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工艺简介-02二、预解决系统-04三、臭氧催化系统-06四、水解酸化工艺-08五、接触氧化工艺-10六、芬顿流化床-13七、加药系统-16八、污泥脱水系统-19九、水质化验分析-21十、工艺巡视-45十一、机械设备-47十二、设备维护和保养-50附:工艺设备表一、工艺简介本公司污水解决厂整套污水解决工艺流程为:来水事故池/稳定池砂滤罐臭氧催化氧化反映器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芬顿流化床反映器沉淀池活性炭过滤罐最终达标排放。本套工艺为哈尔滨辰能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工程实际经验和中试实验结果研究中深思熟虑而提出的具有先进技术、成熟工艺、解决效果显著、运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的污水解
2、决工艺方案,并由哈尔滨辰能工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工艺设计和施工;采用了大量的国内先进的水解决专利技术和设备,展现了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其中臭氧催化氧化反映器、芬顿流化床反映器、V型沉淀池均为先进的专利技术设备,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投加的工程菌种也是通过实验培养驯化而成的特殊微生物菌种。本厂解决的污水重要为青霉素、6APA废水,其具有水质复杂,污染物质含量高、COD值高、有毒有害物质多、生物难降解物质多等特点;结合污水水质及现场情况解决工艺中最先采用先进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催化氧化,该工艺反映器占地面积小,利旧现场原有臭氧发生部分设备节省投资,操作简朴;其去除率稳定,可达30%以
3、上;并且其反映后催化生物水解,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大部分被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生物毒性物质也大部分被去除,后端可以进行低成本的好氧生化强化解决,为后续解决工艺增长了可生化性。水解酸化工艺采用了高密度填料固定床生化解决技术,该工艺投资费用低运营操作简朴、运营成本低,投加了实验特殊培养的工程菌种,其解决效果显著,去除率可达50%以上,并且污水中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水解酸化为简朴有机物,有助于后端生物解决工艺。水解后端接触氧化工艺采用的为聚氨酯接触填料和培养驯化的高效工程裂解菌种,最佳去除效率具有25%左右;V型沉淀池作为接触氧化工艺的二次沉淀池,其占地面积小、沉淀效果佳、出水SS低,且具有中低液
4、位污泥回流和排泥系统,给接触氧化提供了硝化反硝化的选择。芬顿流化床技术,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多最广的先进技术,芬顿流化床反映器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约药剂、去除率高的优点,与传统芬顿相比可不投加浓硫酸从而其运营操作更简朴化,芬顿流化床反映器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是本厂污水达成一级A标准排放的有力保证。通过简朴的工艺介绍后,下面带来具体的工艺运营操作规程。本规程是用于指导污水解决、正常运营的技术文献和依据,本规程合用于污水解决站的水解决操作运营员工,也合用于管理、化验、技术和维护检查人员,还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污水解决营运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培训,应达成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
5、行简朴的维护管理,保证解决效果。本套工艺系统采用物化(物理和化学)和生化(生物工程)相结合,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对废水进行解决,通过度离、沉淀、调节、生化等工艺单元,将无机污染物以固体分离,有机污染物转换成CO2、H2O和剩余污泥,使污水得到净化。下附:工艺流程框意图。二、预解决系统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更好的配合其他工艺系统运营,并使其简朴方便运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方法。 (二). 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水质稳定池、事故池、砂滤、碳滤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严
