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351141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建 设 方 案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年十月序 言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结合辽宁省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方案。本方案共分为“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情况”、“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建设基础”、“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建设内容”、“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经费预算与预期绩效”和“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八个部分。本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结合学院办学实际,科学地制定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升专业服务区域建筑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结合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要求,确定了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和具体验收指标。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预算总经费为390万元,按年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分配,并确定了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同时,制定了科学的保障措施,确

3、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49目 录一、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概况 1 二、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 3三、建设基础 4(一)行业背景 4(二)建设基础 5(三)问题与差距 8四、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 8(一)专业建设目标 8(二)人才培养目标 9(三)建设总体思路 9五、建设内容 9(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9(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1(三)师资队伍建设 16(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9(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3(六)专业文化建设 23六、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24七、经费预算与预期绩效 26(一)专业建设经费预算汇总 26(二)专业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26八、建设项目保障措施 36(一)组织保障

4、36(二)资金保障 36(三)政策保障 36附件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实施管理办法37附件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1附件3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 44附件4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47一、学院及专业所在系概况(一)学院概况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型建筑类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2000年并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辽

5、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有较现代化实验实训场,包括建材、土工、力学等38个实验、实训室。与省内外200余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被辽阳市批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现有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12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立项122项,主编教材132部。学院现有教职工239人,专任教师17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7人,“双师”素质教师105人,有59人获得硕士学位,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 4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拥有了

6、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学院紧紧围绕“建筑”特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省内率先创建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2+1”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紧紧围绕“建”字做文章,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理念,加大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创建特色优势专业。现有专业及方向22个,在校生4093名。毕业生遍布在党政机关,建筑施工、建筑监理、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企业,他们正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需求和社会认可为学院开辟了广阔的办

7、学前景。招生省份已经达到20个,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为第一志愿考生。建立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先后与中国建设总公司等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确保了人才输出渠道的畅通。近几年就业均在95%以上,并且逐年攀升,在辽宁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年的办学历程使学院凝练了“厚德、励志、笃学、善建”的校训,形成了“诚信、和谐、严谨、创新”的校风。2006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院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以“规模适度、特色突出、质量一流”为目标,注重内涵建设,实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

8、学高效益。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管理科学、省级示范的精品高职学院。(二)建筑设备系概况建筑设备系是学院重点扶持、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系部之一,该系现开设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制冷与空调两个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和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等六个热门高职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该系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教科研水平的双师型队伍,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奖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主、参编教材50余部,省级精品课2门,院级精品课2门,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

9、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筑设备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办学条件,科学的教学体系,一流的管理水平。全系校内专兼职教师共计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助教4人、高级实验师3人、辅导员2人;国家注册设备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7人,校外兼职教师共计15人;全系在校生人数近千人。校内实训基地建有一流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拖实验室、PLC实验室、空调实训室、流体热工实验室、管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建筑给排水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消防联动实训室、楼宇智能化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沈阳

10、、大连等地,与各大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践环境,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建筑设备系在2002年首次实行“2+1”分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2年,1年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零距离上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由于该系毕业生的质量高,适应岗位能力强,现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就业态势,该系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多年在全院排名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筑业贡献着一份力量,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二、专业建设项目组人员组成专业名称: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项目组组长:

11、 王青山(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副组长:张绍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辛德奇(沈阳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组成员:张铁东(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 丽(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尚久明(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赵歧华(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陈思荣(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韩俊玲(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崔 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尚伟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 斌(辽阳市审图中心)栾胜林(北京建工集团)张清慧(沈阳市铝镁设计研究院)王志勇(辽宁华强集团空调公司)金振同(沈阳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咨询中心)项目建设周期:二年三、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1行业现状2009年6月26日,辽宁省委

12、、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战略决策,确定了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到2014年底,全省建筑业年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迈入全国前5名;全省年产值百亿元建筑企业要达到10家,50亿元企业达到20家。省内建筑企业总量达到1万家;完成400亿元税收,实现翻两番目标;打造500万人建筑大军,进一步拉动就业。2010年,辽宁省建筑业总产值4693亿元,两年年均净增超千亿,翻了近一番,提升了5个位次;辽宁省已超越上海、广东、河南等省市,从全国第十位跃居第五位,跨入建筑强省行列。短短两年时间,建筑业已成长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2010年,建筑业地方税收176亿元,同

13、比增长30%,占全省地方税收的12%,占第二产业地方税收的33.4%;到2010年末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75.4万人,新增就业人口42.8万人,同比增长32.3%,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战略、重组战略、优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建筑业。培育一批资质等级高、施工力量强的专业化建筑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建筑装饰、建筑钢结构、设备安装等领域的优势建筑企业,发展一批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工程集团,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不断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十二五”期末,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力争进入全国前列。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沿

14、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省建筑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日益增强,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就需要集中供热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给水与排水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来实现和完成。 近年来,房地产的大规模投资,大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对建筑物室内环境和室内装饰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大都采用了大型的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给水和排水系统和电气设备系统等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来保

