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339627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第 52 卷2024 年 1 月Vol.52 No.1Feb.2024云南电力技术YUNNAN ELECTRIC POWER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张丽1,李胜男1,唐金锐2,付士亮3(1.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17;2.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云南 红河 651400)摘要:为全面评估分析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在起动元件、选相元件以及保护算法的适应性及动作性能,本文对集中并网区域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示范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由各类新能源并网逆变器主导故障特性下的区域

2、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能源;继电保护;测试技术;人工智能;多维时频特征Practical Test Technology for Protective Equipments in the Concentrated Delivery Area of Large-scale Reneable EnergyZhang Li1,Li Shengnan1,Tang Jinrui2,Fu Shiliang3(1.Electric Power Institute of Yunnan Power Grid Co.,Ltd,Kunming,Yunnan,650217,China;2.Scho

3、ol of Autom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0,China;3.Honghe Power Supply Bureau of Yunnan Power Grid Co.,Ltd,Honghe,Yunnan,6514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and a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s,including the s

4、tart-up element,phase selection element and protection algorithms in the centralized grid-connected area of large-scale reneable energy stations,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new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applied in the centralized grid-connected area,and discusses the

5、 testing technology of the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under the dominant 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of various types of neweable energy sources.Key words:Reneable Energy;Relay Protection;Test Techn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ce;Multi-Dimensional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中

6、图分类号:TM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7345(2024)01-0024-050前言云南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达数百万千瓦1,需通过 220 kV 线路直接接入新建的 500 kV 变电站,从而实现新能源电力的并网消纳,在局部地区已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绿色电力消纳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受国内资源禀赋影响,现阶段光伏/风电渗透率较高区域一般处于用电负荷较低区域,网架较为薄弱,往往会通过新增 500 kV 变电站/输电线路、200 kV 变电站/220 kV 线路来实现新增大规模新能源场站的消纳。新能

7、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往往含有数个乃至十几个大型的新能源场站,这些新能源场站再通过 110 kV 或者220 kV 线路进行联网,并最终通过 500 kV 变电站接入主网。在该区域内,输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故障电流将主要由与故障点存在不同电气距离的不同新能源场站提供。新能源场站内的各并网逆变器设备与场站升压站距离各有不同,不同新能源场站内的各光伏逆变器、风电场并网变流器等的控制策略现阶段也均处于“黑盒子”状态,且参数不统一2。一旦新能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发生线路故障,受各并网逆变器锁相环解耦环节、低电压穿越控制环节、25第 52 卷2024 年第 1 期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 限

8、流环节等影响,新能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与传统同步发电为主的电网故障特征差异明显3,特别是故障后百 ms 内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波形,对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起动元件、选相元件、各保护算法元件等均带来了深刻影响4-6。一旦该集中送出区域发生 500 kV 或者 220 kV 故障,将在数十 ms 内造成整个区域内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动作,影响到工频故障分量的分析。且若送出线路被切除,则会带来送出区域部分地区形成源网荷储独立运行电网7,内部更是以新能源为绝对主导,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适应性以及动作性能更是需要全面评估并开展测试验证,确保该区域的稳定安全供电。1某新能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分析云南某区域计划光伏装

9、机共计 1930 MW,其 中 1530 MW 需 通 过 新 建 500 kV 变 电 站 A送出。根据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前期分析结论,光伏电站 A,装机容量 530 MW,需新建一回220 kV 线路至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 A;光伏电站 B,装机容量 550 MW,需新建一回 220 kV线路至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 A;光伏电站 C,装机容量 450 MW,需新建一回 220 kV 线路至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 A。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通过单回 500 kV 线路接入临近的 500 kV 变电站 B。光伏电站 D,装机容量 100 MW,通过单回 220 kV

