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工车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 焊接工作前,应检查电弧焊机外壳是否漏电,保持良好的接地;电弧焊设备与线路是否有良好的绝缘。2、 检查面罩和护目镜是否符合要求。3、 操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更换焊条时,严禁乱仍焊条头。4、 单采用焊条修补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时,必须将容器内的残渣仔细清洗干净后才能施焊。5、 焊接工作结束时,必须切断电源,待焊件冷却,并确认没有可疑烟气、火迹后方可离开现场。6、 乙炔发生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回火保险器和防爆装置。7、 夏季应将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置阴凉处,冬季应防止结冰。8、 工作地点经常检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焊接完毕应按规定关好开关,清理现场,保持场地整洁。焊工
2、实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1、 遵守电焊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尊敬师长,听从指挥,勤学苦练。2、 不迟到、不早退,实习期间不擅自离开实习岗位。3、 不大声喧哗,不聚众聊天,不干与实习无关的其它事情。4、 实习前必须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准备好防护玻璃面罩。5、 实习时听从老师安排,不干私活。6、 保持实习场所和焊机清洁。7、 实习结束后,及时切断焊机电源,关闭氧气瓶,乙炔阀门,离开车间时关闭门窗。焊工安全生产知识一、 焊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如果焊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懂劳保防护知识很容易引发爆炸、火灾、烫伤和中毒等事故,不仅给国家财产
3、带来损失,而且直接危害我们自身的安全,因此国家把焊接切割作业列为特种作业。我们更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习安全操作知识,增强劳动保护意识。二、 预防触电的安全知识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0.05A,生命就有危险,通过0.1A时足以使人致命,40V的电压就对人身有危害,而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在60V以上。因此焊工在工作时必须注意防触电。1、 电弧焊设备的初级接线、修理和检查应由电工进行,次级接线由焊工进行。2、 推拉电源闸刀时,应带好干燥的皮手套,面部不要正对着闸刀,以免推拉闸刀时,产生电火花灼伤面部。3、 焊钳应有可靠的绝缘,中断工作时,焊钳要放在安全地方。4、 焊工必须穿工作服,绝缘鞋,戴手套,并
4、保持干燥。5、 在容器或其它狭小的工作场所焊接时,须两人轮换操作,其中一人留守在外监护,以防发生意外时,立即切断电源实施急救。6、 在潮湿的地方工作时,应用干燥绝缘物作垫板。7、 在黑暗的地方工作时,使用工作照明灯的电压应不大于36V。8、 更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避免身体与焊件接触,焊接电缆必须有完整的绝缘,避免损坏。9、 遇到焊工触电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应立即切断电源。10、焊工要熟悉有关电的基本知识,预防触电及触电后急救方法等知识。二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的安全知识1、 焊前认真检查工作场地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有将其搬离工作地点5米以外。2、 在高空作业时,更应注意防止金
5、属火花飞溅而引起的火灾。3、 严禁在有压力的容器上或管道上焊接。4、 焊补储存过易燃易爆容器时,焊前必须将容器清洗稳干净,吹干再将所有孔盖打开,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施焊。5、 进入容器内工作时,焊割炬应随焊工进出。6、 焊条及焊后的焊件不能随便乱仍。7、 焊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避免多名焊工拥挤在一起工作8、 焊工必须使用电焊防护玻璃的面罩,操作时应注意周围的人,在厂房内或人多区域进行焊接时应用屏风板,以免强光灼伤他人眼睛。9、 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标的安全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和酒后人员不得登高焊接。10、 每天下班时,应检查工作场地附近是否有引起火灾的隐患,确认安全方可离开。 sflow
6、er-6SQ品质网 (2007-1-31 10:11:23)也转一注册审核员关于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的见解,供学习:在审核中,审核员往往遇到审核特殊过程,要求获得特殊过程确认有关证据,企业往往填写一张“特殊过程确认表”,认为就是进行了确认,不填写表,就是没有确认,一张表中,泛泛写了“人员确认满足,设备确认满足,工艺确认满足”就认可,如果企业没有填写确认记录表,就认为没有确认。把确认仅仅限于记录,不追求实质,实际上是对标准理解出现偏差,如果企业也这样流于形式,就没有起到实际控制效果。因此,本人对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的确认控制谈谈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对特殊过程的识别对识别很重要
