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87201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家国同构背景下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分析 摘 要:口述历史作为采集历史细节的重要渠道,为众多史料文字进行细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口述资料的详细程度又在极大的程度上提供了甄选和辨别真伪的机会。女性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因其自身的生产生活场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人而异的人生际遇也因此成为女性口述历史的丰富多样之处。第一代屯垦女性处于家国同构的时代背景下,口述历史的内容、表述方式、建构方式都有其独特性。身份角色的多样性也有别于历史上的其他人物。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成为这一时期女性身份角色转变的典型标志,但作为家庭中生育和养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第一代屯垦女性还承担着文化濡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关键词:第一

2、代屯垦女性;身份角色多样性;文化传承性别角色的研究自科学心理学的出现就成为众多心理学家热衷的话题。性别角色通常指一定的文化氛围下,大众所期待和认可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包括女性和男性应该具有的情感和心理特征。传统性别角色的观念认为男性和女性各自具有一套符合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的明显行为系统,并认为男性应该拥有明显的男性特质,女性拥有女性特质。在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一文中,赵东玉认为,先天存在的生物性别不是性别角色的唯一决定因素,但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建构却无法忽视生理性别这一前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的属性都是生理遗传,体现在性别角色上,可以理解为是生理差异的体现。但随着时代

3、的发展,非生理性考量也成为打破性别角色固化的重要因素。郑杭生在社会学新修中认为,性别角色的概念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的理论关系密切,前者源于后者。性别角色是社会针对生理性别不同的人群所规定的可以确认其地位与身份的一整套义务、权利的行为模式与表现模式。性别角色通常作为社会对于特定性别应具有的行为模式的规范。对于个体来说,性别角色的形成既有生理的遺传影响,又为后天的习得所决定。文化多样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都使得性别角色,尤其是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成为今天女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女性平权意识增强时期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一个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屯垦女性的口述资料的搜集

4、与整理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关于居住在新疆石河子市的第一代屯垦女性的访谈为主要素材,深入探讨在家国同构的时代背景下,背井离乡,远赴边关的这一女性群体在漫长的人生中所经历的身份的嬗变、角色的倍增以及文化载体的身份。在口述资料的选取上注重个体话语权的表达,力图从人性关怀和学理的双重角度深度挖掘第一代屯垦女性文化载体身份与文化传承的功能。1 第一代屯垦女性生育角色内涵及其延伸1.1 母亲身份的强化及屯垦生育文化的形成人类社会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繁衍后代和延续文明为主题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文化规范,这是人类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生育文化的形成无不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的

5、制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育文化一些部分并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百善孝为先、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不仅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导,也是中国生育文化功利性机制的重要表现。具体到第一代屯垦女性的人生际遇,生育后代虽非她们只身入疆的首要目的,但人丁繁衍与家国情怀的有效联系却在事实上构成屯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初期,总人口仅为17.5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仅占24.6%。人口少、性别比例失衡的严峻局势使得人口增值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多生多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人口质量的要求也使得优生优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医疗卫生条件尤其是妇产技术的落后的现状促使许多军垦母亲选择在医

6、院或者找连队卫生员生育第一胎子女。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军垦后代的出生都是由连队卫生员接生。在对张的访谈中发现,在待产妇女及产后妇女的护理与照顾上,通常政策上会予以照顾,如对待产者避免安排较重体力劳动,对产妇予以产假等。母亲身份因其孕育生命的角色与边疆建设的新希望融合在一起,也使得“母亲”这一名词更符号化和具有象征意义。“戈壁母亲”作为文化符号和身份标志被第一代屯垦女性广泛认可的事实不仅是主流话语强化的结果,也是她们作为个体对母亲这一身份的认同。性别偏好作为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既往文化在当下的反映,同时也受到上层建筑的引导和影响。第一代屯垦女性的性别偏好虽因个体成长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性表现,但

7、在两性的身体界限较为模糊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生男继承香火的观念被极大弱化。这也与新疆具有的移民社会特征有关,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化对于个性的束缚,也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体系。1.2 养育与文化濡化的双重职能就人类社会化的历程来说,家庭不仅具备繁衍生息的功能,也是让人类生理身体不断成熟、行为习惯逐渐合乎社会规范的场所。养育就是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文化及生存技艺代代传递的过程。家国同构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庭养育不局限于私人领域。人口不足、劳动力缺乏等客观现实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造就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争夺劳动时间的困境。双职工家庭对于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困难程度也因人而异。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

8、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穿戴方面的节省与循环使用成为社会所倡导的良好风尚;饮食方面以母乳喂养为主,若母乳较少,则辅以米粥面汤等。为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女性通常承担教养子女、操持家务的工作。据张的回忆,白天下地挣工分、晚上灯下缝缝补补到半夜,加上孩子多,处理拌嘴斗气也让人焦头烂额。也有家庭经济宽裕的可以雇人看孩子,价格每月12元15元不等;也有能力尚可的把远在家乡的父母接来,一同抚养孩子。隔代抚养为这一时期家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据宋玉兰的回忆,大儿子由婆婆帮着养大,二儿子是娘家母亲带大的,而三儿子又是两位老人共同带着的。因为有老人的帮忙,家庭工作的冲突和压力都少了很

