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43567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122 大小:57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SL234-99 泵站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高清无水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泵泵泵泵 站站站站 施施施施 工工工工 规规规规 范范范范ConstructionConstruction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CodeCodeCodeCode ForForForFor PumpingPumpingPumpingPumping StationStationStationStationSL234-1999SL234-1999SL234-1999SL234-1999主编单位:湖北省水利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03-23 发布1999-04-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

2、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泵站施工规范关于批准发布泵站施工规范关于批准发布泵站施工规范关于批准发布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SL234-1999SL234-1999SL234-1999 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水国科1999117 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以湖北省水利厅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泵站施工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本标准自 199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3、。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前前前前 言言言言根据泵站施工需要及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要求编制 泵站施工规范。泵站施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施工测量;地基与基础;泵房施工;流道与管道施工;进、出水建筑物施工;观测设施和施工期观测;水工金属结构安装。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湖北省水利厅本规范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厅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冯训文 孟宪亮 袁瑞红封文堪 李玉森 刘大俊刘良仕 龚兆璜 刘西凉顾字平 赵乐诗目目目目 次次次次1 总则6.4 永久缝2 施工测量6.5 砌石2.1 一般规定7 观测设施和施工期观测2.2 施工测量8 水工金属结构安装3 地基与

4、基础8.1 一般规定3.1 一般规定8.2 闸门埋件安装3.2 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8.3 平面闸门安装3.3 基坑开挖8.4 拍门安装3.4 地基处理8.5 拦污栅安装3.5 特殊土地基处理8.6 闸门、拦污栅试运行4 泵房施工8.7 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安装及试运行4.1 一般规定8.8 移动式启闭机安装及试运行4.2 泵房钢筋混凝土8.9 液压式启闭机安装及试运行5 流道与管道施工8.10 清污机安装及试运行5.1 一般规定8.11 交接与验收5.2 流道附录 A 普通模板及支架的计算荷载5.3 混凝土输水管道制作与安装附录 B 平面闸门埋件安装允许公差与偏差5.4 金属输水管道制作与安装附录

5、 C 小车轨道安装允许公差与偏差6 进、出水建筑物施工附录 D 桥架和门架的组装允许公差与偏差6.1 引渠附录 E 运行机构安装允许公差与偏差6.2 前池及进水池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6.3 出水池条文说明1 1 1 1 总总总总 则则则则1.0.11.0.11.0.11.0.1 为统一泵站施工技术标准,保证泵站施工质量,使泵站工程施工做到优质、安全、经济,保证工期,方便管理,制定本规范。1.0.21.0.21.0.2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及工业、城镇供水泵站的施工。对于小型泵站的施工,可参照使用。1.0.31.0.31.0.31.0.3 泵站施工前,必须根

6、据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复杂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措施设计。1.0.41.0.41.0.41.0.4 泵站工程应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签发的图纸施工。如需修改,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1.0.51.0.51.0.51.0.5 泵站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1.0.61.0.61.0.61.0.6 泵站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完整的施工技术档案。1.0.71.0.71.0.71.0.7 泵站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和施工中间与竣工验收,应按 SDJ249-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与 SD204-86泵站技术规范(验收分册)有关规定执行。1.0.

7、81.0.81.0.81.0.8 泵站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2 2 施施施施 工工工工 测测测测 量量量量2.12.12.12.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2.1.1 施工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泵站施工总体布置图和有关资料,按施工需要布设施工控制网。2 针对泵站工程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施工放样及检查工作。3 提供泵站工程局部施工布置所需要的测绘资料。4 泵站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施工期的定期观测工作。5 泵站建筑物的几何形体的竣工测量。2.1.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相一致。也可以根据施工需要

