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36259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体系课题组一、导言党的十六大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大决策,为黑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连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构建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科技部“2023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研讨会”和“全国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的精神和规定,结合全省的具体实际,黑龙江省科技厅在2023年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中,优先安排并提前启动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通过初步研究现已完毕综合报告。这只是一个前期研究成果,尚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中,新的科技革命此起彼伏,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发达国家正是得益于连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处在全球技术前沿的创新产品,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完善创新的制度,从而保持住了竞争优势。反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内在的创新动力局限性,仍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其生产的产品以处在技术低端的产品为主,因而难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上的差距正出现被拉大的局面。由此可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何等的重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东部地区得地利与政策优惠之先,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已明显领先于

3、中西部地区,按照区域创新能力强弱划分,排在前9名的所有为东部沿海省市。正是由于这些省市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因而其表现为更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收入重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奉献,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则较大。黑龙江省近年区域创新能力虽有所提高,2023年综合指标已排在全国第13位,但是与我们所进行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制约着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新兴概念,1992年才开始出现,而我国引入这一概念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我国有

4、这样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一书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的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邹祖烨执笔的塑造区域特色,建好枢纽网络一文认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在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以城市(群)为依托,以地区历史文化为纽带,以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为主导,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创新创业为主题,民营公司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外诸要素资源有效集聚、互动、开放的网络。胡志坚、苏靖执笔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一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某区域内由参与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为发明、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

5、新产品而互相作用的网络系统。潘德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地方内有关部门和机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周亚庆、张方华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文化、政府和公司等为科学技术而努力的因素互相作用的系统。尚有人认为,将一个地区的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所构建的行为主体的运营机制、创新能力和支持条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所依赖的发展模式和政府的激励及政策的总和就是区域创新体系。上述观点虽有所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二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或者是一个网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区域

6、内各创新行为参与者在一定创新环境下互相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根据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架构事实上是区域创新体系内部构成要素及其运营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涉及社会中介、科教、公司和政府等基本创新要素。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涉及区域资源组合、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发展政策和区域文化等。无论是黑龙江省还是其他省市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尚处在一个还不成熟的阶段,因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与成熟,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实践。子系统要素表1 区域创新体系构成系统表组织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政策创新系统过程创新系统基础条件

7、创新系统系统要素公司公司制度政策理论创新战略科技园区建设科研机构投入制度政策评估创新领域科技中心建设中介机构激励制度科技政策创新项目科技基地建设政府部门知识产权制度人才政策创新辐射技术市场建设大学风险投资制度金融政策创新网络建设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政策为了尽快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架构的形成,一方面是要解决好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间的互相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解决好政府、中介组织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发挥人的主线性作用,放手让知识和智慧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足涌流,构建行为主体公司化、研发成果商业化、中介服务规范化、政府支持法制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新格局。其二是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支撑条

8、件,不断提高提出新知识的能力、不断运用国内外一切可用知识的能力及知识在各创新单位之间的流动能力、公司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改善区域创新的环境。其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体系运营的模式,着重是围绕运营机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去总结去发现,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区域创新运营模式。其四是要明确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职能,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重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建立起保证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正常顺利运营的市场秩序,提供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哺育为区域创新体系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和非赚钱法人机构来体现行使自己的职能。当然,要做到这些

9、还不也许一蹴而就,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二、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分析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思绪是,基于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及要素的结构关系,从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和创新环境三个层面考察创新体系状况。创新主体涉及科技人才及优势学科梯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公司和政府科技基地;创新活动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环境涉及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中介机构、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及创新发展等。通过评价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比照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序,大体可以反映出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运营中的现状,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一)创

10、新主体的基本情况1、科技人才截止2023年终,黑龙江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31.5万人(不含中直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十位。分布情况:机关21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91.8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及供销社2.4万人;其它非国有单位16.3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7.8万人(正高0.4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5%;中级职称36万人,占39.2%;初级以下及无职称48万人,占52.3%。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0.7万人,占0.8%;本科1.66万人,占18.3%;大专36万人,占39.5%;中专及以下37.7万人,占41.4%。与全国平均

