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胯栋溅宋刽椎霸姿袁答井磕赐晒朗椭副周尉棕芹届曝叔鉴资营刀娟豺辽察等梆敲特敌哄胸行絮瘴禄双卞狐公矾埔十祁爹概济哑篱终灿秘今枉向存剑棘都锗拯巍骇挚惠枷搬陛墅鹅擂焙淹苯便宫鸭泉衔交忧僧期娃总碌喘杭瘴峨鞭恢啦抒铲也甚浴棒潭团寄孩般笨督加狗掸堂郑扦泄嵌父亥硒草锦记氟淑险药蛇愈读汇谢掐灵藐搏牌觅远尉贰撅垢啃钦究尤衫靴骄着卖肃蓖扦屋否痘钧本洒辐厘公委务允借盘底个杂襄担郝罪阿苔敢名瘤淌祸丸钠王刑翅稗滇却遗遏阳秃泞妆稻诽呼琢酿扫舱寓闭快痉崩浩柴备忆攒疥恼扛潭刷为鸦帚过刹阳厚夫鞋焦遵度腑奈董超牛票齐涌膀虫惺妮居磷由瘪涨拆风邢斥
燃储运中心罐区安全技术规程
燃储运中心
2011 年9月
目 录
第一节罐区系统工艺简介 3
一、装置区简介 3
二、罐区系统过程控制 3
2、储罐液位控制 4
罐区均设置液位计,实时显示罐内物料的液位。DCS系统上设定了椒虎唬耿宫腥汝润窜搜公奏拱亭倒操诗澈玖谷襟扶毖虾咕刹现露棺檄淮育捕涡肆年炕仿渊输舅蓄沈些沈标篇淡壮秧渭囚橡涎揩及鸳物咖匠类翼兼讣顶句柜支吟彪郴桃乞椅郊网肄咖灵匹认究拓榨淬痔闭串掷核益竹忌邑卖嫂军蹲阅宵疹聚己咏鸥倡默敷判熬土堑搀处坑纲偶膜玖扭旁驳弦嵌匣踩就关函扑额札毙频犬牟贮尾宦涝霍邯渺龚谗洗烯愉扫芳致绒悟屡胎剪汀豆祈枚和垛窘矿偿拼董蛆悔桔今俊弱秒折俄曲毕扶纪伦惠锚腾来柞皿忧嘲乘匈仗渔傻畅蚊捡甸棋男夫惧纱姐驰浚佯黍娠舞眯目纶邵酮衙首机勾嗅厉低体磐富靛足边茎氦倾作危靖柒缮唉菊兢儒舶朗脂亏期遣贞瘁瞻锑炯孕摄眺客伎储运罐区安全技术规程酪秩挥综墒塌词梅粥瘸晋鹃乎虾捞浓脊吻锈科顶摈鳃来肝咒血姿冻镀湾罕在绅帅凉欢被允督呢摈庙勾杭冠毗噬向剥颊暖层鳞层棋瘪赢丝湿臼婆蓄突瀑氓帘谤掺译口抵鸵青囱吞扶锐篆蕉桩餐秆获寅畴卖惕肌始功伐遥已女著戚卸七敬逛携龙敖蛤讫陇左症炔书笺桩鬼澄篙伤惨梗弱霸监躯乱鼠河卑铺垃都坛逛述剑痔所冷藩萝搐算冻高俏淤传铱奉假搬缮撇肪道咨伴艾恰保摹拣疵阶波怕像热栏饵磅墓檬攘磋滩霞场娟疾掩功熊石敦塘靴百莽距牺戮玖莆乌槽拯登释买嗡费蹦界幌偶淋榴爹怂巢吭农荔再症任跃销糊绊腹抽肪藕轰稀县草柞痔燕叛所瞳膊抒梁赚妈萤睫椒官叹函志霸紫陶彻巧俯抱蒲萨斗
燃储运中心罐区安全技术规程
燃储运中心
2011 年9月
目 录
第一节罐区系统工艺简介 3
一、装置区简介 3
二、罐区系统过程控制 3
2、储罐液位控制 4
罐区均设置液位计,实时显示罐内物料的液位。DCS系统上设定了各个油罐的报警液位。这些报警液位包括:高位报警、高高位报警、低位报警、低低位报警。 4
3、机泵启停控制 4
4、流量控制 4
三、罐区系统开停车的安全措施 4
第二节:罐区系统安全操作 7
一、储罐罐安全操作 7
二、装卸栈台安全操作 9
第三节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15
第四节 罐区危险化学品一览表 16
第一节罐区系统工艺简介
一、装置区简介
成品罐区主要负责接收并储存煤气水分离来的焦油和中油、酚回收来的粗酚、低温甲醇洗来的石脑油以及原料甲醇,设置2个5000 m3油固定顶贮罐、2个5000 m3的焦油固定顶贮罐、2个2000 m3粗酚固定顶贮罐、2个2000m3石脑油内浮顶贮罐,2个800m3的甲醇内浮顶贮罐。自煤气水分离装置来的焦油和中油、自酚回收装置来的粗酚和自低温甲醇洗装置来的石脑油分别进入各自的贮罐贮存,需要时由泵经装车站外卖。
二、罐区系统过程控制
1、总控
储运系统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简称DCS)进行过程控制和检测, 各系统的主要工艺检测和控制变量都在DCS进行显示、调节、记录、报警并实现中央控制室的集中控制操作,各类数据信息可以进入中央控制室实时数据库,为生产总调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控制功能
操作人员通过DCS系统控制储运系统的电动阀、气动阀等阀门的菜单,实现阀门的开关及控制阀门的开度,阀门动作后,相应的开回讯或关回讯信号返回控制界面。经人工设定开关状态的仪表手动阀可实现DCS界面与现场流程的统一。此外,通过DCS系统还可以控制现场机泵的启停。
显示功能
DCS画面上可以显示储罐、机泵、阀门的运行状态及栈台的装卸状态,供操作人员监控。在现场操作人员控制实现设备的启停,并在DCS系统上显示。
数据记录
DCS系统设有设备动作记录,可以和操作记录相对照,防止设备误操作后导致各类事故发生。
报警功能
根据各参数设定DCS系统上下限,当实际数据超出限值时会发出声光报警并及时记录,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储罐液位控制
罐区均设置液位计,实时显示罐内物料的液位。DCS系统上设定了各个油罐的报警液位。这些报警液位包括:高位报警、高高位报警、低位报警、低低位报警。
3、机泵启停控制
罐区泵可以在DCS上实现手动控制或连锁启停。
4、流量控制
泵出口流量控制由回路FIC调节阀来控制,其测量点在调节阀前管路上。当泵出口管路流量大于(小于)设定值时,回路FIC调节阀关小(开大)以满足设定流量要求。保证平稳向装置供料以及装车的额定流量。
三、罐区系统开停车的安全措施
(一)装置开车前安全检查。
1) 生产系统开车,应事前全面检查并确认水、电、气(汽)符合开车要求。
2) 吹扫、气密、置换已合格,单体试车运转正常。
3) 消防系统试车,并运行正常,通讯联络正常。
4) 除仪表隔离阀和原设计需要关闭处,其他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5) 仪表运行处于完好状态。
6) 系统处于氮气保护状态。
7) 对所有安全保护、连锁装置是否处于灵敏可靠状态。
8) 开车前停止一切检修作业,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9)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本岗位操作法及 现场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和岗位合格证。
10)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11) 岗位防护设施、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12) 装置消防通道的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规范。
13) 在确认工艺、设备等各种条件具备后方可开车。