8、建立与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施工高程系统,必须与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与就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2.1.3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 2.1.3 的规定。表表表表 2.1.32.1.32.1.32.1.3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mm)(mm)(mm)(mm)项目精度指标说明分部部位内容平面位置高程工程中误差中误差混凝土泵站底板轮廓点放样2020平面相对于轴线控制点(泵址中心轴线标志点);高程相对于工地水准基点进、出水流道和泵井轮廓点放样1010岸墙、翼墙轮廓点放样2520消力池、铺盖轮廓点放样

9、3030浆砌石岸墙、翼墙轮廓点放样3030护底、海漫、护坡轮廓点放样4030干砌石护底、海漫、护坡轮廓点放样4030土石方开挖轮廓点放样5050包括土方保护层开挖泵站机电设备与金属安装点(13)(13)相对于建筑物安装轴线结构安装和相对水平度施工期间外部变形观测水平位移测点(35)相对于观测基点(35)2.1.4 对于测绘仪器与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修保养,定期检修和率定,使其保持良好状态。2.1.5 各种外业手簿的原始记录,必须做到数据真实、字迹清楚、端正齐全,严禁涂改转抄与事后补记。2.1.6 未作规定的事项,应按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2.22

10、.22.22.2 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施工测量2.2.1 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轴线网为宜,如用三角网时,泵站轴线宜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2.2.2 根据泵站中心线标志,测设轴线控制的标点(简称轴线点),其相邻标点位置的中误差应符合表 2.2.2 的规定。2.2.3 平面网控制测量等级,宜按四等三角和一、二级小三角与一、二级导线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如表 2.2.3-1 和表 2.2.3-2 所示。2.2.4 平面控制点,应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地基稳定且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应不低于测设的精度。表表表

11、表 2.2.22.2.22.2.22.2.2 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mmmmmmmm)轴线类型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土建轴线10安装轴线5表表表表 2.2.3-12.2.3-12.2.3-12.2.3-1 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度起始点最弱点DJ2型DJ6型(mm)四等三角1/800001/4000062.59一级小三角1/400001/2000026515二级小三角1/200001/10000121030表表表表

12、 2.2.3-22.2.3-22.2.3-22.2.3-2 一、二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一、二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一、二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一、二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总长度导线边长量距相导线轴线测回数测角中方位角闭注(km)(m)平均对误差闭合度DJ2型DJ6型误差(mm)合差(mm)一级导线2.4100300(200)1/1000024510n 为测站点二级导线1.250150(100)1/50001210202.2.5 施工水准网的布设,应按由高到低逐等控制的原则进行。接测国家水准点时,必须接测两点以上,检测高差符合要求后,才能正式布网。2.2.6 工地水准基点,宜设

13、地面明标与地下暗标各一座。大型泵站应设置明标与暗标各两座。基点位置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地基坚实、便于保存的地点,埋没深度应在冰冻层以下 0.5m,并浇灌泥凝土基础。2.2.7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要求,应按照表 2.2.7 执行。2.2.8 高,标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应按照表 2.2.8 执行。2.2.9 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中的几何尺寸(包括修改通知单),应认真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才可作放样的依据。严禁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表表表表 2.2-72.2-72.2-72.2-7 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要求施 测 部

14、位水准测量等级大型泵站垂直变形二大型泵站水准网布设二或三大型泵站垂直变形中型泵站水准网布设三大、中型泵站进、出水渠道主要混凝土建筑物四一般土石方工程五2.2.10 泵站底板上部立模的点位放祥,宜以轴线控制点直接测放出底板中心线(垂直水流方向)和泵站进、出水流道中心线(顺水流方向),其中误差要求为土2mm;然后用钢尺直接丈量弹出站墩、门槽、胸墙、岸墙、工作桥等平面立模线和检查控制线,以便进行上部施工。2.2.11 泵站金属结构预埋件的安装放样点测量精度指标应符合表 2.2.11 的要求。2.2.12 立模、砌(填)筑高程点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为混凝土立模和混凝土抹面层以及金属结构预埋安装使用

