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2006年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自2004年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出境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这一发展,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瞩目,也引起了国内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从而引发对出境旅游政策和战略的广泛探讨。200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政策新表述和即将公布的“十一五”期间旅游发展规划,肯定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 2004年以来出境旅游状况的基本分析(一)出境人次数持续增长,因私出境比例继续扩大由于SARS疫情解除后出境旅游需求的释放和国家出境旅游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公民出境活动更加便捷,因此2004年出境人次数有了大幅度的攀升,2005年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2、据统计,2004年全年出境人次数达2885万,比2003年增长了42.67;2005年头10个月达2575.55万人次,同比增长8.03%;到年底,预计可以超过3000万人次。两年之内实现了第三个千万人次大关。2004年以来,出境人员的结构延续了近年来的模式,即因私和因公出境人次数都在增加,但因公出境人员所占比例继续下降,因私出境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公民自费出境休闲旅游人数不仅绝对数在增长,总体比例也在扩大。只不过是真正经过旅行社组团的出境旅游人数所占比例仍然偏低,甚至呈下降趋势。 (二)出境旅游目的地快速扩展,为公民出境旅游增加了新的选择2004年是中国与外国政府签订协议确定中国
3、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最多的一年。2005年又确定了一些新的ADS国家。截止到2005年10月底,和我国签订ADS协议的国家和地区108个,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76个。除一些中东和西亚国家之外,几乎包括了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所有主权国家和地区。在远距离市场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非洲和南美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都包括在ADS国家之内。目前只有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尚未包括进去,但相关的谈判也早已进行。而且,一些目的地国家过去对中国公民居住地的限制也已经完全放开,目的地国家原有的一些区域限制也取消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在原来与我国签订的ADS协议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放开了个人旅游签证和过境免签的
4、限制。总而言之,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已经非常宽泛,地域限制大大减少了。(三)亚太地区依然是中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当然,除了政策之外,出境旅游的发展还有很多基础条件。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的选择虽然很多,但到周边近距离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仍然占绝大多数,并多集中在开放比较早、距离比较近的亚太地区国家和直接接壤的国家和地区。虽然2004年年底南亚一些地区突发海啸灾难,对该地区的旅游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并没真正改变中国出境旅游的格局。 2005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目的地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亚太地区仍然占据绝对份额,只是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排序有了变化。 (四)香港和澳门占大陆出境旅
5、游人流的最大份额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两个特区,由于距离近,在语言和货币等方面的障碍小,尤其是中央政府在2003年放开了“港澳自由行”,内地到这两个地区的游客量最大,并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2004年,大陆到这两个地区的游客相当于该地区接待外来游客的一半以上。根据PATA的统计,2004年大陆的游客量达2190万人次,占内地到亚太地区出境总人次数的80.4%,其中,到香港占45.2,澳门占35.2。也就是说,香港和澳门接待的入境游客中,分别有56.1%和57.2%来自内地。(五)提高诚信、追求质量成为众望所归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的激增,毫无疑问,对境内外旅游经营与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必
6、须看到,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目前仍然不成熟,出境旅游经营的行业也仍然不成熟。由于境外目的地在旅游经营和管理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缺陷,致使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而且这些不良现象又有向新开旅游目的地国家扩展的趋势。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和目的地国家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新的转机。一方面,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加以引导:我国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出国(境)旅游消费指导、出国(境)旅游安全提示和出国(境)旅游文明礼仪提示等宣传品,并在全行业推行“诚信旅游活动”;北京旅游局制定了出境旅游合同样本,并与香港签订了“诚信香港游”的协议;泰国旅游局和一些旅行社推出了“安心
7、游泰国”活动;澳大利亚旅游局与中国旅游局制定诚信保证等。这些举措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旅游经营者开始注重品牌,强化企业形象,主动公开承诺诚信;作为消费者的旅游者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出现了一个追求高质量、体验深度旅游的市场群体。这些现象均表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开始变化和分化,一些较为成熟的群体正在出现。(六)一些出境旅游目的地谨慎地对待中国市场的发展2004年中国出境旅游政策最大的突破是欧洲旅游目的地的确定,尤其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签订了ADS协议,并在当年9月份开始正式组团。虽然对中国公众来说,由于遥远的距离和当地较高的消费水平,欧洲是个价格比较高的远程旅游目的地,但