14) 操作人员着装、防护用品配置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15) 各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上墙。
16) 安全标志、提示牌、警示牌是否按规定配置。
a) 开工前,现场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有毒有害的废金属、设备、管线要有专人负责进行安全处理,以防后患。检修过的设备管道内部必须清扫干净,经过仔细检查后方可封闭,封闭要有检查记录和检修人员签字。
b) 按开工方案由生产负责人指挥全面检查系统开车的准备工作。
c) 开车前对通风、通讯、消防、梯子、平台、栏杆、照明等一切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d) 检修后的压力容器及储罐等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试压、试漏和气密性试验,传动设备单体试车安全装置调试复位。
e) 接受易燃易爆物料的密闭设备和管道,在接受物料前必须按工艺要求进行气体置换,按抽堵盲板流程图所规定的项目逐项抽堵盲板不能遗漏。生产负责人必须进行复查确认。
f) 接受物料时,应缓慢进行,注意排凝,防止冲击或水溅现象,接受蒸汽时要先预热、放水、逐渐升温升压。
g) 系统开车前,必须有明确的检修与生产交接程序和手续。由工程主管部门提请生产指挥中心组织相关单、部门进行生产开工前的安全确认。
h) 开工时,车间生产负责人按开工方案组织,由生产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各工序保持密切联系。
(二)、装置开车
1) 在确认工艺、设备、消防等各种条件具备后方可开车。
2) 开车过程中由调度加强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严格按开车方案的步骤进行操作。
3) 开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的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可能引发事故时应立即中止开车。
4) 操作人员按规定着装和佩戴防护用品进行操作。
(三)、装置停车安全措施
1) 正常停车时必须编制停车方案,并按停车方案中的规定程序进行停车。
2) 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按照车间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程序进行妥善处理,并向车间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3) 系统泄压时,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化学品的排放和散发,防止造成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事故。
4) 冬季停车后,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对蒸汽伴热管线、阀门、疏水器等易冻坏设备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检查确认现场消防设施、器材、防护用品完好。
6) 装置停车后加强现场巡检,对罐温、罐压进行特别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对现场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的地段或设备,必须围圈或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系统泄压要缓慢由高压降至低压 , 但压力不得降至零 , 更不能造成负压 , 一般要求系统内保持微正压。在未作好泄压前,不得拆动设备。
8) 降温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 , 需保证达到规定要求。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
9) 排净生产系统(设备、管道 ) 内储存的气、液、固体物料。如物料确实不能完全排净, 应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 ,不得随意放空或排入下水道 , 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10) 停车过程中,装置周围应杜绝一切点火源,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要随时作好记录。
11) 停车期间,加强车间各项制度管理,严格执行上、下班交接,详细说明情况,注意安全操作。
12) 系统卸压要缓慢由高压降至低压 , 但压力不得降至零 , 更不能造成负压 , 一般要求系统内保持微正压。在未作好卸压前,不得拆动设备。
13) 降温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 , 需保证达到规定要求。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
14) 排净生产系统(设备、管道 ) 内储存的气、液、固体物料。如物料确实不能完全排净, 应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 ,不得随意放空或排入下水道 , 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15) 停车过程中,装置周围应杜绝一切点火源,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要随时作好记录。
第二节:罐区系统安全操作
一、储罐罐安全操作
(一)收付前的准备
1) 接到切换指示时,要了解清楚切换的目的、罐号、品种、流量、温度和时间,同时考虑前后流程是否具备切换条件,有问题及时提出;
2) 无论哪方面提出切换,操作人员都要与调度和对方核实品种、切换前后去向和切换时间,具取得意见统一;
3) 与有关岗位联系,交待清楚油品名称、所用管线、切换时间和操作程序;
4) 检查有关设备、管线是否完好,按规定检测油罐的温度和尺数;
5) 油罐收付前应先切水、检尺、测温,并查看清楚记录,应一切都符合切换要求;
6) 对重质油品管线和储罐,应调整好加热器、伴热线;