10、与装机容量为 200 MW 的光伏电站 E 相连,且光伏电站 E 通过 220 kV 线路与 500 kV 变电站 B 相连;光伏电站 F,装机容量 100 MW,通过中间某 220 kV 变电站 A 接入500 kV 变电站 B。与此同时,500 kV 变电站 B还与旁边的直流送出工程的换流站相连。通 过 上 述 分 析 可 知,该 区 域 中,新 建500 kV 变电站 A 与接入的 3 个大规模新能源场 站,仅 通 过 单 条 500 kV 线 路 与 500 kV 变电 站 B 相 连,该 区 域 新 能 源 装 机 容 量 达 到1530 MW,属于典型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11、示范区。具体到保护装置配置方面,该新建 500 kV变电站 A 与 500 kV 变电站 B 间的 500 kV 线路配置 2 套光纤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每套保护具有阶段式相间距离、接地距离及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及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的后备保护功能。每套主保护与远方跳闸、过电压保护采用一体化装置。线路保护直接模拟量电缆采样,直接GOOSE 跳断路器;经 GOOSE 网络启动断路器失灵、重合闸;站内其他装置经 GOOSE 网络启动远跳。每套保护采用双通道,且均采用彼此独立的光纤通道,采用专用光纤芯+复用 2 M光纤通信电路的方式传送保护信号。新建500kV变电站A光伏电站A光伏电站B光伏电站C500kV

12、变电站B光伏电站D光伏电站E220kV变电站A光伏电站F500kV变电站C换流站A 图1新能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示意图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本期 3 回 220 kV 出线,分别至光伏电站 A、光伏电站 B、光伏电站 C 各 1 回,最终出线规模 12 回。220 kV 线路长度均在 1030 km,每回线路配置 2 套光纤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每套保护均带有完善的反应相间故障及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线路保护直接模拟量电缆采样,直接 GOOSE 跳断路器;经 GOOSE 网络启动断路器失灵、重合闸;站内其他装置经 GOOSE 网络启动远跳。每套保护采用双通道,且均采用彼此独立的光纤通道,采用专用

13、光纤芯+复用 2 M 光纤通信电路的方式传送保护信号。2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示范应用情况新能源等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使得电网的故障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力电子装置的快速响应使得反映故障的“源”和“路径”均发生变化。新能源的故障特征受控制策略影响严重,存在电流幅值受限、相角受控、非工频分量大、系统阻抗变化等特点,控制策略可能削弱故障后电气特征、降低保护性能,使电力系统由传统的同步电源特性向非线性、暂态受控的逆变器型的电源特性转变。因此,基于电源电动势与传输路径参数恒定的继电保护适应性受到严峻挑战。针对以上问题,依托“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协同技术研究、装置研发及示范”课题,26云南电力技术第 5

14、2 卷2024 年第 1 期开展了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设备与线路保护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基于故障暂态波形时频信息的高速主保护新原理,适用于新能源集中接入系统线路保护场景。为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示范应用,在该新建 500 kV 变电站 A 至光伏电站 B 的 220 kV 线路上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保护装置试点应用。目前已配置的 220 kV 线路保护装置为南京南瑞继保和北京四方线路保护装置,新型保护装置(单套)建议单独组屏。保护通道一、通道二均采用专用光纤芯通道,同时保护装置信号接保信子站,智能录波器及监控后台。新型电力系统保护装置配置在该线路两侧,现场电流互感器 CT 配置情况:220

15、kV 线路 CT 配置 6组 5P30 级保护绕组,两组用于母线差动保护、两组用于线路保护,一组用于故障录波,剩余一组备用绕组,可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试运行,CT 配置具备试点应用条件。3新型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案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信号可以来自于现场实际运行或物理模拟电力系统配套的电力系统互感器二次侧模拟量,也可以来自于数字仿真模型生成的二次侧数字量经数模转换模块产生的二次侧模拟量。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方案主要包括继电保护测试仪为主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和差动保护测试技术8、基于物理动态模拟系统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9、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10。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其核心是如

16、何获取与真实故障类似的电压电流波形,以此波形送入继电保护装置,并采集继电保护装置出口信号,判定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的适应性与动作性能。对含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的生成技术进行了总结,见图 2 所示。据此可知,为适应不同比例、不同接入位置、不同控制策略新能源接入电网场景下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分析需要,数字仿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开展现阶段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需要。在本次示范项目中,为保证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现场应用的适应性,提出了图 3 所示的测试方案。真型试验系统物理模拟仿真数字仿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典型波形的生成技术动态模拟静态模拟离线数字仿真实时数字仿真相似原理等比