15、的高程点,均应采取有闭合条件的几何水准法测设。2 对软土地基的高程测量应考虑土壤沉降值。3 机泵预埋件的安装高程和泵站上部结构的高程测量,应在泵房底板上建立初始观测基点,采取相对高差进行控制。2.2.13 竣工测量及归档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 施工控制网(平面、高程)的计算成果。2 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建基面和进出水渠道的平面、断面图。3 实测建筑物过流部位及其他主要部位的竣工测量成果(坐标表、平面和断面图)。4 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和竣工图表及施工期变形观测资料。5 有特殊要求部位的测量资料。表表表表 2.2.82.2.82.2.82.2.8 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高

16、程测量的技术要求项目标尺类型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高度(m)基辅分划(红黑面)读数差(mm)往返较差、环线或符合闭合限值说明水准等级平原(mm)山地(mm)二因瓦DS1501.0 3.0 0.30.54n水准基测量单程战数,每千米多于 16站时,按山地计算闭合差。L水准测量路线长度(km),当成像显著,清晰稳定时间,视线长度可按表中规定放长20%三因瓦双面DS1DS3100752.0 5.01.02.0123四双面DS3803.010.03.0205五(等外)双面(单面)DS3100大约相等3010表表表表.2.2.11.2.2.11.2.2.1

17、1.2.2.11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mmmmmmmm)项目细部允许偏差备注平面闸门安装(1)底部22相对门槽中心线(2)门楣12(3)主反轨间距和测轨间距-1+4机泵安装(1)泵座、底座等埋件23相对机组中心线和高程基准线(2)座环安装中心及方位误差+(25)高程3 水平度 0.5(3)电动机底座埋件23(4)进、出水管道23压力钢管安装(1)支墩垫板33相对钢管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2)始装节及弯道起点管口中心位置55拦污栅安装(1)底槛33(2)主反轨测点2起

18、重机轨道安装轨迹5(1)同跨两平行轨道相对高差小于10;(2)坡度不大于 1/1500一条轨道相对于另一条轨道3 3 3 3 地地地地 基基基基 与与与与 基基基基 础础础础3.13.13.1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3.1.13.1.13.1.13.1.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应按以下程序进行:1 修筑道路,平整场地。2 设置施工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点,进行测量放样。3 布设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4 开挖基坑,并按设计要求堆放(或利用)挖出的土石料。5 对需要处理的松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应按设计认真处理。3.1.23.1.23.1.23.1.2 对需要处理的地基,宜选

19、择有代表性场地,进行施工前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3.1.33.1.33.1.33.1.3 凡已处理的地基,应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1.43.1.43.1.43.1.4 有度汛要求的泵站工程,应按施工措施设计构筑度汛工程。3.1.53.1.53.1.53.1.5 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化石以及测绘、地质、地震、通信等部门设置的永久性标志和地下设施时,均应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3.23.23.23.2 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排水与降低地下水位3.2.13.2.13.2.13.2.1 泵站施工区排水系统,应根据站区地形、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排

20、水量大小进行施工规划布置,并与场外排水系统相适应。基坑外围应设置截水沟。3.2.23.2.23.2.23.2.2 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与经常性排水。基坑初期排水量由基坑(或围堰)范围内的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地下渗水量、可能的降水量等组成,应通过计算确定。基坑经常性排水应分别计算渗流量、排水时降水量及施工弃水量,但施工弃水量与降水量不应叠加,应以二者中的数值大者与渗流量之和来确定最大抽水强度,配备相应设备。3.2.33.2.33.2.33.2.3 基坑排(降)水,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选定集水坑或井点等方法。对于无承压水土层,可采用集水坑排(降)水法。对于各类砂性土、砂、砂卵石等

21、有承压水的土层,可采用井点排(降)水法。3.2.43.2.43.2.43.2.4 集水坑排(降)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集水坑和排水沟应设置在基础底部轮廓线以外一定距离处。2 2 2 2 集水坑和排水沟应随基坑开挖而下降。集水坑底应低于基础底 1.0m 以下。3 3 3 3 基坑挖深较大时,应分级设置平台和排水设施。4 4 4 4 排水设备能力应与需要抽排的水量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备用量。3.2.53.2.53.2.53.2.5 井点排水可采用轻型井点和管井轻型井点两类。井点类型的选择宜考虑透水层厚、埋深、渗透系数及所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与基坑面积大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3.2.6

