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89328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融媒体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戴亚红 杨楠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全球治理中越来越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国际社会对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华文化兴趣与日俱增。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大国地位还不相称,文化走出去与经济走出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匹配。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们在推动浙东文化资源阳明思想海外传播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力图为融媒体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关键词:融媒体;中国文化“走出去”;阳明思想;海外传播引 言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逐步成为我国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集中体现。国际传播

2、往往肩负着为国发声、塑造国家形象、掌握话语权的任务。2015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作为当代新儒学的典范在当今社会愈发显示出它的宝贵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双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就应当不断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着力传播中国价值观念,让世界了解一个文

3、化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博大的中国。通过融媒体形式推动阳明思想海外传播,是中国典籍文化参与东西文明互鉴的积极尝试,对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双创”及国际化传播亦将具有诸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一、立足“5W”传播模式,探究中国文化传播困境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学说。其思想精髓在于,它既是一种认知哲学,还是一种生存哲学,更是一门实践哲学。在认知层面,阳明学强调“万事万物皆有心”,主张平等、客观地看待万事万物;在方法论上,阳明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张向内求心,倡导“为天地立心”;在实践层面,阳明学强调“知行合一”,主张格

4、物致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合共生”的精神内核。故阳明学是一门直指内心的显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以来,海外学界尤其以西方世界为首,在译介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之时,多选择孔孟之学,以致西方学界一度认为除四书、五经及道德经外,中国再无其他具有哲学价值的优秀思想作品。虽则阳明学说形成之际,欧洲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學术的接触与交流,大批来华传教士开始向欧洲介绍、翻译中国的文化典籍。然而,传教士为了便利在华开展传教事业,将目光转向中国的儒道学说寻求本土文化支持,论语道德经等因而成为译介的首选。阳明学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圣学”“心学”与“实学”的统一,有别于儒、佛、

5、道之学,因此并未进入明末以来西方研究者的视野。阳明学在欧美的影响收效甚微,直至二战前西方研究阳明学的论著依然稀少,连译本出版传播地美国的阳明学研究也是寥寥无几(Chan 1972: 55)。本文以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的“5W”模式为研究框架,考察当下阳明学国际传播的现状,力求较为系统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1948年,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文中首次提出“5W”传播模式,清晰地阐述了社会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五个基本构成要素:谁(Who)、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

6、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5W”传播模式示意图以下将从上述五个角度出发,简要说明阳明学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控制传播内容的实施主体,受到其所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阳明思想海外传播者较少,仅依靠高校少数汉学研究专家分散的研究,集中在学术圈。加之西方世界译介阳明思想经典之作传习录的第一人系美国传教士弗雷德里克古里奇亨克(Dr Frederick G. Henke),其出于传教目的的东西方思想比附式解读,使得西方接受视域中的中国阳明思想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比较浓厚的学色彩,如将“道”译为“Doctrine”(教义)、“天”译为“H

7、eaven”(天堂)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论。亨克在翻译过程中显然以传播基督教义为己任,将西方话语框架强加于阳明学。实则,中国文明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预设观念,“道”与“Doctrine”、“天”与“Heaven”的错配,极易导致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世界观形成一种“西化”的错觉,构建出一套披着中国思想外衣的西方阳明学说。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导致阳明学在西方受阻的一个明显问题在于传播媒介单一。目前,国学经典主要依靠外语译文的纸质书籍和文字模态对外传播如学术专著等,缺乏融媒体传播方式。当今世界已进入多媒介和多模态传播时代,视听觉媒介尤其盛行,尽管不可替代纸媒和文字,但已经挤占了纸媒和文

8、字的大部分空间。纸媒虽然不会消失,但在融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阳明学如果单凭纸媒与文字模态对外传播,必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阅读时空巨变的今天,阳明学因仍然通过单一的纸质媒介和文字模态对外传播丧失了众多喜欢利用多种媒介在网络空间进行多模态阅读的读者。同时,文字模态也会导致少年儿童对于阅读国学经典产生畏难情绪。纵观阳明学及其他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面向大众传播的意识还不充分,专家之学最终成为小圈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阳明学的译本尚未正式、大量进入西方普通民众中。现有译本产生的初衷基本立足于方便西方读者中的学者及学生了解更为全面地了解阳明学思想。但过于学术化

