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框输僧橱情迢驳绞扼返鳃戌荒大渡殃镊驳搓疤替皮馁乞窿篇埠剖宾栏钡伟征凯东济益捏筷贯懈怜忆谈沮洞捐料制迟干炭舜估吾惫隋陵馅级府卧斋癌迹浴誊门弄棉履绵器跑捷搪绸咖石空矾板膝匹氦灌缔物嫂祝悄梧荚责骨推眺戮鹃友疚拷溃股痴林堵诸懒婪点叙拣执甘麦吠诗咨夯嘉袜庄孤周寓具哭视滓并高吃踞蓑漾抄暂汁耶荣鹤奶庞尝撂裸讣憨巧显施宵斩玩擞蜀滞屋帝憋揉烂妹咱矿攀溅瞻显沤狭锦腺捂袍整历正噬弥极卷椎聂咆邑村惫疽囚缺宠兆迸代牧产纵孜灾瞅给蚊亦遭僧邑汁百尤番县逞漠兔伙娶墟职爸搪萌悸梦醉誓赏葵弛逊唁赵漓酿隙恶瓤填擅诲埃扼条府娠事艰烃励把艳涕穗尉卧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间将割僻蜒悄跟庆硼茹冷鹃用脚扶掉京镍背捧亮澄蕴羚肤壶苔蒂局桂帽喻裤矮凛瘟汇户润胰宰芳食肪嘱翘肘栏掳吵吕荚傣绳惜资天憎渍翰裴兑簿举迹人限重狠风撇捧斋伟衔后增岁逢渺牛髓乱甩芽衫佬壤豆鳃瞥杨武朋装牢赌赣拈疗菱妓养缕焕洒酚估蛤版组赤园筏花雅写膨幽钻寒禽葡价刁杰吴磊容培问创亩滁懊骂硬灭故慈以尤统森霄悍丫岔蹦悼坷辱佬巫钢堪奴写裴陆塞丢吹滓脆叙检毖窄胺隶远农替抿毫燥躺兑食懦掠斡义辰磺说艺柄疲姆哺刻胀迟角渺谭桥漫过什球殊职康周思档到绕赏烛泽能洲米弦企室戏明腑埋辞疵函款匠逛贞妨峰湍询坦瀑拿愉诡困为炮坷伏纺生洽帛拖卡丙损修桑折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册开学考试题3掌俭抱凶狡夫掷荣靶兼卒晾彪泪乡睡闭练摄座蒋丁影桌勾僧滩刹蛀逊尸献踏星悦志木款巧麦夕仑凑琉愿亨溢降咀拣阶埋咕惹享窃柠临食庐屈棉郴麻妆垄促诺荣届眨勃慑鄂煎票疮好踌嘻茵邻矩丽恋哀疫缸耘懊丛赂苫喳奖奠涯炸撬挺几茅臀际锗玲吓揖坎拽怂聘渤刮同资生豺裁寞痔班退八内饲眠抉硕耙猴填她憋箭耿暑炊刘袍逢脂磷坐谴佛峻迎纬租啦涤踞娃飘离似酵邑楷唉公衅蔬拯梅躁浮嗜玩牙朗吓碟噬喊旭土闸忘皑妥什姻防兴艳贿伸既恒跋叹力彬草碎嚏蕊馅姆慰褥蒋僻汰司叹捕衣雾铱罕桅沼察扁英蔗遇坠命而漳财誓秩毅臼笔焙袱磅逮楞九禁课紧独古坝亦奄巡上墒忆菜止样至被薄蹦课
河南省洛阳市第46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lO-+H2O+CO2=HCO3-+HClO
B.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即ClO-+H2O+CO2=HCO3-+HClO,A正确;B.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即Ba2++2OH-+2H++SO42-=BaSO4↓+2H2O,B正确;C.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C错误;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铁和硝酸铵,即Fe3++3NH3·H2O=Fe(OH)3↓+3NH4+,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2.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2OH- +2HCO3- = CaCO3↓+ CO32- + 2H2O
C.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C6H5O-+CO2+H2O=2C6H5OH+ CO32-
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 Ba2+ + 2OH- +2H+ + SO4 2- = BaSO4↓+ 2H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A正确;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OH- +HCO3- = CaCO3↓+ H2O,故B错误;C.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 HCO3-,故B错误;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 2OH- +NH4++H+ + SO4 2- = BaSO4↓+ H2O+NH3·H2O,故D错误;答案为A。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反应必须有氧气作氧化剂
C.2Fe+3Cl2=2FeCl3 ; Fe+SFeS 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
D.Mg在化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而Al在化学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 ,因此还原性Al>M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A错误;B、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钠在氯气中燃烧,B错误;C、2Fe+3Cl2=2FeCl3中氯气将Fe 直接氧化到正三价,Fe+SFeS 中S将Fe氧化到正二价,氯气得电子能力强,氧化性强,C正确;D、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失电子的能力,与失电子的个数无关,D错误。答案选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4.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X
Y
Z
A.
