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续编故事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精品教案
活动目的
1.学习观测并理解鸭子和鹅比赛一波三折的过程,欣赏和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趣。
2.大胆猜想鸭子和鹅碰到考验时的心理活动和种种表现,发明性的联想讲述故事情节。
3.敢于发表对冠军含义的独特见解,体验辩论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羽毛、兔子手偶、鹅和鸭子的图片、双色卡片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游戏 “一二三木头人” 比赛,引导幼儿体验坚持不动的独特感受。
1.介绍比赛规则。
2.幼儿比赛。教师故意制造干扰,加深幼儿体验。
3.交流分享。提问:“你认为坚持不动容易吗?”
二、出示课件,介绍绘本名称及故事中的角色。
1、出示鸭子和鹅的图片,介绍故事中的角色。
2、出示课件,引出故事。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个鹅和鸭子玩木头人比赛的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三、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内容,感受和理解鸭子和鹅比赛一波三折的过程。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一段,感受鸭子和鹅为了争夺冠军的急切心情。
引导性提问:“刚才它们比赛了哪两个项目?结果怎么样?”
2、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二段,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细致观测画面内容。
1)蜜蜂来了。
重点提问:“蜜蜂要做什么?”“你猜鸭子和鹅会怎么样?
2)兔子来了。
重点提问:“仔细观测图片说说兔子在干什么?”“猜想一下鸭子和鹅会动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3)乌鸦来了。
提问:“乌鸦打扰鹅时,鸭子是怎么想的?”
“乌鸦这样对它们,鸭子和鹅会有什么感觉?”
3.讲述故事第三段,引导幼儿仔细观测画面内容,并大胆猜测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启发性提问:“仔细观测它们动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时狐狸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鸭子和鹅该怎么办呢?”“狐狸煮汤要干什么?这时鸭子和鹅会想些什么?
4.揭示故事结尾,感受意料之外的故事结局,鼓励幼儿勇敢的表达自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引导提问:你认为谁是冠军中的冠军?你更赞同谁的做法?
四、“小辩论会”游戏,围绕鸭子和鹅谁是最终的冠军,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体验鹅和鸭子坚持到底、爱惜友情的品质。
1.引导幼儿根据观点分组,每组进行理由说明。
五、活动延伸
1.师:老师留给大家两个问题,请小朋友活动后去思考准备,让我们在语言区继续进行辩论会,好不好?
2.师:鸭子和鹅会不会有其他的办法呢?它们会不会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比赛呢?我们可以到阅读区去续编自己的故事。
附故事:《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一天,鸭子在湖边游泳,它骄傲的说:“我真是个了不起的游泳健将啊。”
这时,她听到一阵啪啦啪啦的打水声,是鹅来了:“你好啊,鸭子。”
“嗨,鹅,瞧我的。”鸭子快速地划着水。
鹅说:“还不错!可是没我游地快。”
鸭子说:“那我们来比赛!预备.......开.......始!”
他们快速的向湖对岸游去。
鸭子先到。“万岁!我是冠军。”
鹅说:“也许吧!但是我飞得比你高。”不信我们再来比一比。“预备......开.......始!”
鹅飞得比较高。“耶!我是冠军中的冠军。”
鸭子很不服气。
啪!嗒!他们同时落地。
鸭子抖开他的羽毛,来回地走着。
她转身对鹅说:“我们来玩木头人的比赛。不能动,不能发言,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一下!谁赢了,谁就是唯一的、真正的、永远的冠军中的冠军!”“预备......不.......动!”
他们一动也不动地站着,都在等着对方先动。
一只蜜蜂飞来了。嗡......它绕着鹅和鸭子的头飞上飞下。它还停在了鸭子的脖子上。可是鸭子和鹅一动也没动。蜜蜂飞走了。
一群兔子跳了过来。他们贴着鹅的头,把它的脖子当成滑梯溜了下来。但是鹅却一动也没动。
接着兔子去拍鸭子的嘴,跳过她的背。鸭子也没动,就连一根羽毛都没动一下。
最后,兔子跳走了。
呱、呱、呱,一群乌鸦飞了过来。
他们绕着鹅的头飞,还在她的背上跳上跳下,多难受呀。
鸭子想: 快了、快了,再等一会,我就会是唯一的、真正的、永远的冠军中的冠军了。但是鹅还是没有动。
接着乌鸦用翅膀去拍鸭子的脸,对着她的耳朵大声叫,还搔她尾巴上的羽毛。
但是鸭子一动也没动,就连一根羽毛都没有动一下。乌鸦飞走了。
忽然,天空刮起一阵风,吹起满天风沙。
咻!风将鹅吹进花丛里。咻!风将鸭子吹进树丛里。
过了好久好久才平息下来。
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
“多幸运啊!”狐狸开心地努动着鼻子,“今天和明天的晚餐都有了,等煮熟就可以吃了!”