9、的传播内容并不符合非学术圈的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受众断层现象。如今一提起阳明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高深、艰涩、难学,离生活十万八千里。谁又能想到明清时代放下田间锄头、挑着粪桶担的农民,都在学阳明学,万花根源在良知。因此阳明学其实是大众文化,甚至是针对草根文化的一门浅显易懂的哲学。在中国从传统的小农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今天,世道与人心都在经历一场几千年来所未有的转变。世道的转移,人心的变易,呼唤着学术与文化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又只有通过它们自身不断的再创造以及与大众的密切结合方才能夠实现。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恢复阳明之学的通俗本质,赋予通俗形式以高雅价值,实现高雅与通俗的统一性

10、,实现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为紧迫,新的视野可以为阳明学西传带来新的局面。另一方面,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务实,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综上,不难看出,西方阳明学传播主体集中在高校学术圈、传播内容衍生自最初比附、传播媒介以纸质图书为主、面向学术圈的小众言说,凡此种种,阳明学传播的效度、广度、深度无疑会大打折扣。这无疑不符合我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海外传播预期与战略安排。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阳明故事,使阳明学散发出其应用的价值光辉,惠泽东西方文明互鉴,是浙江人参与

11、国家治理、国际治理,弘扬中国智慧的解题关键。二、打造融媒体文化传播载体,讲好阳明学故事阳明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活”在过去,高高在上,而在于它能以适合的方式“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当中。经典的意义并不体现在传说中,而活在贯通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形式”中。我们尝试用当代的方式赋予了“民族的”阳明文化被世界认识和接受的形式,让阳明文化在当下获得更广阔和深邃的生命力。长期以来,我国典籍典籍译介供给以深度翻译的纯文本为主,深度翻译的学术本质决定了读者主要是译语文化中的研究人员(王雪明、杨子,2012:103),所以即使许多西方读者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厚实的译本却让他们望而生畏。漫画在西方

12、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自发展伊始便吸引着诸多青少年的目光。课题组基于传习录多模态传播践行与推广,在全面研读阳明学经典著作传习录的基础上,团队历时300多天,打造电子图书心学智慧中英文双语漫画读本。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含近500幅漫画,同时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编辑方式,将传习录中较为艰深晦涩的心学思想通过生动活泼的全彩漫画形式进行创新解读,旨在改变纯文字传播模态,将言微义丰、含宏万汇的阳明思想通过漫画形象呈现。让心学走进大众,让大众走近阳明。这部以双语漫画读本呈现的传习录特点一在于,图像与文字共同组成漫画叙事的载体。在中英双语文字之余,文字仅作为图像的副本。如果把译作比作一道菜,那么作为食客

13、的读者在诸多作品中做选择,就好比是在看着菜单的菜名点菜:菜名对食客来说是菜品的符号,同理,译作体裁对读者而言亦是可感知的符号,影响着读者对译作的最初印象(黄广哲、朱琳 2018:85)。典籍漫画中,人物是最重要的视觉信息成分。团队在网上查询相关史料记载及图片,雕琢设计了王阳明及其门徒等人物形象。漫画中的王阳明身穿素色的宽大长衣,头戴四方平定斤,长须飘飘赋予了严肃圣人几分幽默与亲近。在创作中,本书也注重刻画人物神态及动作,助力文本解析。这一类例子不胜枚举,漫画中俯拾皆是。例如,子女向父母行礼以表示“孝”,君臣之间表示“忠”,朋友和睦相处以表示“信”,君王大爱百姓以表示“仁”。漫画风格相对简约易懂

14、却不幼稚,不仅适合初次接触国学的中国儿童和外国读者也适合忙里偷闲再次补充国学知识的成年人。漫画并未因其以先人艰涩的思想哲学为底本而过于拘谨枯燥,其他图像参与者,比如:其他人物、道具、背景等非动态物体和直观元素都考虑了外国读者的理解能力。全书的第二个特点在于漫画中所采用的分格镜头推进形式与外国读者经常看的父与子等漫画相对应。一页漫画分为三格,内容相接。整体图像不会因过于饱满使读者看的眼花缭乱,同时也巧妙的运用留白,给予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为多维、立体、快捷地推动阳明思想走近海外中低龄读者和青年读者,我们设计以王阳明为主要形象的影视脚本,定义文人墨客新的形象,围绕古代思想家的生平编写脚本,进行二次

