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政治课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主张建构学生的主体性。本文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志和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这两大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寻求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良策。【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学生主体性 培养G A0450-9889(2017)03B-0019-03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权威性、绝对性、主导性,因而传统教育多为单向度模式。受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教师的主体性范式强于学生的主体性范式,学生的主体性建构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高中课程的教育,受唯成绩论的影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生活,学生的主体性逻辑皆未能得到充分的彰
2、显。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未来的发展。在这个关键阶段,学生的主体意志若不能得到充分地激发,将会丧失提高自我的可能性,进而使其成为社会或者其他人的附属物,丧失人的本质。高中政治课是培育学生主体性能力的重要课程,政治课不仅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还着重培养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开发的能力,使学生明晰自己所具有主体性能力,真正认清自我,达成本我,促进自我存在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自身的健康成长,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建构学生主体性的意义(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恩格斯指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
3、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这种分工造成的片面性。”因此,教育能够解构人的片面性,建构人的全面性。高中生接受教育不只是接受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接受文化教育,使知识文本的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进而建构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而高中政治课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正契合这一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学生的课前设计和课堂建构的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自己的认知、实践能力。学生在自己主導课堂的生成活动中,能够充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而消解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单一性接受、继承、服从的能力,最终实
4、现学生最大限度地锻炼自身、提升自身、发展自身。以上可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的职责所在,但老师的每一份苦心并不都会赢得学生的理解。教育失效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尤其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开发。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单向度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较好地培养,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建构进程缓慢。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中转换教育模式,重视自身主体性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建
5、构,实现教育的主体性,建构双向度的教育模式。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建构,推动课堂的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生成,达成课堂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消解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空场问题。只有学生积极化、深入化、集中化建设课堂,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结果产出的最大化,最终推动高中政治课实效性的实现。(三)重构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教育是培养
6、人的活动,使人的人格、人性得到完善发展。人格的养成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意识,造就主体人、社会人、文化人等,使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更多的是契合升学需要,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的工具价值彰显,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因此高中生的人格养成进程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积极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使学生在主体性建构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情感、道德,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辅助、提醒功能,使学生在多元价值文化中不至于偏离社会的需要,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判断能力等。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建构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消解教育的工具性,造就自
7、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进而重构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二、培养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一)学生主体性意识空场在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化、服从化、承接化状态。虽然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但是这种意识还没有成功地转化为现实。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存在着空场现象。高中生虽经过一定的教育,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但还需要外部因素加以引导,否则将会产生自我意识发展不足和自我意识发展过度的现象。自我意识发展不足是指学生没有能真正认清自我,挖掘和开发自己的能力,导致在潜意识中否定自我,进而会无意识地服从他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最终成为一个附属
8、物。而自我意识发展过度是指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体验的不足,导致学生过度肯定自己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逻辑凸显。无论是自我意识发展不足还是自我意识发展过度都是主体意识消极发展的表现,都会导致学生主体性意识空场化。现今,高中的政治课堂虽然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但是这种课堂参与都是在教师设定好的空间、模式和逻辑中参与,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设定的逻辑中,只在这个范围下思考、参与,致学生主导课只是一种表象化的主导,而不是一种真正化的主导。(二)教师主体意志的绝对化教育是一个互动的双向学习过程,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虽然我国一直强调教育者
9、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性,但是“由于双方的知识、年龄、背景、身份存在差异,一方是相对成熟或具有某种知识优势的主体,而另一方是尚未成熟或虽有一定成熟度但没有知识优势的主体,又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基于这种前提的不平等,教育者的主体意志易绝对化,教育者认为:由于教育对象的不成熟性,因此有需要和有必要不断教导受教育者。而在这教育过程中,潜意识把受教育看成是客体,自己是主体,因此主体需要对客体进行改造,只具有一种客体性。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虽然教师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不断强调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很多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个模式都是教师主体意志技术
10、化、规范化的体现,学生的参与都是在教师预设的逻辑中开展,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反而凸显教师主体意识的绝对化。 (三)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缺乏“自我教育是自教与自学的统一,表现在主体的主动求教方面。”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就是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课堂内容,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对于高中生来说,政治课的学习,首要面对的就是对政治内容的选择,通过自我意识选择内容,并生成活动,进而才会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达成自我教育的目的。但是,由于高中政治课程教育存在不足,以及教师主体意识强烈,导致学生不自觉地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心理,没有完全认识到自
11、我教育的价值,导致学生自我教育需要的空场。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多表现为具有外部性、强制性、自发性。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我教育的价值,无论是在意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工作都未能得到很好地发展。三、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路径(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志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的主体性也在不斷发展,同时也会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即学生主体性意志的彰显。学生主体性意志的形成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创造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由于我国仍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发展还不
12、完全,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意志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更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意志。1.树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平等观。教育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学习的过程,而非单向度的教育过程。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需要强调平等互动的观念。虽然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差别,但是在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边界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宽,教师的教授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性前提被打破。信息时代下的中学生自主意识强烈,自我认知能力突出,对平等地位追求更加强烈。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学生的变化趋势,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平等与互动的教学方式,重视
1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的双向度教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树立平等观,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地彰显,学生的话语得到更好地尊重,学生的行为得到更好地认同,进而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推动学生主体性人格的打造。2.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的主体性价值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高中政治课堂对培养个体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中政治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互动思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现在的中学校园处在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当中,学生受到各
14、种思想冲击。在多元化社会体系下,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终身学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而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学习需要互动思维的支撑,因此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的互动思维,实现学生互动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自主地分析,进而实现学习的高效化、科学化。学生互动能力的养成,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挥自我认知、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等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主体性地发挥。3.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受到重视,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15、强化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即调动自身的能动性,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此,首先要做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参照,强化自我管理的动机。其次,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反思自身的实践,从而转化自我行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自主生成课堂,掌握课程学习的主动权,进而在反思学习中转化为自我行为,实现自我教育。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强化,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成效,还能够推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培养,推动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二)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学生主体性认知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
16、。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其内容的特殊性易引发教师权威单向引导的现象,从而弱化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1.对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教育的过程是教育双方互动的过程,是教育者主体的实施,学生主体实现的过程。当前的中学生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但是由于生理、心理、知识、家庭等因素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各具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观察学生的特点,为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统计记载法。对学生的成绩、集体活动、出勤情况、谈话记录等各方面进行记载,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第二,调查评价法。听取该学生的家长、老师、同学对
17、其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了解学生;第三,学生自我介绍法。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深层次的思想境界等;第四,实践活动的考察法。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握学生的能力。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交际、心理状况等,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才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2.设置有效的教育情景。有效的教育情景,对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发挥教育双方的主体性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收集社会的问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教育情景。这种情景设计就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对情景的分析,就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是师生形成
18、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转变了教育方式,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在规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生成教师预设的知识,其实这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情景要更多的由学生来主导,应该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来获得知识成果,同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情景,自发生成课堂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3.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中政治教师的素质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素质是一种内在的潜能,这种潜能会不自觉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的控制。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学习马克
19、思主义思想,坚定政治立场,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要提升专业素养,自觉钻研教材,精通教材,密切联系实际,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广泛阅读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文化素养。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健康的身心,高尚的人格,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要有丰富的教学技能素养,提高自身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另外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注重人才培养。最后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位教师若具备积极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产生的也是积极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高中政治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陈 武.关于如何提高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1)3张正江.后现代反本质主义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4王国栋,刘艳芳.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作者简介】黄静玲,女,广西梧州人,哲学硕士,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高中政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责编 周伟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