8、是,欧洲对中国旅游市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中国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大都对欧洲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把访问欧洲作为毕生的夙愿。当然,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潜力也受到欧洲国家的关注。因此,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都企盼正常旅游渠道的畅通。然而,从一年来的实际运营来看,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开放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有喜悦,也有忧虑,在吸引中国公民到欧洲旅游的问题上反映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上的不协调。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旅游部门积极开展针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频频举办说明会,邀请媒体等做熟悉旅游或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论坛等活动;另一方面,出于滞留不归和不规范经营所带来的压力,在访欧游客
9、的签证方面采取了异常严格的审核制度,欧盟对华申根签证进行了全面紧缩,给一些旅行社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困难。中日关系的降温和日本签证方面的紧缩也对中国访日人数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上述原因,一些旅行社对组团欧洲忧心忡忡,有的甚至开始把重心转向其他目的地,致使2005年并没有真正出现预期中的中国公民访欧热潮。虽然2005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实际上国内外的一些因素制约了发展速度。从国际上讲,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海啸、洪水以及禽流感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发生,影响了一些旅游者的出行。从国内来说,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普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一些本来要在2005年安排的出境活动推迟
10、或取消。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影响,也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二 对当前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形势的判断(一)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目前并不算大,处于增长的初期国内外关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规模的判断,大都是以我国有关部门发布的出境人次数为依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有其局限性,难以真正反映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规模。严格地说,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数”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次数”不是一个概念,在研究国家出境旅游政策的时候,出境人次数和出境旅游人次数是应当加以区别的。尽管世界旅游组织(WTO)关于“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定义较为宽泛,目的地国在测定本国入境旅游的规模与影响时也是依靠这一数据,但客源产生国
11、(即客源国)在将其作为制订相关出境旅游政策依据时则有所区别。必须看到,我国政府出境旅游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公民自费出境旅游活动上,而对因公出境活动并没有真正的影响;非休闲、度假目的的一日往返与港、澳之间的跨境活动没有太大的旅游统计意义;那些只持有中国护照但并不居住在国内的人,他们的出境记录更不能反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变化。因此说,真正反映中国出境旅游现实的数据有两个:一是经过旅行社组织的出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二是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个人出境、出国人次数。前者是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渠道。这是因为,时至今日,我国和大多数国家政府签订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即ADS)协
12、议,仍然指的是给旅游团队签发旅游签证,并非针对个体旅游者。而后者是个新变化,因为中央政府针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开放了个人游,突破了原有组团出境旅游的限制。除此之外,到其他境外旅游目的地的“个人游”数量还非常有限,即使是“个人游”,他们多数获得的是“商务签证”,而并非“旅游签证”。因此,在研究中国出境旅游的规模时,必须注意这样三组数据:(1)200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人次数中,香港和澳门共接待2190万人次,其中,到香港当日往返的人次数为445万,占其总数的36.4%;与此同时,到澳门的当日往返的人次数约为430万,占总人次数的比例为45%。也就是说,到港澳的内地人中,有大约40的是当日往返的
13、跨境人员。(2)2004年中国公民总出境人次数中,因公出境人次数占总出境人次数的27,这和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说明我国出境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原来因公出境人次数为绝大多数的“一头沉”变为因私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但尽管如此,真正因私出境人员实际在境外逗留的夜次数会少于公务、商务旅游者,这与统计的方法和内容有关。(3)参加旅游团出境的大多数是真正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虽然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其比重仍不大。例如,2003年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为387万人次,仅占因私出境人次数的26%,占整个出境人次数的19%。真正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中国公民中的比例是非常之小的
