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418808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第 2 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5 No.22024 年 3 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Mar.2024【党史党建】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万长松,陈 程(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收稿日期 2023-09-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技术工作的历史经验研究”(21BKS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万长松(1969),男,黑龙江呼玛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程(2000),男,

2、安徽枞阳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摘 要 以“科技立国”为目标的毛泽东科技思想、以“科教兴国”为指引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思想和以“科技强国”为旨归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坚持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人为本地发展科技的历史经验,探索出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以注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为关键依托、以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为重要保障的实践路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高质量发

3、展;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DOI 10.15883/j.13-1277/c.202402085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510从“科技立国”到“科教兴国”再到“科技强国”,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科技思想,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科技思想,再到新时代以来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

4、进的新征程上,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发展的理论认识和战略部署,以及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经验和实践路径,对于在新的赶考路上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 从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到百卉含英的新时代,党领导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从“一无所有”的科创洼地走到了“一往无前”的创新坦途。恩格斯说:“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2234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与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一)初步形成阶段:毛泽

5、东的科技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生的中国面临着国外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和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两种局面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这种情况下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就要“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3340。86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年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将科学技术实践看作是人类社会三大实践之一。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底色,更具有能解决现实问题的鲜明实践特征,是一种可以直接转换为国家大政方针,从而影响新中国科技实践的力量。从此,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诸多要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根本确认。首先,“向科学进军”是新中国科技事业

6、发展的出发点。1956 年到 1966 年被誉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也是毛泽东科技思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全面实践的时间段。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一切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转向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审视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定位和实效功用。在新中国经济文化条件落后的现实条件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构成的矛盾共同体中,科学技术成为联系起这对矛盾并且是使矛盾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实践时期,毛泽东提出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领导集体“要学新本领,要真正懂得业务,懂得科学和技术,不然

7、就不可能领导好”4350。这不仅说明毛泽东看到了科学技术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更是从战略高度出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好科学技术工作、保证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必要性。其次,“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立足点。走中国自己的路,中国的未来发展才有希望。“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对于从“一穷二白”的局面开始发展的新中国科技事业而言,我们自身的科技力量是内因,是我们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外领先的科技水平和先进经验是外因,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参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毛泽东在面对如何发展我国

8、科学技术这一矛盾的时候,就抓住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这两个方面,并且认识到要先锚定自力更生的基点,在此基础上争取外援,也就是要做到“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441。最后,“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落脚点。1963 年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关于科学技术十年规划的汇报时明确指出要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这一论断不仅说明从打赢上层建筑这一仗衔接到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的必要性,同时还表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二者具有贯通性。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而工业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是科学技术和人之间历史关系的现实性体现。我国要想从一

9、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离不开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也就是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革命斗争服务,我们所打的是不同阶级之间的仗;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一切工作是要为生产斗争服务,毛泽东 认 为 这 一 仗“是 科 学 技 术,是 向 地 球 开战”372。科技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武装,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最得力的武器。工业科技化和科技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因此在建国之初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要发展好、利用好科学技术,以期让新生的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二)发展完善阶段: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技思想改革开放敲开

10、了我国发展历史新时期的大门,人们被束缚已久的思想开始解冻,中国的发展日益跟世界接轨,与此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位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侧重点虽各有千秋,但都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将科学技术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好地指导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邓小平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带来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

11、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6科学技术是现实生产的先导,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正以迅猛的速度和凌厉的强度对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二者辩证统一:一方面,科学技术转换成现实生产力可以推动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第 2 期万长松 等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87 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现实支撑。可以说,邓小平的相关论述揭示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二者之间关联性的新特征、新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上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其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江泽民科技思想

12、的基石。江泽民的科技思想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具体结合在一起。江泽民敏锐地抓住了世纪末第三轮科技革命中科技加速发展的势头,完整继承了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并将其推向新世纪,深化发展成为江泽民科技思想。“先进生产力”的观点不仅将“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升到新高度,更是放眼长远,瞄准新世纪,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效用看作未来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江泽民着眼科技发展动力问题,以犀利的目光捕捉到我国科技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点就在于创新、在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提升我国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因此江泽民创造性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

13、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江泽民认识到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顺利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最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胡锦涛科技思想的核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国际上中国成功加入 WTO 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中国与世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在国内“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教体系的完善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丰厚的人才储备基础。经过建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板块。2006 年,在全国科学技

14、术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8这一论述清晰地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条件,同时说明我们党的科技思想要转向重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开拓创新阶段: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15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展历史新方位的精准把握。新时代呼唤新思想,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继承了中央历