7、,如果特殊过程识别不清,就无法谈到确认。标准中规定: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为特殊过程,即工序后不能进行检验、或不能经济检验、或问题要在产品使用中才会反映出的作为特殊过程。应该说这个定义很清楚,往往企业确定特殊过程时会存在问题,他们按照工艺种类分类,如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这些都是特殊过程,但进行确认问题就来了,就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每类中有许多种情况,如焊接有钨极氩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手工电弧焊机等,热处理有淬火、正火、调质、回火、退回、表面热处理等,表面处理有电镀、发黑、磷化、油漆、喷塑等,如果单讲对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进行确认,肯定
8、不知道从何做起。本人认为,对特殊识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按照工序识别而不要按照种类识别,不要一概讲焊接、热处理是特殊过程,比如在有些工序中,如有的焊接起搭接作用、完全不承受力,就不是特殊过程;也有的热处理,在工序中仅作为中间过程,主要为了保证好加工,要求表面硬度值,表面硬度是可以检验的,也就不是特殊过程了,因此在特殊过程识别,应落实到具体的工序中,根据工序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对过程确认起来也具体了。二是注意,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不是一个概念,企业往往混淆了,认为特殊过程就是关键过程,并认为只要工序不重要,可以不进行确认了。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有的工序,既是特殊过程又是关键过程,而有的工序是特殊过程
9、但不是关键过程。对特殊过程,都应该进行确认,只是确认项目及繁简程度,根据具体工序而定,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确认内容要多些、要求要高些,反之,不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则确认内容要多少些、要求要低些。2制定确认准则标准中“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就是要求制定特殊过程确认准则,但好多企业没有制定,主要是认为没有必要制定或者不知道规定什么内容,但应该制定,目的是明确确认要求和避免确认活动的随意性,在准则中应规定:确认时机、周期、确认项目和内容、确认方法、判定准则(过程需达到的能力)等。3确认的项目对特殊过程应该确认什么项目呢?应该是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按照机械行业影响工序的因素有人、机、料、
10、环、法、测,9001标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设备、人员、工艺方法,进行三方面确认。其中工艺方法没有明确要求进行确认,只是讲“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其实应该对工艺方法也进行确认,确认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对设备确认要求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能够达到工艺要求的能力,如保证达到的温度、电流、电压等,是否能够达到;二是否在规定的参数范围中参数稳定,比如,工艺要求80020,但往上调即刻达到900,往下又达到700,温度能保证,但不稳定,如烧煤的煅烧炉温度稳定性较差,中频加热炉温度稳定性好些;三是确认测量设备的准确性,显示仪表的精度在规定范围内,如仪表显示800,但实际仅有700或达到900,这样就不行,并
11、仪表精度应与工艺要求精度相适应,一般仪表显示误差值E1/3工艺公差值T。对人员确认,要考核人员在工艺操作中应掌握的技能,如手工焊工控制熔化池能力、浇铸工和锻造工肉眼判断金属温度的能力等,对他们的确认,仅仅有培训考核记录是不够的,还要看是否对其相应技能考核,本人遇到过审核1家企业缝焊工序,工艺中焊接温度有控制要求,温度过高,焊接金属晶粒过大,对性能有影响,焊接温度过低金属没有熔透,焊接不牢固,缝焊温度由操作者凭经验识别金属颜色控制。查对人员确认,企业进行了培训、考核,并合格,其中未对人员温度识别能力进行考核,审核组认为确认不充分,到现场让操作者识别温度,与红外线测温仪对比,相差100多,已大于工
12、艺规定的公差值。因此,对人员确认,不仅考核是否了解工艺,也要对其应掌握的技能考核。对工艺确认要求,包括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确认。对工艺参数确认,本人认为可以应用“三次设计”方法中“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三次设计是“线外质量控制”中对产品的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的要求,主要是用于设计过程控制中,这里可以借鉴其理论用于工序控制(线内控制)。首先是参数设计,对工艺保证中关键的因素找出来,哪些是影响敏感的因素,哪些是影响敏感小的工序,这就是“参数设计”,工序的特性值y=f(A,B,C,L),确定A,B,C,L参数波动时A,B,C,L对y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大的关键因素(A,B,L);并参数优化,找
