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而智慧城市正是智慧社会的重要实践。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作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马鞍山正努力加入其中,争创国家首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本文以马鞍山为例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措施与建议。相信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基、优政、惠民”为目标,一座新型智慧化之城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问题及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
2、享经济、现代化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并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而智慧城市正是智慧社会的重要实践,其核心也是城市智慧社会的建设,智慧城市直接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作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马鞍山正努力加入其中,争创国家首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一、马鞍山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马鞍山市紧密服务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核心领域的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全市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进而逐步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信息化建设水平处于
3、全省较前列。但马鞍山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社会认知存在偏差,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我们常常错误地理解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智慧城市并不是数字城市的一般延续和简单升级,传统意义上说的城市建设智慧化也不完全等同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源于信息技术发展,但是又超越信息产业范畴,其内涵并不拘泥于经济和信息化行业之内,而新型智慧城市更需要城市管理的各行业、各部门、各机构联动协调,共同推进。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政府体系中,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不一,往往局限于自身部门业务范围或发展需求上,建设焦点不统一。从相关部门来看,市经信委从推动全市经济和信息化
4、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科技局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推广角度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住建委从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社区(园区)等项目建设角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发改委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形成一定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的情况。从市民角度看,马鞍山大部分市民对智慧城市没有明确的概念,对智慧城市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觉不到,即使己经用上了智能公交指示牌、智慧旅游的相关应用,但也不知道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马鞍山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是局限于少部分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在
5、推进与建设,尚未形成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建设的良好氛围。2、市县存在差异,政府統筹协调力度不够马鞍山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市、县(区)之间尚未形成高效联动机制,2017年初,马鞍山市政府先后出台印发了马鞍山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马鞍山市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马鞍山新型智慧城市的方向和重点,并由市经信委牵头硏究部署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推进项目建设,市级层面而言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推进机制和顶层设计。但对于各县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还是停留在宏观指导的层面,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大布局和大方向,因此,马鞍山各县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
6、有效指导,主要依靠自我规划、自我建设、自我应用,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是市级的智慧民生应用往往停留在市区范围内,市区范围外的广大市民无法享受,而县区自己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无法与市级项目进行接轨,成为了一个个独立运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市民使用感受,也提高了后期整合成本;另一方面受县区主政领导施政方向的影响,智慧城市建设并不一定是施政重点,导致县区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小,系统多,运行效果差的现象较为突出。3、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共享孤岛现象存在目前马鞍山大部分市直机关的网站己经实现了整合,同时马鞍山市政府信息办也在加快各单位机房服务器的规整合并,逐步对各市直单位实现了全网统一接入。
7、但从整体来看,部分核心数据仍然没有接入,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够。只一味强调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需要,不考虑部门之间的协同及用户体验需求,只顾本部门埋头开发单一的应用系统,不理会整个行业的集成应用。如各种一卡通功能分散,相互不兼容,各自建设,自成体系。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公安数据、社保数据与税收数据等,这一方面受条块分割影响,部分垂直单位数据库是从国家到省到市一条线建设,在设计初期并未考虑共享需求,因此技术上很难实现共享;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技术壁垒,而是部门利益壁垒,不少部门往往以信息安全为由拒绝提供数据资源,事实上现行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己经基本能满足数据安全要求。实际上,原来只能由
8、特定单位独享的数据资源改为公开共享后,无疑是将会对现有行政权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调整,所带来的冲击常常抵消部门共享意愿。4、产业发展不充分,人才保障不足工业产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经济支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分支,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经济的保障,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传统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各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国内先进地区也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布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己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及经济增长点不断产生,也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应用信息
9、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而各种类型的智力投入更是必不可少,如果缺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及运营人才,再高端的智慧城市规划是空中楼阁,无法推进和落实。从人才结构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低层次,不能满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具体来说:既缺懂理论、有方法、能执行的管理人才,又缺掌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更缺专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研究型人才。5、信息安全保障亟需升级规范新型智慧城市应当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而深度的应用,而又不受制于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技术容
10、错和自愈能力的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公共服务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更要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在实际运行中,必将产生大量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尤为重要。基于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应用到的软硬件系统、网站核心设备等大多采用国外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确实构建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控平台,打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要求。二、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措施与建议1、坚持政府主导和顶层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11、是最为可行的,由政府牵头统筹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计划,避免局部推进带来其他配套滞后,反过来影响建设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自上而下通过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推动,这也是政府在新时期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与单个信息化项目建设相比,更加注重于系统规划、整体布局,不仅包括了技术的统一,强调互通互联,规避信息孤岛,还包括城市管理及服务的对接,是政治、管理、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协调,为系统架构、物理硬件、技术与服务、用户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规划与设计,是一种统一的综合解决方案。2、加大科研投入,引进科技人才智慧
12、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兴城必先兴人,推动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动并进、协调发展,为马鞍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首先要能吸引高层次专门人才。加大智慧城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智慧城市系统研发、运营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成立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并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倾斜政策,为他们的户籍迁移、配偶就业、子女入托转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招引和培养人才的力度,着力推进人才流动和使用,激励创新机制,重点打造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髙科技和新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实用性人才队伍。其次要培训专业实用人才。推进马鞍
13、山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培训,组建、引进相关研发机构和技术团队,推进当地企业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结对,实现科技人才交流、科研成果共享;在本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增设软件开发、数字传媒、电子信息制造等相关专业,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引入国内知名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再者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政府部門工作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每年组织落实面向公务员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培训与评测,确保全市所有公务员每年接受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为主题的培训。同时,将信息化能力纳入年度考评,并作为岗位晋升的必要条件。3、以智慧产业为支撑,提升生活幸福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其释放的需求也将极大地
14、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要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产业智慧化,强化智慧产业培育和应用示范相结合,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为民生服务,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优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实现人文关怀,满足民生诉求。4、以创新为突破,坚持个性化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这其中包括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创
15、新等,在制定创新政策方面,部分城市对智慧项目提供税收减免,吸引高新技术人才进入,未来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重点在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投资运营模式的创新,得以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众多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之间往往通过相互学习借签实现建设进度的快速推进,这一方面提升了建设效率,体现了技术互通和策略互通,但是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橘生于淮北为积”的现象,各个城市的发展程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别的地方成功的建设模式很难简单复制到当地来,即使建成后也只是形似,很难真正实现建设目标。因此每个城市都应该从历史背景、地理差异、人文风情上做文章,创建体现城市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16、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指出: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马鞍山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借力“互联网+”,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基、优政、惠民”为目标,让聪明的城市更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座新型智慧化之城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参考文献:1张龙.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研究以建设“智慧南京”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6.2黎林峰.智慧城市建设的N种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3):72-75.3杨德海.打造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中国智慧城市创新论坛深圳报告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6,(11):25-31.4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6-12.5朱贵冬,刘云龙,罗取.新型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3):79-8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