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385481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 朱瑾 洪天娇摘 要: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校区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积淀所在,但环境设施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通过对东华大学老校区延安路校区场地和学生的调研观测,对老校区的景观更新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微更新”理念运用于老校区景观更新的必要性,并从微观层面寻求对校园景观更新的新契机。关键词:微更新;老校区;景观设计1 现状分析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进行合并和自身等级的提升,高校原有设施不能满足教学扩张的要求,扩招带来了新校园的教学热潮,同时转移了师生对老校区的注意力,老校区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师生现有需求,故多采用“粗放型”

2、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1如何在校园景观中突出文化特色同时又延续老校区的传统肌理,本文基于微更新視角探究东华大学老校区景观更新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内容,以解决该问题。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地处上海市长宁区,校园整体格局完整,属于典型的老校区,随着时间更迭,问题逐渐显现。以下是更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一,校园处市中心,向外扩张十分困难,对现有空间梳理十分有必要。第二,技术革新,校内车流量和人流量不断增加,人车交通系统交叉严重,上下课时间拥堵不堪,停车场地不足。第三,校中树木茂盛,夏日遮阴环境良好但同时造成部分户外空间趋于密闭,成为校园死角。第四,校园绿地覆盖率高,但利用率低,缺乏活动设施,与师生需求脱节。

3、本文从校园整体景观规划、重要景观节点的设计以及景观小品的改造设计三个方面考虑,希望通过“微更新”提升校园活力。2 微更新在老校区景观中的设计思路“微更新”与常规的方法策略相反,是从微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更新,在社会生活中对微观现象进行观察,通过研究分析找到问题本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调研、访谈等手段综合分析现阶段老校区景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低成本、低影响的策略提升空间活力。2.1 以保护为主从物理空间与精神文化层面对老校园予以保护,保持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发挥校园特色,是对老校区进行景观更新的重要思路,相比推倒重建,老校区的景观更新更需要将环境整合,按照设计需求,提前做好植被的保护工

4、作。2例如,延安西路校区有很多大树,如将其移走,会降低树木成活率,一味追求类似新校区的低密度校园布局,也会破坏老校区原有的历史肌理。东华老校区有一些纪念性景观小品,承载了一些学子与教职工的记忆,因此对这些有象征意义的景观小品进行留存是有必要的。同时在陈列方式上依旧通过改造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或配合周边的基础设施营造环境氛围。在环境中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属性,加入有师生认同感的文化元素,使其在空间中得以延续和突出的展示。3通过合理的模式进行再组织,使之成为新校园景观体系中的组成部分。2.2 激发校园活力在校园活动中,学生的交流群体以上课班级和社团组织为主,人流量大,但是外部空间没有可以停留的交流场所。

5、大胆革除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的内容和形式,设计者可以进行环境微更新,将“封闭式”的绿化更新为“敞开式”的绿化,带动学生交流和参与,增加师生交流的场地,提升校园景观的活力,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催化剂。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景观中缺少一个大学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广场。食堂门口本应是休闲空间,却因高树形成密闭空间,阴暗凌乱,无法刺激使用者的使用欲望,这样的空间在老校区中是比较常见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更新策略:一是撤除部分绿化边界,使绿化不再与人群有距离感;二是铺设一些防腐木等硬质材料,拓宽步行路面;三是加强该区域景观小品的丰富性,提供交流、休闲场所;四是植入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材料或色彩,使环境更加具有青

6、春气息和活力。2.3 优化公共设施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公共设施材质多为石头,冬凉夏暖,舒适度不高,多被闲置。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设有艺术设计学院,一些由学生创作的作品被予以陈列,成为校园景观的亮点,还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3 微更新在老校区景观更新中的具体内容微更新的概念是对当今设计问题的反思,在于倡导人、物、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关系。与传统设计着眼点不同的是,微更新强调对于细小问题的深入理解与准确剖析。4微观设计遵从小尺度改造模式,在限定的范围内以“微观介入”的方式对一点或多点进行小规模的更新设计,从而引发其周边甚至整个区域的变化,达到激发校园活力、改变校园面貌的目的。3.1 尊重老校区发