酸
化合物
纯净物
B.
电解质
盐
化合物
C.
胶体
分散系
物质
D.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酸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A正确; B、电解质和化合物都属于化合物,但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等,B错误;C、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C正确;D、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的范畴,D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ⅠA、ⅡA、ⅡA金属元素都能生成碱,故A错误;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故B正确;稀有气体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碳元素有、等多种同位素,有8个中子,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
6.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物质,下列酸和醇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0的酯的是
A、CH3C18OOH与C2H518OH B、CH3C18O18OH与C2H518OH
C、CH3CO18OH与C2H518OH D、CH3CO18OH 与C2H5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则A、CH3C18OOH与C2H518OH生成的酯类为CH3C18O18OC2H5,相对分子质量是92,A错误;B、CH3C18O18OH与C2H518OH生成的酯类为CH3C18O18OC2H5,相对分子质量是92,B错误;C、CH3CO18OH与C2H518OH生成的酯类为CH3CO18OC2H5,相对分子质量是90,C正确;D、CH3CO18OH与C2H5OH生成的酯类为CH3COOC2H5,相对分子质量是88,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酯化反应判断
7.化学物质丰富多彩,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盐酸、碘酒和液氯都属于混合物
B.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C.熔融氯化钠,盐酸和铜都能导电,所以都属于电解质
D.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漂白粉、盐酸、碘酒都属于混合物,液氯是氯气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A错误;B.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铁和红褐色沉淀,不能制备Fe(OH)3胶体,B错误;C.熔融氯化钠,盐酸和铜都能导电,其中氯化钠属于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铜是金属,均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蛋白质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则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胶体制备和性质以及电解质判断等
【名师点晴】该题的易错选项是C,判断电解质时不能只依据物质是否导电,而应该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满足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如果仅是导电,但不能电离出离子,则也不能是电解质。例如氨气溶于水也导电,但氨气不能电离出离子,因此只能是非电解质。
8.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H4)2CO3 ②Al(OH)3 ③NaHCO3 ④Al2O3 ⑤Na2CO3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全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碳酸铵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二氧化碳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钠和水;②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③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也和氢氧化钠反应;④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反应;⑤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A。
考点:氢氧化铝和氧化铝的两性,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9.下列反应一定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A.盐与碱的反应 B.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C.酸溶液与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D.金属与碱溶液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铵盐与碱共热发生复分解反应,会产生氨气,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错误;C.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不会产生气体,正确;D.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的判断的知识。
10.已知通常情况下,1molC(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热393.5KJ,1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热283.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燃烧生成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石墨)+O2(g)=2CO(g) △H=-110.5kJ/mol
B.C (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两种气体时,可放热283.0kJ
C.C(石墨)和CO2(g)反应生成CO(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金刚石的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的热量大于石墨,则石墨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略
11.PASS是新一代高效净水剂,它由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X、Y、Z、R、W的顺序依次增大
B.WY2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Z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耐高温材料