14、。这个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说,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的规模并不算大,还仅仅处于增长的初期。(二)中国公民的境外花费:总体偏高,但要科学分析出境旅游的外汇支出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人们对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所担忧的“外汇流失”也主要源于此。如果从出境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的角度来说,这里也必须区分中国人的境外消费和出境旅游消费,这两个数据也不可混为一谈。1.因公出境活动的开支多属生产性的开支因公出境旅行无论是公务还是商务的支出虽然都是外汇的外流,但这主要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正常开支,属于生产性的支出,与国家出境旅游政策没有太多的关联。即使是在非常封闭的年代,中国因公的出境人
15、数虽然数量小,但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公务和商务的出境活动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它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改善而扩大,并非因国家出境旅游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公务、商务出境旅行活动的开支,是通过国家相关政策或企业经营管理来调整的,不应当完全算作出境旅游的消费支出。“非自费”出境旅行活动不能和“利用公款满足个人出境、出国旅游”的不正当行为划等号。许多非自费旅行是正当的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有的出境活动不仅不能限制,反而应当鼓励。2.因公出境活动的消费总体上要大于出境旅游的支出从境外支出来看,显然因公出境要大于个人因私出境活动,这是因为,因公出境(国)旅行,国
16、家和企业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在住宿、交通、公共关系和其他方面的应酬等开支要高于一般个人出境旅游消费,也就是说,公务(商务)旅行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另外,因公出境活动中也有个人的消费支出,例如购物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分个人消费可以理解为与因私旅游相同。至于一些人利用因公出境的机会参与赌博、色情等方面的消费,应另作别论,不要都放到因公出境的花费上,更不能作为出境旅游的花费。3.计算出境旅游花费不要简单地做乘法和除法关于中国公民旅游的支出,国家外汇管理局每年公布一个数据,该数据也被世界旅游组织所引用。据这个统计,中国目前出境旅游的支出略低于当年的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但是这个统计数字似乎被低估了,
17、而且没有将因公和因私出境旅游的支出区分开来。但是,目前有些研究报告,目前有些研究报告,只是把国家允许公民携带外汇额度和当年出境人次数相乘得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花费,这显然过于简单化了只是把国家允许公民携带外汇额度和当年出境人次数相乘得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花费,这显然过于简单化了。如上所述,因公出境活动的花费,有很大一部分是必须要花的,或者说是生产性的支出,例如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展览、会议、考察、培训及奖励旅游等活动,不应当和个人用于境外旅游度假的消费相等同。另外,也必须考虑到一些人从事频繁的当日往返的边境跨境活动时,他们的花费和真正出境、出国旅游者的消费是不一样的,这些人的支出要少得多。还有
18、一种说法,叫做“出境旅游的高额人均花费与人均国民收入极端不成比例”,这恐怕又有简单做除法的弊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超级大国,人均GDP或者GNI还相当低,要使中国人均值达到或超过许多小国、富国的水平,虽然不能说是不可能的,但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中国这个不大富裕的大国中也不乏富人,这些富人即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绝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中国人出境花费高,部分原因是中国公民目前收入差异加大所致。这些人在出境旅游初期消费高一些,应当说是正常的,是成比例的。4.非理性的境外消费会随着出境人数和出境频率的变化而转变在考察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的花费时,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中国公民出境旅
19、游刚刚开始,参加出境旅游的人中不少是首次出境(国),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也许是他们平生中唯一一次“出国潇洒走一回”(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的机会,因此,他们在境外、国外的消费带有很大程度的特殊性,有不少是非理性的。他们本人要享受从前没有享受到的,要购买在国内买不到的,要给亲戚朋友、家人购买礼品,甚至替那些没有机会出去的人购买物品。表面上看起来,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很高,甚至在一些旅游目的地高于同期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应当说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是刚刚开放出境旅游后的一种特殊现象。一旦出境旅游变成中国公民多数人经常性的度假消遣活动,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就会逐渐理性化。世界上
20、很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因此,目前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不能直接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或者在一定意义上说,目前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并不完全反映中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2003年9月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为3.2%,全国人均出境旅游消费额为12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76美元)的1/6,仅仅是俄罗斯(83美元)的1/7。5.旅游需求的漏出:国民旅游需求的不可替代性,部分外汇的流出是正常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也和改革开放之前或之初大不相同了,国家外汇储备大大增加了