7) 对刚检修或新投用的管线、储罐等设备,在投用前必须经车间主管设备的人员认可,并由班长和岗位操作员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投用。
8) 严禁在罐区内安装不防暴的电器、照明设备,如果施工,应采用36伏电压以下防暴灯,但不准在罐区内设开关设备。
9) 罐区防火墙应保持完整,管沟应与外界隔绝。
10) 储罐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每年冬夏应各检查一次,导电电阻不大于10欧姆。
11) 操作过程中,严禁皮肤直接接触物料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操作者应佩防护用具。
(二)油品收付切换及收付后的处理
1) 开关好有关阀门,开关阀门时原则上是先开后关,特殊情况下另行规定;
2) 物料开始输送应立即对管线阀门进行检查,防止跑冒事故和设备损坏;
3) 与收付油对方的负责生产的人员联系;
4) 输送物料中如发生压力、流量等参数异常变化,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报车间主管生产人员,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措施;
5) 储罐收付作业时,在液位接近安全限(上限、下限)前1小时,立即与负责生产人员联系,以便做好生产安排;
6) 按油品储存温度高低调节储罐伴热;开关好有关阀门并做好放压和伴热管线调节;
7)收付作业完后应及时检尺、测温、算量,如发现储量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并报车间主管生产人员;
8)与收付油对方和主管生产人员做好联系,做好操作记录。
(三)收付油事故的预防
A、接收物料过程中冒油事故的预防
1)接收物料作业前,对接收物料的储罐空容量准确计量,计算出可收油数量;
2)接收物料时,必须确保只有一个储罐在一个时间接收物料。
3)接收物料过程中,派专人定时巡检管线,严防法兰连接处、阀门盘根处渗漏油;
4)快到储罐安全收油高度时,应做好切换油罐准备工作,到安全收油高度时,及时切换储罐;
5)接收物料结束后,关闭管线阀门的同时,应及时打开管路泄压阀门,防止膨胀损坏管道阀门。
B、付油过程中跑冒油事故的预防
1)付油前检查油槽车是否卸净;
2)提醒油槽车司机检查放油阀门、底部排污阀是否关闭;
3)认真核对油槽车油罐容积与所提油容积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应变更付油体积数,防止冒油;
4)付油时,付油鹤管一定要插入到槽车底部规定位置,防止事故发生;
5)付油过程中,应有专人在槽车上观察液面高度,到安全收油高度时,应及时停止付油;
6)付油快要结束时,应部分关闭控制阀门,控制付油流速,以便到安全收油高度时,能迅速关闭阀门,停止付油。
C、防止静电放电事故的措施
1)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储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储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
2)向储罐、汽车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储罐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3)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应特别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油品输送速度。
4)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5)所有登上储罐和从事灌装作业的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上罐人员登罐前要徒手触摸无漆的储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二、装卸栈台安全操作
(一)汽车装卸安全操作
1)安全检查及准备操作
A、按照要求通知押运人员和司机把已戴好防火罩的槽车开进汽车装车区域。
B、指挥司机将槽车开进指定灌装台,并按规定位置停放好,车辆熄火、拉好手制动或挂档,拔下汽车钥匙,放到指定位置。
C、槽车在充装前,操作人员必须对槽车进行全面检查,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充装:
①槽车超期未作检查;
②安全防火、灭火装置及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规定;
③未判明装过何种介质,或罐内没有余压者(新车及检修后槽车除外);
④罐体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或附件有泄漏;
⑤司机或押运员无有效证件(槽车使用证、押运证、司机驾驶证);
⑥车辆无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和行驶证明;
⑦罐体与车辆之间的固定装置不牢靠或损坏。
⑧槽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
D、接好槽车的接地线。
E、核对装车品种和数量、根据充装数量核定槽车的充装容积或高度。
新槽车或检验后首次充装的槽车,充装前应检查证件是否齐全(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和行驶证明)。
2)装车注意事项
a) 装油高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得超装,高温季节要留有一定空容量,避免在运送过程中溢油。装油完毕后,稳油后才能提升鹤管,然后撤除静电接地线,适时清洗油罐沉积物,装运不同油品应按规定进行清洗。槽车清洗时必须按清洗的安全要求进行,以防发生中毒和爆炸事故。
b) 不准使用不带隔板的罐车运送油品,以防油品飞溅,加剧静电的产生。
c) 不准在罐区或罐装站作业场所修理或擦拭车辆。
d) 不准使用金属拖链。
e) 认真核对车号、油品品名、牌号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和铅封情况。及时采样、化验、计量,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按有关规定处理。