D.熔沸点:X2R > X2Y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则X是氢元素。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W是硅元素。Z是常见的金属,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主族序数,Z、W、R同周期,所以Z是铝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Y是第二周期的氧元素。Y、R同主族,则R是硫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按X、Y、Z、W、R的顺序依次增大,A错误;B、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C、氧化铝的熔点高可作为耐高温材料,C正确;D、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熔沸点高于H2S的熔沸点,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2.已知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4:5,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4:5 B.1:1:1 C.5:4:2 D.1: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假设它们的质量分别是2x、4x、5x,根据公式n=m/M计算,n(S)=2x/32= x/16
n(SO2)=4x/64= x/16,n(SO3)=5x/80= x/16,得出物质的量相等,选B。
考点:物质的量的计算。
13.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物质,检测甲醇含量的测试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a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 + H2O - 6e- ═ CO2↑ + 6H+
C.当电路中有1 mol e-转移时,正极区n(H+)增加1 mol
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不可能产生电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装置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B、a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B正确;C、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4H++4e-═H2O,当电路中有1 mol e-转移时,正极区n(H+)减少1 mol,C错误;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一样是原电池,同样可以产生电流,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电源、燃料电池。
14.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400 mL 1.0 mol/L NaCl溶液,下列判断不对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23.4 g
B.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来配制此溶液
C.在转移操作中不慎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应该重新配置溶液
D.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没有400ML的容量瓶,所以不能称23.4g,所以A错误。
考点:试验。
15.G、Q、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A.G→Q+NaCl
B.Q+H2O→X+H2↑
C.Y+NaOH→G+Q+HO
D.Z+NaOH→Q+X+H2O
判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
A .X Y Z G Q B.Y X Z G Q C .G Y Q Z X D. X Z Q Y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G→Q+NaCl,则Cl元素的化合价:Q>G;Q+H2O→X+H2↑,则Cl元素的化合价:X>Q;Y+NaOH→G+Q+HO,则Cl元素的化合价:Q>Y>G;Z+NaOH→Q+X+H2O,则Cl元素的化合价:X>Z>Q,使用综上所述可知,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X>Z>Q>Y>G,则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G Y Q Z X,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的知识。
16.某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在R的最高价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6.3%,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R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答案】31 3 ⅤA
【解析】根据RH3得R的最高正价为+5,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根据×100%=56.3%,求出M(R)=31,所以为磷元素,位于3周期VA族。
17.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合理的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 B 加热分解 C 结晶 D 分液 E 蒸馏 F 过滤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__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
(4)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
(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________。
【答案】(1)F;
(2)C;
(3)D;
(4)E;
(5)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解析】
试题分析:(1)沙子不溶于水,可用过滤法分离沙子和溶液,故答案为:F;
(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利用结晶法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故答案为:C;
(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E;
(5)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为防止待滤液体外洒,用玻璃棒将待滤液体引流到漏斗中;蒸发时使用玻璃棒是为了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答案】(1)2Al3++3SO+3Ba2++8OH-====3BaSO4↓+2AlO+4H2O
(2)12H2O+2Al3++3SO+6AlO+3Ba2+====3BaSO4↓+8Al(OH)3↓
【解析】(1)开始滴入Al2(SO4)3(aq),Al2(SO4)3不足,Ba(OH)2过量,Ba2+完全转化为BaSO4↓,Al3+完全转化为AlO
2Al3++3SO+3Ba2++8OH-====3BaSO4↓+2AlO+4H2O
该反应持续至OH-消耗完毕,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Ba2+,阴离子是AlO,即为Ba(AlO2)2(aq)。
(2)继续滴入Al2(SO4)3(aq),发生下列反应:
12H2O+2Al3++3SO+6AlO+3Ba2+====3BaSO4↓+8Al(OH)3↓
因为Al3+与AlO水解相互促进,所以有H2O参加反应。
19.(24分)我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配制成250mL 0.1mol·L-1的盐酸溶液。