21、。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4年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达到609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05年第一季度国家外汇余额达6591亿美元。作为国家来说,外汇短缺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然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上仍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往来的增加,私人外汇储蓄大大增加了。早在2003年8月,我国公民个人外汇存款余额已经超过900亿美元。尽管这部分外汇相对集中在某些特殊群体之中,但国民获得外汇的公开渠道已经很畅通,外汇不再是国民出境旅游的瓶颈。对于个人外汇存款,有两条管理思路:其一是“死路”,即国民外汇不准花,只能存在银行里或者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外汇不准调出,只能存在指定
22、国内的银行里;国内外汇储蓄的利率是固定的,储蓄者没有选择。其二是“活路”,即国民的外汇可以花,可以在国内花,也可以在境外花;外汇可以调出,可以存在任何一家境内或境外的银行里;由于银行之间利率有差异,储蓄者有权或有可能对储蓄的银行有所选择。前者与目前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方向相左,那么,后者的选择就是必然。对私人外汇的流向,只能引导,而不能过多地限制,或者说目前尚没有完全限制私人外汇向境外流动的条件。面对国内缺乏吸引外汇投资和消费的良好渠道的情况,国民在境外花费自己从正当渠道获得的外汇似乎也无可厚非。至于一些人来路不明、或来路不正的外汇收入,或者通过出境旅游的途径进行“洗钱”的非
23、法活动,应当另作别论。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升值预期高,人民币信誉良好,境外直接接受人民币的地方越来越多,从而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的外汇压力减少,这正是中国公民出境消费的大好时机。设置更多的门槛不允许国民花费自己的外汇,其实也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至于“出境旅游花费造成了内需漏出”之说,虽然其“爱国”的情绪可以理解,但这显然也是混淆了概念。因为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不可能完全相互取代,即使国家完全限制国民出境旅游消费,国民的旅游消费也不可能是现有出境旅游消费与国内旅游消费相加之和。换句话说,即使国民不做出境旅游消费,也不可能把预计用作出境旅游消费的钱都花在国内旅游上,更何况其中还有至少一
24、半左右的出境消费是公务/商务旅行的消费支出,而这一部分消费是很难置换的。虽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民在境外的消费算作“外汇的漏出”,但这种漏出是正常的,是合理的,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和贸易上的出口和进口是一个道理。实际上,没有一个旅游发达国家是只发展入境旅游而限制发展出境旅游的。三 对出境旅游发展中几个现象的认识(一)ADS:过渡性政策ADS是英文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的缩写,是确定某个国家作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地位的意思。这是中国在特定时期内在公民出境旅游政策方面的一个创造,在国际上没有先例。从长远的观点看,这只能是个过渡性政策,当越来越多的国家
25、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时,这个协议自然会失去意义。相对于过去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受到限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放宽的做法,但是国家政策应当以使本国公民在国际旅行与旅游活动中得到公正、优惠的待遇为目标,而不是以此来限制本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活动。因此不应过分坚持其限制性的内容,对外国政府主动给予中国公民个人旅游签证和免签待遇,应当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样,对外国机构对中国公民和中国旅游经营者在签证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也不应当视而不见。(二)滞留不归:不应复杂化在发展出境旅游的过程中,一些人利用合法渠道在境外滞留不归,的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存在影响着中国出境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在放宽
26、出境旅游限制之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但是,应当看到,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不同国家经济状况和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它的存在有长期的历史原因,既有一些人对境外情况的误解和无知,也有目的地国家移民政策和管理上的缺陷。虽然,滞留不归现象会给客源国和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但也不要把它看的过于严重,更不能把它与政治挂钩。目的地国不应据此把签证搞得更加复杂,甚至制定出一些歧视性的政策。要知道这样做,会使双方都受到损失。这一状况目前正在改变,相信未来会进一步改善。中国应当考虑制定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出口政策,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开辟正常的、通畅的多种劳务出口渠道,堵塞通过非法手段移民境外的渠道。(三)“出境
27、税”:目前不可取控制出境人数和境外消费可以有许多途径,其中包括设定最高外国货币携带出境数额、征收个人进口物品关税、征收出境税等,但一般都是在特定时期或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定的。特别是出境税,往往是一个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时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如早年的法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泰国、韩国等)。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对出境旅游不要过早地限制而设立“闸口”,不应当考虑向出境者征收出境税。如果现在设立这样的税种,很可能无法达到政策的预期,反而限制了不该限制的消费,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带来新的负面效果。(四)国际旅行服务社会化: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大型