22、3.2.63.2.63.2.6 采用井点排水,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进行计算,以确定井点数量、位置、井深、抽水量以及抽水设备型号。必要时,可做现场抽水试验,确定计算参数。3.2.73.2.73.2.73.2.7 采用轻型井点,基坑宽度大于 6m 时宜采用双排井点或环形井点布置。降深超过 5m 时宜采用二或三级(层)井点。孔距一般为 0.81.6m,最大不宜超过3m。3.2.83.2.83.2.83.2.8 轻型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安装:敷设集水总管、沉放井点管、灌填滤料、连接管路、安装抽水机组。2 2 2 2 各部件安装均应严密、不漏气。集水

23、总管、井点管宜用软管连接,集水总管、集水箱宜接近天然地下水位。3 3 3 3 冲孔直径不应小于 300mm,孔底应比管底低 0.5m 以上。4 4 4 4 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入砂滤料时,管口应有泥浆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5 5 5 5 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应及时试抽,合格后将孔口以下 0.5m 范围用粘性土填塞密封。3.2.93.2.93.2.93.2.9 实际井点数宜为计算数的 1.2 倍,管井井点总降水位宜低于工程要求值0.5m。3.2.103.2.103.2.103.2.10 管井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管井可用钻孔法成孔,且宜采用清水固壁。如需用泥

24、浆固壁时,应按本规范 3.4.4 的有关规定执行。2 2 2 2 管井各段的连接应牢固,清洗、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 3 3 3 滤网(滤布)应紧固于滤水管上,井底滤料应按级配分层连续均匀铺填。4 4 4 4 成井后,应及时采用分级自上而下和抽停相间的程序抽水洗井。5 5 5 5 试抽时,应调整水泵抽水量,达到预定降水高程。3.2.113.2.113.2.113.2.11 井点抽水期间,应按时观测水位和流量,并做好记录。随时监视出水情况,如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必要时,可增设观测井。对轻型井点应观测真空度。3.2.123.2.123.2.123.2.12 井点排水结束后,应按设计要

25、求进行填塞。3.2.133.2.133.2.133.2.13 应注意地下水位降低后对邻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设立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3.2.143.2.143.2.143.2.14 排(降)水应有可靠电源和一定的备用设备。3.33.33.33.3 基基基基 坑坑坑坑 开开开开 挖挖挖挖3.3.13.3.13.3.13.3.1 基坑的开挖断面应满足设计、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要求。3.3.23.3.23.3.23.3.2 采用水力冲挖应注意下列事项:1 1 1 1 保证水源、电源与排泥场地。2 2 2 2 挖土应分块分段、先周边后中间、分层进行,每层深度为 23m。

26、3 3 3 3 机组应均匀布设,间距宜为 20m。4 4 4 4 排泥场的围埂应分层夯实。3.3.33.3.33.3.33.3.3 根据土质、气候和施工情况,基坑底部应留 0.10.3m 的保护层,待基础施工前再分块依次挖除。3.3.43.3.43.3.43.3.4 基础底面不得欠挖和超挖,若有局部超挖应用混凝土填筑。3.3.53.3.53.3.53.3.5 应及时处理在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3.3.63.3.63.3.63.3.6 在 0以下施工,基础保护层挖除后,应立即采取可靠防冻措施。3.3.73.3.73.3.73.3.7 对于岩石地基的基坑开挖,应按 SL47-94水工建筑物

