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383237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厂房测量方案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编制根据:(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GBJ21-21-95(3)工程设计图纸(4)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本工程工期短,构造质量规定高,因此,对施工测量提出高规定,需要速度快、精度高,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测量仪器配置及使用规定、测量仪器名 称型 号数量备注全站仪国 产1台DS3200水准仪国 产2台5米塔尺2把钢卷尺50m2把2、所有测量仪器、钢尺均应有鉴定证书,未经鉴定合格仪器不准使用,测量人员应常常擦试,保养测量仪器及用品,使测量仪器常常处在完好状态,以保证施工需要。四、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施工现场状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

2、:(一)交接桩制度:1、项目部工程部收到设计图纸、具有交接桩条件后,汇报建设单位和企业工程部,确定期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织,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多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阐明,根据资料,现场查对进行点交。4、多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5、交接桩时,各重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复测工作。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处理。(二)测量复测制度:1、为防止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

3、必须经两人符合。施工中,应采用不一样方式不一样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状况应随时进行检测。(三)沉降观测: 1、水准点设置:在建筑附近不受工程影响位置设置一种永久水准点。 2、 观测点标志,观测点位置:根据图纸规定,设置观测点(如图4-1),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1)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观测成果是计算沉降起始值,为保证成果精确和可靠性,持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再次观测至第一层砼浇注完时进行,另一方面类推。(2)每期观测完毕时及时认真整顿观测资料,平差计算观测点

4、高程,计算观测点降沉,差异沉降量并进行精度评估,并绘制曲线图。(3)沉降观测周期和次数。1)沉降观测周期为每增长一层观测一次(注:第一次观测在观测钉稳定后及时观测)。2)观测次数,除了按周期观测次数外,当本工程所有竣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次年观测二次;第三年观测一次。3、沉降观测资料整顿与分析(1)列表汇总,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包括网图、手薄、计算纸等数量很大,每期复测后,将检查证明可靠计算成果列表汇总在一起。(2)绘制建筑物观测综合图,把变形观测数据用图形式表达:1)总平面图,建筑物平、剖面图,基础平、剖面图,沉降观测点分布及沉降展开图。2)沉降曲线图,以时间T为横坐标,表达沉降量S、沉降速度

5、V和荷载P随时变化,画S-T曲线,V-T曲线和P-T曲线,这样便可直观地看出沉降量、沉降速度、时间、荷载之间关系。(3)结合构造施工上升,荷载增长,配合进行主体沉降观测,假如发既有不均匀沉降,立即汇报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商处理。4、保证措施与注意事项(1)变形测量初次(即零周期)应合适增长观测量,以提高始值可靠性;(2)不一样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似观测网形和观测措施,并固定观测人员,使用相似类型测量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似环境和条件下观测;(3)观测点立尺部位应加工成球形,有明显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4)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忽然增减、

6、基础四面大量积水、长时间持续降水等状况,均应及时增长观测次数,当建筑物忽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持续观测;(5)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不小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图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使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6)作业中应常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状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与校正;(7)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开始重测;(8)观测时仪器应防止安顿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

7、振动影响范围内。(四)标桩保护: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牢固,并应设置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坏。2、测量人员应常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状况。所有测量标桩,未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同意,不得随意拆毁。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与各级测量人员获得联络,同意后方可实行,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响测量视线。(五)工程竣工测量:1、施工测量必须保证建筑物位置对,其精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测量必须编制测量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行。2、多种建筑物标桩,测量放线前,必须填写“工程测量定位单”,施工中必须认真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或测

8、量复核记录。3、在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规定及时安排实行竣工测量工作。(六)测量成果整顿与积累1、测量成果计算资料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字迹清晰、计算对,尽量做到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后妥善保管。2、原始资料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或后补。测量手簿应按规定填写,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特殊状况。3、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整顿测量资料,凡纳入工程技术档案,应按规定规定内容整顿好后交技术部归档。其他不入档者。应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处理。(七)测量仪器、工具使用和保管制度:1、测量仪器使用:(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使用和保管状况。(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3)凡新仪器使

9、用之前必须进行检查校正,并根听阐明书,充足理解仪器性能后方可使用。(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详细指导下才能使用。(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防止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2、测量仪器维护:(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定期维护。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精度。(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常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汇报,送企业技术部处理,不得私自拆修。3、测量仪器

10、保管:(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2)领用和偿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状况,规定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步调动。(5)测量仪器必须经企业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企业技术部提出申请,报企业总工程师审批。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五、重要施工测量措施(一)现

11、场施工控制网布设1、平面控制网布设布设根据:现场由建设单位钉桩高程坐标点成果告知单提供角桩并经规化局验收,甲方、监理验桩满足图纸规定。2、高程控制网布设(1)布设措施:根据建设单位给出高程点,引不受工程影响位置设置一种永久水准点。(2)高程控制点要引测位置必须是稳固建筑物上,并用红漆作标志,保护好。(二)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布设根据工程特点重要采用“井”字型轴线控制网比较以便,且便于校核,控制网格间距为3040间,控制点之间可以通视,易于量距。本工程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控制,控制点设在基坑边缘(距坑边12米),控制桩点处浇筑混凝土以长期保留,并砌砖保护好,做上标志。(三)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1、