28、国家企业等单位人员的商务、公务出境旅游活动大多是由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外事部门来运作的,为此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事工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此类活动越来越多,公务、商务旅行开支也不断增加。其实,公共部门的这类服务应当逐渐社会化,对国际差旅服务应当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由专业化的外部服务机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政务公开透明,有利于减少或防止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四 关于出境旅游政策的再思考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得到了新的发展,其速度的确很快。这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实际收入急剧增加的反映,另一方面,也说明原来的出境旅游基数低。因
29、此这种偏高的发展速度在开放之初属于正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宜的出境旅游政策。(一)要正确认识出境旅游的意义对出境旅游意义的认识,应全面考察,既要从经济角度来探讨,也要从其他角度来分析。首先要看到,出境旅游是国民的一种正当消费,它对人的自身发展是有益的,通过境外旅游的经历,人们可以获得知识,获得体验,获得启示,这些是通过其他途径不能完全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投资。其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接触有利于相互了解,有利于更加广泛的合作,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人员的流动会促进物资的流动,技术的流动,资本的流动。中国改革开放后入境旅
30、游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同样,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实践,也会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这一点。其三,就是从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出境旅游也会为企业创造发展机会并从中获益。当然,这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二)出境旅游宜“疏”不宜“堵”改革开放经过了二十多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开放,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虽然目前增长速度快了一些,但不应当采取“堵”的办法,应当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进行合理的疏导。应当说,中国目前出现的出境人次增加和境外高消费,除极个别情况外,属于特定时期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市场还很不成熟,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31、,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出境旅游需求长期积淀的释放,因此,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出境旅游的经营还很不规范,仍然处于价格竞争的初级阶段。这一点,和不成熟的市场现状相吻合。因此,对待出境旅游的影响不应当只着眼于部分外汇的流出,尤其不能过分夸大这部分外汇流出的负面影响。目前对出境旅游的活动和经营进行规范和引导是正确的,对公民正当的旅游需求加以疏导是正确的,而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就匆忙采取行政或经济的手段加以限制,采取“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对此无论政府、业界还是研究者要有统一的认识。采取“疏”的方式很多,可以把国内旅游搞好,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让
32、旅游者在比较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例如,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这样做,不仅使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而且促进了一些具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地方发展旅游业的信心与积极性,开发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分流市场。再例如,改善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国民在国内旅游、度假更加便捷,体验更加独特。提高国内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国内旅游产品的促销,增强国民在国内旅游的兴趣。根据国民购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口此类商品或扩大相应的免税品,调整商品结构,也会减少公民直接在国外购物的花费。(三)值得注意的战略选择面对出境旅游的发展,国家有必要
33、重新审视旅游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既要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要使国家经济保持健康的发展。1.加强“中国人游中国”观念中国是个大国,幅员辽阔,景象万千,开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国民多在国内旅游,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有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国内旅游,同样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进健康,增强自豪感。国家要充分考虑国民的国内旅游需求,扭转“一切对外”的传统观念,做到“内外无别,一视同仁”。如果说,当年为了积极吸引海外旅游者,在设施、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把优先权给了入境旅游的话,那么,现在要充分考虑国民的国内旅游消费需求,采取措施弥补在供给和服务上的不足。2.改