9、多。虽有他人帮扶,但孩子成长中的一应问题还需母亲费心操持。尤其处于哺乳期的孩子,每日的喂养工作得由母亲亲自完成。工作、孩子两头跑时常使第一代兵团女性备受手忙脚乱之苦。艰苦的生活环境不仅磨砺了父母的品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濡化在人类精神和文化传承中具有日常化和连续性特征,对于人类将自身文化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起着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作用,对人类完成社会化进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长者通过言传身教来教化子女,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双方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都引导和规范着子女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处理与世界的关系,还是对生活经验的习得,第一代屯垦女性因其母亲的身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

10、色。女性记忆内容的日常化、碎片化不仅为经验传递提供了更生动形象的说明,更在形成和建构兵团历史、兵团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个体作用。口述历史与生活化、常态化的家庭教育共同构成对屯垦历史的光辉记忆、对群体叙事的遥相呼应、对兵团文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屯垦社会大多由移民构成,双故乡的心理认同事实上也在促进地域文化的不断融合,也进一步强化了屯垦女性在家国同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连接作用。屯垦戍边、建设祖国成为屯垦人世世代代践行的价值标准。2 第一代屯垦女性性别角色的多样化分析2.1 性别角色的重叠与冲突:职工、母亲、妻子、女儿女性主义人类学认为,文化将女性角色局限于生儿育女,正是女性的附属地位所形成的社会

11、基础。恩格斯也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私有制的出现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社会差别。在此基础上,父权制开始产生和发展,而女性的活动场所也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即家庭内部。相应的,男性的工作价值往往被社会认可,女性在生育及家务上的贡献往往被忽视。中国的社会性别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妇女解放,这也是中国妇女解放史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不可分割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百业待兴、一穷二白的处境迫切需要各阶层、各群体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投入到西部建设的第一代屯垦女性的首要身份便是建设者,她们以职工的身份出现在荒漠戈壁上。同时,在报效祖国、奉献青春的主旋

12、律下,青年女性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的希望和奋斗目标,涌现出一位位先进劳动模范及进步标兵,如拖拉机能手金茂芳等。作为第一代屯垦女性,身份角色的变化与要求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身份角色的冲突体现在控制好家庭生活的丰俭的情况下还需要第一代屯垦女性协调好在家庭、工作中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同时,在家国同构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劳动力的缺乏,这一时期岗位的流动性高与身兼多职成为普遍现象。经常变动的工作环境不仅带来适应难度的提高,也影响着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及时性、有效性。女性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数来自身份角色的冲突。正如随军家属身份的王所说:“我老伴经常出差,所以家里家外都是我一个人在管,

13、管孩子、管老人,还得打算一家人的开销,没办法条件苦啊,我那老伴甩手掌柜当久了,退休了也万事不上心,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现在小孙子也我一人帮孩子看着,得亏我退休了,不然命都没了。”“铁姑娘”“戈壁母亲”既是第一代屯垦女性的标签,也是这一时期女性身份角色多样性的表达。2.2 口述历史中性别角色的重构与时代内涵作为逐渐被象征化、符号化的一个特殊群体,第一代屯垦女性在口述个体记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主流价值导向所影响。在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中发现,忆苦思甜虽然作为一种叙述范式而存在,但究其个体的人生经历而言,自我认同的实现也伴随着口述历史的不断强化。对一生的回顾中女性记忆的日常化特征往往伴随更为细致感

14、性的私人情感。由于身份角色的多样性,冲突发生时的平衡与取舍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成全和放弃。因此,访谈中也发现,在对身份角色的认同上,在不同的往事叙述中往往呈现不同的价值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口述历史在叙事上存在的重构的事实,如角色重置的“铁姑娘”“英雄母亲”“戈壁母亲”等。第一代屯垦女性拥有的诸多标签,不仅是她们身份角色的标志,也是国家和人民对于她们的付出与奉献的认可。作为屯垦戍边的重要力量,第一代屯墾女性生儿育女、筑城戍边的精神不仅是子女后代的榜样,也是新时期建设边疆的行动指南,是弘扬屯垦戍边精神的重要载体。3 结语文化具有连续性的功能,不仅重塑过去,也影响着当下的实践。第一代屯垦女性在

15、生产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选择与生活观念不仅成为边疆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养儿育女、家庭教育中不断深化,成为家国情感的重要内容。通过口述历史,对于第一代屯垦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多样性的研究与分析,不仅是深入研究女性在家国同构时代背景下个体价值的实现,也是对于这一群体所作贡献的肯定与认同。第一代屯垦女性所面临的性别角色的多样化,既有其时代内涵,也是这一群体人生价值与国家利益有机统一的体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扎根于祖国西部,勤勉于基层各群众间的各民族干部中也不乏女性的身影,今天她们所面临的身份角色的冲突与多变和历史上如出一辙,工作、家庭中因时间、精力的冲突与不足而产生的痛苦、困扰,个体价值与时代价

16、值的统一与对接是她们共同面对的话题。生产经验的积累与传递、精神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构成她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她们的人生与第一代屯垦女性一道成为家国同构时代背景下祖国西北疆域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 陶勇.湘鲁女兵在新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2 卢一萍.八千湘女上天山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3 公丕才.边地母亲:五万进疆女兵的婚姻纪实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4 荣维木.关于口述历史研究中的概念界定中国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 刘云.新疆军垦女性的伟大历史性贡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