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资助资源的精准分配模式研究 张晴摘 要 高校提高资助资源的精准度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从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帮扶、完善资助管理资助三方面分析高校应用精准分配模式的具体途径,为提升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关 键 词 高校;资助资源;精准分配模式 G647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19)27-0018-02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资助工作努力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落实资助政策、创新资助体制以及加大资助力度等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资助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明显、精准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高校落实精准分配的模式,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公
2、平性与精准度。一、高校落实资助资源精准分配模式的要求高校的资助资源分配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方面是宏观层面上的分配,另一方面是微观层面上的分配。其中宏观层面的资源分配指的是整个教育资源合理分配至不同的高校,而微观层面的资源分配指的是高校在本区域内合理的利用或分配资助资源。无论哪一层面的资助资源分配均需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原则。现阶段高校的资助资源分配需要努力实现多元化与规范化的分配模式,进而充分发挥精准分配模式的积极作用。此外高校的资助资源分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资助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资助资源的需求。二、高校在资助资源分配时存在的问题(
3、一)资源配置的区域性明显一部分地区的政府在分配资助资源时没有综合考虑高校的各项信息,导致分配出现不均衡的问题。如仅依据高校的层级与人数来决定分配资源,这使大部分的资助资源多被高质量高校所获取,而一些民办高校较难获得资助资源。由于资助资源分配不均衡性使大学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变大,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二)高校资助资源分配的针对性有待提高高校缺乏一个完善的资助制度,在确定资助对象时仅依据学生的家庭条件,没有将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分级,也无法针对不同困难层级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阻碍了精准分配模式的有效落实。资助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资助不公平问题出现。详细来说高校资助对象认定机制缺乏全面性、真实性与
4、精准度,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实行动态的跟踪,同时缺少量化指标,出现了认定难的问题。(三)高校资助资源配置率较低大部分高校在给予学生资助时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上的问题,忽视对学生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帮助。导致高校的资助资源配置无法良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对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毕业后自身的竞争实力较其他学生相比稍弱,高校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社会生存方面的問题,帮助困难学生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四)高校资助资源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现阶段政府及高校更加关注资源配置的去向问题,对学生应用资助资源的结果关注度不高。并且当前还没有完善的有关资源配置应用结果的评价制度,无法对学生应用资助资
5、源的使用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这一制度的缺失导致政府及高校无法有效地了解资助资源的应用去向,阻碍了精准分配模式的有效落实。(五)高校资助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当前政府及高校在进行资助资源分配时存在过于重视分配公平但忽略了提高分配效率的问题。在分配过程中不注重效率容易出现浪费资助资源的问题,由于高校的资助资源属于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高校找到分配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实现精准分配与合理配置资源的目标。三、高校落实资助资源精准分配的途径(一)精准认定资助对象1.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高校可以采用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有关资助政策的内容,一方面帮助被资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
6、引导其他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2.精准调研,确定学生困难程度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判定学生困难程度的工作中主要是结合当地低保标准与学生递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认定,此种方法难以确保困难程度识别的科学度与精准度,无法实现量化评判标准的目标。因此需要高校采用精准调研的方法,进而精准识别学生的困难级别。如学校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消费记录作为评判困难级别的指标之一,结合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相关分值,综合分值数据与量化考评的信息来确定学生的困难程度。3.建立相应档案在完成资助政策宣传与精准调研的工作后,需要高校综合困难学生的信息建立档案,精准建档是保障后续顺利开展精准资助工作的重
7、要前提。在档案中不仅要详细记录学生的物质、经济需求,还需要记录学生在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为了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性,需要确保采集信息的全面性与透明性,并应用民主评议等方式落实精准资助模式。(二)实现精准帮扶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资助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需求,需要高校采用分层助学的资助方法实现精准帮扶目标。1.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精准帮扶的基础性目标是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首先在学生入学前通知学生可以享受相应资助项目及政策。其次在学生上学期间应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社会捐助的资助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给予心理、思想帮助高校对学生资助不应仅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还需要将资助
8、工作与高校育人目标相结合,同时满足学生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减轻学生的自卑感产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高校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三)完善高校资助资源管理制度1.实现一体化管理确保高校实现精准资助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了提高资助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需要高校努力构建一体化的资助管理体制。高校要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才参与资助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以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同时需要注重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9、进而提高高校资助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高校的资助资源工作需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教育以及未来就业创业等内容进行结合,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各项资助内容的具体标准及资助要求等信息,避免出现重复资助或者资助范围过小等问题,落实一体化管理的工作任务。2.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高校需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资助管理。高校可以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等基本信息录入系统中,并定期对学生的经济条件状况进行调研,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同时在信息系统中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实践活动内容以及获奖情况等内容录入其中,进而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3.加强监督力度高校的资助工作
10、涉及大量的资金,为了确保各项资助工作得到良好的落实,需要完善资助监管体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引入相应的责任机制,明确资助管理部门中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高校需要确保资助过程的公平、公开及透明,使各项资助资金精准投放到需要资助的学生手中。同时保障反馈及投诉通道的畅通,积极接受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当出现滥用职权等现象时必须按照相关责任制度与法律对徇私舞弊的管理人进行处理。4.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高校为了落实资助资源精准分配的模式必须坚持公平分配的理念,同时追求分配的效率以充分发挥精准分配模式的应用目标与价值。此外,高校的资助资源分配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建立并完善分层资助的模式,在满足学生生存型资助
11、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型資助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分层次资助模式不仅要将学生的经济困难等级进行分级,还需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项目、不同类别等因素来综合制定分层标准,进而提高资助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将高校资助资源分配工作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且分层资助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5.利用大数据思维开展精准资助工作首先高校可以应用大数据思维在学生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等环节应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效率,并且重视学生信息数据的整合工作。高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数据的管理平台,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信息均收集在此信息管理平台中,结合实际情况及时
12、更新,确保信息的精准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资助的工作可以帮助学校结合学生最新的信息数据开展确定资助对象的工作。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精准资助的信息进行动态审核工作,及时发现信息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有效降低高校资助工作的失误率。高校可以应用大数据及时奖励精准资助绩效的反馈机制。利用反馈机制考察资助对象与资助项目的落实情况,并考察资助对象的困难程度是否满足资助金额的相关标准。并且利用反馈机制可以总结与评估高校资助管理的工作,帮助高校获得精准资助的有效经验,进而不断完善高校精准资助的体系,提升精准资助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帮助高校实现精准资助的最终目标。综上所述,构建并落实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工程,需要高校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并做好调研工作,实现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目标,并采用具有差别化的资助形式落实精准帮扶工作。同时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的高校资助管理体系,进而有效地提升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参考文献:1徐炜.试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74-76.2陈乃车,曾剑,唐闻捷.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7(5).编辑 李 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