鸭子从眼角瞄了鹅一眼。鹅还是没有动。鸭子想,那我也不动。 于是狐狸把鸭子和鹅滚进麻袋,然后拖着它们穿过树林。
狐狸回到了家将鸭子和鹅从袋子里取出来,他开始煮一大锅水,
切马铃薯、西红柿、胡萝卜、芹菜他抓了一把豆子丢进锅里,又加了点蒜和胡椒,他搅拌着这锅汤。
可这时鸭子和鹅还是没有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一下。
狐狸眼睛发亮,用手点着他们。
“狐狸下山来点名!先煮鸭子还是鹅?我的肚子告诉我,就——是——你!”
它把鹅拎到锅边,
鸭子想:现在鹅该动了吧。但是鹅没有。
狐狸又打开锅盖。
鸭子想:动吧!鹅!请你动一下吧!。可鹅还是没有动。 这时狐狸把鹅高高举起来,“进去吧!”
“嘎!——不要煮我的朋友!”鸭子咬住狐狸的尾巴,又紧咬狐狸的鼻子。
“救命啊!救命啊!”狐狸丢下鹅,急忙跑到树林里去了。
鸭子叹了一口气,说:“好吧,鹅,我想你赢了木头人的比赛。” 鹅说 “也许吧,,“但是你才是唯一的、真正的、永远的冠军中的冠军。”
“我?”鸭子微笑着说 “对呀,我想我是吧。”
鹅把头探进锅子里,“闻起来好香哦,我们要不要喝了它?” 然后,他们把狐狸煮的那整锅美味的蔬菜汤喝得一干二净。
【篇二:大班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猫医生过河》说课稿
张明中心小学 刘晓莉
一、 说教材
《猫医生过河》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班语言上册的一个续编故事活动,本次语言活动重要是让幼儿知道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引导幼儿依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续编完整的故事,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内容
根据《新纲要》的规定,结合本班幼儿爱听故事的情况,组织设计了《猫医生过河》这一故事续编的语言活动。大班的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及掌握有一定的积累。组织他们对故事进行续编不仅仅能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事情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发明力。本次活动重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图片导入;第二幼儿学习续编故事;第三情景表演。
三、 说目的
1.会说、会用一至三个新词汇。
2.可以完整地叙述故事。
3.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 说方法
本次活动重要运用图片导入法、讲述法、情景表演法。
五、说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将幼儿引入故事情景,介绍角色背景,讲述《猫医生过河》的故事。
中间部分重要是让幼儿学习续编故事,引导幼儿观测图片中提供的线索,合理的进行想象并讲述。可分环节进行讲述:1.就图片内容对小朋友进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2.以组为单位让小朋友讨论续编故事。 3.请编得好的小组选出代表起来,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他们续编的故事。(2至3个组)并对续编的故事进行简短的评价,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澄清。4.老师也来续编一个故事,并请小朋友们为老师编的故事提一些建议。5.请小朋友们共同编一个故事的结局,让故事更完整。
结束部分总结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联系实际让幼儿在平常生活中要团结友爱,热情帮助别人。请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的表演,激发幼儿的爱好。
六、 说评价过程
本次活动一方面以谈话的方式介绍一个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然后导入正题,咱们看看《猫医生过河》是否符合一个故事的规定,听磁带录音让孩子们评判,孩子们都能听出故事还没有完,缺结尾。我让孩子们看图片,再次复习故事的开头:接连下几天雨,天气忽冷忽热,小动物们都生病了,猫医生准备去给小动物们看病。这样一步一步的通过设问,质疑,讲述,解答,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爱好,进而续
编。通过以上的活动,孩子们听故事注意力集中,看图时,懂得如何去观测图片,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但局限性之处:
1.观测图片时,只抓住事物的表面,不会去探究;2.知识面窄,碰到较难的问题就束手无策;3.有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此后,要多让孩子们看各种图书开拓视野,让孩子看少儿节目来增长知识,不仅限于课本上获取知识也要鼓励幼儿课外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取知识,天天让每个幼儿说出自己今天最开心的事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大班语言活动《猫医生过河》教案
一、 活动目的
1.会说、会用一至三个新词汇。
2.可以完整地叙述故事。
3.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二、 活动准备
猫医生过河的故事图片3张、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图片,将幼儿引入故事情景,介绍角色背景,讲述《猫医生过河》的故事。
(二)幼儿学习续编故事
引导幼儿观测图片中提供的线索,合理的进行想象并讲述。
(1)就图片内容对小朋友进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2)以组为单位让小朋友讨论续编故事。
(3)请故事编得好的小组选出代表起来,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他们续编的故事。(2至3个组)并对续编的故事进行简短的评价,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澄清。
(4)老师也来续编一个故事,并请小朋友们为老师编的故事提一些建议。
(5)请小朋友们共同编一个故事的结局,让故事更完整。
(三)总结部分
(1)总结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联系实际让幼儿在平常生活中要热团结友爱,热情帮助别人。
(2)提出问题:假如猫医生请你帮忙过河,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好,尝试连贯进行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延伸活动
在小朋友们续编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性情景表演。
【篇三:大班语言游戏教案2】
大班绘本教案:《我的幸运一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情节忽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激发阅读绘本的爱好。
2、感知故事中小猪如何使危险变成幸运的机智,知道在生活中碰到危险或困难时,不胆怯、不紧张、开动脑筋,想出对策。
3、能大胆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ppt、绘本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测封面,介绍图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好!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看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
师:“看!这一页是一本书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猜测。
师小结:这一页是这本书的封面,两只动物告诉我们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这几个大大的字就是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我的幸运一天”。
2、讨论“幸运”的含义。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幸运?
