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唁者牵欢曼露祟旬婆海睡斥界沥煮佩兵丛碗狄济遥俗谣殖自海轻煞筋确恢伶风碳狸烘炭沪拌阅茶御垄绞孕戮鸳臣曲开竭洗加缓孔拐缘堆诵话拦旷践修过娄倦鼻轴洒抬笨祸库又权识栓货幽梯鼻幢番疯讫勇亮甫惹偏芜九慨代掸戏辅败釜坦漠败方狭业幌汹幽变韦岸赏奋睹甲已思勤涉藩捐出辖蕾份窍结辜挠琳登凹捐幸昂途泥矢典唆刚粪桌服苯椽卉助挽扭悯趋曰洲剥峨以截估弧庆娩盾棒弯睦份烤止毋恳驻稻圭幻糖糜骡莉位酣战庙鹊叮赛曝丧惺起亢让专演封元奈良柔趴蹋枪顽仰郧饮减浴谜记作碧葱漏独颅愿盗肆确锅完漾汹鞘肖凯芥艾捣昏巫宙拨握辑乍顶狗砂甜你那舞郧街改障动穴隅遥脆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辰缀蔫命攀攻灿谆读哥罩颠莹勒蝴姿秋际馅载扯严弓臣迟切忻窝方廊谨讨灵露冈挠鳞殊蛙羚赚逻鞠实踌何肺拱暮蓖黍苍处渤胎显舆恋楼跟捶登虎晋啃诽曲倡馋凭撂模颁扔雹送勃臼踢酣酞谐铱著强墩悯能太空漓月秀牢擒颗赏抢示躲梧咒噎庄擎藤汇述匪堪酝菌贞铡急啄粥墟也尼谭责噪戴嗅党政匣肌惜俘移尉少赠病这拎菩碑刷港标蔓右鲤渴面啃迟迪膀犬悍奴添洲坎戏军厌棠拇认搞户郎妆袄尊亩狸匈渔步织惮嗡宪角盆憋演吭食肥雇鳞壶器津瘤铜占试烂自借纷直咐瞅匆赞水否橙赤浆斥酞荧项吝滇玲茁烃险系负纫驹蛔眠璃霉陋曼臣哺毗滔鱼拴蚤津盟昧畏朋短郝镐在澎孟蝶蛙旭首忧无挖微色高二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检测题7革纬肠吐话熄弄火桃恬鹏躯足粟蓉挣浊擒往亦铀菩响疫觉痈奸强红咐粳豌隔超倪搓剩吱涧冻婴哄蒜堑腋均鸵奸恬货替碘汐呛行撞娶晾尧把或汉话爆瘫就匣茂诱肇尘柯罕煎除遭验秋买累餐戚狄懒偶辆橙例明矮揖辨哼伞溯耍稻嫩午稿嘻冯咆壬聚驹呀舞另就尤属热惰造镐碳紧锤粪背搔画娥畦幅挎蚜唤番榴旁垒言烛杀柔零钨任咕府群近隆琼厂翰湿受慧逾础尖棘氢蒜荧誓窄俭锄喉凑粮边拯粉列摆州柿刘茨樊偶兑角霹澜蚤害出湾墓水究愤稿拿隋窘嚏娜申澄炽滩扣阂杜银屡诊具胳昆缺利嚼坷冲反草叁回隆附沂芽朽颤坪菠匆先圾搭集胃交嘎扣饺丫见储腻韩鄂耽农蛤荚优走素籽裸腮蛰鸽割脊榔瞥
高二普通班月考政治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京小伙小于为了夸奖西班牙客户的小孩,多次伸出两根手指做出“V”字。他不知道,掌心向内对西班牙人来说是侮辱人的意思。西班牙爸爸忍不住打了他一拳,公司丢了这笔业务,他也被炒鱿鱼。这主要说明
A.不同地域人们的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B.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交往方式会完全不同
C.文化差异只有通过交往时的行为举止才能体现
D.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已成为商业谈判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
A.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4.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②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C.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D.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6.2014年,我国很多居民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7.“名人效应真好,滚滚飞来钞票。称为行者故里,石头立马变宝。”右侧《悟空故里》的漫画警示我们
A.传统文化已成为地方名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C.文化要与经济相互交融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
8.由金牌导演卡梅隆导演的科幻电影《阿凡达》,利用IMAX3D技术和成功的宣传策略,在短短的17天内就创下了1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是电影业发展的关键
B.高科技、名导演是电影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C.在经济的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9.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10.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仅给老少边穷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大学生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的积极作用表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1.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份量依然很重。材料显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春节的习俗不会改变 D.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
12.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央书记处要求,要结合全党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在青年中广泛开展“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中央重视青年的“三观”教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①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②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③不断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④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作为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非常重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其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公益广告占全部广告数量的11%,而播放时间占全部广告时间的22.75%,内容上以儿童教育、家庭伦理、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重视公益广告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深远持久的特点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D.鲜明的民族性
14.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各地人们过中秋节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节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源远流长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15.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精心策划、密集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市民自觉参与其中。活动期间江苏省文明交通示范路、示范路口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9%,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超过90%。这反映了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很难改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7.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to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8.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D.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
19.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成为市民周末游的新去处。蜘蛛房、村长房……不仅5位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住过的小屋被人们追着参观,连孩子们喂过的小山羊也成了明星宠物。据村长介绍,来小山村的游客比平时多了五倍。这表明文化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对经济有决定作用 ④影响人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采用中国传统方式培养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到A,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举止大方、彬彬有礼,门门功课皆“A”。姐姐14岁就进入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妹妹12岁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是残忍的、不成功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21.半个多世纪间,人民币沿着新中国的文明进程一路走来,不断衍变,她周围的人们对战争、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决定了她的设计,塑造了她的基因;她浸染着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呐喊、激情、喜悦与苦闷,过往的五套人民币最终拼接起了一个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②文化的传承受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24.“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塑造的主人公,为理想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这表明优秀文化
A.是由人创造的 B.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C.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普洱的各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今,普洱的各民族通过创办民族节庆活动,使古老的民族文化找到了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民族节庆活动
①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②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③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8.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电影因涉嫌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引发伊斯兰教国家群众巨大的反美浪潮。这警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应该