17、缩小EMTPPSASPNETO-MACRTDSDDRTS物理部分:动模反应原型设备动态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数字部分:灵活构造各种测试工况 图2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生成技术该方案考虑了输电线路上游和下游同步发电机组、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的机组组合情况,也计及了输电线路两端步发电机组、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不同装机容量比例下的输电线路两侧短路电流、短路电压特征,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全面测试。即考虑大区域内电网的特征,也适应待测试输电线路周边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发展,可大幅提高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测试结果可信度。在此背景下,如果要验证基于暂态量的新型继电保护算法的普适性,则

18、需要构建海量的电力系统模型(不同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直流输电的自身容量、控制策略及接入位置),以及设置海量的故障情况(不同的故障位置、故障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来进行测试验证。测试效率过低,且无法保证在新场景下的继电保护算法的适应性。与此同时,在实际数字仿真验证中,尚无法考虑各类潜在新能源接入场景进行故障仿真,且数字仿真波形与现场实测波形往往有较大差距,无法反映现场故障波形中的各类电力电子设备、开关操作、电磁干扰环境等影响,以测试继电保护装置在各类场景下的动作性能。因此,项目组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自动生成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先从多维时频特征分析出发,融合现场实测波形,

19、得出新能源场站集中送出区域故障波形的特征区域,然后基于根据条件对抗生成网络(conditional 27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 第 52 卷2024 年第 1 期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GAN),自动生成海量典型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波形,为基于暂态量的继电保护算法测试验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大幅提高继电保护的测试可信度。LdCd等值同步发电机D1等值风力发电机D2等值光伏电站D3RdDABCLcCcRc等值光伏电站C3等值同步发电机C1等值风力发电机C2等值同步发电机A1等值风力发电机A2等值光伏电站A3等值风力发电机B2等值光伏电站B3

20、等值同步发电机B1 图3新型继电保护装置测试验证方案示意图具体如下:步骤 1,通过现场故障录波图或物理模拟仿真平台或数字仿真平台,获取新型电力系统各设备(储能电站、光伏电站、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换流设备、常规交流输电线路)出口处、各类型故障(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各故障条件(故障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的暂态波形图,上述波形的采样率统一为 fc,一般可取为 10 kHz;每个故障波形的采样点总数均为 n,一般可取为 50。步骤 2,对这些实际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提取第 k 个故障波形的 26 个特征参量,并获取这些特征量的区间范围。具体包括:时域平

21、均值 X1k、故障波形时域标准差 X2k、故障波形时域偏度 X3k、故障波形时域峭度 X4k、故障波形时域最大值 X5k、故障波形时域最小值 X6k、故障波形时域峰峰值X7k、故障波形时域均方根 X8k、故障波形时域振幅因数 X9k、故障波形时域波形因数 X10k、故障波形时域冲击因数 X11k、故障波形时域裕度因数X12k、故障波形时域能量 X13k,共计 13 维时域特征值;频谱结果的平均值 F1k、标准差 F2k、偏度 F3k、峭度 F4k、最大值 F5k、最小值 F6k、峰峰值 F7k、均方根 F8k、振幅因数 F9k、波形因数F10k、冲击因数 F11k、裕度因数 F12k、能量 F

22、13k,共计 13 维频域特征值。步骤 3,对新型电力系统各设备(储能电站、光伏电站、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换流设备、常规交流输电线路)出口处、各类型故障(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各故障条件(故障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的故障运行状态进行编码。具体而言,设备 i 在发生故障类型为 j 时,若故障过渡电阻为 p 欧姆且故障初相角为 q 角度时,则编码值为:i1000+j100+round(p/10)+round(q/10)。各参数取值具体为:(1)(2)步骤 4,如图 4 所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的条件对抗生成网络,重点包括一个条件信息 c、一个生成器、一个判别器。生