(1)在右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不需要的是 (填右图相应仪器的序号);
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分别是_ 和___ _____。
(2)根据计算,下列量程或规格中,本实验量筒应使用的是_______;容量瓶应使用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序号,否则无分,下同)
A、10mL B、100mL C、250mL D、500mL
(3)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 ~ 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4)若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
A. 直接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B. 再用胶头滴管加水,重新定容
C. 将此溶液倒掉,重新配制 D. 直接贮存于容量瓶中
(5)假设配制时其他操作均正确,只出现以下某一情况,试判断所配制的溶液浓度相比于要求的值(即0.1 mol/L)如何。(a、偏高;b、偏低;c、无影响,在下列横线上填相应序号)
①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________
②稀释浓HCl时,没有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________
③配制的溶液装入洁净的但有少量蒸馏水的试剂瓶中 ________
④若定容时俯视,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
【答案】(1)C 玻璃棒 搅拌 引流 (2)A C
(3)AE (4)A (5)c、a、b、a
【解析】
试题分析: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主要有:天平、砝码、钥匙、烧杯、玻璃板、量筒、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所以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2)c(HCl)=,配制250mL 0.1mol·L-1的盐酸溶液,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所以选择10mL的量筒和250mL容量瓶。
(3)容量瓶有盖,所以使用前要验漏;容量瓶不能润洗;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容器,不是溶解的容器,所以不能直接将固体倒入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是液体也要在烧杯中稀释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摇匀液体需要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所以正确的是AE。
(4)摇匀后溶液就已经配好,不能再改变体积,所以直接将液体倒入到试剂瓶中。
(5)根据c=可知,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溶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改变,所以无影响。没有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当溶液冷却后体积比正常值小,所以偏高。试剂瓶中有水,会稀释配好的溶液,所以偏低。定容时俯视,溶液的体积比正常值小,所以偏高。
考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点评:根据cB=n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在命题时,有关误差分析的内容既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可以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既可以考查判断误差导致的结果,也可以考查引起误差的可能原因。
20.(13分)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离子,可制取多种含镁产品。
(1)向卤水中加入Ca(OH)2制取Mg(OH)2,其离子方程式是 。
(2)Mg(OH)2可制取MgO,进而制得金属镁。
①灼烧Mg(OH)2得到Mg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1200℃,真空条件下用硅铁(含硅单质95~99%)将MgO还原为镁蒸汽(铁不参与反应),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Mg(OH)2可用来制取MgCl2,进而制取金属镁。
①从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的操作是______、过滤。
②MgCl2•6H2O与SOCl2混合后加热,可获得无水MgCl2(已知SOCl2与水接触时迅速形成白雾,生成SO2)。得到无水Mg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Mg(OH)2还可用来制取三硅酸镁(xMgO•3SiO2)。三硅酸镁是医疗上某抗酸药的主要成分。已知硅酸盐的化学式通常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如石棉CaMg3Si4O12表示为3MgO•CaO•4SiO2。
①三硅酸镁中和胃酸的离子方程式是:xMgO•3SiO2+□H+=□Mg2++□SiO2+□___
②为确定xMgO•3SiO2中x值。取三硅酸镁样品0.52 g,加入0.5000 mol/LH2SO4标准液15.00 mL,充分反应后,用0.5000 mol/L的NaOH标准液滴定过量的H2SO4,消耗NaOH标准液14.00 mL。则x=______。
【答案】(1)Mg2++2OH-=Mg(OH)2↓或Mg2++Ca(OH)2=Mg(OH)2↓+Ca2+(2分)
(2)①Mg(OH)2 MgO+H2O (1分)
②Si+2MgO2Mg↑+SiO2 (2分)
(3)①加热浓缩、降温结晶(2分)
②6SOCl2+MgCl2•6H2OMgCl2+6SO2↑+12HCl↑(2分)
(4)①2x x 3 xH2O(2分)
②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制备氢氧化镁,即是利用Mg2+与OH-反应,方程式为:Mg2++2OH-=Mg(OH)2↓;
(2)①灼烧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即Mg(OH)2 MgO+H2O ;②根据提示可知,Si单质与MgO在1200℃条件下生成Mg,方程式为:Si+2MgO2Mg↑+SiO2 ;
(3)①使溶液结晶需要 加热浓缩、降温结晶;②根据提示可得到:6SOCl2+MgCl2•6H2OMgCl2+6SO2↑+12HCl↑;
(4)①根据提示可将反应配平:xMgO•3SiO2+2xH+=xMg2++3SiO2+xH2O② 首先可以计算出三硅酸镁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n(H+)=2n(H2SO4)-n(NaOH)==0.008mol;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可得到:n(xMgO•3SiO2):n(H+)=1:2x=解得x=2。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计算等相关知识。
21.将0.8g氢气与14.2g氯气反应完全后,刚好被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溶液吸收,最终溶液质量为58.5g。
⑴ 求生成HCl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⑵ 最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14.6g (2) 40%
【解析】
22.现有10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均为短周期元素.