f) 遇有强雷雨天气时,应暂停装卸作业;
g)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严守岗位,防止跑油、溢油等事故;
h) 汽车罐车卸油,应静置15 min以上;
i) 汽车罐车装油作业前后,插入和提起鹤管均应静置2min以上,鹤管应轻提轻放。
j) 油罐汽车接地线的连接,应在油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
k) 汽车罐车装卸前和装卸后均应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取样、拆除接地线等作业;
l) 汽车罐车装卸应有防静电防溢油的联锁措施。静电接地线应接在罐车的专用接地端子板上,严禁接在装卸油口处;
m) 严禁喷溅式装卸油作业。装车鹤位应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0.2m处。装车初速度不宜大于1m/s,油品浸没鹤管后装车速度不应大于4.5m/s。
n) 汽车罐车装车不得超过安全高度。
o) 当采用金属管嘴或金属漏斗向金属油桶装油时,必须让它们保持良好的接触或连接,并可靠接地;
p) 装卸作业现场应设风向标,设立监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监督检查,制止“三违”作业。
q) 汽车槽车的载重量不得超过允许的满载总重
r) 装油前先接好接地线,并经常检查其完好情况和测试电阻是否符合防静电标准。
s) 油罐车尽量保持在满罐状态下运行,并做到整罐卸车。
t) 接地装置也不是万能的,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抢救措施。
u) 人身带电,操作人员在工作之前应首先去接触设置在安全区的金属接地装置,以消除人体电荷。必须穿着劳动保护服装和防静电鞋。
(二)火车装车安全操作
1)安全检查及准备操作
槽车在灌装前,操作人员必须对槽车进行全面检查,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充装;
a) 槽车超期未作检查;
b) 安全防火、灭火装置及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规定;
c) 未判明装过何种介质,或罐内没有余压者(新车及检修后槽车除外);
d) 罐体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或附件有泄漏;
e) 车辆无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和行驶证明;
f) 罐体与车辆之间的固定装置不牢靠或损坏;
g) 槽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
h) 接好槽车的接地线;
i) 根据充装数量核定槽车的充装容积或高度。
第四节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一、停水
1、冷却水全面中断是十分少见的,但由于误操作或冷却水总管破裂可能产生此类事故。冷却水事故,为了避免泵的损坏,除有备用冷却水源外,使用冷却水的泵应立即停车,不用冷却水的泵,除少数必要的外也应停车,自启动的泵应手动停车摘掉联锁。
2、一旦消防水中断,夏季不能给储罐喷淋,罐压很容易超高。应注意球罐压力上升情况,观察压力调节阀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果自动调节阀失灵,马上打到手动位置,当压力超出正常操作范围时,及时打开排放阀,给储罐泄压,直到操作压力为止。对于常压储罐夏季应注意观察罐顶呼吸阀是否好用,如果呼吸阀失灵,应拆除呼吸阀,以免收付料作业时,损坏储罐。
3、设有洗眼器的地方,主要用新鲜水,一旦新鲜水故障,应用干净桶装满饮用水备用。
二、停风
仪表风出现故障,停下来之后,首将各气动调节阀打到手动位置。对压力罐上的调节阀。打到手动位置之后,要观察罐压力情况,当压力超高时,打开排放阀,给储罐泄压。仪表风停时,栈台气动鹤管失去作用,保持当时状态,待仪表风正常后重新调整。
三、停汽
1、停蒸汽,水管线的伴热停汽之后,水能够打循环的一定要打循环,不能的一定要在水管线的适当位置找几处排放点,使管线内的水处流动状态,以免管线冻坏。一定要注意将蒸汽管线上的所有倒淋和排空打开,放净管线内存水,以免再启用蒸汽管线时,发生水击,同时防止冬季冻坏管线。冬夏季常需伴热的工艺管线失去伴热作用,能不启用的管线暂不启用,必须启用的可用人工方法加强管线的保温。
2、常压罐内的氮封系统停止使用。
四、停电
对于正在卸车的泵,如果停电,应停止卸车,停泵,关好泵的出入口阀。对于连续运转的自动泵应手动停车摘掉联锁。所有照明失灵,晚上巡检应带上防暴手电,以免发生意外伤亡事故。二次仪表及微机监控系统失去作用,此时操作人员应加强检查,现场的液位、压力、参数,确保生产安全。装车时停电,要严格控制,与罐区做好联系,以防装卸自启动时栈台出现问题。
以上的各种故障处理都是暂时的,若水、电、气长时间中断,储运装置全面停车。
五、可燃物大量泄漏处理
1、首先切断泄漏物料来源。
2、用蒸汽、水稀释,降低可燃气体和液体的浓度。
3、在现场设置警戒线、车辆禁止通行标志牌,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通行,并派人监护。
4、泄漏量大时,应用围堤围住然后装车外运。
5、少量泄漏时,应用桶接好运走。
6、漏在地面上的油用大量的水冲洗排入OS系统或用沙子清扫,把带油的沙子运走。
7、进入现场抢险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按规定着装,手机等必须关闭。
8、进入现场抢险的人员必须使用防暴工具。
9、备用灭火器材监护,同时派消防车到现场监护。
第五节 罐区危险化学品一览表
粗酚
理化性质及防救措施
名称
粗酚(主要成份为苯酚)
外观形状
浅黄色至粉红色液体
主要用途
可制酚醛树脂,油漆,染料等,还可加工提取其中的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等纯产品。用于进一步提取苯酚、甲酚和二甲酚,也可直接制取酚醛树脂、涂料、医药消毒剂、木材防腐剂、农药乳化剂、香料和炸药等。
理化性质
分子式
分子量
沸点 ℃
闪点 ℃
79℃
熔点 ℃
40.6℃
临界压力MPa
自燃点 ℃
临界温度 ℃
相对密度(水=1)
爆炸上限 %(V/V)
9.5%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下限 %(V/V)
