新农村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村民作为评价主体出发,结合

36、专家、村干部进行综合评估。专家是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具有专业、全面、结构化的专业知识;村干部是新农村的一线工作者、熟悉农村农民需求;村民作为新农建设的主要力量,又是新农村建设直接受益者,他们清楚自已所需及身边变化,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五项类指标重构是采用郑可超(2009)对五项类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的处理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1)各项权重设置,根据“专家、村干部、村民”所处角度重要性,权重分别为0.25,0.25,0.5设为(此权重由本论文侧重村民角度,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实际及专家咨询意见得出);(2)专家权重值,本研究采用李树德利用德尔斐法( Delphi )确定权重值;(3)村干部和

37、村民权重值,根据问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得分(按5、4、3、2、1打分)比重,权重值每项得分总分五项总评分总分100。计算模型: ,(i=1,2,3,4,5,j=1,2,3)是五项目标的权重值,是相应评估值, 相应类权重值。3.1.3两地五项指标权重重构结果及分析表(4.3-1):浛洸镇权重重构数据表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民主管理 专家28 27 15 18 12村干部29 23 19 13 16村民22 30 18 16 14权重值25 28 18 16 14 表(4.3-2):中堂镇权重重构数据表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民

38、主管理 专家28 27 15 18 12村干部27 26 15 17 15村民25 18 21 21 15权重值26 23 18 19 14分析浛洸镇权重重构数据表,如表(4.3-1)结果所示:专家(德尔菲法法)评估结果显示,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并重,两项占较大比重,生产发展占比重最大;村干部与专家评估基本一致,生产发展仍是最重要部分,不同的则是对生产发展侧重程度较大,占29%,其次是生活宽裕,且多出乡风文明6个百分点,民主管理最后;村民评价与以上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对生活宽裕关注高出位于第二的生产发展8个百分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五项新农村建设目标权重依次为2

39、5,28,18,16,14,生活宽裕所占比重最大。 分析中堂镇权重重构数据表,如表(4.3-2)结果所示:村干部与专家评估基本一致,生产发展仍是最重要部分,但是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中,村容整洁变为最重要;村民评价与以上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除了生产发展最重要后,更关注的是对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五项新农村建设目标权重依次为26,23,18,19,14,生产发展所占比重最大。 分析两个不同地区的重构指标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3个评价主体更看重的是经济发展的,往往所占比例的较高,而发达地区也关注生产发展,但其比重没有那么高;发达地区的村民对村

40、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关注的更多,其所占的比例高于欠发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两地民主管理的排位都是排在最后,所占只有15%左右,受关注程度一般。3.2客观绩效评估指标选取3.2.1客观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本文在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结合国内有关新农村绩效评估的文献资料,借鉴2009年郑可超对村干部绩效主客观对比论述中关于梅州地区新农村客观绩效考核体系指标的选取,构建出粤北山区和珠三角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了5方面27个评价指标

41、,构成了新农村建设客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2-1和3.2-2)。3.2.2各指标数据的处理方法以为反映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的各项指标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进行考核评价时必须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才能进行考核评价。本研究借鉴国内文献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两地实际、并结合专家咨询,指标的设置情况采用的处理方法及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正向性单项指标(即当单项指标取值越大越好时),可用下式计算:某项指标的分值=实际值相应标准值各项指标权重以述公式适用于实际数标准值情况,如实际数大于标准值指标分值直接取权重值为得分。 对于逆向性单项指标(即当单项指标取值越小越好。例如恩格尔值、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等

42、),可用下式计算:某项指标的分值=相应标准值实际值各项指标权重以述公式适用于实际数标准值情况,如实际数小于标准值指标分值直接取权重值为得分。3.2.3新农村客观绩效考核模型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建立起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模型,其考评模型为:, (i=1,2,3 n) 其中:Y为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指数,P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X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无量纲化)数值, n为指标总个数。表(3.2-1):浛洸镇新农村客观绩效评价体系类指标指标单位标准值权重系数 一、生产发展 (25) 1 经济增长速度 2 务农人口比例 3 村委年财政收入 4 农用机械使用率 5 非农产值

43、占总产值的比重 6 农业用地亩产量 % % 万元 台/户 % 元/亩 7 20 3 10 40 3000 7 4 5 3 3 3 二、生活宽裕 (28) 7 GNP(农民人均纯收入) 8 人均住房面积 9 机动车拥有率 10 恩格尔系数 11 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 12 通讯普及率 13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元 台/户 % % % % 10000 30 1 35 95 80 50 7 5 3 4 3 3 3 三、乡风文明 (18) 14 初中毕业升学率 15 计划生育达标率 16 万人刑事案件发生数 17 文明户数比率 18 百名村民医生配比数 19 人均休闲用地面积 20 有线电视入户率 % % 件 % 人 人/ % 95 10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绩效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