15、创作。我们依托宁波市外事办、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等单位的公众号,打造独特的全彩中英双语阳明学文本,提供针对各不同读者群体的融媒体文本,公众号点击率日渐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海外阳明文化的知名度、拓展了阳明思想的受众群体。我们还推出阳明文化系列文创:日历明信片,文件夹,钥匙扣,阳明系列文房四宝良知笔、养心墨、至善纸、修心砚等。这些产品都有利于阳明文化的简化和卡通化,利于阳明文化传播。在这些产品的基础上,课题组也正在打造阳明IP、专属APP“心学智慧”等订制服务,涵盖漫画读本、故事绘本、听书专区、动画专栏等模块,为海内外心学爱好者提供与阳明文化有关的定制服务。通过“平面+立体”的传播方式和发展方式,

16、将二维平面形象和三维立体形象有机结合,以文字、色彩、声音等多维角度,全方位解读阳明文化,实现机制新、创意新、形式新。三、拓展阳明学传播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双传播讲好阳明故事,并不是简单重复再现阳明学,而是依托阳明学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阳明学的价值也在不同传播形态中融通共生。因此,团队以“传下去”与“走出去”想融合为核心理念,多线并举推广现有多模态阳明学中英文本,在十数个国家撒播阳明心学的种子。阳明学双语、漫画、影视剧本自推出以来,就以点线面逐步推进、在国内外同步推广阳明文化。尝试用当代的方式赋予阳明文化以新生。读本和绘本跟随团队成员一起,走进国内

17、的双语幼儿园、中小学课堂,培养广大青少年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出国访学教师带着漫画读本赴韩国、英国诺丁汉和罗马尼亚、泰国等地交流、传播。赴瑞典等地的交换生也纷纷成为阳明文化使者,在当地举办中国文化日等活动,讲述心学故事。读本不仅在国内留学生群体中使用,还在黑山大学孔子学院、科罗拉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等6所孔子学院作为教材使用,得到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的师生表示,书中漫画插图的形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课堂中继续通过漫画读本与圣贤对话。同时,宁波地区高

18、层次人才和高校交换生也带着漫画读本分赴韩国、英国和罗马尼亚等十多个国家进行交流,举办中国文化日,讲述心学故事,努力成为优质的阳明文化传播使者。团队的实践成果丰富了阳明学传播媒介、扩大了受众群体,得到多方权威专家和机构的认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高度赞赏这一成果,认为“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以本科生为核心成员的团队所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雙语漫画读本。英文译本为当今学术界权威版本,所配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轻松活泼。此作品是向世界讲好国学故事的积极探索,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

19、授、国际著名汉学家安乐哲认为“此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编辑方式,将传习录中较为艰深晦涩的心学思想通过生动活泼的全彩漫画形式进行创新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领读者认识和感悟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从而了解心学思想的精髓。这是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尝试。”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译学馆馆长许均老师评价此书是探索传统文化传播新型模式、扩大读者群的一次有效尝试,对中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颇有借鉴意义。中国外文局、孔子研究院等亦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作品体现的是青年学子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当,对于推动新儒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2019年11月7日-27日,“一带一路”

20、国家的近60位新闻官员和媒体从业人员基础汉语教学环节聚焦融媒体形态的阳明学双语文本,课程反响热烈。目前,团队打造多模态阳明学双语文本得到美国驻成都及武汉总领馆、湖南省外事办等外事、外交部门的大力推荐,同时也获得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结 语安乐哲教授有言,对文明的最好维护,是认识它,了解他。走进阳明思想、解读阳明思想,此谓传承;对外译介,此谓传播,而外语人在这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必当守护初心,一为传承,一为传播。阳明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活”在过去,高高在上,而在于它能以合适的方式“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中。经典的意义并不体现在传说中,而活在贯通时间与空间

21、的不同“形式”中。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场书斋里的文字游戏,而是一份家国情怀、一份文化自信、一份责任担当,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技能。参考文献1 Chan, Wing-tsit. Wang Yang-ming: Western Studies and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J.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1972,22(1): 75-922 陈荣捷.欧美的阳明学J.华国学译.外国问题研究,1981(3):99-1073 刘孔喜、许明武.传习录英译史与阳明学西传.J中国翻译,2018(4):28-35.4 王雪明、杨子.典籍英译中深度翻译的类型与功能以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为例J.中国翻译,2012(3):103-1085 王宇.亨克与王阳明的西传N.浙江日报,2017-01-0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