6、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稳定池和事故池1.1.出水稳定池事故池简介:(1)稳定池为调节出水水质,保证水质稳定达标排放而建造;若芬顿沉淀池排水达不到环保规定,可流入出水稳定池,启动稳定池提高泵将不达标的废水再次提高进入工艺系统进行二次解决,也可提高进入活性炭过滤反映器进行过滤,以保证每一滴出水的达标排放。(2)事故池为来水异常或厂区工艺设备检修时的事故贮水池,也是来水水量水质调节池。事故池内废水可通过提高水泵提高依次进入厂区各个工艺系统进行水解决。1.2.工艺运营控制点:稳定池和事故池有效池容均为1500m。1.3.工艺运营操
7、作:(1)若芬顿反映沉淀池出水不达标可直接切换阀门,关闭沉淀池总排水阀门,打开稳定池进水阀门进入稳定池。稳定池满容量后,切换回阀门,并打开稳定池提高水泵出口阀门和砂滤或活性炭进出水阀门,启动提高泵提高污水依次进入沙滤等工艺系统内进行再解决或进入活性炭过滤罐进行深度解决,最后达标排放。(2)若来水水质异常或工艺设备故障系统无法进水时,可启动事故池进水阀门,关闭工艺系统进水阀门,来水可进入事故池调节水质缓冲水量。待工艺系统恢复正常后,切换回阀门,并打开事故池提高水泵出水阀门和砂滤进出水阀门,启动提高泵提高污水依次进入砂滤等工艺系统进行解决。2.砂滤和碳滤2.1.砂滤、碳滤简介:(1)、砂滤罐、碳滤
8、罐作为预解决工艺,是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原液通过罐内介质,介质的触絮凝、吸附、截留,去除杂质,从而达成过滤的目的;重要作用是截留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使出水澄清,为下端解决工艺减轻负荷。本厂共有三座砂滤罐和碳滤罐,轮流使用和反冲洗。2.2.工艺控制点:设计滤速8-12米/小时,反清洗强度9-15L/秒平方米,冲洗历时5-12分钟,进水水压0.04Mpa,反冲洗进水水压0.2Mpa,膨胀率为20%-50%。2.3.工艺操作: 其操作重要是通过调节4个阀门,改变水流的方向,运营时是上进下出,1号阀门和3号阀门打开,启动进水泵压力达成后过滤罐开始运营;反洗的是下进上出,2号阀门和4号阀门打开,启
9、动反冲洗水泵,通过阀门调节水量进行反冲洗,再通过排污阀将反洗的污水排出,然后通过正洗,直至出水清澈干净为止。(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潜水提高泵启动后无流量,不上水或流量小; 也许为叶轮堵塞、缠绕脏污,管道或阀门止回阀处堵塞,应及时检查清理。三、臭氧催化氧化工艺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使工艺达成最佳状态解决效果,并使其简朴方便的运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方法。 (二). 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
10、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臭氧催化氧化工艺1.1.工艺简介: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基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它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催化剂的吸附性、催化特性结合起来,能较为有效的解决有机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本工艺采用多相催化氧化技术运用固态催化剂在常压下加速液相的氧化反映,具有高效氧化效能,催化剂以固态存在,易于与水分离,二次污染减少,简化了解决流程。对那些吸附容量比较大的催化剂,当水与催化剂接触时,水中的有机物一方面被吸附在这些催化剂表面,形成有亲和性的表面螯合物,使臭氧氧化更高效。这类催化剂具有高效催化活性,能有效催化活化臭氧分子,臭氧分子在这类催化剂的作用下易于分解
11、产生如羟基自由基之类有高氧化性的自由基,从而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吸附和活化协同作用,这类催化剂既能高效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又能催化活化臭氧分子,产生高氧化性的自由基,在这类催化剂表面,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氧化剂的活化协同作用,可以取得更好的催化臭氧氧化效果。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重要表现对臭氧的催化分解和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臭氧催化氧化过程的效率重要取决于催化剂及其表面性质、溶液的pH值,这些因素能影响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性质和溶液中臭氧分解反映。1.2.工艺运营控制点:温度为15以上;PH值为36之间;臭氧投加量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前臭氧接触时间一般为24 min,投加量一般为0