13、出一组数据(A0,B0,L0),使得y=f(A0,B0,L0)目标值m。其次是“容差设计”,找出参数的最佳值及最佳变差。参数A0,B0,L0是波动的,确定最佳值和最佳波动值,y=f(A0A0,B0B0,L0L0)目标值m0m,最后找出最佳参数值A0,B0,L0及最佳变差值A0,B0,L0就是工艺参数确认的结果,按照这些参数及变差控制,对工序质量保证效果最好。工艺方法应包括上述工艺参数外,还应包括材料、加工程序、环境要求、工艺装备(包括测量器具)等特定要求,对工艺方法确认可以结合工艺参数确认时进行,最终要形成工艺方法的规定,其中包括工艺参数要求。在确定确认项目时,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定都
14、要对“设备”、“人员”、“工艺参数”进行确认,主要看影响程度,如果设备对过程影响不大,如某些常温磷化(表面处理),设备就是溶液的槽池,没有必要确认,某些全自动焊接,对人员的要求不高,人员确认可以简单些,某些手工焊接,如压力容器,对人员要求高,考取“位置焊工”证书(比普通焊工要求高得多,每名焊工的培训考试费用就上1万元),这种情况下,对焊接工艺方法确认可以简单些。还有注意识别某些企业对过程特定确认有他们特定方法,比如:有的企业对点焊工序,定期作剥离试验;对焊缝进行浸煤油试验、气密试验、水压强度试验;表面处理的盐雾试验;油漆的划格试验等,这些都是他们特定的确认方法,即使企业没有认识到,也应该给他们
15、指出来,以此规定在确认准则中。4特殊过程监控记录特殊过程因为无法检验或不作检验,需对过程进行监控,因此需要作相应记录,但记录的内容要具体而论,不一定记录全部内容,记录重要内容就行了,有些靠人工保证的工序,对工艺参数可以记录简单些,比如手工焊接的电流电压,在焊接中操作者不可能看电流表和电压表,让操作者记录电流电压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只要求记录谁焊的、使用焊条、焊接位置、焊接设备等信息就可以了。记录形式也多种多样,某些设备自带记录,应以设备记录为准,可以不作手工记录,如热处理的圆盘纸就是记录,还有的记录在电脑软件中,软件就是记录。因此,审核员注意对记录识别。总之,我们在审核时,不要一味看表面看记录
16、表格,要细化标准针对企业的控制要求,结合企业具体的控制情况发现证据或指出问题,要让企业明白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企业才能把贯标工作真真落到实处,从而获得认证带来的好处,这样才体现了9000标准的宗旨增值。对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确认审核经验介绍,CQc四川评审中心杨红斌 在审核中,审核员往往遇到审核特殊过程,要求获得特殊过程确认有关证据,企业往往填写一张“特殊过程确认表”,认为就是进行了确认,不填写表,就是没有确认,一张表中,泛泛写了“人员确认满足,设备确认满足,工艺确认满足”就认可,如果企业没有填写确认记录表,就认为没有确认。把确认仅仅限于记录,不追求实质,实际上是对标准理解出现偏差,如果企业
17、也这样流于形式,就没有起到实际控制效果。因此,本人对工业企业特殊过程的确认控制谈谈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对特殊过程的识别对识别很重要,如果特殊过程识别不清,就无法谈到确认。标准中规定: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为特殊过程,即工序后不能进行检验、或不能经济检验、或问题要在产品使用中才会反映出的作为特殊过程。应该说这个定义很清楚,往往企业确定特殊过程时会存在问题,他们按照工艺种类分类,如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这些都是特殊过程,但进行确认问题就来了,就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每类中有许多种情况,如焊接有钨极氩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
18、、手工电弧焊机等,热处理有淬火、正火、调质、回火、退回、表面热处理等,表面处理有电镀、发黑、磷化、油漆、喷塑等,如果单讲对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进行确认,肯定不知道从何做起。本人认为,对特殊识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按照工序识别而不要按照种类识别,不要一概讲焊接、热处理是特殊过程,比如在有些工序中,如有的焊接起搭接作用、完全不承受力,就不是特殊过程;也有的热处理,在工序中仅作为中间过程,主要为了保证好加工,要求表面硬度值,表面硬度是可以检验的,也就不是特殊过程了,因此在特殊过程识别,应落实到具体的工序中,根据工序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对过程确认起来也具体了。二是注意,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不是一个概念,
19、企业往往混淆了,认为特殊过程就是关键过程,并认为只要工序不重要,可以不进行确认了。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有的工序,既是特殊过程又是关键过程,而有的工序是特殊过程但不是关键过程。对特殊过程,都应该进行确认,只是确认项目及繁简程度,根据具体工序而定,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确认内容要多些、要求要高些,反之,不是关键过程的特殊过程,则确认内容要多少些、要求要低些。2制定确认准则标准中“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就是要求制定特殊过程确认准则,但好多企业没有制定,主要是认为没有必要制定或者不知道规定什么内容,但应该制定,目的是明确确认要求和避免确认活动的随意性,在准则中应规定:确认时机、周期、确认项目
20、和内容、确认方法、判定准则(过程需达到的能力)等。3确认的项目对特殊过程应该确认什么项目呢?应该是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按照机械行业影响工序的因素有人、机、料、环、法、测,9001标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设备、人员、工艺方法,进行三方面确认。其中工艺方法没有明确要求进行确认,只是讲“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其实应该对工艺方法也进行确认,确认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对设备确认要求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能够达到工艺要求的能力,如保证达到的温度、电流、电压等,是否能够达到;二是否在规定的参数范围中参数稳定,比如,工艺要求80020,但往上调即刻达到900,往下又达到700,温度能保证,但不稳定,如烧煤的煅烧炉