27、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3.43.43.43.4 地地地地 基基基基 处处处处 理理理理3.4.13.4.13.4.13.4.1 采用振冲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 20kPa 的粉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可采用振冲置换法。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可采用振冲挤密法。处理粘粒含量小于 10%的粗砂、中砂地基可采用不加填料的振冲挤密法。2 2 2 2 采用振冲置换法时,填料宜用角砾、碎石、砾砂或粗砂,不宜使用砂石混合料。填料粒径以 2050mm 为宜,含泥量不应超过 5%,且不得含粘土块。3 3 3 3 振冲法所用施工设备应

28、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选用振冲器的功率、振动力和振动频率。2)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应满足施工和安全要求,起重能力宜为 80150kN。3)振冲器的出口水压宜为 0.40.8MPa,供水量宜控制在 200400L/min。4)应有控制质量的装置。4 4 4 4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反映密实程度的电流值、留振时间及填料量等施工参数。5 5 5 5 振冲施工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土质较差时宜采用间隔跳打法。6 6 6 6 造孔时,振冲贯入速度以 12m/min 为宜,且每贯入 0.51.0m 宜悬挂留振。7 7 7 7 制桩填料时宜保持小水量补给,填料应均匀对称

29、,且自下而上边振边填,每次填厚不宜大于 0.5m。填料密实度以振冲器留振时的工作电源达到规定值为控制标准。8 8 8 8 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填料量、密实电流值、留振时间等施工参数。9 9 9 9 成桩孔位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不宜大于 100mm,完成后的桩顶中心偏差不应大于 0.3 倍桩孔直径。10101010 制桩完毕后,应检查有无漏桩,对校顶不密实部分应挖除或采取其他方法使其密实。11111111 砂土与粘性土等细粒土地基振冲加固效果的检验,应分别在加固 7d 及 15d后进行。对桩间土可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及取土试验等方法检验。复合地基可采用静荷载试验方法检验。12121212 不加填

30、料的振冲挤密法的施工过程和要求与振冲置换法相同(加填料部分除外)。3.4.23.4.23.4.23.4.2 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砂性土、粘性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的加固或防渗可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对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地下水流速过大和已发生涌水的地基,以及地基土中含有大粒径块(卵)石及淤泥与泥炭土地基,均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可行性。2 2 2 2 制作直径 0.61.2m 的旋喷桩可采用单管法,制作直径 0.81.6m 的旋喷桩可采用二管法,制作直径 1.22.2m 的旋喷桩或修筑防渗板墙可采用三管法。3 3 3 3 水泥浆液宜用 325 号或 42

31、5 号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水泥浆液的配合比和外加剂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 4 4 4 每批水泥应作质量鉴定,不得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浆所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标准。5 5 5 5 水泥浆的水灰比可为 1.5:11:1,水泥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余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4h;当气温在 10以上时,不宜超过 3h。6 6 6 6 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孔位偏差不得大于 100mm,成孔孔径比喷射管径可大3040mm,孔的倾斜率宜小于 1%。7 7 7 7 对钻孔深度内各土层厚度、界面高程及洞穴、涌水漏水等异常地质情况均应详细记录。8 8 8 8 喷射前应检查射浆管是否畅通。

32、各管路系统应不堵、不漏、不串。9 9 9 9 射浆管置于钻孔底设计高程后,应立即开始高压喷射灌浆,并严格按规定喷射和提升。当射浆管不能一次连续提升时,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1m。10101010 高压喷射灌浆过程中如出现流量不变而压力突然下降时,应检查各部位泄漏情况;不冒浆或断续冒浆时,应查明原因,若系空穴、通道引起,则应继续灌浆至冒浆为止,当灌入一定浆量后仍不冒浆,可提出射浆管,待浆液凝固后重新灌浆。11111111 喷射灌浆完毕,固结体顶部出现稀浆层、凹槽、凹穴时,可将射浆管插入孔口以下 23m 处,用 0.20.3MPa 的灌浆压力、1.71.8 相对密度的水泥浆液,由下而上进行