34、善出境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经营的诚信出境旅游产品同质化、产品质量不高和旅行社经营欠缺诚信是出境旅游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相关国家的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与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和组织一道,制定规则和标准,加强合作,改善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诚信度,同时加强宣传,增强信息透明度,不断促进市场的成熟。3.考虑奥运会的旅游效果众所周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是北京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件盛事。奥运会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中国体育运动员赢得奖牌的数量,也不仅仅是当年旅游者会增加多少,而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在世界上知名度的提高和总体形象的改善,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全面的影
35、响。因此,在2008年之前,对内对外实现更加开放的政策有利于扩大奥运会的多重积极效应,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这段时间里,政府的出境旅游政策应当将重点放在拆除各类现实的、潜在的障碍上,积极创造更加便捷顺畅的条件,而不宜设置更多的障碍。4.制订企业走出国门的计划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发展,实际上也为我国旅游和旅行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承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适当让出一定的市场,与此同时,世界对中国也更加开放,为中国的企业融入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创造了机会。更多的人走出国门,需要更多的国际交通、住宿、餐饮、商业、娱乐、广告、咨询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样为国内的
36、相关行业企业创造了新机会。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人的需求,在提供这些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问题是面对这些机会如何把握,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境外同行竞争。应当说,这些年来,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在迎接外来竞争对手的挑战上有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而在如何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方面,还没有放开手脚。相关企业利用出境旅游的发展,跟随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足迹,走向世界,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五 2006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趋势预测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在今后五年中,奥林匹克运动会将要在中国的北京举行;这五年也是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7、模式的变化,也必将影响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一)影响出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1.国家旅游政策的调整意与“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就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政策。这个政策的表述勾勒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优先顺序。显然,入境旅游被放到了优先的地位,国内旅游次之,出境旅游最后。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状况的。但是,该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表述缺乏明确的限定,尤其是关于出境旅游的“适度发展”更显得模糊。因为“度”不具体,从而使得“适度”更加难以讲清楚。2005年下半年,国家旅游局就国家旅游发展总政策做出了新的表述,调整为“大力发
38、展入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虽然关于这个表述还没有看到更加详细的官方阐述和解释,但是从总体上说,尽管国家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优先顺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显然在出境旅游方面更加突出了行业规范、治理市场秩序、满足公民出境旅游需求等内容,淡化了对出境旅游规模和速度的控制。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公民的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的输出和外汇的外流,随着我国公民出境人数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尤其是沿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足迹延伸服务应当是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新热点。2.奥运会旅游将逐步启动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行动方案的确定以及奥运会口号、标
39、识和吉祥物的推出,以奥运会为契机的旅游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2006年后将进入高潮。在奥运会筹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奥运旅游的海外促销,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在奥运期间和前后到中国旅游;另一方面,我国将会遵照国际惯例,进一步开放公民的出境旅游,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氛围,不仅要促进中国公民到相对成熟的周边市场去旅游,而且会争取更多的北美、南美国家开放中国公民旅游,加强交流与联系,促进中国出境市场向远程扩大。3.经济发展与人民币升值2005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发展,预期的工资调整和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变化将会使部分公民的实际收入增加,尤其是人民币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的浮动,人民币币值