21、温度稳定性较差,中频加热炉温度稳定性好些;三是确认测量设备的准确性,显示仪表的精度在规定范围内,如仪表显示800,但实际仅有700或达到900,这样就不行,并仪表精度应与工艺要求精度相适应,一般仪表显示误差值E1/3工艺公差值T。对人员确认,要考核人员在工艺操作中应掌握的技能,如手工焊工控制熔化池能力、浇铸工和锻造工肉眼判断金属温度的能力等,对他们的确认,仅仅有培训考核记录是不够的,还要看是否对其相应技能考核,本人遇到过审核1家企业缝焊工序,工艺中焊接温度有控制要求,温度过高,焊接金属晶粒过大,对性能有影响,焊接温度过低金属没有熔透,焊接不牢固,缝焊温度由操作者凭经验识别金属颜色控制。查对人员
22、确认,企业进行了培训、考核,并合格,其中未对人员温度识别能力进行考核,审核组认为确认不充分,到现场让操作者识别温度,与红外线测温仪对比,相差100多,已大于工艺规定的公差值。因此,对人员确认,不仅考核是否了解工艺,也要对其应掌握的技能考核。对工艺确认要求,包括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确认。对工艺参数确认,本人认为可以应用“三次设计”方法中“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三次设计是“线外质量控制”中对产品的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的要求,主要是用于设计过程控制中,这里可以借鉴其理论用于工序控制(线内控制)。首先是参数设计,对工艺保证中关键的因素找出来,哪些是影响敏感的因素,哪些是影响敏感小的工序,这就是“
23、参数设计”,工序的特性值y=f(A,B,C,L),确定A,B,C,L参数波动时A,B,C,L对y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大的关键因素(A,B,L);并参数优化,找出一组数据(A0,B0,L0),使得y=f(A0,B0,L0)目标值m。其次是“容差设计”,找出参数的最佳值及最佳变差。参数A0,B0,L0是波动的,确定最佳值和最佳波动值,y=f(A0A0,B0B0,L0L0)目标值m0m,最后找出最佳参数值A0,B0,L0及最佳变差值A0,B0,L0就是工艺参数确认的结果,按照这些参数及变差控制,对工序质量保证效果最好。工艺方法应包括上述工艺参数外,还应包括材料、加工程序、环境要求、工艺装备(包括测量
24、器具)等特定要求,对工艺方法确认可以结合工艺参数确认时进行,最终要形成工艺方法的规定,其中包括工艺参数要求。在确定确认项目时,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定都要对“设备”、“人员”、“工艺参数”进行确认,主要看影响程度,如果设备对过程影响不大,如某些常温磷化(表面处理),设备就是溶液的槽池,没有必要确认,某些全自动焊接,对人员的要求不高,人员确认可以简单些,某些手工焊接,如压力容器,对人员要求高,考取“位置焊工”证书(比普通焊工要求高得多,每名焊工的培训考试费用就上1万元),这种情况下,对焊接工艺方法确认可以简单些。还有注意识别某些企业对过程特定确认有他们特定方法,比如:有的企业对点焊工序,定
25、期作剥离试验;对焊缝进行浸煤油试验、气密试验、水压强度试验;表面处理的盐雾试验;油漆的划格试验等,这些都是他们特定的确认方法,即使企业没有认识到,也应该给他们指出来,以此规定在确认准则中。4特殊过程监控记录特殊过程因为无法检验或不作检验,需对过程进行监控,因此需要作相应记录,但记录的内容要具体而论,不一定记录全部内容,记录重要内容就行了,有些靠人工保证的工序,对工艺参数可以记录简单些,比如手工焊接的电流电压,在焊接中操作者不可能看电流表和电压表,让操作者记录电流电压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只要求记录谁焊的、使用焊条、焊接位置、焊接设备等信息就可以了。记录形式也多种多样,某些设备自带记录,应以设备记
26、录为准,可以不作手工记录,如热处理的圆盘纸就是记录,还有的记录在电脑软件中,软件就是记录。因此,审核员注意对记录识别。总之,我们在审核时,不要一味看表面看记录表格,要细化标准针对企业的控制要求,结合企业具体的控制情况发现证据或指出问题,要让企业明白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企业才能把贯标工作真真落到实处,从而获得认证带来的好处,这样才体现了9000标准的宗旨增值。编写特殊过程确认准则:: j* E$ o3 U4 _9 G) M7 L$ Q1.目的4 & ?9 m7 H; L* I2.范围8 _U3 t; u/ F$ : N3 N6 v3.职责u# f: E8 k& E4.鉴定确认的时机3 h%
27、 I2 v- S* D4 fP2 l4 V( 8 K ya。原料变更2 / _+ O) e. J/ J* f7 & I) q& D3 Fb。工艺参数变更& L& |% ?, ( lw dc。设备大修4 s) Q9 bJ$ 5 q4 F5 d。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P+ | y* a! 6 h7 5.()工艺过程鉴定确认工作程序( r& D9 I/ 5 N) s5 W0 F+ ; u5.1过程确认前的准备工作2 x6 v2 U: - j5 e9 n2 R& b3 ua。作业指导书0 ID+ l# y2 n- V) F9 z; zb.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产品准备就绪) t# h/ H: K; C7 s