12、.51.5 mg/L;后臭氧接触时间一般不小于10 min,投加量一般为1.52.5 mg/L,水中余臭氧为0.20.4 mg/L;查看高浓度臭氧浓度分析仪显示的基本浓度(9.2151.2mg/L)和气体流量计显示流量,来计算臭氧的投加量。1.3.工艺运营操作:本厂臭氧催化氧化解决工艺共两座反映器,可同时并联运营,也可间歇运营。(1)启动两座反映器进水出水阀门,启动砂滤系统及至臭氧催化氧化反映器进水管路阀门,反映器开始进水;观测进水电磁流量计,调节进水阀门,调控进水流量在需要范围内;(2)启动反映器曝气主管和10个支管阀门,罗茨鼓风机启动,反映器中污水开始曝气搅拌;(3)启动反映器硫酸加药管阀
13、门,启动硫酸加药泵,反映器开始加药,控制水质PH值3-6,具体根据水质和工艺情况调整,重要为前期调试酸洗反映器内催化剂而投加;(4)启动臭氧投加管线阀门,启动制氧和臭氧发生系统(具体操作方法请查阅设备说明书),按臭氧的投加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臭氧发生器的加载功率,开始投加臭氧。(5)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的出水通过切换调整阀门可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和水解酸化水质混合池(即5号池、无填料和活性污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来运营工艺。当来水COD浓度较高400500mg/L或500mg/L以上时,可关闭俩侧混合池进水阀门,打开水解酸化配水箱进水阀门,水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相反若来水COD浓度较小,则切换阀门进
14、入混合池;避免当COD污染物浓度低时,臭氧与有机污染物反映不完全,出水中臭氧残留量过大进入生化水解酸化池杀死破、坏微生物菌种,给水解酸化池导致极大的危害。(6)在水解酸化混合池(即水解5号池)内设有臭氧工艺系统回流泵,根据工艺需要调整回流泵阀门调节回流流量,一般回流量控制在50%100%之间。(五).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臭氧系统回流泵不上水。 臭氧系统回流泵为氟塑料自吸泵,启动前需加水再启动。2. 出水COD高,去除率低。 臭氧投加量过小,增长臭氧投加量。3. 出水气味大,进入水解池后有污泥上浮。 臭氧残留量大,杀死破坏水解微生物;应减少臭氧投加量或切换出水至混合池。4. 臭氧发生器显示
15、屏显示冷却水流量异常,流量开关已断开。 冷却循环水量局限性、管路阀门未开、启动角度小或管路堵塞、止回阀损坏;向发生器内注入冷却循环水,检查管路和阀门。(六). 注意事项1. 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人吸入臭氧后会感觉难闻,并发展到眼、鼻、喉、呼吸器官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头疼、喉痛,直至水肿。若感知车间环境内有一定浓度的臭氧存在或有臭氧泄露情况,应尽快开始车间门窗或排风装置,必要时需带防毒面具,停机,待车间内臭氧浓度感知不届时,开始进行检查检修。2.注意保持冷却水的水量及水质,发现浑浊及时换水。3. 电机、发生器主机等设备应保证良好的接地。4. 严禁依靠、攀爬罗茨风机、臭氧发生器、制氧机等设备,严
16、禁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罗茨风机运转传动部位。 5. 严禁非专业人员启动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6. 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别人开机运营导致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七). 应急解决 1. 如发现臭氧有泄漏处,应紧急关闭臭氧发生系统,通风后进行维修。2. 如发现电机漏电应先挂警示牌,然后告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3. 管道泄漏时应先关闭泄漏段两端阀门,紧急进行维修。四、水解酸化工艺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使工艺达成最佳运营状态和解决效果,并使其方便运营减少人力物力投用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方法。 (二).