15、证室内的舒适性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能源等。随着建筑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科技含量的提高,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对自动化、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背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密切结合东北地区大量用热的特点和公共建筑以及工业生产对通风空调的需求,亟需要培养大批从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大省的辽宁,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6、,基本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高峰,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需要补充专业技术管理人员6000人,培养中级工3000人,培养高级工2000人,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800人,这为学院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二)建设基础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主干专业之一,有着30年办学的历史经验和浓厚的文化积淀,为辽宁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99年开办高职以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初步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截止到2011年7月,已经为省内外输送了759名专本专业毕业生,为建筑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0年9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教

17、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6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品牌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和教学改革实践,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逐步形成了浓厚的专业文化和建工精神专业建设理念和办学特色。1初步建立了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2002年,本专业率先走出校门到建筑安装企业,实行开放式办学,构建了工学结合“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完成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机制。随着“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展开,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介入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日常教学和就业安置毕业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8、,使校企合作进入到广泛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好效果,呈现出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2+1” 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的特色和品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2年专 业项 目校 内实 训专业基本能力就业专业基本技能1年综 合实 践顶 岗实 习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图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图2建立了一支具备“双师素质”、整体能力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专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12人全部具备“双师素质”,校外兼职教师6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近五年完成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近3

19、0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教科研课题近20项,获省部级、市级和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辽宁省品牌专业。(3)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辽宁省示范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供热工程和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5)承担的省级教研课题建设类高职“21”教学模式的研究 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辽宁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主编、主审及参编教材30余部,其中工程识图基础与CAD被列为国家“十

20、一五”规划教材,供热工程和工程制图被列为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7)开发教学课件10余项,其中有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4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基础较好校内建有4个实训室,3个实验室。实训项目贴近生产工艺,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9.2%。充分发挥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45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5专业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产教结合服务社会在开展与企业合作教育过程中,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专长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服务。

21、(1)近几年,每年接收辽阳市房产供暖公司、辽阳市电业局、中铁十九局、辽宁建设集团、建发集团等单位技术人员共计1000余人,同时承担200余名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达到资源共享,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2)为工业企业和施工安装企业培训项目经理、工长、造价员、质检员。(3)为辽宁省及辽阳市供热企业新建扩建集中供热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4)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把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进度与职业鉴定考试同

22、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双证书”通过率达到100%,同时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学院现为辽阳市第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辽阳市高技能培训基地,每年进行管道工、焊工、冷作钣金工等6个工种工种技能鉴定500余人;每年进行造价员、档案员、施工员、CAD等职业资格认证300余人。(5)作为辽宁省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间为区域内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培训,总计培训150余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加快了区域内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6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

23、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是具有共同学习特点、共同环境需求、专业内容相近和配套、就业岗位群相似等特征,形成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资源共享的相关专业的组合。将各专业学科有机结合,形成学科共建、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专业格局和特色。通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可以构建相关专业群良性发展的基础平台,为全面提升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综合实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三)问题与差距1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尚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要。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3校外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学院还

24、没有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 4校内实训室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还落后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购置新设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以调动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5教学资源库还不完备。四、建设目标与总体思路(一)专业建设目标经过两年的建设,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扩建和新建实训场所,培养与岗位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校企深

25、度融合,共享行业企业资源,实施合作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建筑设备类专业群的综合实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省内外建筑安装行业的社会服务需求,使之成为建筑设备类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和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在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通风空调与制冷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建筑电气等工程方面的应用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建筑设备施工安装与组织管理为核心就业岗位,以安装造价、设备运

26、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为就业岗位群,胜任建筑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三)建设总体思路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提高校企合作办学质量为重点,以建筑行业为依托和支撑,全面推行开放办学,着力进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特色教材、真实工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及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专业建设成为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省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筑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通过对口支援,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同类及相关专业发

27、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辽宁省的建筑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五、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通过校企合作研讨会的论证,针对核心就业岗位和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明晰专业系统图纸识读能力、局部变更与深化设计能力、施工安装能力、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能力、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系统调试与验收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明确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工作态度等教育目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如图2所示。2人才培养模式职 业 基 本 素 质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图的识读与

28、建 5.工程测量技术的掌握筑相关知识的掌握 6.管工、钳工、焊工、电工等基本2.专业有关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 操作的熟练掌握能力范、标准图集的使用 7.各系统构成及基本原理的掌握3.水、暖、电和空调等专业施工图 8.本专业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的准确读懂 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的灵活掌握4.本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配合关系的 9.材料与设备合理选用与购销的能力协调能力 10.计算机及CAD的熟练使用能力就业岗位职业能力核心岗位施工安装施工组织管理1.系统识图能力 6.系统试压检漏能力2.施工工具正确使用 7.系统运行初调试能力3.系统安装能力 8.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正确处理4.防腐保温技术应用 9.专业施