40、大幅度的上扬,国际范围内人民币流通的渠道逐渐增多,都将刺激国民出游的增加。出境旅游开展的初期,由于出游范围狭小和供求关系限制,公民出游对人民币汇率并不敏感,今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会影响公民出境旅游的频率、方向和消费。这一点在2006年将会有所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自由行旅游者的出游决策。4.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出境市场的关注日益升温。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国家在中国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开展高密度、大范围的促销宣传活动,这些促销活动不仅仅集中在超大型城市,而是开始全面开花,采取拉网式的战略;不仅仅是已经开展接待中国公民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这样做,一些尚未与我国签订ADS协议的
41、国家和地区,也加入了针对中国出境市场的促销热潮,像美国的一些州和北美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一些国家针对中国公民签证的限制也会随着出境旅游经营的规范化而转为正常。2006年申根协议国家的进一步扩大将会使签证更加方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国旅游市场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通或增加连接中国的直达国际航班,使国际交通更加通达,价格有望降低。(二)出境旅游市场的新变化1.亚太市场注重品质提升亚太地区是中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出境旅游发展速度还会持续增长。随着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与引导和旅游经营企业重视诚信和品牌,2006年高端市场的扩大和新产品的开发将成为主流,深度游、精品游和一地游的市
42、场会扩大,主题游、特色游的吸引力增加,而具有明显“价格陷阱”的低价、低端产品和一次多国的旅游形式将会失宠。可以预见,港澳市场将会进一步升温。2006香港旅游年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活动和价格,迪斯尼乐园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向内地促销。据PATA预测,2006港澳两地接待内地游客的数量分别将达到1536万和1376万人次,分别递增16%和19%。台湾市场的新突破备受关注。海峡两岸关系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2004年春节包机安排的成功和进展为两岸更加直接的交流创造了新的契机。2005年4、5月间,台湾主要在野党领袖连战和宋楚瑜先生的大陆之行,促进了两岸关系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尤其是2005年
43、6月台湾旅游业界人士访问大陆和10月28日至11月6日国家旅游局长邵琪伟率领大型代表团赴台考察,为大陆居民到台湾岛的旅游构建桥梁。实际上,最近几年以来,海峡两岸地方性的旅游活动一直在持续扩大,双方业界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台湾正式向大陆开放旅游只是等待政策上的突破。一旦这个突破实现,会马上出现新的高潮。2.欧洲市场求稳不求快欧洲市场的变化引起了中国和欧洲国家双方的关注,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都在积极努力,加强沟通,寻求构建有序市场的途径。一方面目的地国家政府将会调整签证政策和简化相关手续,另一方面,客源地旅行社规范管理和经营,恪守诚信,共同创建出境旅游市场的秩序,尤其是在申根协议国家扩展的前夕,这一点
44、更为重要。求稳而不求快应当是2006年欧洲市场发展的基调。东欧旅游具有发展潜力。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双向的旅游流动,中国成为俄国重要的目的地国,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到俄罗斯旅游,改变了当年仅限于边境旅游、贸易旅游的模式,出现了以消遣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团。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从2005年8月25日开始,互免旅游团签证。这在欧盟签证趋紧的背景下,增加了旅游经营商开发这一新市场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旅游部门也加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促销,一些国家有可能加入申根协议,从而增强东欧国家的吸引力。未来俄罗斯加东欧国家将成为新的出境旅游线路。3.“自由
45、行”的悄然崛起在目前ADS协议的框架下,除了港澳地区的特殊安排之外,出境游的“自由行”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显然,“自由行”的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国内的出境市场对自由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青年市场的需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目的地国家也正在改变政策,不断披露有关给予中国公民个人旅游签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亚洲、非洲国家旅游签证比较宽松,甚至到目前仍然没有和中国签订ADS协议的美国也表示,“美国不会拒绝任何人前往美国旅游,而且签证政策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也没有添加任何新的规定”。可以预计,伴随出境旅游团队增长,各种形式的“个人游”出境旅游活动将会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大。结束语2006年是实施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国家旅游政策调整后的第一年。中国出境旅游的需求将继续上升,而整个行业将面临着新的调整和规范。提高质量、弘扬诚信将是主调,传统目的地力推新产品,新目的地会加大宣传力度,为未来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关于中国出境旅游的国际论坛上,世界旅游组织(WTO)的一位官员在谈到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前景时,用这样一句警语结束了她的演讲:“让中国沉睡吧。因为一旦中国醒来,它将震撼世界。它的确已经使世界震惊了”。这也许是关于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前景的一个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