11、结构比例相比,研究生比例约低0.4%。高层次人才情况。目前,黑龙江省两院院士24人,国家有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90人(不含中直单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305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257人、后备带头人24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233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20人,博士生导师1190人,博士后出站留省工作800人,博士生1076人。以上合计7236人。2、大专院校截至2023年终,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8所,专职教师2.3万(其中专家2461人,副专家7848人,讲师7045人),年招生人数11.6万人,在校学生33.5万元人,年毕业生人数4.6万人,在校研究生17586人,年

12、招生7091人,年毕业2999人。见图1。科技经费筹集额为10.5亿元,其中政府拨款5.7亿元,自筹4.0亿元,其它0.8亿元。科技经费支出为90746万元,研发支出为28232万元,其中基础研究4729万元,应用研究14736万元,实验发展8858万元。职务专利授权量为30件。发表科技论文18233篇,出版科技专著2065种,共有研究与实验机构15个。3、科研院所2023年,全省县及县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240个,从业人员1633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549人,经费收入95549万元,经费支出80353万元。自然科学机构217个,社会、人文科学机构10个,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15个。

13、其中省属科研机构115家,其中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24家,根据2023年8月记录,在职职工2023人,离退休职工2023人;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91家,职工近万人。这些院所大部分在哈尔滨市,其余分布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市地和一些县城。职务专利授权量为24件。4、公司(1)全省基本情况。2023年有R&D活动的公司有451个,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5772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3005人年,从事基础研究7人年,应用研究3165人年,实验发展12600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103960万元,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53万元,应用研究14895万元,实验发展89013万元。职务专利

14、授权量为363件。(2)高新技术公司基本情况。截止2023年终,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公司845家(其中哈尔滨开发区内519家,大庆高新区内168家,区外158家)。全省共有582家公司参与本次记录(哈尔滨开发区258家,大庆高新区168家,区外156家),占总数的68.88%。这582家公司2023年工业总产值518.24亿元;总收入579.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20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262.51亿元,占总收入的45.31%;利税56.79亿元,人均利税3.06万元;职工总数1857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7688人,占总数的31.06%。在这582家公司中,总收

15、入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167家,占总数的28.69%;其中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公司12家;总收入105亿元以上的9家;总收入51亿元的共51家;总收入1亿元5000万元的38家;总收入50003000万元以上的57家。(3)民营科技公司基本情况。到2023年终,全省民营科技公司总数达成了5470户,技工贸总收入361.68亿元,净利润23.60亿元,缴税总额24.18亿元,资产总额580.35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公司达成62户。目前民营科技公司发展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民营科技公司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公司改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公司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奉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三是民营科

16、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营科技公司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奉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公司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观。5、科技基地(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1990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2023年共批准组建26个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5个,共计投入经费4255万元(省科技厅投入2155万元,依托单位自筹900万元,通过横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1200万元)。据记录,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各级科研任务220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62项

17、,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实验室为我省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中试基地。2023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22家,从业人员1041人,其中高级职称282人,中级职称280人,初级职称135人。投入总额为6138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2153万元,单位自筹3484万元。年末资产总额6774万元,净利润922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603项,其中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37项,国内领先162项,国内先进102项。(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2023年我省共有8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分别是大豆、乳业、软件、包装食

18、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材、医药、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6、科技园区(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2023年终,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08亿元,完毕工业总产值1330亿元,利税198.6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23.9平方公里,重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涉及南

19、岗集中区(5.6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平方公里)。科技园区重要涉及哈工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2023年7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12月份完毕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整后对外仍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一管理。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47.33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30.65平方公里,“两翼”化工园区16.68平方公里(宏伟园区10.58平方公里,兴化园区5.1平方公里)。2023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资11.8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发了9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了产

20、业、科教、管理服务、金融商贸、居住5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软件园等专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贸、教育、医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投资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至2023年终,共发展公司1038家,开发生产出40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12种达成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75亿元,年均增长71.9%;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年均增长97.7%;完毕利税56.6亿元,年均增长67%。2023年,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2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利税15.2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5

