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38522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改革路径研究 刘蕾蕾摘要:当前浙江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初显,但同时也存在着创业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制度建设个性特色不够、激励机制引导作用不足的问题。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判断关键要素,深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成果产业化收益分配格局等举措。关键词: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G647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7)31-0033-02李克强总理指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

2、支撑,已成为创新发展理念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对浙江省64所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依此提出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具体举措,将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的日臻完善。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紧密结合特色专业。立足自身特色专业广泛开展以科技成果为导向的创业实践,如浙江海洋学院以海洋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建设“深海”众创园。积极深化地区合作。两岸间交流、国际化办学等深层次、跨地区

3、的合作成为部分高校加快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致力达成校企共赢。高校与企业及用人单位力求全方位的开展合作,如宁波工程学院引入大连东软共创平台“互联网+”创业工具与实训体系。调研来看,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虽动作频频,但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1.创业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层次分化明显。调研中在64所高校各搜集2例近两年来毕业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创新创业典型,在总计128例典型中创业初具规模、持续产生效益的仅占38%,超过六成的学生创业仅仅是在淘宝等电商平台注册了店铺,销售产品大众化,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依托核心技术、创新程度较高、吸引投资能力较强的创业典型只占总数的4.7%,如开发深度相机创立“

4、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的浙江大学学生白云峰等,这些毕业生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省内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特色专业全国领先的高校。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和生源质量的优劣客观上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2.制度建设个性特色不够,落地实践滞后。大部分高校仅仅是在原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挑战杯”等各类科技作品竞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良”,缺乏特色和亮点。调研高校中结合自身特色专业,开展有针对性教育的高校仅占15.6%;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必修学分,建立相对完善课程体系的占40.6%;聘请企业高管、行业精英等担任专职创业导师,且安排创业导师进行授课和点对点指导创业学生的高校占比为32.8%;对学生创新

5、创业实践进行前期资助和后期奖励的高校仅占23.4%;而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纳入绩效考核,并落实奖励举措的高校占比不到4.7%。各项占比的数据反映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真正被各高校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学校、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还显不足。3.激励机制引导作用不足,形式主义蔓延。创新创业教育要纳入学分制,而课程考核的方式和要求尚未成形,导致创新创业学分成为“差生”追逐的“香馍馍”,一大批学分不够的学生在大四临近毕业前通过开一家“无人问津”的网店、抄袭一些学术文章,甚至去“亲朋好友”那做一些“虚假实习”,去谋取“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创新创业学分。为了在各类评优评先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部分

6、学校将注册淘宝卖家账户也作为创业成绩纳入学生入党和奖学金评定的优先条件,全然不顾经营业绩和学生努力情况,导致学生中“盲目开店”成风,部分确实在学业上有所突破的学生却无法得到必要的激励和鼓励。不求创新创业实效,缺乏精准激励和严格考核的形式主义已有蔓延之势。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由创新创业教育投入水平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产出和转化水平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支撑水平的差异等三个方面17项指标(扶持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奖学金的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支出占全校经费支出比例、生均承担科研项目数、生均发表论文数、生均获得专利数、生均专利出

7、售和技术转让合同数、生均创业成功数量、学科竞赛成绩、主要领导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后勤服务、教师参与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文化宣传)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析,确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由计算结果可知,该评价体系凸显三方面倾向。一是成果绩效突出质量。各指标中占比最重的分别是“生均专利出售和技术转让合同数”和“生均创业成功数量”,占比为22.93%和21.04%,这两个指标项要求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真正产生经济效益或形成经营规模,属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较高层次;而“生均发表论文数”、“生均获得专利

8、数”和“学科竞赛成绩”这几项较低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均低于4%。二是激励分配兼顾利益群体。“教师参与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这一项指标占总目标的权重为7.43%,排序第4,说明此评价体系充分承认了创新教师和创业导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师是激励及利益分配工作中不能忽视的一环。三是培养教育有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两项占比分别为9.94%和6.25%,排序靠前,说明有针对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是从本质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及举措1.效益导向,打通创新创业成果转

9、化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成果只有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科学度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水平,才能激励大学生普遍投入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在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应注重把握效益导向,承担科研项目、获得专利等并不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环节,而应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专利出售和技术转让;同样,学生通过筹集资金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也并不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终点,而应持续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学生在“真枪实弹”实践中的再教育,从而实现创业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收益,甚至是以企业核心技术赢取社会投资。2.本源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变革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让有意向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专业的创新创业辅导,也让各

10、高校聘请的行业专家和创业导师能够更直接地开展教育活动。放宽修学年限,允许甚至鼓励部分学生休学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消除学生对学业、学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在空间和时间上支持大学生的每一次尝试。严格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创新创业学分的设置应顾及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两个方面,要区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有益的尝试还是消极的混学分,学分认定应以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依据,突出实效性。3.激励保障,多群体参与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应当建立更为科学的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收益分配原则,敲定收益分配细则,以合同、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把收益分配比例確定下来,政府应当在其间做好监管和服务,高校应提供平台兼顾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的利益,不抹杀学生对绝大部分收益的占有权,但也应兼顾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和开展指导工作的教师,让企业和教师都参与到成果产业化的收益分配中来,激发两者的热情和动力。应当建立双向选择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在收益共享的前提下,促进有能力的教师和有想法的学生的自主配对,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率。参考文献:1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R.长春,2015.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21-45.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