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89325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张慧 宋志超【摘要】“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效方式,目的是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式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更好地与“课程思政建设”结合起来,探索积极有效的实施体系和有效方法对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高校在服务中育人、育人中服务的长效机制都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关键词】课程思政 青马工程 机制体系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教育培训、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

3、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二、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办学应始终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想,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当前,高校办学面临着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了的教育对象,面临着各类思想观念交锋、多元思潮文化碰撞的挑战,这既给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冲击。学生的思想是可变和可塑的,他们除了在学校中接受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会受到社会各类

4、非主流舆论和形形色色价值观的影响。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領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高校力、学是分专业的,专业是建立在学科分类和课程开设的基础上的,故而“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学科都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塑造和价值观教育职能,应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既具有个人的小德,也具有国家、社会的大德,树立价值观自信,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概况及培养模式学院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教育培训、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是学院的大学生骨干群体,包括学院品学兼优的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骨干、学生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培养模式是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活动创办、对外交

6、流、课题研究、培养机制等六个方面,完善和有针对性的调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四、如何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更好地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一)丰富理论课程类型,夯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基础由单一的思政课程知识讲座拓展为多样化的理论课程教学,增加专业建设的相关课程,把各院(系)特色“课程思政”暨第二课堂品牌建设项目纳入理论课程学习,建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三类课堂即“思政课堂”、“专业素养课堂”、“社会知识课堂”教学体系。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青年马

7、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辅导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大学生骨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宣讲团,开展“校园巡讲、网络巡讲”理论教育活动,改变理论课程的机械化、灌输化教学模式,探索引人入胜,境界高、接地气、有真情、不说教的“化境,课堂,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课堂成为有真情、有真心、有真知、有真招的思政教育课堂。(二)拓展实践锻炼阵地,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阵地建设把主题团日活动、专业实践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志愿服务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基层团支部、各班级和专业方向上,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践锻炼阵地。以“

8、新青年下乡”活动为载体和依托,积极实施“三对接、三融入”的实践对接模式,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践锻炼纳入“新青年下乡”当中去,把单一的理论课从校园搬到农村、从课堂搬到乡间,让高校学生在脚踩大地、扎根人民的鲜活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锻炼出过硬本领,同时让基层群众得到实惠、基层阵地得到巩固,真正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有风景的课堂,创新的课堂,为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提供重要遵循。(三)注重活动创办的内容,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思政活力由团委组织和策划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各院(系)三方共同联动的组织培养模式。结合学院每

9、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扩展主题活动内容,组织和策划符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活动形式和艺术表演,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在创办活动中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才能。结合各分院系专业特色创力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更加的灵活、有活力,发挥青马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推进课程思政的专业特色。从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思政力量,建设培养的长效机制。(四)组织针对性的对外交流,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联动机制有效开展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对接,把思政教师队伍纳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10、工程”对外交流的范畴中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提升思政教师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共赢的良性互动。利用高校团学工作的联动合作机制,创造性的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参与校际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交流学习过程中探索和发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隐性基因,在提高对外交往能力的同时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与共赢。(五)建立教学共促的课题研究模式,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多元益助充分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教师团队力量,积极

11、动员和引导教师和学员参与人文社科类、创新创业和竞赛等的课题申报,将专业能力素养、综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的各个环节。结合全国、省、市每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创业班组,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国家创新教育战略的发展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让学员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高层次高水准的课程思政特色品牌。(六)探索

12、培养长效机制,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质量整合资源,联合培养,建立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团委、各院(系)五级联合培养机制,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推优人党工作;理论实践,结合评分,实行考核制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各院(系)进行综合考评,并由讲师团评定等次;融入激动政策,跟踪培养。融入激励机制;做好考核激励是增强大学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院,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的专项档案,记录学生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的所有学习和工作以及实践情况,对学员进行标准量

13、化考核,将之作为奖学金、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内容,并在选拔推荐人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等时,将之纳入重要的考核内容。二是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教师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课程培养要求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评价中,提高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融入价值引领;通过讲师团老师对学员实践的指导和服务,使学生感知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院学习的乐趣,凸显他们的主体性,并促进学员们在实践中得到多种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各方面对他们的鼓励和评价,使他们感知到为社会、为群众服务所付出的价值,让课程思政的辐射范围更为广阔。五、两者相结合路径研究的实施意义及重要作用关于青少年和共青

14、团工作论述摘编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其中在第一项措施“青年思想道德”中就包含了“青马工程”相关内容和要求即:“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2018年共青团中央在共青团2018年工作要点中第一部分第四条也提出要求深化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全国、省级省级以下三级实施,每年培养不少于20万人。”这两个重要的文件说明“青马工程”品牌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15、的需要。如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课程思政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更好的相结合的实施路径,深人剖析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模式中理论课程模块迫切面对的具体问题及成因,发挥“课程思政”和“青年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两个载体的上下联动和内外兼修,让高校思政工作真正做到接地气、有活力,更好地培养出一批敢担当、有作为、有思想的青年群体,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性地提出多样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育人新模式,丰富和夯实课程思政和“青马工程”的育人成效,实现资源共享和精准对接,构建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高层低就的格局,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发挥“课程思

16、政”全员、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阵地作用的时代课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1王烨.探析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理论与实践融合J.现代交际,2016(07).2张宇驰.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青马工程”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8(04).3陈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0(02)。4周利方,沈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与途径拓展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 (06).基金项目:2019年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S19010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