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岐山县退耕还林成效调查浅析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不断破坏,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在枣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引起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为了改变我国的自然环境,我国政府做出来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为核心的退耕还林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政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退耕还林经济林政策的实施,为农户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资助,有了本金后的农民敢于尝试发展经济,当时出现了人人争着搞退耕经济林的现象,
2、退耕还林初期退耕户经济收入有力很大的改观。生态林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成长,现大多树木以成林,很好的起到了调接气候、涵养水源的目的,现在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都受益于国家的退耕还林好政策。关键词:退耕还林 成效调查 林地补偿标准 经济林发展 生态林管护补偿办法 轮伐轮栽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岐山县位于关中西部,东接扶凤,西连凤翔,南临太白、眉县,北依麟游。地理位置处在东径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南北长53.3公里,东西均宽30.5公里,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县境内北部为千山山区,占总面积的26%,南部是秦岭山区,占总面积的12%,中部属台原
3、川地,因受河流切割,全县分为北原、七里原、碛雍塬以及二、三、四原和五丈原5个残原面,形成渭河、石头河两个川道和横水河、雍川河、麦李河3个河谷地带,其中原区占总面积的50%,川道地占12%。地势高程在4952160米之间。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凤鸣、故郡、蒲村、京当、益店、青化、枣林、雍川、蔡家坡9个乡镇,总面积4.32万亩。区内山、川皆有,沟壑纵横。退耕区区土壤以褐土为主。退耕地土层深厚,土壤厚度一般在3050cm。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及偏轻质重壤,PH值在6.57.5之间。植被情况是:乔木主要以刺槐、杨树、侧柏、油松等为主,灌木主要以狼牙刺、酸枣、胡颓子、黄蔷薇等为主, 草本以蒿类、白草等为主,
4、适宜发展林业生产。2、气候条件全县属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2,大于0积温4500,平均日照2139.8小时,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极端最低气温-20.6,平均无霜期21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26.8mm,降水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较多,尤以伏旱和冬旱机率最高,春旱也很严重。近年来,我县抓住春秋两季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成活率。3、社会经济情况本次规划设计涉及全县5个乡镇,7个行政村,68个小班,142 个农户,项目区土地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7391人,农业劳动力7358人,人均耕地2.0亩,平均粮食亩
5、产403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2353元。县区内农村经济以种植、畜牧养殖业、工业为主,林业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是以苹果、核桃、猕猴桃、葡萄为主的经济林在当地发展较快,已成为支柱产业,也成为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基本情况今年陕西省下达了退耕还林成效调查的文件,要求对上一轮退耕还林面积进行全面的核查,也就是对1999-2006年的退耕还林进行核查,我县上一轮退耕还林面积4.32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3.62万亩,经济林面积0.7万亩,涉及9镇61村,11128户,退耕面积大,小班分散,核查时难度系数较大。2. 核查中发现问题1、树木成林后的问题,大多数树木已经成林郁郁葱葱长势很是喜人,有些农户栽植
6、的速生杨、侧柏、刺槐等生态林,经过20多年生长胸径基本在10-24之间已经成才,因农户前期退耕还林已享受了补偿资金,树木成才后因不能采伐,眼看着不能再次受益放弃不管,导致杨树、侧柏、刺槐病虫害发生严重。退耕农户若能享受一大换小政策,退耕还林后期的瓶颈问题将得到解决。2、生态林补偿标准,退耕还林树木一旦成林既为林地,生态林前8年每年每亩补偿160元,后8年每年每亩补偿90元。16年全部补贴完,群众每亩享受退耕还林补偿费用2000元,16年平均每年每亩补贴125元,这还要除去当初栽树时的人工、机械费用,后期的管护费用,退耕地基本上选择的都是坡地,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苗木补植需几年才能完成,现在的退
7、耕还林地随着物价的不断增高已经不能给农民增加多少收入。2018年开始国家有了生态补偿政策每亩补偿15-16元,但现在出租一亩地最少也要200元,相比之下补偿标准太低。3、经济林发展情况,岐山县经济林大多发展为核桃、杏树、李子树等,2003年挂果时农民每公斤毛收入3-4元,2004年后大部分树木已经挂过,果子价格也逐年下滑,一直跌至每公斤毛收入1.0-1.5元,无利可图的农户望树兴叹,放弃管理,导致果园中杂草丛生,病虫害蔓延。单纯的依靠销售果木不能提高农户的收入,目前的现状是核桃全县已经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外销存在很大困难,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只有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才能使退耕还林经
8、济创收增收的路子走到更远更宽。4、生态林后期管护问题,因生态林兑现满18年后后期管护费太低,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管理,现如今农村大多为上年龄的人,从事体力劳动已力不从心,无心打理林地,退耕后的林地农户大多采用粗放式管理方法,任其生长。三、补偿办法1、成熟林轮伐轮栽,生态林树木成材后,允许退耕户采伐,以村为规划区域划分退耕还林面积,三年为一轮次条形分班轮伐轮栽,对于通村沟壑路旁的树木则不在轮伐轮栽范围内,路旁6米以外区域也可采取轮伐轮栽的方法,经过轮伐轮栽使退耕农户再次受益。2、增加林地补偿标准,农业部门下发的粮补每年每亩70元有力的保护了农户耕地动能,因退耕地视为林地,不享受农业的粮补
9、政策,退耕户同样若能够享受国家相应补偿政策,我县的生态林将会得到更好的管护,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得到可持续发展。3、经济林发展思路,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很难有大规模的发展,对于经济林栽植面积较大的镇,镇、村应积极引导因实行大户承包+农户入股的模式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之,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农户阶段性的效益有了很大的提升,退耕的积极性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磨殆尽,为了保障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有上一轮退耕所经历的误区,希望国家能有更好的政策引导,使退耕农户退的放心,可持续的安心。参考文献:1 陈军,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3):221.2 郭伟,丁适,铁立伟,东北林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浅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6-188. 3 陈建生,退耕还林与西部可持续发展 M.成都,西部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