17、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生化水解酸化池系统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充足理解学习本规程,并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水解酸化池1.1工艺简介:水解酸化解决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解决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减少解决成本提高解决效率。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解决控制在反映时间较短的厌氧解决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解决
18、奠定良好基础。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映。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毕生物催化反映。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通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运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干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阶段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由于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朴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重要是各种有机酸。1.2工艺运营的控制点:温度为15以上,pH为67,DO为0.51,填料上微生物浓度为10-50万mg/l,进水COD浓度控制在300500mg/l内,出水COD浓度控
19、制在150280mg/l内,设计满负荷停留时间2小时,上升流速1.56m/h。 1.3 工艺运营操作:(1)臭氧催化反映器出水重力流入水解酸化配水箱或DSM来水压力流直接进入水解酸化配水箱,打开进水管道、出水管道阀门,调节配水箱进水阀使进入两座配水箱的水量基本相同,配水管出水均匀。(2)待水位淹没填料层污泥床后,启动罗茨鼓风机进行曝气,调节每组水解酸化池曝气调节阀门调控其曝气量大小基本相同且曝气均匀,溶解氧量0.51之间。(3)水解酸化池出水通过出水堰流入5号混合池,混合池内水通过导流洞流入中和池(投加氢氧化钠调PH中性),中和池水漫过玻璃钢隔断溢流入混凝池,同时启动混凝搅拌机加药(PAM/P
20、AC)混凝;混凝后通过管道水流入水力澄清池,澄清沉淀后出水堰出水流入下一段工艺系统接触氧化池。(4)水解酸化池内分填料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解决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映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水流冲刷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水解酸化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由于污泥床内具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
21、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解决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成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所以定期的对水解酸化填料层污泥床进行反冲洗是必要的,时间为1520天冲洗一次,每次3060分钟。反冲洗方式采用气洗,调节每组水解酸化池曝气量,使其加大泛花力度,使大量剩余污泥微生物膜脱落排出池内。(5)若水力澄清池内污泥量过多,下段工艺不需要增长微生物菌种,可选择打开排泥阀门,排泥至贮泥池,排泥时间3060分钟。(6)定期脱落的生物膜要取样,在实验室显微镜下做镜检,观测并分析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规定做到每周13次镜检,并拍照和文字记录显微镜下微生物状态。(五). 常见问题及解
22、决方案1. 曝气池有厌氧臭味,曝气池供氧局限性,DO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加大曝气量、增长反冲洗时间或周期。2. 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或进水负荷过高,加大曝气量、增长反冲洗时间或周期。3. 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少营养进,C/N不合适,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 4. 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污泥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5. 池表面泡沫呈黑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脱落生物膜附于泡沫上,增长反冲洗时间或周期。6. 显微镜下污泥色泽转淡;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局限性,污泥自身氧化分解减少曝气量加大进