12、建筑物定位根据四个定位桩引测控制桩点并确定四条控制主轴线以形成控制网,桩点要按规定进行留置并保护好。2、基础施工测量(1)0.000如下平面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然后用经纬仪投测至基坑内,各主轴线在基坑两侧均做成半永久性桩点。投测至基坑内轴线,完毕后以量距措施进行校核交点距离。(2)0.000如下高程控制: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不小于2mm,控制点不得少于个。(3)地下构造施工中各层轴线和高程控制措施均同上,并以此作为地下构造放线、抄平根据。(四)0.000以上施工测量放线1、首层0.000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1)在地下构造施工至0.000米时,根据

13、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角四角坐标,校核措施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并以方位角及已知边长进行校核。同步根据施工图各轴线间距,校核所布置轴线间距,其误差不不小于毫米。(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原则温度度时,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不不小于毫米。(3)测角采用全站仪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不不小于12秒。(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导致较大粗差。(5)根据建设单位给出高程点,按等外水准施测精度,进行标高校核,以保证建筑整体标高施测精度,首层标高误差控制在毫米以内。2、0.000以上主轴线控制 用全站仪把垫层上主轴线投测到各施工楼层外墙面。3、0.000以上标高控制0.

14、000以上标高引测,重要是用钢尺沿构造外墙向上测量。每层控制点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互相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环节是:(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种控制点,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并保证精度合格,最终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2)由各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500mm水平控制线。(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顿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各水平线,误差应在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所用钢尺必须通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精度。(五)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

15、角竖向控制线、外窗竖向线、门窗边线等。1、大角竖向控制: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竖向控制,保证大角竖向垂直。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为50cm。每层柱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偏差状况,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要进行上报,由项目部工程部根据现场状况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2、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控制:根据施工需要,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也需放出位置线,以保证其位置精确,保证施工质量。(六)沉降观测:根据其所提供技术资料,沉降观测重要控制要点如下:1、点位选埋:(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基准点由测绘局给出基准点(2)观测点

16、:、基础沉降观测:当基坑内基础竣工后,应在基础四个角点上布设两个观测点,并进行第一次测量;在工程施工到0.000时,对底板观测点进行第二次观测。并计算底板从开始施工到0.000沉降量。在整体沉降测量全过程中,均包括基础沉降量在内。、工程施工到0.000时,在对底板第二次测量同步,在位于厂区内部地坪高约0.5米处布设地面以上施工沉降观测点。此点应长期保留,并且要便于施工中和竣工后测量。2、测量措施:(1)使用仪器设备:基准点及观测点施测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2)水准基点测量:水准基点采用 高程系统,即以其中一种最可靠基点设其高程值为 m,其他各点均以此点起算并进行平差计标。水准基点每隔六个月左

17、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状况应随时联测,以保证数据可靠性。(3)工作基点测量:工作基点以基准点为已知点进行联测,计算时以基准点平差后高程做为起算数据,并进行工作基点平差计算。工作基点一般三个月左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状况要随时与基准网联测。(4)观测点测量:观测点测量时,每次均以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起闭,构成符合环或闭合线路,个别观测困难点可按支站法观测。外业观测后进行平差计算。(5)内业资料整顿:每次测量外业结束后,要立即进行平差计算,及时记录沉降量及有关数据。如发生异常要及时向甲方汇报。正常状况可定期或在甲方需要时随时提供有关数据。在观测及各项计算中,最终止果取位至1mm。(6)观测点测量间距及测量

18、次数:基础竣工后进行基础第二次测量;工程施工到0.000时进行第二次观测。0.000如下观测点埋设好后尽量与第二次同步进行第三次观测。六、施工测量质量原则(一)施工控制测量1、场区平面控制: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级10030081/02、建筑物平面控制: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级1/300007n级1/1500015nn为建筑物构造跨数。建筑物控制测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网轴线起始点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规定,容许误差宜为2cm。(2)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大小,按下表确定:测角中误差2.5”3.5”4.0”5”1

19、0”测回数DJ1432-DJ265431(3)矩形网角度闭合差,不应不小于测角中误差4倍。(4)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测距重要技术规定见下表: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定次数估读值(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较差(mm)1/300002450530.50.521/0122501030.50.521/10000122701020.50.53(5)矩形网应按平差成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6)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检测。3

20、、高程控制: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来回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闭合或环 线平地(mm)三等650DS3200双面来回各一次来回各一次12L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留时,应将其引测到稳固建筑物上,引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等级规定。(二)施工放样建筑物施工放样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下表规定:建筑物构造特性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高度:601001/1000010253(1)基础放线尺寸容许误差长度()、宽度()尺寸容许误差(mm

21、)L(B)30m530m()60m1060m()90m15()90m以上20()轴线竖向投测容许误差项 目容许误差(mm)30530601060901590以上20()标高竖向传递容许误差项 目容许误差(mm)每 层330530601060901590以上20总高(三)沉降观测基准点及工作基点测量时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 8-)中一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点测量时按该规程二级水准测量规定进行。详细限差如下表:表一:(单位:m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合计差一级30m0.7m1.0m二级50m2.0m3.0m表二:等级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读数之差来回校差及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一级0.30.50.3n0.45n二级0.50.71.0n1.5n在各等级测量时,初次测量均采用来回观测,后来观测中可按单程观测。对于观测点支站测量应采用来回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象清晰和稳定条件下进行观测。作业中要常常对水准仪i角及标尺水准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校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