29、工验收规范熟练掌握5.管网安装能力 10.局部变更与深化设计能力1.编制投资计划 6.现场施工进度控制2.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7.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3.质量检测与评定 8.竣工验收能力4.成品保护能力 9.加工与安装详图绘制5.施工日志正确填写 10.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能力拓展岗位1.工程经济原理与法规掌握 4.掌握招投标知识,会编制标书2.工程量清单计价运用能力 5.编制工程施工及施工图预算3.应用软件编制预决算能力 6.对人、财、物资源分析与规划使用1.检测仪表正确使用 5.常见运行故障分析2.设备与系统的自动控制应用 6.日常小型设备维修保养3.设备参数检测与数据档案建 7.运行日志整理分

30、析,经济运行立的能力 措施制定4.操作规程制定与常规运行管理1.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与具 4.分项工程及隐蔽工程验收体实施能力 5.监理日记与监理月报的编写2.组织、指导、检查和监督监 6.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原始凭证整理员工作 7.工程计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的录、3.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和 保管与审核变更能力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5.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2.安全生产组织措施的贯彻落实 施工物资资料、施工测量记录、3.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采购合格、 施工记录、施工验收资料、经济材料的能力 质量评定资料等整理分析4.材料入库和保管制度的组织落实安装造价设备运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其他岗位岗位

31、群基本能力图2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实施校企合作“2+1” 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调整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适应核心就业岗位为主要培养目标,参照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活动过程,完成素质、能力、知识的解析,实现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设计,优化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建设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创新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行业职业标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课程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项目导

32、向+毕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核心课程和教材;建立并完善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2建设思路为全面支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对地方建筑安装行业和供热空调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以专业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构建以3个专业工程项目为核心、以8个实训项目为支撑的项目导向教学+毕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全

33、面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解,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然后分解课程知识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按各专业工程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确立项目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草稿。为保证项目导向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和专业教师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集中校企密切合作优势,深入研究探索、编写出能适应项目导向教学要求的配套教材。在第一轮次的教材使用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配套教材作出修改、调整。在2013年形成项目导向教

34、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配套教材的正式稿。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如图3所示。建筑电气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 外语4. 计算机应用基础5. 高等数学6. 热工学及流体力学基础7. 建筑构造与识图通风空调与制冷1. 空调系统安装2. 通风系统安装供热工程1. 采暖系统安装2. 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安装3. 热源系统安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 预算与施组 织管理1. 安装工程预算2. 安装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职业岗位课程职业基础课程1. 热泵技术应用安装工程造价2. 高层建

35、筑防火与排烟3. 智能建筑技术应用4. 工程建设法规5. 暖通空调新技术6. 新技术、新工艺7. 营销策略职业拓展课程图3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3建设内容(1)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项目导向教学课程体系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彻底摈弃“老三段”教学体系,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突出专业工程项目核心课程,对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项目导向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以建筑安装行业和供热专业职业岗位(群)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分解,确定职业核心能力。2)聘请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施工、监理、设计、工

36、程审计、招投标等企业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进行课程体系任务分析,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核心能力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项目,再对项目进行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形成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的标准。3)按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的项目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将工程项目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分解课程知识点,围绕工程项目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关公共课(计算机、高等数学、力学)、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热工学、建筑构造与识图)与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供热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3个工程项目,10个分部项目,52个子项目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

37、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操作实训、专业识图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施工组织实训、专业项目设计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7项综合实训项目和10门选修课,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最终建立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工学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流程如图4所示。形成项目导向教学课程体系初稿公共课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分解课程知识点分解职业能力行业专家、企业骨干、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项目核心课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修改、反馈意见2012年形成项目导向教学课程体系正式稿 图4 课程体系建设流程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内两年的专业工程项目教学和部分实训项目均在多功能一体

38、化实训室和实训车间进行,实践教学时数占职业技术课程总教学时数达到50%。让学生处在真实的工作情境,模拟实际工作角色,以典型工程项目为教学实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施工现场毕业顶岗实习一年,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培养目标。新的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行业岗位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能在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

39、用。(2)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促进高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在两年的专业建设期间内,围绕职业岗位核心技术知识要求,紧贴工程项目、生产工艺,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评价标准,开发3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将1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流程如图5所示。课程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为使课程建设的内容

40、更贴近生产实际,更有针对性,并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符合企业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建设总体规划、立项申报、组织方案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2)按照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标准。建设期间要把核心课程建设与一般课程建设相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建设好一般课程,实现课程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3)责任分解并落实到人,成立课程开发建设小组,每组2至3名教师,研究工程项目核心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供热工程和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项目核心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

41、做系统的安排、调整和更新,完成采暖系统安装、通风系统安装、空调系统安装和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图5 课程建设的流程4)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组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团队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30%,中级职称比例达到50%,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70%,实验实训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立课程负责人选拔机制,选取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5)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教

42、学手段改革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成立学生学习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6)建立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依据完成情况进行奖惩。(3)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设建立教材开发领导小组,由专业带头人担任组长,各教材的负责人任组员,其中企业专家所占比例不少于50%。负责人组织教材的调研,形成教材的编写计划和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教材开发,保证教材的针对性、适用性。教材开发应融入安装施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并依托行业、企业将工学结合的内容融入教材。教材建设程序如图6所示。调 研岗位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