23、水量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六). 注意事项 1. 防止电机等漏电触电。禁在设备处在带电运营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工作。 2. 非特殊工作,不得翻越水池栏杆,以免发生危险。在没有足够的保护设施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修理照明灯具或解决设备。3. 严禁向池内投掷石块等杂物。 4. 严禁启动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5. 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别人开机运营导致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在需下池检修时,必须有保护人员在旁,不得单独进行工作。6. 注意保护各类解决设备,不得在设备上摆放物品及攀爬7. 秋季树叶脱落,落入池内容易导致出水堰堵塞,应及时清理干净,注意保持池顶环境
24、卫生。五、接触氧化工艺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使工艺达成最佳运营状态和解决效果,并使其简朴方便运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方法。 (二). 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生化接触氧化好氧池系统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 一级接触氧化池1.1 工艺简介:生物反映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所有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充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
25、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本厂区的接触氧化活性污泥法解决废水是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培养训化,使微生物生长在聚氨酯填料上,聚氨酯方形填料表面和内部挂满生物膜,增长了微生物的浓度,同时增长了微生物同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的接触面积,运用微生物摄取有机物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1/3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2/3被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合成的新细胞物质即为污水生物解决中的活性污泥,通常称其为剩余活性污泥。 1.2 工艺运营控制点:温度为15以上,pH为7.2-8.5,DO为2-4,SV%为30%-40%,填料上微生物浓度为5-50万mg
26、/l,进水COD浓度控制在200mg/l内,出水COD浓度控制在120mg/l内,设计满负荷停留时间22小时。 1.3工艺运营操作:(1)水解酸化池出水重力流流到南北两侧两个接触氧化池,通过调节接触氧化池进水阀门使两个系统进水量基本相同;(2)启动罗茨风机两台(一大一小),调节接触氧化池上曝气量调节阀门,使各个池内曝气量大小基本相同,曝气均匀(本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机供气、池底曝气头释放);(3)每个接触氧化系统1号池为第一个进水池负荷略高,1号池生化解决过后废水流入2号池,所以2号池内负荷略小,通过对有机物负荷分析1号池内曝气量调节要略大于2号池,也可通过对溶解氧仪数据的分析进行相应的调整。(4
27、)如有局部曝气无效果或曝气量微小,也许为曝气头曝气管内进水充满杂物,可启动排空管排污阀门将水下曝气管道内污水排出即可。2. V型沉淀池 2.1 沉淀原理简介: (1) V型沉淀池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污泥压缩区。一般存在着两个界面: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2) 混合液从V型沉淀池进水口折流进入V型沉淀池以后,形成一个絮凝区。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清水区和絮凝区之间有泥水界面。(3) 絮凝区下是一个成层沉降区,此区内固体固体浓度基本不变,沉速也基本不变。絮凝区中絮凝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 (4) 靠近池底处形成污泥压缩区。压缩区与成层沉降区
