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微课资源共享研究 侯贤兵周洁【摘 要】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学资源的开发不断趋于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丰富着在线学习平台,完善着网络教学环境。微课作为制作入门相对较低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得到迅速普及,该文以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背景,对在微课资源的共享过程中遇到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和流媒体传输过程中缺失插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关键字】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微课;数字化;资源共享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的粉笔加黑板、屏幕加投影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被新型数字化教学形式冲击。我国社会信
2、息化不断纵向深化、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愈加迫切,学习理念和方法发生着深刻变革。一、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建网、建库、建队”的号召,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三通两平台”、世界大学城等随之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上的革命,适合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建成,为我们实现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知识)教学模式成为现实。诚然,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资源的载体,与数字教学资源是相辅相成的,脱离了资源的平台就是一个空壳。2003年4月,教育部提出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的要
3、求,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历经十余年至今已建成上万余门课程,极大丰富了高校教学资源内涵;2006年11月,教育部提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面对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重基础设施而轻软件资源”、“建设重复浪费”“应用面窄”等问题,2010年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2011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全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并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科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我
4、校以申报自治区精品课程为契机,于2008年启动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不断丰富扩充多形式的教学资源。至今,已建成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6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共计31门精品课程;总访问量达40余万人次;用于承载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器存储共计10TB。通过对每门课程的点击率统计可以发现,开发了特色教学资源的课程更容易受到学习者青睐。例如,开发了Flash仿真动画、汉维专业术语释义和全套习题集及答案解析的建筑结构课程以26307人次的总访问量成为点击率最高的课程。2014年,在建筑力学工程量清单计价电工基本知识及技能三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次开发了微课资源。建筑力学课程以46
5、78人次的访问量在月均访问量中排名第一。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易传播,且制作方法相对较简单的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形式,为课程建设注入新活力。二、 微课资源的研究情况关于微课的话题是随着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而兴起的。微课(Micro-lecture) 最早源于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rsity of Noahem Iowa) Mc Grew LeR A 教授所提出的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 以及 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 Kee T P 提出的1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 1。我
6、国微课的发展始于2011年胡铁生发表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直至2013年,关于微课的研究才逐渐兴起,并呈不断增长的研究趋势。近三年,微课凭借其微型化、便携化、碎片化等更为符合移动学习需求的特征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知网上,与微课相关的文献共计4432篇。通过观察对比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数量,见图1、2,根据刘建设等人“学术论文代表了研究的广度,学位论文数代表了研究的深度”的观点可以看出,现今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深度未及理想。利用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分析功能通过对“微课”进行热点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自20122015年期间有关微课的研究热点分布
7、表。可见,研究者更多的是将微课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将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见图3。三、 微课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014年,我校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等3门课程的开发建设中,首次引入了微课,这些微课资源是由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线教师,使用PPT课件(PowerPoint)、录屏软件(Screencast-O-Matic、CyberLink YouCam、屏幕录像专家)和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Cool Edit)、其他辅助软件(思维导图、Snap、几何画板、SmoothDraw)等制作而成的。经不断尝试,我们更倾
8、向于使用同时具备了录制和编辑视频功能的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Camtasia Studio是TechSmith旗下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像软件,同时包含Camtasia 录像器、Camtasia Studio(编辑器)、Camtasia 菜单制作器、Camtasia 剧场、Camtasia 播放器和Screencast的内置功能。微课最终以MP4格式渲染导出,再由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转码,最终上传至服务器。在学习者访问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播放不畅、无法播放等现象。经分析,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浏览器不兼容和浏览器缺失所需插件。(一)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不同厂商开发的浏览器
9、不同,例如Internet Explorer、Safari、Mozilla Firefox、Chrome等,或者同一厂商浏览器的版本不同,例如IE6、IE7,浏览器内核不同,对CSS的解析认识也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生成的页面效果也不同。2014年9月,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发布了HTML5规范,相较之前的标记语言,HTML5开放性和兼容性更好。目前,主流的浏览器厂商,如Chrome、Opera、Firefox、Inter Explorer等,均支持HTML5标准2,这为微课资源在跨浏览器传输方面提供了便利。但是,即使开发设计人员已经严格遵照了规
10、范的HTML及CSS代码书写原则,仍然无法避免信息错乱、播放不畅,甚至无法正常访问资源等问题。为了能够同时兼容不同的浏览器,实现在不同的浏览器中能够得到一个与预期效果相同的显示效果,开发者大多采用CSS Hack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各个浏览器的私有属性甚至是浏览器漏洞,针对不同的浏览器它们专用的CSS样式,比如IE6能识别下划线“_”和星号“*”,IE7能识别星号“*”,但不能识别下划线“_”,而Firefox两个都不能识别。该方法有悖于W3C标准要求的通用性原则,并且还可能引起其他新的错误,使页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需谨慎使用。(二)浏览器与插件问题及解决办法尽管一个微
11、课资源可能包含多种形式的元素,例如:思维导图、概念图及一般图片素材,PPT等课件素材,解说、配乐等音频素材,演示等视频素材,教师还可以考虑是否采用以画中画形式进行讲解等画面,而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元素有机整合的过程。最终,微课是以MP4等视频格式生成并转换成适于网络传播的格式。从技术层面上看,微课本身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微课制作的最后一步是将其压缩生成视频,最终将微课转码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共享,这个过程涉及到流媒体技术。流媒体(StreamingMedia)是一种以音、视频数据流的方式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的技术3。具有跨平台优势的HTML5规范提供了多个API(Application P
12、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音频和视频标签可以直接播放 Web 视频和音频而无需借助第三方工具。只要开发者在页面上放置和元素,只需要一小段的代码就能够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利用和支持的属性如 autoplay、controls、preload 等4,即可对视频音乐的播放进行控制。但是Flash Player 普及已久,技术发展相对HTML5 成熟许多,其地位在短期内无法动摇,因此想要正常访问微课资源,还需要在PC客户端安装相应的插件,例如:SWF格式的视频资源需要客户端安装Shockwave或Adobe Flash Player插件;访问RM视频影像格式和RA的音
13、频格式的资源,客户端需要安装 Real Player 播放器;ASF文件需要Microsoft Media Player播放器,以确保资源的正常播放。四、结束语微课已然成为现今流行的教学资源形式,大多微课开发者凭借自己的热情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摸索,但是始终没有统一技术指标作为参考,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也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作为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指导和配合一线教师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在如何使学习者无障碍的访问资源,并使资源能好的适应移动学习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张中兴. 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06:586-589.2 黄雄.基于 HTML5 的视频音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3 齐丽君,阿迪雅. 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2015,08:100-102.4 郑培纯. 基于HTML5的多媒体播放网站D.吉林大学,2014.5周洁,侯贤兵.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5,06:53-55+58.基金项目:2013年新疆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新疆建设类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与利用对策研究”(XJEDY2013S5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