7、展的肌理,使其具有延续性在老城更新项目中我们常常会对其城市肌理进行保留,同样将这个理念运用在校园空间中。保护不仅仅是静态的,新的需求会不断延续校园的生命力。通过对原有设施更精细化的设计解决新时代的新需求。在尊重老校区发展延续性的态度前提下,更新的策略倾向于对校园中肌理和校园空间特点的加强,使旧的景观也能在新的使用方式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3.2 挖掘空间的潜力,发展微型的公共空间老校区的规划建设处于饱和状态,挖掘空间的潜力、发展微型的公共空间非常有必要。老校区的校园空间功能单一,因此在空间上要有功能划分,在时间上也应该有功能的穿插,从而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另外,我们不应该忽视一些可利用的剩余空

8、间,即使是一些狭小的空间,也是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3 进行道路系统的梳理动线是空间设计中的骨架、肌理和空间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空间感知的特殊符号。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东华大学延安西路交通(图1)日渐拥堵,老校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而不畅”,因此要梳理老校区的内部交通,实现合理的交通分流,增强与外部便捷的交通联系,缓解老校区的交通压力。通过实地调研,校园的交通系统中主要有3处地方非常不利于校园通行,如图2。处为主干道的十字路交叉点,这个节点上的两条线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导致车辆在通行时要减速通行,从而使这个节点的车辆滞留。处的路因为绿地和楼房而被截断,一个循环的道路系统戛然而止

9、,初来东华的人容易迷路。处是上下课的交通要道,也是车流通行的要道,为保证车辆通行,此处设置的人行通道过窄,造成交通堵塞,让司机缺乏舒适的交通体验。通过道路障碍物清理对交通进行一些梳理(图3),主要方式为让出一部分绿地空间,让交通动线更合理,相比拆除楼房,这个方式更经济,破坏力更小,也更容易实现。3.4 可移动空间的应用现代人的需求是多变且不定的,作为校园空间,其受众不断变化,在选择景观更新方式时应运用可移动空间,体现空间的多种可能性、灵活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现在校园中的设施都是一成不变的,但经过调研所得到的受众需求都没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些小型多变的可移动空间可以满足受众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的需求,

10、师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入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3.5 参与式设计应用直接采购的环境设施不一定都适用于校园,工厂批量生产的设施往往缺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环境设施所摆放的位置也不一定是师生理想的摆放位置。作为一个有艺术学院的校区,开展参与式设计,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公共设施,这才是有针对性的设计。充分利用东华大学的艺术优势,将设计区域进行划分,选取节点,让学生的作品参与校园微更新,并在這个过程中不断开展有趣的校园活动,能让学生更爱护学校,对学校有认同感。4 总结与思考老校区的更新粉刷立面治标不治本,需从师生日常生活和交往层面解决问题,用整体的方式看待问题。老校区更新是为

11、了增加供学生交流文化的环境,每个学校所处的文化氛围和物质基础不同,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提升校园景观的生命力,珍视并且保留校园中的人文和自然符号。我们将“微更新”概念引入校园更新,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寻找问题本质,提出相应的设计手段以解决问题,以保护原有环境设施为主,保持校园的文化特色,优化现有的公共设施,并用合理的设计手法激活校园活力。微更新理念继承了有机更新的理论,在老校区肌理和文化风貌基础上,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遵循老校区的秩序和规律,把握系统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对局部小地块进行更新以形成老校区自主更新的连锁效应,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的文化及空间形态。参考文献:1 汪赛群.基于传承与共生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2 范晓剑.大学老校区更新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3 王燕飞.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D.南京林业大学,2009.4 高风麟.“微设计”理念及其实践方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