28、之间有一明显界面,固体浓度发生突变。运营正常的、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在污泥压缩区的积存量是很少的。V型沉淀池有中液位集泥斗和低位集泥斗,配有两座污泥箱,分为中低两套污泥、硝化液回流或排泥系统;中液位集泥斗污泥量较小重要目的为硝化液回流,低位集泥重要为剩余污泥量过多排泥。2.2 工艺运营控制点:SS为100mg/l左右,出水COD浓度为80-120mg/l,停留时间1.6小时。 2.3 工艺操作:(1)在沉淀池内,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只有消耗,没有补充,容易耗尽。缺氧时间过长也许影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力,并也许因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故浓缩时间一般不超过2h,就应当采用污泥回流。(2)启动污泥
29、回流泵,把沉淀池内污泥回流到一级接触氧化池内再次运用,启动时间看污泥量的多少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启动污泥回流泵,切换阀门把沉淀池内剩余污泥回流到污泥浓缩池池内进行浓缩脱水。(3)V型池中有中液位、低液位两套污泥回流排放系统,两套系统间歇启动。 3. 二级好氧池 3.1 二级好氧池简介:本好氧池即SBR池,即续批式活性污泥法。重要作用V型沉淀池出水重力流入SBR池进行不同微生物菌种的再次生化解决降解。SBR系统分为几个阶段: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滗水,在搅拌和沉淀阶段大多数反硝化细菌是异样型兼性厌氧细菌,这些反硝化菌在反硝化过程中了运用各种有机底质作为电子供体,NO3作为电子受体,逐步还原NO3-
30、至N2。从而达成脱氮的目的。 3.2工艺运营控制点:DO为2-4mg/l,SV%为30%-40%,进水COD浓度为100mg/l,出水COD浓度为80mg/l,停留时间12小时。 3.3 工艺操作:(1)启动好氧阀门间内进水阀门,待混合液将低速推流器已所有没过后,启动低速推流器进行推流搅拌,使好氧池内微生物和混合液充足混合。待进满水后启动潜水曝气机,为好氧池内活性污泥提供足量的氧气,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分解吸取废水中的有机物。反映时间到则停止曝气进行沉淀,之后启动滗水器排水至中间水池;具体时间周期安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2)好氧池污泥浓度高于4500 mg/l、SV30大于40%则启动池内污泥泵
31、排泥至污泥浓缩池,排泥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定。(五).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曝气池有厌氧臭味;曝气池供氧局限性,DO值(溶解氧)偏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加大曝气 。2. 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或进水负荷过高,加大曝气量。3. 细小污泥漂浮;污泥缺少营养进,C/N不合适,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 4. 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F/M(污泥有机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彻底,污泥浓度不够,减少进水量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引进新活性污泥投入曝气池)。 5.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进水洗涤剂含量过高或丝状菌过量生长,清除浮渣增长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6.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
32、,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减少负荷。7. 曝气池泡沫呈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长排泥量。8. 污泥色泽转淡;曝气池供氧过大,污泥负荷太低,进水营养局限性,污泥自身氧化分解减少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投加营养按BOD5:N:P=100:5:1。(六). 注意事项 1. 防止电机等漏电触电。 2. 严禁翻越各个池体护栏、攀爬管道。 3. 严禁向池内投掷石块等杂物。 4. 严禁依靠、攀爬罗茨风机,严禁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罗茨风机运转传动部位。 5. 严禁启动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6. 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别人开机运营导致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 7. 秋季树叶脱