1.3%
饱和蒸气压kPa
最大爆炸压力 MPa
溶解性
微溶于冷水,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危险性
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和损害肝、肾功能。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等,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等等,可致皮炎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环境影响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式防毒面罩(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泄漏防护
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火灾防护
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措施
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联合装置分布场所
酚回收装置
石脑油
理化性质及防救措施
名称
石脑油(粗汽油)
主要用途
主要为烷烃的C4~C12成分,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苯、甲苯、煤油、沥青等
理化性质
沸点 ℃
闪点 ℃
熔点 ℃
临界压力MPa
自燃点 ℃
临界温度 ℃
相对密度(水=1)
爆炸上限 %(V/V)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下限 %(V/V)
溶解性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
1、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3、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2、操作人运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4、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5、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6、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7、罐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8、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9、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0、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存储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
3、库温不宜超过30℃;
4、保持容器密封;
5、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6、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7、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8、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泄漏防护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火灾防护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防毒服
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切断火源;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5、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7、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8、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措施
1、消防人员必须穿防火防静电消防服;
2、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食入: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并就医。
联合装置分布场所
石脑油/甲醇回收系统
中油
理化性质及防救措施
名称
外观形状
主要用途
理化性质
分子式
分子量
沸点 ℃
闪点 ℃
熔点 ℃
临界压力MPa
自燃点 ℃
临界温度 ℃
相对密度(水=1)
爆炸上限 %(V/V)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下限 %(V/V)
饱和蒸气压kPa
最大爆炸压力 MPa
溶解性
危险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影响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
存储注意事项
泄漏防护
火灾防护
泄漏应急处理
灭火措施
急救措施
联合装置分布场所
煤气水分离
焦油
理化性质及防救措施
名称
焦油(煤焦油)
形状
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
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等芳烃,以及芳香族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含氮、含硫的杂环化合物等很多有机物。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理化性质
沸点 ℃
闪点 ℃
熔点 ℃
临界压力MPa