师小结:幸运是好运气,就是意想不到的好运气。师:“你觉得今天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
幼儿猜测。
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二、看ppt赏析故事(猜猜、想想、说说、演演)
1、幼儿观测图画ppt 3
(1)、这是谁的家,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照片)狐狸正在干什么?(修爪子)它修爪子准备要做什么?
(2)、正在这时,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猜猜也许是谁来了?为什么来敲狐狸的门?
2、讲述故事ppt 4:
讨论:在狐狸的家门外为什么不喊狐狸,而是喊小兔子?
3、幼儿观测图画ppt 5:
(1)、看,发生了什么事?小猪看到狐狸后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眼、嘴、耳、汗)
(2)、小猪也许会说什么,狐狸又会说什么?
(3)、想想为什么狐狸把小猪是拖进来,不是请进来?
4、讲述故事ppt6
(1)、谁的幸运的一天开始了?(狐狸)孩子们,你有过幸运的事吗?谁来说说你的幸运的事?当幸运来临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开心、快乐)
(2)、幸运的感觉真好,可是小猪的不幸开始了,猜猜看,小猪会这样认输,等着被烤吗?谁给小猪想个逃离的好办法?
5、讲述故事ppt7:
(1)、哪句话看出小猪顺从狐狸,?(听你的安排吧)小猪为什么要顺从狐狸?(假装听狐狸的,向狐狸示弱,麻痹狐狸。)
(2)、小猪为什么还要让狐狸给它洗澡,小猪想要做什么呢?(幼儿推理、想像、交流)
6、观测画面ppt8:
(1)、狐狸开始忙起来了。看看狐狸都忙了些什么?(捡树枝、生火、拎水、洗澡 ,引导幼儿学会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看图)做了这么多事狐狸累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累,流汗)
(2)、想想看,小猪最后说了一句什么话(你真是一个令人胆怯的家伙)为什么这样说?(向狐狸示弱,动脑筋给自己找理由,想办法)
7、师讲述故事ppt9:
狐狸对洗完澡的小猪做了什么?(放进锅里,撒上作料)小猪为什么又想了第二个理由——喂饱他?(迟延时间,想办法逃脱)
8、观测画面ppt10:
(1)于是,狐狸又开始忙起来了。狐狸忙了什么?(摘西红柿、做通心粉、烤小甜饼)从哪儿看出狐狸很累?(汗)
(2)、小猪又对狐狸说了什么 ?(你真是个让人胆怯的厨师)又一次向狐狸示弱。
9、讲述故事ppt11:
小猪嘴上说听你的安排,却还规定狐狸给他按摩,为什么?(假装顺从,其实是想把狐狸累晕)
10、观测画面ppt12:
(1)、狐狸为小猪再一次干了什么?(给小猪按摩,先推推头、拉拉胳膊拉拉腿,再按按背)它累得如何?(直流汗)小猪说什么?(这真是令人胆怯的按摩,再次向小猪示弱)
(2)、按摩体验:孩子们,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按摩好吗?(幼儿俩俩一组,互相按摩,然后说说感受:按摩的人很累,被按摩的人很舒适。)
10、讲述故事ppt13:
小猪还要狐狸给它使劲按按背,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狐狸如何了?(累晕了)从哪里看出来的?(狐狸的眼神,大颗的汗珠)
11、观测画面ppt14:
狐狸哪去?(晕倒在沙发后了)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只有爪子、爪印)小猪现在感觉如何?(舒适)你又是如何看出的呢?(脸部表情、姿势,闭着眼趴在沙发上)
12、讲述故事ppt15:
讨论:本来是狐狸的幸运一天,怎么现在变成了小猪的幸运一天?
13、观测画面ppt16
(1)、小结:狐狸三次要吃掉小猪,可小猪三次都幸运的躲过了。 你觉得最后是谁的幸运一天呢?为什么狐狸每次都会相信小猪的话呢?看,小猪回到家后在做什么呢?桌子上又有些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小猪要准备这些东西呢?小猪一口气跑回了家,它坐在沙发上正在干什么,又会想什么呢?(吃着从狐狸那儿带的小甜点,烤着火炉,多惬意呀,它想,我要好好看看小兔子家的路怎么走,以后再也不要这么大意地闯入狐狸家了。)
(2)、引导幼儿观测桌上有什么,地图有什么用?
三、续编故事(封底)
小猪回到家后,狐狸终于醒过来了,它躺在床上想:哎,今天,真是我的倒
霉一天,送上门来的小猪就让他白白跑了!(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四、经验迁移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呢?假如有一天,我们也碰到了危险,应当怎么办?(教师可以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帮助幼儿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