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 宋璟【摘 要】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内涵和意义分析出中原和中原文化的内涵和地位得出中原文化是建设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滥觞的结论;其次,对继承与发展关系解读,得出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的结论;最后,分别从传承创新中原文化,对建设中原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一系列具体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关键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原文化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
2、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承与创新中原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升了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品位,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了长久发展的文化支撑,同时也提升了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对华夏文明在新的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应当把握关键的突破点与着力点,让中原文化更加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一、中原文化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滥觞(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内涵华夏历史文明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华夏历史文明传承
3、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中原经济区有别于其他经济区的显著特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支撑,挖掘中原文化资源,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是全国性的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承担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是要依托中原文化优势资源,挖掘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大文章,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4、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全国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从而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发展,培育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中原风貌的现代文化,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二)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划时代意义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颁布,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发展整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是中原经济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赋予河南的重大文化使命,是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2011年10月7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郑
5、州大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正式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还提出建设洛阳等国家区域中心城市。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鄭州大都
6、市区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洛阳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支持安阳、商丘、南阳、长治、聊城、蚌埠、阜阳等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地区基本形成中部崛起的“中原平台”。中原城市群要努力形成“两圈、双核、四带、一个三角”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的整体格局。(三)中原的阐释、作为地域一词的“中原”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一直到东汉,指称这一地区常用的词是中国、中土、土中、豫州和中州,直到三国特别是西晋以后,由于南北分裂形成南迁士人的故土情结,中原一词才在文献中广泛地使用。“中原”作为一个区域地理和历史地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中原。一是指以河南为主体
7、,包括河北、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湖北北部和山东、安徽西部各一部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尚书禹贡记述了大禹划分九州的传说,这九州是: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关于豫州的方位,禹贡云:“荆、河惟豫州。”(荆即荆山,北至黄河) 吕氏春秋云:“河(指黄河)、汉(指汉水)之间为豫州。由此可见,豫州处河、汉之间,乃中原之地,因居于九州之中,故又称“中州”,因大部分地区处于黄河之南,故称“河南”,素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称。史料可证,郡县制自汉武帝以后方真正确立,
8、而东汉时始有明确的“北州”、“东州”、“中州”、“西州”、“南州”的称呼。依据战国习称、参照两汉政区划分、结合汉晋文化归属,可以对中州即中原的四界作出大致界定: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界沔水-淮河一线,东达泰山-泗水一线,即以今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包括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湖北北部、陕西东部部分地区。二是指整个中国。由于中原多为历代建都之所,从而赋予了中原以强烈的政治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国家的象征,如“问鼎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表征。特别是随着中国历史上几次南北分裂,最突出的是蜀汉、东晋、南朝和南宋时,由中原南迁的士人形成了
9、浓厚的“中原情结”,中原的意义和家国故土联结在一起。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就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说。西晋末年,“中原板荡,衣冠南迁”; 东晋和南朝时期,文献中频繁出现 “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中原向化”、“中原无所请命”等词语,显现出南渡士人浓厚的中原情结。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语,表达出诗人对中原故土的强烈向往之情。中原在上述这些南渡中原士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故国、故土,也是他们心萦梦绕的精神家园。狭义的中原。一是指以洛阳为中
10、心的河洛地区,核心地域为嵩山脚下的伊洛河流域的豫西地区,地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北临黄河,西接秦岭和关中平原,东达豫东大平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夏、商、周等九朝的京畿之所。远古统治者往往择“天下之中”而建都立国,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篇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历史上我国之所以称“中国”,就与“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传统思想分不开。所以,周朝居于西鄙,武王在灭商之后就想移都于天下之中的伊洛一带。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成王初年的何尊铭文记载的就是武王计划建都于“中国”的事:“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尚书梓材: “皇天既付中
11、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这里所说的“中国”指的都是以洛邑为中心的殷商故地。史记封禅书载: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夏、商、周三代把河洛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区域,正是基于河洛地区是天下之中的认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在远古时代就是西部黄土高原文化圈和东部黄淮平原文化圈相互交融的走廊,也是南北中国各族相互交汇融合的枢纽。它不仅成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四方文化交争碰撞、最早走向文明的地区。因此,有史以来长期被视为天下之中心。二是指河南。周礼职方氏和尔雅载: “河南曰豫州。”当时的河南已经相当于今天的河南了。于省吾先生认为,称河南为中原的由来,源于周公以土圭
12、测日影、定地中于阳城: “成王迁都洛邑,洛邑接近阳城,故称之为土中,引而伸之,这也是后世称河南地区为中州或中原的由来。”史书普遍记载,中原地区古称“华”或“夏”,或连称“华夏”,而中原以外称为四夷,即南蛮、西戎、北狄、东夷。华夏原指中原地区,后指代整个中国,遂为中国的古称。(四)中原文化的涵义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指中原地域内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总称,主要包括千百年来形成的遗物遗迹、经济形态、典章制度、思想学术、生
13、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人文精神、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礼仪,等等。(五)中原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的核心与主体1.史前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缩影。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出土的酿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
14、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所以说河南史前文化的代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构成了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三个重要阶段,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缩影。2.儒、道、法、墨奠定了中华哲学的基石。春秋战国是中华哲学初期,儒道法墨及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百家争鸣。诸子文化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15、代表了中国的思想与理念。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长期生活与活动在河南,道德经就是在河南写的。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是河南人。总的來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
16、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方许多杰出人物如伏尔泰、狄德罗、托尔斯泰、布莱希特都曾受到道德经的影响。托尔斯泰直至暮年还在阅读道德经,他说孔子、孟子对他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3.皇帝新郑建都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发端。黄帝新郑建都成为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发端,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为华夏文明打上了大一统、集权制的国家文化标记。4.人文始祖、姓氏家族成为中华一统的维系网络。周武王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子法,姓氏学院构成了先秦儒家父子君臣等级伦理的社会基础。姓氏文化体现了民族和文化的根源,代表中原文化的根文化特征。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
17、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我们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智富时代2019年5期智富时代的其它文章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基于逻辑法的航迹起始算法研究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关于国际双重征税的弊端研究船舶推进器的发展与展望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