33、落,落入池内容易堵塞出水堰,应及时清理干净,注意池顶环境卫生。六、芬顿工艺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本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使工艺达成最佳运营状态和解决效果,并使其简朴方便运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方法。 (二). 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芬顿工艺系统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 芬顿反映器1.1工艺简介:芬顿流化床反映器系统是Fenton化学氧化法的改良,Fenton法重要针对低BOD/COD比值的生物难分解有
34、机废水所规划,其原理是运用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剂与亚铁离子(Fe2+)做为催化剂,在氧化槽内经由特殊的氧化还原反映,释放强氧化性物质羟基自由基,将有机物氧化分解,破坏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而减少废水中的COD,改善排放流水的水质并能符合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在反映中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故Fenton 程序同时兼具氢氧自由基氧化与铁盐混凝双重功能。其反映机制如下:Fe2+ + H2O2Fe3+ + OH+ OH-(1) Fe2+ + OHFe3+ + OH-(2) OH+ H2O2HO2+ H2O(3) Fe2+ + HO2Fe(HO2)2+(4) Fe3+ +HO2Fe2+ + O2 +
35、 H+(5) HO2O2- + H+(6) Fe3+ + O2- Fe2+ + O2(7) HO2+ HO2H2O2 + O2(8) OH+ HO2H2O + O2(9) OH+ O2-OH- + O2(10) OH+ OHH2O2 (11)当Fe2+于H2O2 与酸性条件(低pH)反映时,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氢氧化氢自由基(OH),(OH)氧化能力仅次于氟,其标准还原电位E0=2.80 volt。Fe2+被H2O2 氧化成Fe3+,Fe2+与Fe3+铁盐为化学混凝常用之铁盐混凝剂,此外Fe3+会与H2O2 反映,产生HO2,Fe2+亦会与OH反映。流化床芬顿罐是运用流化床的方式使Fenton
36、法所产生之三价铁大部分得意结晶或沉淀附着在流化床的填料上,是一项结合了化学氧化(Fenton 法)、异相化学氧化(H2O2/Fenton)、流化床结晶及Fenton的还原溶解等功能的新技术。流化床芬顿罐这项技术将传统的Fenton 氧化法作了大幅度的改良,如此可减少Fenton 法大量的化学污泥量,同时填料表面形成的铁氧体具有异相催化的效果,而流化床的方式亦促进了化学反映及传质效率,使COD去除率提高。废水进入流化床中与亚铁离子和双氧水进行反映,然后通过水流分布器将废水,亚铁的混合液进行均匀布水,布水完毕后流化床内的催化填料表面附着的铁氧体减少双氧水的分解势能,使双氧水氧化的起始吉布斯自由能减
37、少,从而减少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成为三价铁离子的量,进而减少加入双氧水无效分解,提高双氧水的运用率。双氧水添加量进行减少了,运营费用可以大幅减少,根据相关工程经验流化床芬顿反映器可以比其他芬顿反映器的运营费用减少至少1/3以上。流化床芬顿罐由于填料处在流化状态,使双氧水产生的氢氧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几率大大增长,缩短反映时间,减少解决设施的容积,从而减少解决设施的造价,根据相关工程比较解决设备造价可以减少1/4以上。流化床芬顿反映器内不需要外加动力进行搅拌,可以减少双氧水因剧烈搅动导致的无效分解,减少双氧水用量,减少运营费用;不需要外加动力搅拌也可以减少空气中氧气对废水的复氧,减少亚铁的无效氧
38、化,减少运营费用;无动力搅拌,可以减少系统电耗,减少运营费用。流化床芬顿反映器采用特殊结构制作,可以增长各物质之间的传质效率,缩短反映时间及减少药品消耗,减少运营费用。1.2 工艺运营控制点:反映PH为3左右,双氧水(浓度28%)加药量1L/吨废水,硫酸亚铁配置(浓度24%)加药量2公斤/吨废水,出水加液碱调节PH为69,出水中和后混凝池加PAM(浓度0.10.3%)25g/吨废水絮凝。OH 是氧化有机物的有效因子,而Fe2+、H2O2、OH-决定了OH的产量,因而决定了与有机物反映的限度。影响芬顿系统的因素重要涉及溶液pH值、反映温度、H2O2投加量及投加方式、催化剂种类、催化剂与H2O2投
39、加量之比等。1.3 工艺运营操作:(1)打开芬顿进水1、2号阀门,关闭中间水池排水3号阀门,启动中间水池提高泵,芬顿反映器开始进水;观测进水管道电磁流量计,通过调节阀门来调整进水流量的大小,调节至需要流量即可。(2)待芬顿反映罐进水后,打开供气阀门,启动小罗茨风机为反映器内部及后反映区池内进行曝气搅拌,通过调节阀门来调整气量大小(3)打开芬顿各加药阀门,启动加药间加药搅拌机,打开各个加药泵进出口端阀门,启动加药泵开始加药;观测加药玻璃转子流量计显示的流量,通过调节回流阀门来调整加药量大小,调整至相应进水量所需的加药量即可。(4)芬顿后反映区重要为脱气池、中和池和沉淀池,芬顿反映罐出水至脱气池进
