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数学“4.1游戏公平吗(1)”教案胶州市第七中学 朱明霞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四章概率第一节游戏公平吗。在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决策。概率就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现象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本节课选择的教学模式是“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与“参与”
2、是概率内容教学的一种最好选择,所以我设计了若干个游戏,这易于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这节课的整个活动过程是让学生们经历和体验“观察、猜测、试验、推理、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数学知识建构是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形成的。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协助学生树立随机观念,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创新,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鼓励,这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节课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游戏的多样化,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的余地和想象
3、的空间,提供了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需求的欲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2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初步建立随机观念. 从随机现象中发现问题,再通过不断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对不确定性现象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可以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必备的基
4、本数学素养,体会学习概率知识是有价值的。2学生参与小组实验过程,亲自动手从事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得出游戏不公平的结论,养成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良好品质。3游戏的丰富多彩,处处渗透出数学的奥妙,从中感受数学美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融入时间公平,事在人为的学习理念。教学重点:实验游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建立随机观念。教学难点:通过做实验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
5、,从中感受三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骰子、转盘、统计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出课题)二、探究新知:(游戏一)1游戏2讨论3总结游戏二 1游戏多媒体展示:周杰伦演唱会图片,出示引例: “五一”小长假,周杰伦要在某市体育馆举行演唱会,为了增加宣传力度,主办方送给某学校一些票,学校计划给初一每个班级发一张,应该发给谁呢?师:“如果用校长的方案,那么班长去看演唱会,这是一个什么事件?“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有机会去吗?这就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师:这样公平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师:如果采用同学们的方法,这就成
6、了什么事件?出示班主任的两个方案,“那种好?”从而引出课题-4.1游戏公平吗出示题目: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下面的游戏:游戏规则:()小明转动转盘A,小丽转动转盘B;()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几就顺时针走几格,得 到一个数字;(如果指针指着分界线,就重新转一次)()得到的数字是偶数就得1分,否则不得分;()两人各转动10次转盘,记录每次得分的结果,得 分高的人为胜者。师:“能读懂游戏规则吗?找同学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师:这个游戏是否公平?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四人一组,分好工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统计出游戏的结果,并讨论游戏是否公平.(巡视并指导小组讨论)
7、在黑板上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师:游戏公平吗?(多媒体展示讨论话题)并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给出:可以用1(或100%)及0来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提出疑问: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少?(根据学生答案胡联确定性引出下一个游戏)多媒体出示题目:如果两人做如下的游戏: 如图是一个均匀的骰子,它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骰子后,若朝上的数字是6,则小丽获胜;若朝上的数字不是6,则小明获胜。根据问题,回顾上学期所学,依次回答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三四生回答不同方案生:不确定
8、事件思考读题思考一生在黑板边演示,边讲解游戏规则小组合作,开始游戏做完后小组分析试验数据,讨论游戏是否公平。(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感受不确定性。)小组代表公布游戏结果学生各抒己见(理解对于转盘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必然事件,“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奇数”这个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与“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奇数”都是不确定事件。了解可以用1(或100%)及0来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及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程序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2讨论 3总结4. 新知5.知识逆用三、引例解决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能力升级七、布置作业先让学生猜测:这个游戏对小明和
9、小丽双方公平吗?然后让学生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组织试验,巡视指导,和学生一起交流。明确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1讲解三种事件可能性大小在数轴上的01线段上的表示方法:游戏的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板书)修改规则使得游戏对小丽和小明都公平组织学生交流解决引例中班主任的“两个方案”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1)游戏公平 :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2)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或100% )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0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小于13)用数轴上的0到1之间的线段来表示:多媒体出示三组小明和小丽在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
10、识层层解决.(通过场景三给予学生“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希望每一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获成功的喜悦”的情感寄语)1必做题:课本114页1、2题;2选做题:请你针对小明小丽争电影票的事件,设计一个游戏,使游戏对小丽有利。小组开始分工掷骰子,统计数据,试验验证。(体验“朝上的数字是6”和“朝上的数字不是6”都是不确定事件,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0和1之间。)小组讨论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不要求精确求出,只需根据试验数据将它们分别标在0与1/2之间及1/2与1之间即可。)小组代表发布游戏结果,学生发言验证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思考回答“朝上的数字是6”和“朝上的数字不是6”在数
11、轴上的位置表示。三四生回答游戏公平的标准(感知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的公平性)。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解决问题。口答结果并说明理由回顾活动过程,同桌讨论小结,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畅所欲言,互相补充从场景中找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间是公平的,在双方水平不相等的情况下,可以把握时间,创造奇迹的情感价值观)板书设计: 4.1游戏公平吗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或100% )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0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小于1游戏公平 :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堂课比较成功。其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1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现代课改精神:在理解游戏规则时,让学生展示、暴露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由学生相互解决。2多媒体与课堂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课件的辅助功能,提高课堂效益:多样化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发挥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感受教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需求的欲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3最大限度的创设了生活中的场景问题,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注意改进的方面:1在小组做出猜测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2在学生做出回答后,应给出与答案相符的更多形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