33、二次灌浆,置换出稀浆液和填满凹穴。12121212 质量检验可用钻孔取芯、压水试验或开挖检查等方法,检验项目应包括浆体的深度、直径(厚度)、抗渗性能等。3.4.33.4.33.4.33.4.3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处理砂性土、碎石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堆集土等地基可采用强夯法。2 2 2 2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的荷载,必要时可铺砂石垫层。有防渗要求的地基,夯实后应清除砂石垫层。3 3 3 3 强夯加固地基应控制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土时,可填 O.52.Om 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进行夯击。4 夯锤重不宜小于 8

34、0kN,落距不宜小于 6m,锤重和落距可按式(3.4.3)估算: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w锤的重力,kN;h锤的落距,m;a折减系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砂性土可取 07)。5 5 5 5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求得单点夯击次数。最优夯击次数应使夯击有效影响深度内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基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宜为310 击。6 6 6 6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宜为 25 遍。最后,以低锤满夯一遍,并整平。对地下水位低、透水性好的土层可连续夯击。7 7 7 7 夯点应按设计布置。夯点间距应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夯坑的形状及泵房基础结构特点确定,宜为 59m。8 8 8 8 施工前

35、应做好施工标志及观测仪器的埋没。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观测和记录。主要观测项目应包括孔隙水压力、夯坑下陷量和坑周隆起量等。9 9 9 9 强夯效果的检验,可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 14 周后进行。检验方法如下:1)比较夯前和夯后场地的平均高程变化和地基变形量。2)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了解夯前和夯后场地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3)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了解场地土夯前夯后的强度变化。10101010 强夯法施工应预防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夯击点应离建筑物 15m 以外,必要时可采取防震措施。3.4.43.4.43.4.43.4.4 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可根据

36、地质条件分别选用回转钻、冲击钻、冲抓锥、潜水电钻等钻孔机具2 2 2 2 护筒设置可用挖埋法或填筑法。地下水位深度超过 1m 以上的地基,可采用挖埋法;地下水位深度在 lm 以内或挖埋有困难,可采用填筑法。3 3 3 3 护筒埋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护筒平面位置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宜大于 50mm。2)用回转法钻进时,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 200mm;用冲抓或冲击法时宜大于 300mm。3)护筒顶端应高出地面 0.3m 以上,有承压水时,应高出承压水位 1.52.0m。4)护筒在粘性土中埋深不宜小于 1m;在淤泥、软土或砂性土中则不宜小于1.5m,且护筒四周应换填厚度 0.5m 以上的粘土,

37、并夯实。4 4 4 4 采用泥浆固壁和排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4.3)1)泥浆宜选用塑性指数 IP 不小于 17 的粘性土调制。泥浆控制指标:粘度为 1822s,含砂率不应大于 4%8%,胶体率不应小于 90%。2)在粘土或壤土地层中成孔,可注入清水,用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相对密度宜为 1.11.2。3)在砂土和夹砂土层中成孔,孔中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11.3;在砂卵石或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孔中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31.5。4)施工中应经常在孔中取样,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5 5 5 5 钻机应安置平稳,钻台的行走钢轨必须铺设平直、稳固,其对称轴线与桩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

38、20mm,钻台运行时钢轨不应有明显沉陷。6 6 6 6 钻进成孔应符合下列要求:1)回转钻机的钻架,其天车滑轮槽缘、回转器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冲击或冲抓钻机的钻架,其天车滑轮槽缘的铅直线应对准桩孔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20mm。2)钻进成孔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3)桩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深、孔径、孔的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合格方可终孔。检查标准按表 3.4.4 的规定执行。表表表表 3.4.43.4.43.4.43.4.4 钻孔灌注桩允许误差钻孔灌注桩允许误差钻孔灌注桩允许误差钻孔灌注桩允许误差(mm)(mm)(mm)(mm)项目允许误差孔的中心位置偏差单排桩不应大于 10