28、/ o* k- y1 yc.被测试的工艺参数2 d, x( Y6 K; A. / X; ( zd.确定操作人员几名2 8 w/ l_$ y Ue。鉴定过程所需的记录表格0 v, U& n3 Q. v1 m& _f.鉴定产品: J2 D+ w. h6 q( t% 5.2根据实际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 _9 Q0 % S& C3 S4 Y! w& W5.3进行过程测量和记录+ o y1 k! s( N5.4完工后进行交检/ 6 + d0 h7 n9 j- J5.5由品管人员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检验并用好记录+ |# + f1 . g% o/ o+ z5.6由技术部根据检测结果编写过程鉴定确认报告+
29、A8 Z. N# s! C. m0 7 D& W6.相关文件% x O; # f# a( 6.1记录控制程序; l1 T/ 2 O5 xL6.2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m. V# r! r. 7.记录7 T. e1 W6 Dp0 J: w; W. v Q; A% H8.附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审核组长: 审核员: 受审核部门: 部门接待人员: 审核日期:标准条款 审 核 要 点 及 方 法客观证据评定41总要求8.18.5.11请管代谈谈QMS的策划、运行时间及QMS建立前后的变化,以便了解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2请总经理谈谈企业QMS的主要管理过程的四大过程有
30、哪些,其中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过程有哪些,是否存在删减,理由是什么,过程间顺序及关系是否按照PDCA循环的规律来确定和管理?3企业QMS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和监控?4企业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8。1 8。5。1)5企业是否存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如有,在企业QMS是否明确,实施了控制?423文件控 制(含4.2.1和4.2.2)1 问并查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2 索要QMS的文件清单,看范围是否包括了标准4.2.1条款规定的所有文件,即企业QMS要求的所有文件3 抽查手册、程序文
31、件、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各1份,看上述文件发布前是否:1) 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评审,以确保文件的适用性、完整性、协调性?2) 得到批准,批准权限是否按程序文件规定的类别、范围、所处层次执行,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4查阅文件的发放记录,看上述文件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执行人员是否能得到。5查阅文件更改记录,看文件是否得到及时更改?文件更改前是否得到评审和批准?更改的文件是否确保了四个到位(即:所有同一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文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6问并查文件的标识方法,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文件)的文件是否按规定进行编号、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
32、别和检查?7问企业有哪些外来文件?抽查1份现行的外来标准是否列入受控文件清单,发放是否登记?8体系运行以来作废文件有哪些,是否已撤出使用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标识,能防止非预期使用?9企业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人员、能确保文件不损坏、不丢失、及时提供?注:符合-不标注 不符合X 观察项-O审核组长: 审核员: 受审核部门: 部门接待人员: 审核日期:标准条款审核要点及方法客观证据评定4.2.4记录的控制1问并查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记录控制程序”。2查阅记录清单和3-5种空白的原始表格,看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的项目设置了记录?并为确保QMS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否设
33、置了必要的记录 3、 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是否达到唯一可追溯?4 问记录的填写有哪些要求,抽查3种,看其是否规范(真实、及时、清楚、正确)?5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报送、领用、分发、归档、联网等方式)是否确定要求?6 问并查长、中、短期3种记录各1份,看其保管情况:1) 是否确定保存地点、方式、期限?记录保存环境设施是否适宜,能防止损坏,变质或丢失?2) 记录保存期限是否适宜,能满足证实,控制,追溯,改进要求?3) 记录保存检索是否简便?7 问并查过期记录如何处置:是否按照时间要求进行了鉴定和整理?对失效的无保存价值的记录及时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置?51a)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8.2.1顾