15、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首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时代对科技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深化。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走的都是依靠要素发展的路子。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发展、适龄劳动人口总量下降,仅靠从国外引进技术就能变现为生产力的要素规模性驱动功能减弱,在我国发展新常态下,要想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换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执政之初就已经高屋建瓴地认识到让创新成为我们未来发展新引擎的必要性,他指出:“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

16、好释放出来。”93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厚重的思想宝库,创新的基因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93从“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再到“华佗发明麻沸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故事,无论是想象还是现实,中华民族都保持对创新的追求。因此,在新时代我国发展过程中突出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显要地位,转换发展动能,让创新激发我们发展新的增长点,既在历史逻辑上有其合理性,更有依托现实需求的必要性。其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对科技自主思想的深化。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

17、主义现代化强国题中之义,同时科技现代化也是实现社会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内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但是,由于在一些“技不如人”的领域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围堵和打压,我国的科技发展也面临着“低端锁定”的风险。危局中育变局,在突破“卡脖子”瓶颈的迫切呼唤之下,习近平总书记88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高水平”是对我们创新层次的要求,意味着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让科技创新存在于实验室中,还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

18、全社会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效互动,以期满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动能需要。“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10284当前,本该为提升全人类文明水平服务的科技在某些西方国家的手中俨然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其维持国际霸权、垄断全球资源的工具。因此,“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935最后,“四个面向”是新时代对科技发展方向思想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殷切“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19、10239。“四个面向”在新征程上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锚定了新坐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基础,意味着我们要增加更多原创性研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要抢占战略制高点,掌握战略主动权,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要积极推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深度融合,让创新驱动发展真正在经济领域落地生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目前经济、民生、国防领域面临的短板和弱项,就是科技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突破点,瞄准前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项目,让科技力量成为国家发展体系的有力支撑;“面

20、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归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生发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我国充分利用疫苗研发、药物治疗、大数据流调等科学防疫手段有效阻止了疫情的社会面大范围传播,科学技术在处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人民生命健康构建起安全屏障。二、党对科技工作思想领导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伊始系统化地提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思想,始终将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把握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演进脉络,可以为新征程上党继续领导好科技工作、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提

21、供理论指导。(一)始终坚持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的科技事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不仅是我们政治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我们科技事业的开路先锋,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都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天然体制优势,但要想把这种体制优势成功转化为现实运行机制,需要党统筹协调一切力量,团结各方的人财物权等资源。经过建国以来七十多年的发展,党的领导集体既是“政治中央”也是“科学中央”,这不仅是因为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还因为党的领导人具备科学的理论素养,立于科学

22、知识前沿,在我国各个发展时期都从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出发对我们科技事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超前布局、重点突破。在党的领导之下,全国一盘棋,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校企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逐渐形成了具有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体系和制度安排。党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主心骨”,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科技攻坚领域,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亲自挂帅,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把握,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科技工作时能做好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引路人”角色,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释放科技生产力动能,让科

23、技事业在党的带领下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路线上行稳致远。(二)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难以继续前进。”93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科技工作的实践历程中,始终关注时代呼唤、社会需求、人民需要,从现实利益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将科学技第 2 期万长松 等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89 术的成果应用于经济、国防、民生等社会各领域建设当中。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最大驱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2648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来发展科技,我

24、们的科技事业发展起来。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10244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搞科学研究如果离开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这条主线,那就如同无根之浮萍,要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供支撑,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是我们拥有高水平生产力的必要保障,也是解决好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现实依托。因此,要注意衔接好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两项事业,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道,加快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以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经济体系变革,让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这根链条连接得更加紧密。(三)始

25、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发展科学技术“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不仅是我们党领导革命斗争时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在体系化领导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自力更生”是我们从国内外诸多科技发展历程中总结得出的首要经验,也是在中国发展各项事业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对于我国科技体系的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建国之初我们的科技事业不仅面临着西方的敌视和封锁,而且随着和苏联方面的分歧公开化,我们的科技事业发展愈发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认识到只有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才是现实的、可持续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

26、”的思想。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籼型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就是我们自主发展科技能力的最好例证。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果跟在他国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只能是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必须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自己掌握本国科技发展的前途命运。自主发展科技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盲目排外,实践证明,尖端技术不可能直接从国外等过来、要过来、拿过来,在关键核心领域,我们只能在学习外国的基础之上,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进行探索、赶超和创新,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姿态练就自己的看家本领。(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科学技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

27、党人胸怀天下,无论何时何地都秉持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人民是我国包括科技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的源起与归宿。不同于西方社会利用科技奴役劳动力的资本逻辑,中国共产党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思想沃土,从群众史观出发审视科技发展的时代价值,将利民、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发展科技的优先考量。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人居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但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科技进步关系认识的深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山理论”“双碳目标”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党中央的决策部