39、0,群桩不应大于 150孔径偏差+100,-50孔斜率1%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孔深7 7 7 7 终孔后应立即清孔。清孔时应随时观测孔底沉渣厚度和冲渣液含渣量。当含渣量小于 4%,摩擦桩的沉渣厚度小于 0.3m,端承桩的沉渣厚度小于 0.1m 时,即可停止清孔。8 8 8 8 用原土造浆清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为 1.051.1;孔壁土质较差,用泥浆循环清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为 1.151.25。9 9 9 9 钢筋骨架的连接、固定以及保护层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灌注桩较深时,其钢筋骨架宜分段制作,并应对各段进行预拼接,作好标志。安装时应两边对称焊接,保持其垂直度。2)控制钢筋保护层的环形垫块应

40、分层穿设在加强箍筋上,加强箍筋应与主筋焊接。3)钢筋骨架的顶端必须固定,应避免移动或上浮。10101010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节导管长宜为 2m,最下端一节不应小于 4m,导管底口不设法兰盘,应配有部分调节的短管。2)导管应做压水试验,并编号排列。3)拼装前,应检查导管是否有缺损或污垢;拼接时,应按编号进行,并连接严密。4)每拼接一节,应将其内外壁清洗干净。5)导管底口设置的隔水栓宜用预制混凝土球状形的隔水栓堵塞或用砂包堵塞。11111111 配制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标号不应低于 425 号,水泥初凝时间不宜小于 2.5h。2)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

41、 1/6 和钢筋最小间距的 1/3,并不大于40mm。3)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 40%50%,水灰比不宜大于 0.6。4)坍落度和扩散度分别以 180220mm 和 340380mm 为宜,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少于 350kg。12121212 灌注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宜为 500mm。2)初灌混凝土时,宜先灌少量水泥砂浆。导管和储料斗的混凝土储量应使导管初次埋深不得小于 1m。3)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导管埋入深度不应小于 2.0m,并不得大于 5.0m;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下端时,导管宜深埋,并放慢灌注速度。若因停电等特殊情况造成灌注混凝土工作中断超过

42、3h,可将导管提出孔外拆洗干净,待恢复灌注时,再按以上要求重新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要求进行。4)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一般土质可为 1.1,软土可为 1.21.3。5)终灌时,混凝土的最小灌注高度应能使泥浆顺利排出。6)灌注的桩顶高程应高出设计高程 0.50.8m,待继续施工时凿除。7)应随时测定坍落度,每根桩留取试块不得少于一组。13131313 灌注桩的质量可用无破损检验法初验,必要时,可对桩体钻芯取样检验。3.4.53.4.53.4.53.4.5 采用沉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开挖困难的淤泥、流沙地基,周围有重要建筑物或其他原因的限制,不允许按一定边坡开挖的土基

43、或松软、破碎岩石地基,以及因桩数较多,不能合理布置的地基,可以采用沉井进行地基处理。2 2 2 2 应编制沉井施工措施设计。3 3 3 3 制作沉井的地表应平整,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不应小于 0.5m。4 4 4 4 采用承垫木方法制作沉井,应根据沉井的重力、地基土的承载力等因素,分析计算砂垫层的厚度、承垫木的数量、尺寸等。5 5 5 5 在较好的均质土层上制作沉井,可采用无承垫木方法,铺垫适当厚度的素混凝土或砂垫层。6 6 6 6 沉井分节制作时,每节高度应合理,应保证沉井的稳定性和顺利下沉。7 7 7 7 制作混凝土沉井应符合下列要求:1)浇筑应均匀对称,沉井外壁

44、应平滑。2)刃脚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方可拆除。3)分节制作时,应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后,再浇筑其上一节混凝土。8 8 8 8 下沉时,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有抗渗要求的沉井,下沉前,对封底、底板与井壁接缝处应凿毛处理,井壁上的穿墙孔洞及对穿螺栓等应进行防渗处理。9 9 9 9 抽承垫木应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每抽出一组即用砂填实。定位承垫木应最后同时抽出。抽出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如发现倾斜应及时纠正。10101010 挖土下沉应符合下列要求:1)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挖深不宜大于 O.5m;分格沉井的井格