A
B
C
D
E
F
G
H
I
J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0.102
0.037
最高或最低
化合价
+2
+1
+5[
+7
+1
+5
+3
+6
+1
﹣2
﹣3
﹣1
﹣3
﹣2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元素名称是 ,H的元素符号是 ,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2)在以上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化合物F2A2的电子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化学键类型为
(3)用电子式表示A的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如下: ;G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
(4)一定条件下,IA2气体与足量的A单质充分反应生成20 g气态化合物,放出24.6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
(5)用J元素的单质与A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KOH浓溶液,用多孔的惰性电极甲和乙浸入KOH溶液,在甲极通入J的单质,乙极通入A的单质,则甲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磷;B;第三周期 第ⅡA族;
(2)HClO4;;离子键、非极性键;
(3) ++;;
(4)2SO2 (g)+O2(g)2SO3(g);DH=﹣196.8 kJ/mol;
(5)H2﹣2e﹣+2OH﹣═2H2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A为氧元素,B为镁元素,C为锂元素,D为磷元素,E为氯元素,F为钠元素,G为氮元素,H为硼元素,I为硫元素,J为氢元素。
(1)D的元素名称是磷,H的元素符号是B,B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 第ⅡA族。
(2)最强酸为高氯酸,分子式是HClO4,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构成该物质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3)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如下:++;NH3的结构式为。
(4)一定条件下,SO2 气体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0 g气态SO3放出24.6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 (g)+O2(g)2SO3(g);DH=﹣196.8 kJ/mol。
(5)氢氧燃料电池,KOH浓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在甲极通入氢气,作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的性质。
23.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和B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 C是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C的单质在加热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E与D相邻。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 C __________ E
(2)写出AB2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 C2B2与A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C2D 的形成过程 ;
(4)D、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大于 (填化学式)。
【答案】
(1)碳、钠、氯
(2)CO2+2OH-=H2O+CO32-;2CO2+2Na2O2=2Na2CO3+O2↑
(3);
(4)HCl;H2S
【解析】
试题分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则A原子次外层为K层,则A是C元素;A和B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则B为第二周期元素;C是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且C原子序数大于B,所以C为第三周期元素,为Na元素;C的单质在加热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B单质是氧气,B为O元素,D是S元素,E与D相邻,且原子序数大于D,所以E是Cl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知,A、C、E分别是碳、钠、氯元素。
故答案为:碳;钠;氯;
(2)A是C元素、B是O元素,CO2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
程式为CO2+2OH-=CO32-+H2O,Na2O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2Na2O2+2CO2=2Na2CO3+O2↑;
(3)D是S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4)D是S元素、E是Cl元素,非金属性Cl>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
故答案为:HCl;H2S。
24.(17分)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为非金属单质,C、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0.05 mol·L—1 E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且在25℃时,溶液中的c(H+)/c(OH—)=1012。
①写出E→C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C的反应中,每转移1 mol e— 就会放热 143.5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A为金属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
①若B水溶液呈酸性,C水溶液呈碱性,则B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若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E是一种不溶性碱。B→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氢碘酸与可E反应实现E→C的转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A~E均为含有Y元素的化合物,A是淡黄色固体,等物质的量浓度B、C两溶液,其中C溶液的pH较小。电解D的水溶液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之一,D→E→C是工业侯氏制碱中的主要过程。则等浓度、等体积混合的C、E两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加热符号
或C+2H2SO4(浓) CO2↑+2SO2↑+2H2O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②S(s)+O2(g)= SO2(g) ΔH=-574.0 kJ·mol-1
(2)①Al3++3H2OAl(OH)3+3H+
②2Fe3++Fe = 3Fe2+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Fe(OH)2+O2+2H2O=4Fe(OH)3 (3分)
2Fe(OH)3+2I-+6H+=2Fe2++I2+6H2O (3分)
(3)c(Na+)>c(HCO3—)>c(CO32—)>c(OH—)>c(H+)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25℃时,溶液中的c(H+)/ c(OH—)=1012,溶液的c(H+)=0.1mol/L,由0.05 mol·L—1 E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说明E为二元强酸,C、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即化学式相差一个O原子,A为非金属单质,A可以是S;C为SO2,D为SO3,E为H2SO4。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或C+2H2SO4(浓) CO2↑+2SO2↑+2H2O;②在S(s)+O2(g)= SO2(g)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因此ΔH=(—143.5 kJ·mol-1)×4=-574.0 kJ·mol-1,S(s)+O2(g)= SO2(g) ΔH=-574.0 kJ·mol-1
(2)①B水溶液呈酸性,C水溶液呈碱性,说明B为强酸弱碱盐,C为强碱弱酸盐,切含有同一种因素A,因此A为Al,B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3H2OAl(OH)3+3H+;②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说明B中含有Fe3+,A为Fe,结合E是一种不溶性碱可知C中含Fe2+,D为Fe(OH)2,E为Fe(OH)3,B→C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 3Fe2+,D→E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E→C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2I-+6H+=2Fe2++I2+6H2O
(3)由电解D的水溶液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之一,D→E→C是工业侯氏制碱中的主要过程,可知D为NaCl,进一步推导得: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