28、署之中,确保还人民群众一片蓝天白云。民以食为天,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强调必须加强种业、农机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159。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党中央深化了对以人为本发展科技的认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的“三个面向”中加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使得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人民性底色更足。从人民群众日处其间的生态环境,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再到关乎重大的生命健康安全,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要让科技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党领导科技发展的重大关切原则,要把合乎人民需求与否作为评判党领导科技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和根本标准。三、中国共产党科

29、技思想的新时代实践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927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中被摆上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正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阔步前行,积极探寻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当代价值,从多个层次选择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实践路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行动指南。(一)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目标导向90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11新思想指引新方向,在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思想引领之下,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砥砺前行。截至 2021 年,我国的全社会研发经

30、费(R&D)增长到 2012 年的 2.7 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 年的 3.4 倍,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了 24 位,已经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体系,正朝着 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目标的制定有深刻的现实需求和实践意义,首先,我们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都在年均10%以上,按此发展趋势,我国完全能够达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设定的 R&D 占 GDP比重 2.8%的预期目标。其次,我国正着力构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本土市场拉动力,我国的制造业优

31、势和完备的工业体系让我们在追赶国际领先创新水平时和面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时有较强的韧性,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最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一方面带来人口质量红利,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人才支撑,人才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大批国家级实验室、实验中心和示范基地产出数量众多的论文和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巨大飞跃,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筑牢根基。(二)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尽管我国科研实力已经有了大幅飞跃,但是我们还得清醒认识到,作为后起之秀,我们仍然存在着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科技上的“

32、阿喀琉斯之踵”不处理好,我国这个经济实体就始终处于危险当中。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必须要有握在手里的“打狗棒”,不能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943利用好我们的后发优势,实行“串联式”发展,各领域叠加发展,抓好顶层设计,做好任务落实,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搞出专属于自己的“一招鲜”“几招鲜”。同时,需要立足国际一流水平、着眼未来大势,从长远利益出发规划扎根基础、关系根本的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力求以基础研究助力原始创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解决“卡脖子”难题,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

33、求是地针对我国科技不同领域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来实施具体措施,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937首先保住优势,筑牢现有国际领先水平领域的固有基础;然后迎头赶上,在受制于人的领域加紧学习,跟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争取早日做到“并驾齐驱”;最后大胆创新,在涉及未来的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积极探索,做到在重要科技领域引领时代潮流,在交叉学科领域超前部署,让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关键动能。(三)以注重发挥

34、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为关键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党各项事业的根本依赖和保障。回顾历史,人民群众的创新智慧和创造能力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诸多宝藏。当今时代,人民群众更要敢想敢为,同时善作善成,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1136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

35、中,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理论的旨归,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内在要求。自主创新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会在劳动知识创造、社会经济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体现出来,在发挥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创新力量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也要依托全国各行各业人民群众进行创新,群策群力,让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层次更深、幅度更大、涉猎更广。(四)以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为重要保障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家、尊重创新的共同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形成“万众创新”的第 2 期万长松 等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实践研究91

36、良好氛围。以科学精神塑造人、以创新精神激励人,让创新引领发展的新理念、科技赢得未来的新思想营造好全社会的创新风气,凝聚起“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共识,从而将创新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全民创新的科技发展新局面,走好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内核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让创新的种子在全社会生根发芽,首先要大力弘扬以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文化,让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在科技创新领域“刹住车”,从改善社会文化着手,营造扎根现实生活、坐得住冷板凳、淡泊名利和坚定使命信念的社会生态;其次,还要创造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创新环境,做到科技工作者激情、党政干部热情、企业家动情、人民群众共

37、情,从而让全社会的创新能量集聚迸发;最后,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9116知识产权是连接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不仅要在法律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要强化公众的知识产权运用意识,在全社会构建知识产权创新、应用、转化、保护的完整链条,增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性和生命力。参考文献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

38、民出版社,1999.4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7.7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07.8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0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 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2.Study on Historical Evol

39、u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PC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WAN Changsong,CHEN Cheng(School of Marxism,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Abstract:Mao Zedong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a goal of“build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ng Xiaoping,Jiang Zemin an

40、d Hu Jintaos thought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ded by“invigor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and Xi Jinpings scientific innovation thoughts aiming at“strengthening a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together constitute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P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

41、ought system.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 of the CPC,it has formed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adhering to the“scientific nature”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adhering to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42、 innovation with social development,and adhering to the independent and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has explored a practical path of taking becom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s a goal,taking the re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43、a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paying attention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the people as a key support,and creating an innovative atmosphere in the whole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n action guide for building a world lead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CPC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ought;high-quality developmen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lead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责任编辑 董兴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