45、间土面高差也不宜大于 0.5m。2)沉井四周不得堆放弃土和建筑材料,避免偏压。3)排水挖土时,应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面 0.5m 以下;不排水挖土时,应控制沉井内外水位差,防止翻沙,并备有向井内补水的设备。4)沉井下沉至距设计高程 2m 左右时,应放缓下沉速率,防止超沉。5)下沉时,应加强观测。如发现倾斜、位移,应及时纠正。11111111 对必须用爆破方法开挖的沉井,应按控制爆破的有关规范进行。12121212 并列群井施工,宜采用同时下沉的方法。如条件限制,可分组、间隔、对称、均衡下沉。13131313 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待井体稳定后封底。14141414 干封底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底应

46、清除浮泥、排干积水,再浇筑封底混凝土。2)多格沉井应分格对称浇筑。3)在封底和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应控制地下水位。15151515 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底基面、周边接缝及止水等应进行清理。2)管底离基面 0.1m 为宜,连续浇筑。3)应按混凝土能相互覆盖的原则确定导管的数量和间距。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从井内抽水。16161616 无底沉井内的填料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密实。17171717 群井间的连接和接缝处理,应在各个沉井全部封底或回填之后进行。18181818 沉井竣工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差不应超过 100

47、mm。2)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底面高差不得超过该两个角间水平距离的0.5%,且不得超过 150mm;如其间水平距离小于 10m,其高差可为 100mm。3)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下沉总深度(下沉前后刃脚高程之差)的 1%;下沉总深度小于 10m 时,不宜大于 100mm。19191919 沉井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1)沉井施工过程记录。2)穿过土(岩)层和基底的检验报告。3)沉井竣工后的测量施工记录。4)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5)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3.4.63.4.63.4.63.4.6 用射水地下成墙技术处理基础,宜按 YJGF06-92 射水地下成墙施工方法的有关规

48、定进行施工。3.53.53.53.5 特殊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处理3.5.13.5.13.5.13.5.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1 1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2 2 2 2 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上的泵站地基,宜采用浸水预沉法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3 3 3 3 浸水预沉法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施工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预浸水处理地基应比工程正式开工提前半年以上开始进行。4 4 4 4 当需浸水土层深度不超过 6m 时,宜采用表层水畦泡水方式(水畦中明水深度可为 0.31.0m);当需浸

49、水土层深度大于 6m 时,宜采用表层水畦泡水和深层浸水孔相结合方式。深层浸水孔间距可为2m左右,用洛阳铲打孔,孔径可为 80mm,孔深可为需浸水土层深度的 3/4,孔内应填入碎石或小卵石。浸水可连续长时间浸泡,也可泡、排循环进行。采用泡、排循环法,以两个循环为宜。5 5 5 5 浸水预沉法处理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浸水坑底开挖高程,应根据试验分析确定;浸水坑应大于基础四周各为5m 以上,浸水坑的边长不得小于需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当浸水坑的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浸水。2)浸水坑边缘至已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少于 50m,并应防止由于浸水影响附近建筑物和场地边坡的稳定性。3)浸水时间以全

50、部自重湿陷黄土层湿陷性变形稳定为准,其稳定标准为最后 5d 的日平均湿陷量应小于 1mm。6 6 6 6 地基浸水结束,泵站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勘探工作,重新评定地基的湿陷性。若尚不满足设计要求,应采用垫层法或夯实法补做浅层处理。7 7 7 7 对于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处理,可采用灰土挤密桩,桩深可为 515m。8 8 8 8 灰土挤密桩的成孔可采用沉管法或冲击法。两种方法可参照相应有关规范与规定。9 9 9 9 成孔顺序应先外排后内排。同排桩间隔可 12 个孔跳隔进行。10101010 桩孔应尽快回填夯实,并应符合下列施工要求:1)回填灰土混合料中的石灰应使用生石灰消解(闷透)34d 以后,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