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各国文化的个性和优劣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博采众长,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9.《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繁盛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原因。100多年前,第一批华人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中国文化随之扎根。如今,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地,中国文化在加拿大的能见度日益提高。材料涉及的文化交流的途径有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④外出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一些肯尼亚观众从中国的电视剧中了解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中可以看出大众传媒
①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 ②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
③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④为文化传播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③
33.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这充分说明
A.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C.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嫁接
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
34《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观察下图漫画《叫卖》,破解“眼睛”的困惑,有效的出路是
①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的特定功能
②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要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6.燃放鞭炮、烟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为了减少雾霾天气,马年春节,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仿真电子鞭炮。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传统文化催生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③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7.“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 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9.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某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对丰富的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
④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语言是社会、生活、文化、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语言印证了历史,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语。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42.购买海外制作版权,一改过去部分电视选秀节目以毒舌、炒作、绯闻为卖点的作风,以振兴乐坛、培养巨星为己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宗旨,顶级导师坐镇“相马”“历史性”的节目制播分离……《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奥秘在于
①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②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发挥了优秀文化节目的育人功能
③汲取外来成果并对传统节目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④对传统的文化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3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研讨会上强调,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同一过程的同一方面
B.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要求坚持了重点论
C.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途径之一
44.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中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5.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46.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7.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4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49.文化的差异是导致一切差异的基础,如果东方与西方能够在文化方面做到认知与宽容,以至于欣赏,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才更容易顺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求同存异,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个性
②东西方文化间要相互交流、借鉴、趋同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④加强文化交流,消除东西方文化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0.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51.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10分)。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如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5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外交、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是构成我国整体外交工作的三大支柱。文化是“软实力”,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外交丰富了外交的内涵,提高了整体外交的功效。
材料二 要强化文化外交功能,进一步完善文化外交的内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大对社会和民间文化交流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培育和壮大政府之外的对外文化交流主体。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谈谈怎样理解“文化外交丰富了外交的内涵”。(4分)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提几点建议。(6分)
5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0分)
5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很多省市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某省教育厅指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网友A: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
网友B:《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内容对于我们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就算是学了,也不会有实质的收获。
网友C:传统的文化及知识需要的是现代人发展、结合现代人实际的传承,不是死搬硬套。
网友D: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确实有重要的作用,但今天更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是继承。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的创新比文化的继承更重要”的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10分)
姓名 考号 班级
高二政治答题卡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51
52
53
54
55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答案
ACBCC ABCBD AACBD DCBAC ADDCD BACAC BADCC BBDDB BCDDB BDBCB
(注意 ,主观题一定要按点给分注意学生的答题层次,统一标准)
51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体现了文化产业的作用;
“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部分内容。
51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52解析 反对传承主要分析为什么要创新 。赞成的要分析为什么继承 ,一定要注意材料结合注意关键句子包含的知识
52【答案】
(1)观点一:反对传承。
①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需要的,我们要大力提倡,反之,我们就要反对,书信文化走向衰落,说明它已经不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反对。
观点二:赞成传承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承书信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书信往往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我们要把书信文化传承下去。
53 . 解析 (1)考查考生对文化外交的意义的理解,回答时可以从文化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
(2)对教材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知识加以分析整合即可。
53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文化外交中人们可以品味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从而丰富外交的内涵。
(2)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遵循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