34、客满意1、总经理如何认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现以何方式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的证据?2、结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询问总经理:1) 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及服务的主要要求有哪些2) 目前顾客的满意度如何3) 顾客对我们不满意的环节有哪些?我们如何处理顾客不满意的?请总经理举例说明5.1 b)53质量方针1、索要企业“质量方针”的文件,并请总经理结合企业经营总方针,谈谈“质量方针”的内涵,看是否满足: 1) 质量方针是否与企业的经营总方针相适应,体现企业的目标和特点?2) 质量方针是否包含满足相关方(特别是顾客、员工、供方、社会)要求的承诺
35、?是否包持续改进QMS的承诺?3) 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2通过哪些方式使质量方针及其含义在企业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沟通、正确理解,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3是否对质量方针进行评审和修订,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注:符合-不标注 不符合X 观察项-O审核组长: 审核员: 受审核部门: 部门接待人员: 审核日期:标准条款审核要点和方法客观证据评定5.1 c)5.4.1质量目标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1、 索要企业“质量目标”的文件,看:1) 企业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2) 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相一致
36、?3) 所建立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相互保证?4) 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2、 问总经理企业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QMS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的问题及相应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以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3、 查阅是否有质量目标考核的记录4、 查阅是否有质量目标评审与变更的文件或记录5企业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QMS的完整性?5.5.1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5.5.3内部沟通1、请总经理叙述其本人及各部门的职责,看其是否清楚。2、是否发布了规定企业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与权限的文件。3、所
37、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并被有效履行?(见各部门审核记录)4查阅总经理是否批准了对管理者代表的授权文件5询问管理者代表,看是否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并被有效履行?6、 询问总经理,在自上而下、在自下而上、在横向与斜向沟通过程中,内部沟通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企业有何措施防止混乱,总经理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以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7、 内部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要障碍,是如何消除的5.1 d)56管理评审1询问总经理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管理评审?评审时间间隔是否适宜?2、 并查总经理是否亲自主持了管理评审?1 查阅管理评审记录,看:1) 输入内容是否包括
38、了标准中ag 等7方面的内容2) 是否评价企业QMS(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变更的需要? 3) 输出内容是否包括了产品、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和资源的需求4、了解评审后改进项目的落实情况,看管理评审的结果能够导致QMS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吗?5.1 e)61资源提供1询问总经理企业3个方面资源的基本状况,了解为实施、保持、改进QMS过程,达到顾客满意,企业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关键过程,关键岗位资源是否充足,适宜?2体系运行以来,企业新增加或改善了哪些资源注:符合-不标注 不符合X 观察项-O审核组长: 审核员: 受审核部门: 部门接待人员: 审核日期:标准条款审核要点方法客观证据评定
39、62人力资源 621总则622能力、意识和培训1索要关于岗位任职资格的有关规定,看企业是否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并结合履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能力安排人员?2抽查技术岗位、检验岗位、特殊工作岗位、其他管理岗位各1人,看有无对其能力在“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提供其能够胜任的证据。3、 询问负责人,企业对岗位基本培训要求(应知应会)有哪些?并查阅培训计划,看是否满足了上述要求2 查阅培训证据(如记录、教材等),看企业是否完成了计划的内容。是否注重意识(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培训?3 企业对所开展培训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核实例、观察、问卷等)是否有效、