21、%、30.9%和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41%,拉动地方经济14.4个百分点。(2)民营科技公司示范区。截止到2023年终,哈尔滨南岗、牡丹江阳明、大庆让胡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四个民营科技公司示范区公司总数达成1912户,职工人数3600人,技工贸总收入71.04亿元,利税9.25亿元,资产总额76.03亿元,R&D投入1.94亿元。(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创新活动重要涉及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三个阶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见下表1。表1 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表人员(人年)经费(万元)项目基础研究203839761241应用研究8739

22、427222449实验发展148561027171957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即基础研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实验发展阶段的关联限度不高,基础研究没有为应用研究提供强大的创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足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2023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23种大型精密仪器621台

23、,其中进口仪器470台,占总数的75.7%,国产仪器151台,占总数的24.3%。年平均开机时间为600小时,机时运用率为29%(标准年开机时间为1800小时),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为12560.2万元。其中省属、市属单位占51%,中直单位占49%。存在的重要问题是仪器反复购置、技术力量薄弱、仪器维修困难等。(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重要涉及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重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规模大小不一,公司中一般都设有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重要问题是部门分割不能共享、仪器水平不高、反复设立等。2、科技型中介机构(1)孵化器。到2023年终,全省共有科技公

24、司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1家,资金总额27112.1万元,总收入2207万元,从业人员332人,场地面积506136平方米,在孵公司为1035个,累计毕业公司191个,毕业公司累计工业总产值97834万元。(2)生产力促进中心。2023年1-10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65家,从业人员404人,总资产6455.6万元,重要从事征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哺育科技型公司等工作,服务公司数量为1226个,为公司增长销售额为90483万元,增长利税6216.4万元,为社会增长就业人数为2.3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804.8万元。(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25、。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一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有100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3、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统运营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地方科技法规涉及:颁布实行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黑龙江省民营科技公司条例、黑龙江省促进科技转化条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黑龙江省实行办法等。2023年、2023年省科技厅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公司认定条件和办法、黑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26、发区高新技术公司认定条件和办法的实行细则、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计划首席专家制实行办法、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行细则、加快科技公司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科技公司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献,初步完善了地方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创新主体之间互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政策法规的制度动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4、政府管理在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条件下,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与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科技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下:(1)宏观调控仍有较大差距。

27、目前,我省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供应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制。一是有关部门、各地方之间在创新组织中彼此分割、互相脱节,反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创新效率不高,无法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之间长期处在分离状态,导致两大创新体系的割裂、封闭。一些重要的研发活动往往在军民两个体系间反复进行,不适应当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趋势。(2)创新环境不尽人意。一是在硬环境方面,科技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公共科技的基础平台远未形成。科技基础条件投入长期严重局限性,科技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广大科技人员及社会公众难以迅速了解国际科技发展最新动态,难以得

28、到必要的公共科技基础支持。同时,由于缺少全省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实践中无法实现科技资源和基础条件的有效共享,导致有限的资源分散、反复和浪费。二是在软环境方面,有关创新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不能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规定。(3)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五年规划有的流于形式,规划水平尚有待提高,战略重点不够突出,难以起到宏观指导作用。年度计划过于关注战术层的项目,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重视不够,只是大量零散项目的简朴堆积。科技投入缺少绩效评价标准,科技管理部门缺少问责制等,致使有限的科技投入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创新文化(1)创新主体的创新观念陈旧落后,小富即

29、安,循规蹈矩,风险意识差。对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持观望态度,对科学技术、机制体制和管理等先进生产力要素结识局限性。(2)部分公司自主创新热情不高,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致使地区性创新活动不活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缓慢。(3)缺少科学、透明、公开、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虚夸和浮躁情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很多,而发明专利不多。(4)有的科技工作者科学价值观存在着不同限度的偏离,经济功利性强,追逐个人名利、职称、待遇等物质层面,而放弃了对科学探索价值的认同,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不强。(5)资源贫乏型小农意识浓厚,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合作精神较差,长期以来习惯于作坊式作业模

30、式,与网络时代科技进步不相称,难以做出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6)学术诚信体系尚未建立,抄袭事件时有发生,失信的文化氛围会使这种行为延续,长此下去必将损害学术界整个机体。(7)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主意识、科学意识不强。(8)社会主导性主体的科学价值观念尚不成熟,使包含科技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不能充足地按照科学的秩序和原则运营,创新尚不能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四)科技成果、论文论著及专利情况1、科技成果2023年度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996项。鉴定成果数为887项,占评价项目总数的89.1%;计划验收41项,软科学评审44项,分别占4.1%和4.4%;行业准入21项,其他3项