23、成器输出的为维数为 n 的时间序列,判别器判断生成器输出的 n 维时间序列与步骤 2 中实际生成的故障暂态波形之间的相似程度,条件信息 c为步骤 2 中 26 维时频域特征值所属区间范围,其同时作为判别器和生成器的输入。图4故障暂态波形条件对抗生成网络步骤 4.1,按步骤 3 中编码值,从小到大分别单独训练形成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将编码值相同下的故障波形,按步骤 2 中形成的 26 维时频域特征值所属区间范围,形成 26 维的条件信息 c。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的条件对抗生成网络的条件信息 c,具体为步骤 2 中形成的 26 维时频域特征值所属区间范围。28云南电力技术第 52 卷20

24、24 年第 1 期步骤 4.2,生成器主要是对随机生成的 n 个数据组成的序列进行生成,并同时附带 26 维的条件信息 c 作为输入,以便对生成器波形打上符合实际故障波形的特征标签,n 与步骤 1 中的每个故障波形的采样点总数保持一致。生成器构建网络采用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便于生成前后联系的波形数据。步骤 4.3,判别器采用常规的生成对抗网络中的判别函数,判断步骤 4.2 中生成的 n 维时间序列与步骤 3 中同一编码值下的暂态波形的相似性,同时将条件信息 c 也作为判别器的输入,进一步提高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指定 2

25、6 维时频域特征值区间暂态波形的训练速度并保证良好的收敛性,避免传统生成对抗网络无区别的生成波形序列并被误判为真实暂态故障波形。步骤 4.4,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的条件对抗生成网络在训练中,损失函数根据步骤 3中的各编码值进行微调,避免所构建的生成网络出现模式坍塌问题。步骤 4.5,保存各编码值下训练好的生成器。步骤 5,根据步骤 4 得出的生成器,即可批量生成步骤 3 中各编码值对应场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相比传统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测试验证时构建海量的电力系统模型(不同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直流输电的自身容量、控制策略及接入位置),以及设置海量的故障情况(不同的故障

26、位置、故障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来进行测试验证,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暂态波形自动生成方法,先通过 26 维故障波形时频域特征值构建条件对抗生成网络中的条件值,然后根据各故障场景微调损失函数来提高条件对抗生成网络的训练效率。所得到的生成器可以自动生成海量典型的新型电力系统故障波形,避免繁杂的搭建模型、更改故障参数、提取波形等过程,可大幅提高继电保护的测试效率。4结束语本文通过某实际的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的新能源场站、电网接线及继电保护装置配置情况,分析了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示范应用的必要性,针对各新能源场站接入容量变化、外部电网变化、各逆变器控制策略不同等各类场景下继电保护装置适应性及动作性能存

27、在明显差异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区域线路故障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生成方法,为新能源场站集中并网区域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提供了可行方案。参考文献1 郑超铭,司大军,陶怡帆,等.“十四五”云南新能源消纳形势分析与建议J.云南电力技术,2023,51(1):43-46.2 王增平,林一峰,王彤,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51(6):10-20.3 郑玉平,吕鹏飞,李斌,等.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22):3-15.4 贾科,杨哲,朱正轩,等.基于电流幅值比的逆变型新能源场

28、站送出线路T接纵联保护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39(12):82-88.5 张晨浩,闫吉飞,吕艺超,等.不依赖电源特性的交流线路单端量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22):33-43.6 贾科,姚昆鹏,刘子奕,等.基于模量行波差异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43(10):112-120.7 程鑫,龚贤夫,张哲,等.电化学储能在保底变电站中的配置方案与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2,42(1):86-92.8 张冉,陈光华,陈皓帆,等.继电保护测试仪时间测量精度检测校准装置研制及性能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2,50(13):163

29、-170.9 韩士杰,张凤鸽,黎涛,等.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弧光接地的物理模拟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3,42(10):137-140.10 文劲宇,张浩博,林思齐,等.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快速系统原型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43(10):15-22.收稿日期:2024-01-13作者简介:张丽(1986),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E-mail)。真试验研究平台(二)应用实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1):19-23.6 周华良,郑玉平,姜雷,等.基于点对点通信的分布式实时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0):107-111.7 井实,黄琦,甄威,等.基于无线同步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72-78.收稿日期:2024-02-02作者简介:陈勇(1977),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E-mail)。(上接第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