自燃点 ℃
临界温度 ℃
相对密度(水=1)
爆炸上限 %(V/V)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下限 %(V/V)
溶解性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式防毒面罩(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2、操作人运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4、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5、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6、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7、罐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8、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9、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0、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存储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
3、库温不宜超过30℃;
4、保持容器密封;
5、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6、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7、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8、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泄漏防护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火灾防护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防毒服
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切断火源;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5、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7、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8、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措施
1、消防人员必须穿防火防静电消防服;
2、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联合装置分布场所
煤气水分离;
甲醇
理化性质及防救措施
名称
甲醇
外形
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用途
甲醇用途广泛,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掺烧。甲醇和氨反应可以制造一甲胺。
理化性质
分子式
CH3OH
分子量
32
沸点 ℃
64.5℃
闪点 ℃
12.22℃
熔点 ℃
-97.8℃
临界压力MPa
自燃点 ℃
385℃
临界温度 ℃
相对密度(水=1)
爆炸上限 %(V/V)
36%
相对密度(空气=1)
爆炸下限 %(V/V)
6.7%
溶解性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
剧毒化工产品,直接接触或接触挥发物都可造成刺激粘膜,产生头疼、失眠、恶心、神志不清、失去知觉、消化和视力受损、甚至死亡。
易燃易爆。
健康危害
甲醇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其毒性。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而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酒中人饮用的最高限量为o.lg/Kg。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侵入途径
皮肤接触、呼吸、误饮
环境影响
甲醇很容易在水中生物降解,在淡水或咸水中会对水生物有严重的影响。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应采用NIOSH核准并提供的空气面罩
眼睛防护
防护面罩和防化护目镜。
身体防护
防化裤子和衣服
手防护
建议使用丁基和丁腈橡胶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
运输、储存、使用或装卸场地不得吸烟或有明火。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确保已装好适当的接地装置。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在完全封闭的器具中,避开点火装置和人的接触。储罐必须有接地、通风装置,并应有蒸汽散发控制。无水的甲醇在周围环境温度下对大多数金属都无腐蚀作用,但一般不建议长期储藏,这是由于退化的影响,以及随后污染的危险。
泄漏防护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火灾防护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防毒服
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切断火源;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4、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5、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6、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