31、,分别占2.1%和0.3%。基础理论成果37项,占成果总数的3.7%;应用技术成果916项,占92%;软科学成果43项,占4.3%。达成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16项,占1.8%;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43项,占15.6%;达成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432项,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234项,分别占47.2%和25.5%;其他水平的成果91项,占9.9%。据对填报经济效益的336项应用技术成果的记录,累计新增产值1304,741万元,新增利税121,596万元,出口创汇15,975万元,节约资金89,452万。2、论文、著作2023年全省发表科技论文21188篇,其中国外发表1636篇,出版科技著作2139种。

32、3、技术交易2023年,全省认定登记的技术协议为2548项,总协议交易额为12.0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9.2亿元,与2023年相比,技术协议项次增长了14.31%,成交金额增长了8.2%,技术交易额增长了7.35%,列全国第16位。4、专利2023年全省专利申报为4392件,同比增长19.7%。共批准专利2083件,比2023年增长11.4%。其中发明专利137件,占总授权量的6.6%;实用新型1542件,占74%;外观设计404件,占19.4%。其中职务专利授权量为429件,占总授权量的20.6%;非职务专利授权量为1654件,占总授权量的79.4%。2023年黑龙江省公司专利申请量有了较

33、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专利申请量仅相称于辽宁的44.6%、上海的22%、北京的31.8%。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第16位,与发达省市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见图1。图1(五)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序据国家科技部“2023年全国科技进步水平记录监测综合评价”记录,黑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居全国第7位,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12位。据国家科技部记录,黑龙江省综合科技实力(涉及科技队伍、科技基础条件、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合作等指标)居全国第12位。据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涉及知识发明能力、知识流动、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五大指标)

34、2023年综合得分24.68,列全国第13位,比2023年的23.36上升了5位。(六)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1、公司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对的立。据来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主编的202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黑龙江省公司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在全国位于第20名,大中型公司拥有技术中心或研究所的比例仅为24.41%,在全国排名第23位,公司创新产出居全国第18位。中小公司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原始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慢、档次低,高技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众多中小公司难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2、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

35、能力尚待加强,观念有待更新。除公司外,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其他创新主体在一定限度上还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而是把政府当作经营对象,面向政府争取资金和项目,尚未基于市场建立创新目的。3、公益性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仍显突出。通过几轮改革,目前全省公益类科技队伍近1万人。但是,由于经费投入严重局限性,一些公益类研究机构难以有效地开展研究开发活动,骨干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业、卫生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标准等领域的公益性研究都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4、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未能得到完全解决。有关科技中介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中介机构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和扶持性、规范性政策不多。一些中介机

36、构服务能力不强,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5、科技资源分布不合理,地区、产业和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创新体系各主体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科技资源部门分割、缺少市场拉动和创新激励机制局限性等因素并存,创新体系还没有处在激活状态。6、在我省人才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非国有单位人才比例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出省200余人。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

37、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实行这一战略,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面振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实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目的,必须彻底改变旧的经济管理方式,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和国际惯例行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技术改造、公司改组等方面,做到由市场决定和选择,政府重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实现创新就必须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只有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才干应对国内国际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8、进程中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科技人才需求。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的人才总量一直名列全国的前十名,较好的人才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黑龙江省人才队伍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人尽其才的机制;二是扶持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四是人才流失严重;五是人才管理、使用和配置的机制不合理。目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黑龙江省要加快发展,急需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领导干部;急需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急需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急需熟悉金融业务、熟悉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急需技术纯熟、精湛、素质

39、高的劳动者。应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中重点建设的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产品加工六大基地广揽人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人才,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带头人、领军人物,要不惜重金,想方设法地吸引到省内工作。就科技人才而言,黑龙江省不仅缺少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并且高级技工现有人员也不能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占技工的40%以上,而我国只占3.5%,黑龙江省虽高于全国,也只占7%。有好的设计,缺少好的工艺,有好的工艺,又缺少能工巧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制约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如齐齐哈尔一家国有公司近几年引进大批数控