40、行脱气;注意监测池内水的PH,PH值得高低直接影响反映效果,发现现PH异常及时调整加药量。(5)出水通过脱气池流入中和池,中和池内有氢氧化钠加药点,加药调节PH在69之间,注意监测PH值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加药量。(6)出水中和后流入絮凝池,待絮凝池内水位达2/3后,启动絮凝可调速搅拌机,慢慢扭动调节开关,调节搅拌机转速在500800r/min之间。注意监测观测水中絮体的絮凝效果,絮凝效果不抱负及时调整加药PAM的量或搅拌机转速等。(7)絮凝完毕后出水流入芬顿反映沉淀池,一方面打开东西两侧沉淀池进水阀门,调节阀门使两侧沉淀池进水量基本相同进水均匀;两个沉淀池可以并联运营同时运营,也可间歇运营(沉淀
41、效果会更好)。(8)沉淀池定期排泥,排泥时间为每6小时为周期排泥30min。(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沉淀池表面有大块红色污泥上浮? 双氧水投加过量;适量减少双氧水投加量。2. 沉淀池表面有小块褐色污泥絮体上浮? PAM投加量局限性;适量增长PAM加药量。3. 出水COD过高? 双氧水加药量局限性或进水负荷过高;增长双氧水投加量或减少负荷减少进水量,增长双氧水加药量的同时适当增长硫酸亚铁的投加量。4. 沉淀池表面水质颜色较深,出水COD较高? 双氧水和硫酸亚铁加药量均过量,部分双氧水和硫酸亚铁转变为COD;减少加药量。5. 沉淀池细小污泥颗粒不沉淀,出水浑浊? 出水PH过低,导致絮凝效果
42、不佳;增长氢氧化钠加药量,提高PH值(六).注意事项1. 防止电机等漏电触电。 2. 严禁翻越各个池体护栏、攀爬管道。 3. 严禁向池内投掷石块等杂物。 4. 严禁依靠、攀爬罗茨风机,严禁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伸入罗茨风机运转传动部位。 5. 严禁启动配电柜柜门或触动其他带电原件。 6. 在设备检修时应挂出警示牌,防止别人开机运营导致伤害,并应有人在现场监护。 7. 秋季树叶脱落,落入池内容易堵塞出水堰,应及时清理干净,注意池顶环境卫生。七、加药工艺运营操作规程(一). 目的:规范本车间岗位各位员工的操作方法,使本工序达成工艺设计的规定,并能很好的配合和满足芬顿等反映系统的调试、运营,且使其简朴方
43、便操作、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节约能源,特制定本运营操作规程。 (二). 合用范围:本运营操作规程仅合用于本厂加药车间各加药系统的操作。 (三). 职责:运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巧、灵活应用。技术总工、技术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培训和操作过程中的监督。(四). 工艺简介及运营操作1. 工艺简介:加药车间重要为臭氧催化氧化反映器系统、芬顿流化床反映器系统和混凝池系统提供药剂投加保障,配合其他工艺系统更好的运营。车间内重要加药系统有浓硫酸加药系统、双氧水加药系统、氢氧化钠加药系统、硫酸亚铁加药系统、PAM聚丙烯酰胺加药系统。所投加药物浓硫酸和双氧水为液态药剂,硫酸亚铁、PAM、氢氧化
44、钠为固态溶解为液态,人工配药,机械投加。2. 工艺运营操作:2.1 检查所有管道、阀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2.2 检查各加药设备的计量泵、化工泵、搅拌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2.3 检查电气设备处在正常工作状体。2.4 各种药剂的配比和投加方式: (1) 絮凝剂用于絮凝沉淀水质中悬浮物及污泥絮体,重要为芬顿后反映池的加药和水解絮凝池的加药。 药剂名称:聚丙酰胺(PAM);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 1%-2%配置,药剂配好后开动搅拌器,至少搅拌 1.5-2 小时使其熟化后方可使用。投加量:一般情况下按上述比例配制的药品投加量应在 5-10mg/L 范围内。(2)氢氧化钠用于调节水质的 PH 值,重要为芬
45、顿后反映池的加药和水解酸化絮凝池的加药。 药剂名称:氢氧化钠(NaOH)。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 20%-25%配置,至少搅拌0.5小时使其充足溶解、冷却后方可使用。投加量:启动期水质PH控制在 7.8-8.5,正常工作期水质PH控制在 7-8,根据PH值情况自主调节投加量。(3)硫酸亚铁用于芬顿反映的芬顿试剂,重要为芬顿系统的加药和水解酸化段传统芬顿系统的加药。 药剂名称:硫酸亚铁(FeSO47H2O)。 配药方式:按质量浓度的20%-30%配置,至少搅拌0.5小时使其充足溶解后方可使用。 投加量:现阶段芬顿工艺的用药效率、反映效果和水质情况药量控制在2-4g/l。(4)双氧水用于芬顿反映的芬顿试剂,重要为芬顿系统的加药和水解酸化传统芬顿工艺系统的加药。 药剂名称:双氧水(H2O2)。 配药方式:28.5%工业液态药剂。 投加量:现阶段芬顿工艺的用药效率、反映效果和水质情况药量控制在12g/l。(5)浓硫酸用于臭氧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