40、适宜?4 抽查1名员工,询问企业为什么要建立QMS,如何立足于本岗位,为实现质量目标做贡献。7企业员工是否建立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63基础设施1、 问并查企业是否规定了基础设施管理的文件2、 询问负责人,企业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必须具备哪些基础设施?1) 索要过程设备的档案或目录,看是否提供。 2)问并查设备的购置和验收手续3、 问并查是否具备关键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的作业指导文件,是否能提供设备的鉴定认可、检修保养等记录,以证明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5 问并查企业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工作场所,是否足够(如面积)、适宜(如位置)?,如何维护?6
41、 企业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是否确定、完整、快捷、准时,且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支持性服务得到有效维护?7 到生产现场抽查3-5台设备的保养运作情况(见现场审核记录)64工作环境1询问负责人企业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有哪些重要工作环境因素(包括人和物理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是否得到识别和管理?2企业为保护产品质量所确定的工艺卫生环境要求是否充分、适宜,并得到控制?有哪些监控手段和维护保持措施3企业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识别并采取措施消除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伤亡事故,预防错误过程(活动)?4工作环境中人、物、场所配置与结合是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要?是否满足产品
42、质量控制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保持安全、文明的工作现场?注:符合-不标注 不符合X 观察项-O审核组长: 审核员: 受审核部门: 部门接待人员: 审核日期: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与方法客观证据评定71产品实现的策划1问并查企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有哪些?是如何识别的(在产品标准和顾客的定单中证实)2体系覆盖的几种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有哪些?企业是否已编制产品实现工艺/作业流程图或其他类型的文件?在该流程图中,过程及顺序是否恰当?哪些过程需建立或已建立了文件?哪些过程已确定或需确定验证、确认、监控、检验和试验活动?(主要查各项规章制度及工艺文件)3产品所需确定的验证、确认、检验和试验活动,下列是否明确
43、:a)要求?b)所需客观证据?c)产品接收准则?d)认定和提供方式?(主要查检验依据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4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确定了哪些提供证据的的所需记录?(主要查7。27。6所需的记录)5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是否进行策划,并形成了质量计划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1询问负责人企业有哪些顾客?不同顾客的要求有哪些差异?企业的顾客目标市场是否明确、适宜?2问并查产品要求有哪些?从以下4方面审核:1)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性能、交付、价格、包装、运输、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企业是否已确定并被充分理解?2)顾客没有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有哪些?企业是否已确定并
44、被充分理解?3)与企业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已被收集并得到确定?4)为满足顾客要求,确保企业利益,企业提出了哪些与产品要求有关的附加要求?这些附加要求是否形成文件?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1询问常规与非常规产品要求界限标准是否确定?该界限标准考虑因素(包括产品价格、技术质量要求、交付期、付款等)是否全面、必需?2、问并查企业接收了那些定单,从中抽查口头定单、书面订单、标书等不同订单各1-3份,看针对顾客产品要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企业采取了哪些方法予以接收、确认、评审:1) 审内容是否包括了顾客的产品要求、隐含要求、法律法规和企业的附加要求?2) 这些合同或订单是否都在接收前得到评审?3)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式文件,企业在提供产品承诺前是否采用了适宜的方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