40、机床后,急需80名数控机床操作员,虽有不少公司技术骨干应聘,但应聘者全都不适应岗位职能规定,竟没有一名合格的。省内一些公司由于缺少纯熟技术工人,出现产品有订单,生产缺技工的尴尬局面。2、创新能力需求。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构成要素为: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黑龙江省具有一定科技资源优势,但科技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创新优势,也不等于创新能力。黑龙江省的问题重要是科技优势较强,而创新能力较弱。因此,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需要创新能力来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公司技术创新虽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

41、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东南沿海地区及发达国家公司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究其因素:一是公司技术创新组织机构不健全,技术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截止2023年末,黑龙江省72户工业重点公司中,只有48户公司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占工业公司的66.7%。实践证明,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的公司,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得就比较好,公司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二是公司技术创新经费严重局限性。黑龙江省尚有为数不少公司研发经费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没有创新投入,就不会产生创新能力,这样的公司很难在剧烈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三是技术创新人才短缺,且外流严重。黑龙江省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与沿海地区发达省份

42、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特别是由于区域间各种差异的存在,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创新人才流失大大减少了公司已有的创新能力,给有的公司导致很大经济损失;四是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创新能力发挥。由于上述因素,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序由1991年的第9位后移到2023年的第18位。要实现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目的,必须加大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必须增长研发人员数量,必须建立健全公司的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干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并依此支撑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3、知识增长需求。当今知识经济的出现和未来的发展,必将空前地推动产业加快升级

43、,这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格局,知识密集型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种变化趋势,给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变革展示出新的方向。此后,经知识化改造的一、二、三次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知识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知识化将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基本方向。现阶段,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处在发展状态,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拉动力尚不明显。因此,在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中,对知识增长需求十分迫切。知识增长是通过知识发明能力,即不断提出新知识的能力而增长的。知识的增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技术创新来自一个创新

44、的思想和发明或科技的突破,其中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发明活动是重要创新来源。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要充足发挥本区域内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通过它们的科研活动,发明更多的知识,申报更多的专利,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但也应当看到,知识创新能力并不决定一切,科技优势并不等于创新优势,关键还取决于区域内的知识流动、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在这一方面,黑龙江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辽宁、浙江、天津、福建,甚至与吉林相比,具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创新环境方面差距较大,致使本区域内的许多新技术、新专利不能在本地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来加

45、以解决。四、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总体设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安排,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托黑龙江省的科技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官、产、学、研、金、介的组织基础,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能力的提高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切入点,以创建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体系、石化科技创新体系、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绿色特色食品科技创新体系、北药科技创新体系、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46、为重要任务,以实行重大项目为突破,以培养新的产业增长点为核心,坚持引进消化吸取与技术创新并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多种创新要素互相激活、整体连动、资源共享,力争在52023左右的时间,为黑龙江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二)目的体系1. 总体目的到2023年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知识、智力支撑,以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以政府服务为引导,以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重要方式,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各种创新主体良性互动、高效运营、服务龙江、辐射东北,真正解决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技术瓶颈问

47、题,激活老工业基地现有经济存量的“科技大省”。科技综合实力从目前的全国第12位进入到前10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保持在目前的第7位左右;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第13位进入到前10位;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数从目前的第17位进入前10位;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占经济增长的份额,从目前的第17位进入到前10位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进入前10位;全省R&D经费相称于全省GDP的比例从目前的第18位力争进入到前10位。到2023年建成“科技强省”,科技综合实力和上述几项指标力争进入到全国前列。2. 分项目的(1)研究开发能力目的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目的,配合国家“211”工程、知识创新工

48、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的实行,重点建设3-4所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和5-6所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信息产业部49所、航空工业集团627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703研究所、中国机械研究院哈尔滨焊接技术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等)。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逐步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依托哈工大和哈工程大学建设电子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东北农大、东北林大和省农科院建设现代农业、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哈医大、黑龙江中医大、祖国医药研究所和哈药集团建设北药和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哈工大、省科学院、哈焊接所等,建设焊接、石化、新材料、电站设备、支线飞机五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用我省拥有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和产业化中心和在莫斯科建设中俄科技园,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在我省现有26个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其中国家级2个、省部共建1个),新增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